🔥🔥🔥即將引爆全台BoboMall播播LiVE-直播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即將引爆全台BoboMall播播LiVE-直播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BoboMall播播LiVE 🔥打造自己的會員經湾被動收入 🔥您只要手機分享領紅包 🔥直播引流客戶源源不絕 🔥1.點擊連結(每週限量) 🔥手機號註冊VIP,享購物點300P(紅包) 🔥2.分享專屬推薦連結 🔥每新增一位VIP享購物點30P,分享越多領得越多 🔥購物點於團購群,直播…購物時,1點等同新台幣1元🤩🤩🤩 🔥🚩跟著東森,再度攀上高峰!

目前分類:A.I. 人工智慧 (69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全球科技界年度盛事2016消費電子展(CES)1月6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揭幕,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簡稱VR)是本屆CES多家廠商投入資源開發的商品,Google、Sony、三星、Facebook(Oculus)、微軟、宏達電HTC等大廠領頭,強力推展VR產品與服務,不但熱炒VR主題,也引爆全球VR大商機。

虛擬實境自20世紀60年代初首次被提出,為借助電腦系統及感測器技術模擬出一個立體、高擬真的3D空間,創造出一種嶄新的人機交互狀態,操作者可藉由感測器或鍵盤達到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感官更加真實、身臨其境的體驗。典型產品諸如Oculus Rift、索尼Play Station VR、三星的GEAR、HTC的VIVE等。

 

增強實境(Augmented Reality Technique,即AR)是VR的延伸,就是讓你看到實境中不存在的物體和實境世界融合在一起的圖像並與其交互,通過投射裝置,將手機或電腦上的影像投影到其他介質上。

例如虛擬穿衣鏡,可通過鏡面投影設備(鏡子顯示器)和電腦技術,結合鐳射、體重等測量參數讓參與者輕鬆試穿各種虛擬的衣服。AR典型產品如Google Glass、微軟的HoloLens等。未來VR/AR可帶來類比化視覺體驗提升的分支技術,技術融合的機會大。

大部分VR體驗者都會感覺到暈眩,它被認為是VR走向主流的最大障礙。在VR/AR世界裡,與傳統的視頻圖像處理技術不同,虛擬實境的視頻圖像處理是用於近似還原真實的世界,其對視頻圖像的要求更為嚴格,因此對晶片運算能力和圖像處理能力的要求更高。

因此,當所有的資訊以視頻化的方式呈現並放大數倍呈現於用戶眼前時,資料運算能力與資料傳輸速度、螢幕刷新率便成為技術實現的重要瓶頸。

目前VR行業仍處於起步階段,按照Digi-Capital預測,VR/AR硬體和軟體市場潛力將達到1,500億美元規模,預計未來5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00%。而據遊戲行業分析公司Superdata預測,到2017年底將會賣出7千萬台VR頭部顯示器,帶來88億美元的虛擬實境硬體獲利和61億美元的虛擬實境軟體獲利。

另根據TrendForce的最新預測,2016年虛擬實境的市場總價值將會接近67億美元。但到2020年,若蘋果也加入戰局,其價值可能會高達700億元美金。

從各諮詢研究機構預測資料來看,VR/AR未來5年將實現超高速增長,爆發近在咫尺。隨著Facebook、google、蘋果、HTC、三星、微軟、騰訊、暴風科技、樂視網、奧飛動漫等互聯網、軟體、硬體、內容製作/遊戲等公司及大量風險投資的加入,虛擬實境VR/AR成為最熱門領域。

Digi-Capital最新資料顯示,過去12個月各企業在增強/虛擬實境領域的投資,其投資額已突破10億美元。而根據CBInsights統計,2014年全球虛擬實境公司的風險融資額高達7.75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100%,2015上半年實現融資額2.48億美元。

隨著臉書、微軟、三星、谷哥等國際大廠競相推出相關虛擬實境裝置,掀起一波強勁的需求熱潮,亦讓虛擬實境成為今年科技業的新亮點。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進擊的巨人,是一部頗具人氣的日本漫畫,而目前在松菸文創園區的「進擊的巨人」展,不同於作品中較「復古」的科技背景,作為展覽一大特色的體感劇場「哮」,便是藉虛擬實境概念,讓觀眾透過頭戴裝置,親身加入作品經典橋段,感受作品中角色與自己互動並演繹各種特色動作。筆者體驗後備感驚奇,身為作品粉絲,某種程度上更有圓夢感,也對此科技日後發展更加期待。

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近來火熱,看好相關商機,不少企業紛紛投入。台灣也沒漏掉相關趨勢,去年底行政院長毛治國參訪宏達電並體驗VR世界後,與王雪紅交換看法,並指示相關部會研議策略。據媒體報導,有研究機構預估,今年VR軟硬體的產值將達67億美元,2020年更會暴發到700億美元,可預估各式裝置與內容應用將百花齊放。

 

除了馬上令人聯想到的遊戲體驗、教育展示等,據報導,成人產業也看準商機,在CES大展邀請記者體驗18禁影像結合VR。科技畢竟來自人性,只要法規與分級落實,若能藉由VR替目前爭議或未有良策的僵局提供另一可能,也未嘗不是好事,性產業是其一,安寧醫療更是值得探究的方向。

以筆者讀過的一部小說為例,相關科技便被應用於絕症患者的療程,即便在現實世界中已無法出聲與行動,藉由潛入虛擬實境,仍能在各種遊戲世界中享受到一段身心健全自由、有五感、能交友、做想做的事、留下成就的人生。在最後的最後,也能好好與親友道別,身體機能的漸停,反映在無病的虛擬實境中,也僅是無力與睡意。對於病患,若有望受惠新醫療並康復,這豈不是溫柔且充滿活力的等待?若短期內生機渺茫,這何嘗不是爭議極小化的安樂死方向?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市場中國大陸的成長不再,印度、中東、中南美洲一時之間還難以擔起出貨量火車頭的重任,研究機構多預估,2016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成長率僅「個位數」的同時,新品牌數量還不斷增加,顯得格外難經營。

為了突圍,宏達電、索尼不約而同地將未來成長引擎賭在VR(虛擬實境)眼鏡,可是,要打造虛擬實境的硬體不難,難的是內容、軟體、服務能不能吸引消費者買單,這些都需要時間創造與摸索,將限制高階VR眼鏡很難在兩年內躍居主流。

 

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看好VR的三星、蘋果,另外還積極投入智慧手錶。然而,以剛剛結束的耶誕節歐美銷售旺季為例,擁有明星般品牌光環的蘋果錶,銷售量卻還慘輸給Fitbit。

究其原因,雖然外觀差很多、價錢差更多,可是主要賣點都是紀錄心跳、卡路里消耗量之類,讓應該要瞄準不同需求的智慧手錶與智慧手環,最後鎖定的是同樣以健身為主的族群。但智慧手環不僅功能明確、價格又低,準確度與智慧手錶差不多,讓智慧手環成功勝出。

VR眼鏡短期起不來、智慧手錶沒搞頭,難道行動通訊產業只能坐以待斃嗎?倒也不至於。隨著臉書、Google、亞馬遜等以網路與雲端為主的業者,2015年市值頻創新高,顯示創新力與資源都已投入下一階段以網路為主導的新商業模式與新產品。只是,好菜都是需要時間細火慢燉,快的話兩年、慢的話5年,行動通訊相關產業才有機會藉由新商機恢復活力。(吳筱雯)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量」的萎縮已成事實,全球PC業只能從「質」改變、努力轉骨。從近期趨勢觀察,電競、商務、超薄PC等利基型產品,將躍居今年競技舞台;拚低價的大眾型產品,將因為低毛利的致命傷,逐步退出各大廠的營運與投資核心。

在五大PC業者中最擅長大眾化產品的宏碁,去年就重啟電競子品牌「Predator」,並在下半年大舉出貨,正式向華碩的子品牌ROG、戴爾Alienware宣戰。當時,與宏碁市場重疊度極高的華碩,還曾以凌厲的價格攻勢、全面圍堵Predator,也讓外界預期今年這對台灣雙A間的煙硝味只會更濃烈。

 

過去曾稱霸全球PC市場的惠普,也眼紅這股夾帶著高毛利的電競商機,在上季推出電競系列Pavilion Gaming。如此一來,加上聯想的Y系列在內,五大業者的電競PC已全數上膛,未來在供給提升量的情況下,是否造成電競產品價格下滑?也是今年另一觀察重點。

與電競PC同樣「3高」─效能高、價位高、用戶聚焦性高的商務PC,隨著微軟Surface搶灘成功,也將是兵家必爭之地。至於蘋果也即將在今年大改款,倘若新品真能帶動銷量,那麼在Wintel陣營也有望吹起這股蝴蝶效應。(侯良儒)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原油的價格在2015年出現大崩盤,從100美元以上向下墜落至40美元以下。但是,以往和原油價格高度掛勾的替代能源產業景氣,卻不再崩跌,甚至出現起死回生。進入2016年,太陽能熱力還能持續?

事實上,太陽能產業這幾年來持續上演淘汰賽,每年都有不少出局的廠商,反映的並不是全球需求的萎縮,而是區域各國財政狀況不同,以及產業鏈的供需失衡。從全球需求來看,每年其實都還有兩位數成長,但大餅雖擴大,但多以美、日、中等國,還有中東、東南亞等區域為主,歐盟地區財政吃緊,加上處理難民已經焦頭爛額,使得補助太陽能的經費難以為續。

 

至於由中國大陸廠商所引發的供應鏈「供過於求」,更是導致產業在2015年年中跌落谷底的關鍵。所幸,隨著美國雙反的不確定因素消除,中國大陸官方積極透過擴大太陽能內需方式,衝刺經濟成長率,並達成減碳和降低霧霾(火力發電導致嚴重霧霾)的目標;此外,印度藉由大舉建置太陽能發電,以改善基礎電力建設的雄心,都讓太陽能產業「起死回生」。

而去年底由全球180餘國共同簽立的巴黎氣候協議,與會成員都體認到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性,確立了太陽能等替代能源的長線發展基礎。從產業鏈來看,2016年可望由憋了多年的矽晶圓(wafer)出頭。目前已出現矽晶圓供不應求,各家電池廠都得出動CEO與矽晶圓廠簽供應合約的狀況,也預告著矽晶圓廠可能提前在2016年就可轉虧為盈,比市場原本預期的時間點大幅提前。(王中一)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半導體在2015年掀起前所未有的併購潮,大大小小併購總金額突破千億美元,包括新加坡安華高(Avago)以370億美元併購美國博通、荷蘭恩智浦(NXP)以118億美元併購美國飛思卡爾,一改過去美系只賣美系廠、歐系只買歐系廠的併購慣例。恩智浦不但買還懂得賣,將手上CMOS Sensor部門售予AMS。

進入2016年,半導體併購潮不僅不會停止,還預期會更激烈!由此也不難看出,國際半導體廠正學著將自有技術汰弱留強、甚至學著打破地域性的作戰思維。

 

此外,大陸企業的加入,也讓這場併購潮大戲更是劇力萬鈞,包括紫光集團透過持股15%的硬碟大廠威騰(WD),以193億美元收購美國記憶體品牌廠新帝(SanDisk);還有封測廠江蘇長電,併購新加坡的星科金朋。在台掛牌的杭州矽力,亦趕在2016年元旦前夕宣布將以1.05億美元(約當新台幣33億元)收購美國美信(Maxim)的智慧電表與能源監控業務部門。

台灣IC設計聯發科在2015年的動作也不小,分別透過子公司晨星及投資公司併購曜鵬、常憶、奕力、立錡等,打造「聯發科大艦隊」。不過,聯發科要在未來與上述半導體巨獸競爭,也要學習恩智浦等大場「懂得買,也懂會賣」。以賣的角度來看,威盛在將威睿資產售予英特爾,大賺1億美元,也在半導體併購史上留下漂亮的一頁。(楊曉芳)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子業在2016年最重要新趨勢,就是電子支付服務的上線。截至2015年底為止,已經有三家業者拿到專營電子支付機構的營運許可涵或是執照,除此之外,還有數十家銀行業者也磨拳擦掌,打算爭食電子支付市場。

目前取得非金融機構、專營電子支付機構營運執照的業者,都是遊戲廠商旗下子公司,包括歐買尬的歐付寶和遊戲橘子所屬的樂點行動支付。而去年底,智冠轉投資的智付寶則是宣布獲得專營電子支付機構業務許可,將於近日內申請營運執照,正式進軍電子支付市場。

 

已經取得執照的歐付寶,將於周三(6日)舉辦「行動秒付」上線記者會。該公司的行動支付APP已於12月初上線,合作對象包括有全家、萊爾富便利超商共4,000多家門市商店。歐付寶預期,行動APP的用戶今年可望上看500萬至800萬戶。至於代收付的金額也可望從去年的250億元,倍增至今年的500億元。

智付寶表示,取得執照後,除了延續目前代理收付實質交易款項服務,亦將陸續開放收受儲值款項、電子支付帳戶間款項移轉(P2P)等支付業務,並將不斷開發多樣化功能,著重於個人化電子錢包便捷支付應用,力求更貼近個人及企業會員使用需求,預期今年拚所有服務上線。

至於遊戲橘子旗下的樂點行動支付,已經獲得第三方支付的執照,相關APP也預計於本月上線,接下來該公司還會向主管機關申請跨境服務的執照。

歐付寶總經理林一泓表示,2016年對於第三方支付業者來說是相當關鍵的一年,而遊戲橘子執行長劉柏園也說,第三方支付服務一開始就是貼身肉搏戰。業者認為,提供服務者太多,最後一定會汰弱留強。而2016年將是第三方支付服務上線的第一年,市場馬上就會進入到春秋戰國時代,業者表示,今年度將會加碼行銷力度,每家公司至少都有上億元的行銷預算。

除了專營業者,銀行業者也不落人後。像是玉山銀行及兆豐銀行也參股專營業者,玉山入股了歐付寶及樂點行動,兆豐也投資了歐付寶。其他積極投入第三方支付的銀行業者還包括有中信銀、第一銀、華南銀等等。(何英煒)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3PO與R2-D2,是「星際大戰」迷,肯定都知道的機器人,C-3PO,是天行者安納金製造的,他與R2D2倆,在星際間曾展開多次冒險,BB-8,是新一集「原力覺醒」中出場的新型機器人...。

「星際大戰」中的機器人,在整部戲中是不可或缺的「要角」,而新光金控董事長吳東進的跨年夜,也有機器人,也同樣扮演著重要的「配角」。

 

「光」劍,是每個「星際大戰」迷都想要擁有的,光,在新光金控則是「光無所不在,心與你同在」,而且,是需要光的地方,光,就到那裡。

咦,這是什麼跟什麼呀?吳東進算是泛「星際大戰」迷,每一集,他都看過。很巧的,已連續10年與頂級客戶共度跨年的新光金控,很多元素與「星際大戰」相契合:機器人與光。

現在說來已經不神祕了,當天的神祕嘉賓機器人Pepper,可是讓與會者驚呼連連,Pepper能夠蒞臨擔任嘉賓,可是費了吳東進「九牛二虎」之力,這麼說或許有點誇張,但他真的是新自打了數通電話,雖然,過程他不便透露,總之,就是將原本根本不可能,化為可能。

就像星際大戰裡的機器人都有伴,在確定能「請」到Pepper當貴賓後,吳東進也為Pepper找來他口中的小叮噹:新光保全自行研發的新保6s機器人作伴。

果然,大小機器人一現身,吸睛程度破表,現場大小貴賓爭相與機器人互動、合影。

預期到大小機器人會吸睛,吳東進「師法」柯賜法,讓Pepper與新保6s牽手攜「新光猴氣」小提燈,讓新「光」無所不在...。

想當然爾,善用時間的吳東進,跨年夜,也是開會夜。他說,既然主要主管與重要客戶都會出席跨年Party,然後,等待倒數與看101的煙火,不如利用時間:開會。

於是,新光與IBM公司的資訊系統會議,就定在跨年夜的10點,「大家也都很高興的來了,」吳東進開心的說,當天在現場,其實也是「等著」看煙火,也跑不掉,就「心與你同在」的快快樂樂一邊開會,一邊等待著倒數與看煙火...。

今年,除了有Pepper及新保6s大小機器人的驚喜外,也是歷來最為科技、也最為保安的跨年夜,為了提升貴賓的安全防護,今年跨年夜由新光保全負責維安,現場不但加裝紅外線精密安檢門,還增設金屬探測器,讓安檢措施滴水不漏,還設有醫護站,新光醫院醫護人員隨時待命,讓大家玩得開心又安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吳東進特別留了2個「公益套房」,凡是新光無限卡友捐款10萬元做公益,可享新光信義傑仕堡跨年煙火頂級套房3天2夜免費住宿,原本只是在網上試水溫,沒想到不到半天的時間,就有3人完成捐款報名,吳東進在驚覺台灣人的愛心實力的同時,打算明年再擴大「公益套房」的量與質,為弱勢團體、也為社會付出實際的愛心。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仁麟

2015年即將過去,過去這一年,物聯網已然是全球性的關鍵字。如同一顆大力丸,從企業到消費市場,物聯網已經全面介入我們的工作與生活,剌激更多的創新和想像。

智慧城市、智慧居家、智慧電網、智慧路網、智慧車…,世界在全面的物聯網化。放眼2016年,物聯網會如何進一步改變世界?

一般認為,和過去最大的不同是,2016年的物聯網將會從「想像」到產生更多的「行動」。過去人們討論物聯網的方向是「If(想像)」,2016則為有更多的「How(執行)」。這同時,全球企業領袖對2016年的物聯網也做出了各項預言:

˙物聯網將會進一步改變我們的工作:過去,物聯網相關科技已經被運用在企業內部管理和生產。目前企業裡大部分的業務多少都和物聯網概念有關,為各企業發展物聯網的產品與服務打下基礎。讓企業透過大數據來了解更複雜的問題,也利用物聯網科技來研發和生產。

˙物聯網運用將會更複雜多元:物聯網讓商業競爭的本質更加複雜,但是也會讓效用更具體。對各家企業來說,物聯網將從過去「可有可無」的角色變得愈來愈重要,甚至成為企業的競爭要素,因為當對手的物聯網功力更進步,企業想競爭就必須跟上。

而且這樣的情境會牽動上下游廠商,勢必造就商業賽局的全面變革。

˙物聯網會更深刻的影響使用者經驗:在物聯網時代,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雙向溝通會變得愈來愈重要而容易。透過大數據科技的運作,可以同步優化產品和增加獲利。所以全球的零售商都在關注物聯網,以提供更好的消費經驗。放眼未來,零售通路的自動化、智慧化甚至無人化已勢在必行。目前,物聯網正在全面往優化購物經驗和個人化發展,比如開發智慧付款和數位簽名系統。

˙物聯網將更強調社會價值:當物聯網成為熱門關鍵字,也造就全球企業的物聯網淘金熱。當物聯網市場愈成熟,草根的力量也勢必愈強大,除了商業價值,社會價值也會被重視。比如,目前物聯網醫療正在研究更全面服務醫院病人的健康狀況,讓醫生在家就能掌握、追蹤和治療病情。

˙穿載式電腦會開始被導入各種工作場域裡:2016年,會有愈來愈多的工廠裡出現穿載式電腦,這些電腦將被用來協助各項管理工作。像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可以增加工作者的安全和自由度,並且同時強化收集各項工作數據的能力和掌握產能,並且產生即時資訊與知識,改善生產效能。

˙物聯網將會全面發揮整合力:物聯網將成為整合各項工作資源的基礎結構,介入公司最重要的CRM和ERP,並且成為企業管理和服務的基礎。

因為未來商業賽局最重要的戰略物資將是數據,而物聯網結構的最核心正是大數據。

放眼2016年,我們彷彿已經可預見更多更壯麗的物聯網風景。這同時也發現,世人都把物聯網的現在看得太遠,卻總是又把物聯網的未來看得太近。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數位金融環境優化、法規限制鬆綁,全球金融服務業者無不利用數位化邁向轉型;而因應競爭強度增加,國內市場趨飽和,金管會推動海外業務法規鬆綁,激勵國內金融業者走向國際,跨域已成顯學。

金融服務數位化的意義,在於向消費者提供金融服務的管道或通路由實體轉向數位,其中隱含未來所有金融服務及客戶服務,均將經過企業內外部網路平台之跨界協作,再由各類智慧聯網裝置提供。

金融業數位轉型在於提供自動化與智慧化服務,關鍵在於企業是否擁有資料的運算與分析能力,以因應處理日漸龐大的資料量,並提升資訊處理的速度,以滿足現代消費者對於服務即時性、一致性與個性化的需求。

此外,為提高客戶忠誠度,金融業尋求創新金融服務與產品開發,以在客戶體驗上塑造具有差異化優勢。創新金融服務與產品開發則帶來全新的資訊投資需求,包括既有營運系統更新、創新金融服務建置、相關系統的支援及新興資訊人力需求等。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演進,引發一波波「數位浪潮」,從1990年代的網路化、2000年的行動化,至今仍持續變化。早期運用新興數位科技,提供創新服務而崛起,並跟上數位浪潮的Amazon、Google、Facebook等,皆已成為知名指標性數位原生企業;也有不少企業在轉換過程中銷聲匿跡。

據統計,自2000年來,美國Fortune 500企業中,有超過一半因被併購或聲請破產而消失,其中大部分皆因對應外在環境變化不及所致。

雲端運算技術與服務的發展,串聯整合社群媒體、行動應用、巨量資料分析等新興數位技術,塑造出新型態資訊應用環境,帶動雲端化數位浪潮的興起。

在應用市場效應持續發酵下,各領域服務不斷推陳出新,新創公司陸續浮上檯面,藉由提供消費者全新的體驗與價值切入市場,對傳統服務業者形成衝擊。

以B2C的服務業為例,Uber、Lyft等新型態叫車服務、Airbnb的網路住宿仲介服務、近來金融界討論的「金融科技(FinTech)」等創新服務模式,都在不同領域形成替代效應與威脅性。

這些業者皆從既有的服務出發,思考如何運用行動連結、資料分析等科技創新營運模式,以數位化流程,除提供客戶更高的價值,或更佳的便利性,亦改變與客戶的互動模式,強化彼此的關係,或藉此將觸角擴及過去無法達到的消費族群,達到雙贏局面。

近來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相關技術、解決方案與應用環境逐漸成熟,形成的新一波數位化浪潮影響層面更廣、變化速度更快,將加倍衝擊力道。在物聯網環境下,實體世界與虛擬世界的界線益趨模糊,在人與物彼此互聯互通,加上結合巨量資料分析,預期未來幾年將改變所有行業,打破業種框架。

思科CEO錢伯斯在2014年CES大展的演講中預言:「在十年內,Fortune 500大企業將有40%無法生存,能否存活,取決於企業適應物聯網變革的能力」。面對一波波的數位浪潮,企業必須審慎因應,積極思考如何進行「數位轉型」成為「數位企業」,才能避免被數位浪潮淹沒。

進行「數位轉型」主要工作大致分為強化數位基礎與創新營運模式。在強化數位基礎部分,需配合發展策略、公司治理等需求,設置協作組織與機制,並與包含雲端運算/巨量資料分析、社群連結、行動應用等數位技術平台進行資源整合,建立「數位轉型」穩固的基礎。

由於每個企業的數位化程度與數位能力不同,所需投入的資源與時間亦不同。此外,數位科技的應用,也連帶造成潛在數位風險的出現,資訊安全機制也必須妥善規劃與設計。

在創新營運模式方面,需從創造新營收、新客戶價值與關係,以及配合的新供應鏈、新通路、新設備等,進行全盤的營運模式創新思考。數位浪潮持續擴大、來勢洶洶,對個別行業的影響雖有其差異,但恐怕都無法置身事外,規避席捲而來的衝擊。唯有積極面對、順應調整,化危機為轉機。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物聯網技術問世及應用普及所帶來的價值,不僅在於為產業帶來新商機,更重要是提升生活品質及社會福祉。

以交通應用為例,透過車輛、道路及停車場等設施導入感測器及資訊雲端化,首先可期待運輸效率的提升,包括駕駛人找到最有效率的路線,車輛不必來回尋找車位。其次為交通環境更安全,駕駛人可享受更低汽車保險費用。未來車輛甚至接手容易分心的駕駛工作。

全球運輸產業、資訊產業與政府機關正全力投入物聯網交通應用,美國最快2017年強制汽車裝置V2V系統;新加坡與南韓今年開始或規劃未來一、二年開通無人駕駛汽車測試區域。汽車大廠或科技大廠也投入半無人駕駛汽車的商轉。

當物聯網與零售活動結合,業者不但能蒐集更多消費者行為資訊,還可將各類訊息主動推播給特定消費者,塑造全新消費體驗。

為因應趨勢,荷蘭阿姆斯特丹市政府與Intel與IBM等合作,在2015年7月啟動名為「Amsterdam Beacon Mile」智慧城市計畫,建構全球首個Beacon結合LoRaWan技術示範場域,市民的生活行為資料可被蒐集及開放加值運用,藉此發展更多物聯網創新應用。

至於物聯網與健康服務結合,將帶來「以醫院為主體」轉變為「以個人為主體」的醫療行為變革。例如阿姆斯特丹「Health Lab」計畫,由政府提供血壓計等設備,協助市民將量測結果上傳雲端,合作保險公司根據上傳數據的積極度,給予獎勵及提高保額,帶動民眾注重健康,降低醫療費用。

傳統民生產業與物聯網的結合,衝擊甚至顛覆既有產業鏈,觸發多元商業模式的創新,影像及防碰撞感測器、高階處理器、自動駕駛裝置及聲控等,可能成為未來車商核心競爭力。

由於不需專注駕駛,車內活動將更多元化,乘客透過行動網路使用數位媒體服務時間愈長,可創造數位媒體產業更高營收,甚至發展行動辦公室、行動會議等相關企業應用。

在整體運輸方面,未來無人車租用服務可望大受歡迎,乘客透過網路App,就能取得汽車派送服務,廠商可發展分時共享、共乘等收費方案,降低傳統計程車服務或擁有自用車輛的需求。

物聯網不論對資通訊或非資通訊產業,影響是全面性且深遠。在物聯網應用開發門檻降低下,未來無論是透過大型企業巨擘,或小型個體開發者的努力,創新應用持續問世,民眾生活福祉將持續邁向美好境界。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蔡紀眉

物聯網(IoT)正夯,擁有好點子的新創團隊躍躍欲試,也催生了媒合平台興起,拉近IoT產品開發者和硬體供應鏈之間的距離。

像是硬體智造協作平台HWTrek(Hardware Trek)與全球3D設計、工程及娛樂軟體領導廠商歐特克公司(Autodesk, Inc.)結為策略合作夥伴;而工研院推動的台灣創新快製媒合中心,成立不到一年,也有成功案例。

HWTrek是一站式硬體開發雲端平台,2013年9月上線至今,已登錄有4,500多家硬體相關新創團隊和公司,提交超過1,200個IoT產品專案,幾乎都來自海外。

IoT團隊可以在HWTrek平台上管理開發時程,並聯繫製造廠商和供應鏈上的專家,從晶片、模組設計、模具開發、小批量到百萬級大量生產的業者,都可以在線上對接,合作夥伴包括廣達、聯發科、國際群眾募資平台Indiegogo等,最終實現產品上市計畫。

歐特克為知名3D繪圖軟體AutoCAD的發行公司,旗下Autodesk Fusion 360軟體的使用者,將可接軌HWTrek上的供應鏈資源,特別在台灣精密機構與模具上的連接。

HWTrek執行長王仁中表示,雙方合作可加速台灣在物聯網浪潮上的地位與價值,經由平台來帶動產業的整體演進。

此外,今年3月經濟部委託工研院推動的台灣創新快製媒合中心(簡稱TRIPLE),集結超過260家業者加入,提供多領域技術與經驗,包含IoT、穿戴式裝置、先進醫材、先進製造等,媒合新創團隊需求,供其快速打樣、試製。

快製中心表示,目前已有成功案例,像是媒合美國新創團隊和台灣的思靈客創集科技,打造智慧行李箱。

快製中心分析,彈性開發能力以及對研發供應鏈的管理,是台灣快製廠商能夠勝出的主因。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態系(Ecosystem)」原來是生物學名詞,指的是一個特定環境,在這個環境裡,各種生物和非生物共存共生,如同每一個山、河、海甚至沙漠。

1936年,英國生物學家柯雷普漢(Arthur Roy Clapham)在論文裡提出了「生態系」這個名詞和假說,這也成了日後全球產學界討論「生態系」的開端。

柯雷普漢的研究指出,「生態系」在一定的空間裡,各元素通過物質和能量的流動而相互作用、互相依存而構成的一個生態學的功能單位。之後,「生態系」的意象開始被大量的借用和發展,甚至在科技和人文學領域都分別被發展成相當重要的論述。

原本生物學所指的生態系,並沒有固定的形態和大小。一整個森林是一個生態系,一個小池塘也是一個生態系,甚至一棵大樹就是一個生態系。

在一個生態系裡,各種生物之間以及和環境之間存在平衡關係,任何外來的物種或物質侵入這個生態系統,都會破壞這種平衡。一旦平衡被破壞之後,可能會逐漸達到另一種平衡關係。生態系如此生生不息的運作發展,一發展到了平衡的極限就開始崩盤瓦解。

今天,在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等領域裡都已經出現相當多關於「生態系」的研究。這些不同領域裡的「生態系」,指的可能是由不同種族與文化和社經背景所建構的「人文生態系」,也有可能是由各生產與消費環節所建構的「經濟生態系」,甚至連各廠商在說明經營發展策略時也說要建構屬於自己的「服務生態系」。

放眼未來的物聯網時代,由於各種資源與創意將會更透明自由的流動,廠商之間的合作方式將會與過去截然不同。除了將營造出全新的生態系,也讓「生態系」成為未來企業競爭存活的關鍵字。

可以預見的,在物聯網時代,各企業在面對競爭時,將不能只從企業內部的情境思考創新,而是必須去思考如何配合與整合生態系裡的各種資源與機會。

所以最重要的能耐是建構動態產業網絡和多元快速的反應能力,因為未來的企業賽局一定會瞬息萬變。

在新的商業生態系裡,結盟的能力將會成為企業生存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而這樣的能力通常又決定於三種能力:

一、遠見力:要能看到產業的下一步風向,知道該選擇向那些具有未來性的陣營去連結。

二、平台力:在造就一個生態平台時所具備的獨特價值,也就是要形成新產業生態時所具備的不可取代優勢。

三、關係力:與各上下游廠商的信任和議價能力,營造產業生態系本來就是一場團體仗,以小結構來凝聚成更大的結構。

「未來,人工智能高度發達,以至於能夠互相進化,形成一個生態系統,人類將重新發明地球」知名的數位文化學者凱文.凱利(Kevin Kelly)對於物聯網生態系做出這樣的預言,聽來令人振奮也警醒。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仁麟

1851年,美國人艾沙克(Isaac Merritt Singer)創辦了勝家縫紉機(Singer Sewing)公司,當時他怎麼也想不到,他會改寫人類商業模式的歷史。

為了想幫自己的產品打開更大的市場,艾沙克想出了「分期付款」的點子。他認為就像養馬養牛一樣,一部縫紉機也可以用「養」的。他把原來一部機器的售價拆成好幾期來付,像養動物一樣一筆筆的來餵飼料。這樣的商業模式除了吸引更多人來買縫紉機,也創新了人類千百年來的商業模式,甚至觸發了之後更多的新商模式。

工業革命之後,主流的商業模式是透過直線式的經銷體制一層層的買與賣,大盤賣給中盤,中盤賣給小盤,小盤再賣給消費者,每個環節都將本求利,也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模式。一直到勝家公司推出分期付款之後,羊的身上不只出現羊毛,還能出現更多的利益。

比如每賣出一部縫紉機的同時,也意味著未來可以賣出更多相關耗材的可能,如同今天市面上的印表機甚至可以便宜到免費奉送,因為細水長流獲利的來源是墨水匣。

勝家經驗的另一個價值,是讓市場開始重視商業模式的重要,愈來愈多廠商意識到,商業模式也是競爭力的一部分,再好的產品如果沒有好的商業模式可能就無法在市場上出頭。

這樣的情況來到網路時代更明顯,從Yahoo到Google到Facebook,長江後浪推前浪。而每一波後浪都代表新的商務模式堀起,這些與時俱進的創新思維,往往是過去做不到的。像今天的Uber與Airbnb都是因為網路時代而生而壯大,也正像是物聯網時代商業模式的序曲。

從目前發展的情況看來,物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創新一直有一個過去所沒有的特色,就是一家新創公司的成功,往往會改變一個產業。就像Airbnb和Uber分別改變了全球的交通和旅遊市場,這裡面同時包含著「摧毀」和「催生」兩股相對的力量。

我們幾乎可以預計,在未來物聯網社會的新興商業模式一定會包含以下三大特色:

一、虛實整合:物聯網的發展讓實體世界和網路虛擬世界更深度融合,由根本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甚至財富結構 。過去的時代,全球500大富豪所經營的都是石油和房產這些「實體產業」,今天全球富豪排行榜上除了那些數位財閥,連傳統產業都得數位化才能被看成是有前途的企業。未來,這樣虛實整合的能力,將會是創新商業模式的強力引擎。

二、少量多樣:物聯網科技的發展將改變人類的製造業,當萬物聯網,各項有形無形資源的流動也更為順暢,愈來愈多的消費者可以同時扮演生產者,讓小眾的需求能得到更充分的滿足。

過去大量製造生產的時代,大部分的商品都必須有一定的訂單量才能生產。但是在物聯網時代,各種資源將更緊密連結,設計與生產的成本將持續降低,各項小眾需求將取代大眾制式化市場,小量多樣生產勢必成為王道。

三、免費模式:因為免費,許多創新的模式得以滋生,免費意味著更高資源的競爭和用戶參與。免費讓使用者有更強烈的使用動機,也讓經營者必須提供更精良的產品來和對手搏殺。

而這兩端的競爭也直接驅動兩極的能量,同時讓使用者成為生產者來提供各項創新動能,也讓服務提供者用全新的思維來獲利並開擴更大的市場。

有人形容物聯網時代商業模式的最大特色是「羊毛出在狗身上,豬來買單」。

透過「資料」、「共享」與「服務」,地球上的商業正朝向一個「硬體免費、資料為王」的時代移動,那也是一個隱約可以預見的未來。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清文

米蘭世博是今年全球展會的重頭戲,10月31日閉幕,半年展期吸引2,000萬訪客,特別建置沉浸式虛擬實境(VR)導覽,開啟現場與網上遨遊展會的新篇章。

米蘭世博以建築精品為焦點,搭配VR導覽可以全景飽覽主要展館的傑作,如臨現場。現場並提供40台Oculus與Samsung GEAR VR頭盔,讓展館排隊者可嘗鮮體驗。

2016年消費電子展(CES)明年1月初將在美國賭城登場,帶動科技新潮流。消費電子協會主管認為,物聯網、VR、4K電視、3D列印是明年四大觀展重點。Google、Sony、三星、Facebook(Oculus)、微軟、宏達電HTC等大咖領頭,強力推展VR產品與服務。

明年CES將有眾多廠商展示最夯的VR、AR(擴增實境)產品,熱炒VR主題,專家認為「2016年是VR夢想與實踐的分水嶺」,引爆全球VR大商機。

虛擬實境(VR)是電腦模擬出立體的虛擬世界,使用者以沉浸式頭盔在視覺、聽覺、觸覺等的逼真情境,體驗身歷其境的感受,可以時光旅行或空中遨遊,享受夢幻的神奇境界。擴增實境(AR)是VR的延伸,無須全罩沉浸,就能在真實視界與虛擬疊加情境中,進行深層體驗與互動,擴展VR的應用版圖。

VR/AR產業生態鏈已經成形,商業模式多元化開展。主要組成有三部分:內容製作與供應—迪士尼與電影巨擘爭相投資VR內容製作新興公司、硬體與配銷通路—國際大廠推出多元化硬體品項、軟體與服務平台—內容製作工具與亞馬遜雲端平台等。

2016年全球VR市場開始走向大眾市場,五年內可望急速增長。Digi-Capital最樂觀預估,全球VR/AR硬體與服務急速擴展,2016年大咖群的高階VR出貨約數百萬台,達到大量規模化市場,至2020年規模高達1,500億美元,其中AR約1,200億美元,VR約300億美元。其他專業機構則保守看待,Juniper估計頭罩式VR硬體銷售在明年超越300萬台,到2020年將有3,000萬台與40億美元。

台灣的集邦拓墣研判,VR需要更高規格的硬體配備、VR內容尚不充足,加上裝置長期使用舒適度,以及傳輸和電力問題,因此全球市場無法立即大爆發。集邦拓墣預估2016~2018三年VR/AR裝置出貨量,將分別達1,400、1,800、2,200萬台。

業界點名九大創新應用,使VR成為科技業新藍海。VR在遊戲、影視、旅遊、情色、醫療、教育、導覽、飛天、古蹟漫步等九大領域的應用方興未艾,遊戲領域是VR首波即期商機。VR使民眾輕鬆遨遊全球,觀光界已提供「前置的VR旅遊體驗」,深度探索當地人文風情。

HTC重兵布署虛擬實境,在智慧手機之外開拓藍海商機。日前已斥資逾新台幣3億元,投資美國VR內容公司WEVR;HTC更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共同宣布,在郎世寧來華300年特展,透過Vive結合藝文與科技,讓民眾感受筆尖上花鳥,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最近,HTC參與美國醫療VR軟體公司Surgical Theater融資案,切入醫療VR領域。HTC已陸續在遊戲、運動、影視、醫療、導覽等先行布局,預計在VR裝置Vive年底問世前,HTC還會陸續發布更多VR應用合作案例。

VR商機已箭在弦上,但絕非唾手可得。VR業者需要有獨特軟體與鮮明區隔的競爭力,經營模式與行銷策略需更具新穎性,才能在全球VR激戰中勝出。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蘋果的iPhone 6s和Plus在第一波的12國一周內狂賣1,300萬台,又一次打破以往紀錄。另外根據ComScore於10月6日公布的報告,今年第3季蘋果在美國市場的市占率已經升至44.1%,拉大與亞軍三星的距離,而且在中國大陸市場iPhone6s銷售繼續紅火,三星卻節節敗退,淪為第3名。

看來第二波國家銷售iPhone系列也會表現優異,Tim Cook領導人的位子暫時無人能撼動。但是在這亮麗表現的背後,暗藏不少隱憂等著他去解決。尤其是科技產業的物換星移是必然現象,以過去30年的經驗,很少有企業能擺脫被取代的宿命,遠的不說,早年手機領先的大企業Motorola、Nokia和Sony-Ericsson全都紛紛中箭落馬,不是被收購就是停產,而且都是沒有幾年功夫就風雲變色,那麼蘋果能逃過這個產業的「宿命」嗎?我認為誰都不敢說「Yes or No」,關鍵在蘋果高層如何導引其未來的方向,以及是否有另一位「賈伯斯」冒出來砸它的鍋。

 

其中最可能的「候選人」是小米公司的雷軍。今年年初美國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就有一篇分析文章:「中國的小米能挑戰蘋果成功為智慧型手機的創新領袖?」(Can China's Xiaomi Challenge Apple As The Smartphone Innovation Leader ?)直率地指出:小米創始人雷軍模仿賈伯斯穿牛仔褲和T恤在產品表會上踱著方步,一一介紹像極了iPhone 5s的Mi4、像極了iPad Mini的MiPad,也和Apple TV Box相像的MiBox,甚至偶然還來那麼一句:「還有一項...」(one more thing)。儘管小米已經一躍世界第3位智慧型手機企業,大家一致認為小米如果不能有巨大的產品創新,就不可能挑戰蘋果的龍頭地位。

小米自從2011年產銷智慧型手機以來,短短4年居然成為年銷1億支手機的大廠商,而且亦步亦趨隨著蘋果產銷平板電腦、TV黑盒子和電子手環,市值躍升為450億美元,並且不斷向上攀升,發展空間還綽綽有餘。

但是今年小米手機銷售成長率已經趨緩,除非在印度的推廣見效,過去幾年的高成長率將無法維持。所以在模仿、網路行銷、平價高檔等策略運用之外,必須加強軟硬體創新的能力,才有可能實現雷軍要在3至5年內成為世界第一的目標。

其實蘋果i系列產品暢銷而歷久不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來它就建立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ecosystem),消費者一旦採用其中的一個產品,似乎像一群蝴蝶被養育在一個設備完整的溫室裡,很難再飛回大千世界中生活。這正是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Geoffrey Fowler所說的:「蘋果最好的陷阱」(Apple's Best Trap)。小米在野心勃勃進軍國際市場之前,必須確定類似的ecosystem是否已經建立完備,否則三星、Sony的例子可為前車之鑑,它也許可以風光一時,卻無法稱霸一世。小米在中國大陸市場已經有好的基礎,除了平價高檔,網路行銷等策略成功之外,該公司大部分軟體是以中文表達,如要轉換為英文也並非難事,另外現在開始流行個體化(customized)或區域化(regionalized),小米當然可以搶先一步,或至少不落人後,然後邁向應用軟體、雲端和內容服務,如此在硬體銷售爭得首席之後,才能「永續經營」下去。

雷軍於今年2月13日在台發表演說,曾提到很多台灣人抱怨台灣市場太小,沒有機會。但他認為台灣年輕人有經驗、國際化程度高,只要寫出一個有用的APP透過大陸移動互聯網就足以改變全世界,因此我們應該鼓勵台灣有更多天使投資者和風險投資,關鍵是怎麼回復市場的信心?雷軍於10月初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曾誇下海口,手機市場競爭愈血腥愈好(It had better get bloodier),小米要成為強壯的競爭者,而不僅僅是銷量大而已!所以雷軍觀察到的大策略是正確的,問題是如何站在中國的基石上,向世界推廣。所有這些策略和敏銳觀察如果不能建立一個完善的系統環境,激發出創新(innovation)和創意(creativity),不斷向前邁進,那將都是徒託空言,成不了氣候。

許多西方專家學者不看好或忽略中國大陸創新的能力,其實根據李開復不久前在CNN圓桌論壇節目裡指出,這幾年中國大陸的創新能力正快速成長,已經是產業轉型(industry transformation)的重要一環,譬如小米專利案去年只有2,700件,今年則預測將有4,000件。而且中國大陸的創新並不限於高科技,事實上傳統工藝和工業的創新更是澎湃發展,活力正夯。

在這種有利於創新的大環境中,小米進入國際市場大有機會,但是成功與否則要取決於它未來著力的方向;若是一味講求硬體改進,不能軟硬兼顧而建立完備的ecosystem,不要說突破,即便是維持現有的成就也會有困難,HTC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目前小米可能超前的是除了上面提到的個體化和區域化,最重要的是強化中文內容和應用程式的開發,穩固好中國大陸內需市場。

尤其是蘋果正同時開展多元產品的推廣或研發,譬如牽涉金融業務的行動付款、影音播放平台、智慧型汽車研發(不僅是儀表板數位系統)等,有些已經偏離核心業務,如果新產品不能有所突破,稍有不慎恐怕連i系列產品的優勢也不保。那麼像小米這樣的企業達成手機銷售龍頭老大的目標,機會就大多了。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育宏

「網路泡沫化」發生在1995年至2001年間,因為人們對新興的網際網路抱持過度樂觀的期待,而相關的技術與產品還不夠普及,造成「叫好不叫座」的商業熱潮來得快去得也快。美國那斯達克指數在2000年到達前所未有的高峰,但是市場熱度一退散,投資人的損失不計其數。

然而在金流、物流和資訊流的運作效率持續改善,諸多產業和市場條件到位後,電子商務再次崛起已經是扎扎實實、充滿機會的美夢,而不是泡沫。最顯著的例子就是線上商店(on line)已經對實體市場(off line)造成巨大衝擊,主要的影響來自三個層面。

首先,市場資訊透明度提高,消費者的價格敏感度也隨之大幅增加,這對標準化規格的產品影響特別顯著。在門市購物的消費者看到一款心動的電子產品,只要拿起智慧型手機上網,幾分鐘內就可以改變購物決策,實體門市成了網路業者免費的展示間。

其次,網路購物市場近幾年大規模成長,直接壓縮了實體商場的營收。全球零售業的巨人從Wal-Mart、Costco到Carrefour無一例外,各種區域型的零售商更是不勝枚舉。

實體商店發展線上策略,或是提升顧客忠誠度以抵擋價格戰,已經是唯二的出路。

第三,電子商務技術的成熟,促成中小企業和微型企業的蓬勃發展。這些有能力推出高度客製化產品的螞蟻雄兵,將對跨國大品牌帶來十足威脅。因為管銷成本低、產品開發彈性大,小企業的速度會打敗大企業的僵化營運體系。

而電子商務短期內會先改變B2C(消費品)市場的生態,長期而言它所代表的「快打敗慢、小打敗大」產業趨勢,也同樣會發生在B2B(工業品)市場。

因為上述三個衝擊其實不只是電子商務崛起的結果,在傳統產業結構中,資訊扁平化、競爭界線模糊化以及速度取勝是三個必然的方向,它已經成為所有行業必須面對的挑戰、學習的課題。

任何企業若是沒有理解市場環境為何改變(why)以及如何改變(how),還停留在賣什麼產品(what)的層次,將會如同汪洋中沒有羅盤的船隻一樣危險。

而且經驗告訴我們,未來的浪只會愈來愈大、愈來愈快,決策者能夠思考的時間只會愈來愈短。當我們發現自己用手機的時間愈來愈長的同時,也應該意識到它帶來的衝擊,絕對不限於手機產業而已。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志仁

討論台灣當前零售業的變革之前,我們可以先觀察近年來消費習慣的變化。過去當傳統消費者有購物需求時,通常就是前往實體通路購買,我們將這個時代稱為「零售業1.0」。

隨著網際網路爆發性的發展,當消費者出現購物需求時,消費行為轉向網路購物,進階至「零售業2.0」。而網路加上行動裝置的出現,使得行動商務O2O蔚為主流,也就是目前現在進行式的「零售業3.0」。

根據統計,今年2月,網購族使用行動裝置的人數,正式超過了個人電腦,在短短半年內成長超過90%,這不僅意味著行動裝置的黃金交叉點已經浮現,同時也浮現了電腦裝置的死亡交叉。

值得注意的是,行動族群不只有行動力,他們更具備了消費力。國發會的統計顯示,近四成網友每月透過行動裝置的購物金額,介於500到1,500元之間,略等同於台灣整體平均網購消費金額1,228元;近七成更已追上整體網購消費金額,顯示行動購物的成長潛力。

無論我們討論的是「3.0」或「1.0」,事實上,這三種消費模式的發展並沒有互相取代,消費者既可在網路上購物,也能在上班途中至實體店面消費,不過,隨著未來「零售業4.0」的出現,線上、線下虛實資源得到整合後,將會取代過去三種選擇兼容並存的現象,使消費行為出現絕對的變化。

以QRcode為例,據統計,有37.1%的手機購物族認為,透過掃描QRcode進行比價或購買,讓他們更想使用購物App,這已改變了過去消費通路的最後一哩路。另有51.6%的手機購物族指出,匯集所有商店實體和網路的優惠折價券,會增加使用購物App的意願,顯示虛實整合將加速零售業交易過程。

尤其,當網路購物的項目已從過去買衣服、買鞋子,逐步延伸到服務業進入生活中各類服務時,包括訂票、旅遊、點餐、叫車等生活場景,都將加速虛實整合的速度。

許多購物行為的轉變,不一定是業者單方面的給予,消費者習慣性的潛移默化帶動產業趨勢革命才是關鍵。換句話說,消費者不分虛實,只要方便。O2O虛實整合帶來的全新消費體驗,在一切以消費者為導向下,不只針對一般零售業,所有產業都走向用消費者喜歡的內容溝通,台灣將進入零售業4.0翻轉式革命,以全新的電子商務化思維備戰。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零售商意識到不能再孤立運作,聚合數位和實體商務是勢在必行,包括採用統一的商務,或是單一的商務平台,以便整合所有的交易、庫存、定價、訂單管理、顧客關係管理、服務中心等,跨所有的管道提供單一版本的透明化,或庫存、產品和顧客資訊的即時能見度。

根據波士頓零售夥伴(Boston Retail Partners)的最新報告,85%的零售商預測明年在電子商務銷售會成長。

 

Luxurydaily記者Sarah Jones指出,隨著數位購物的興起,連結的消費者獲得更多的權力,他們驅策零售商採用先進技術,提供更好的服務。消費者期望清單最高的是,跨通路無縫體驗或統一的商務,在全通路進一步獲得個人化的體驗。

波士頓零售夥伴Brian Brunk說,現今的零售顧客處於連結狀態,期望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以任何想要的方式獲得服務。消費者的更高期望是跨通路無縫的購物體驗,迫使零售商提供這一承諾,否則會輸給競爭對手。

零售從沒有比現在更透明化。零售商被迫重新思考他們對商務的方法,聚焦整體顧客體驗和實施正確的技術,提供更多個人化的體驗。

波士頓零售夥伴的「2015年電子商務標竿調查」(2015 Ecommerce Benchmarking Survey),在今年6、7月進行,超過500零售商受訪,包括45%是紡織業,26%是耐久品零售商。約有一半年收入在5億到50億美元。

引導銷售有訣竅

據調查,43%受訪的零售商,在跨所有通路為消費者提供一致的體驗,是他們最優先的3件事之一。其他則是強化使用者體驗、導航他們的網站,推出或改進統一的商務平台。

還有87%的零售商計畫,未來5年內有統一的商務平台可以運作。

統一的商務可與消費者互動,不管他們是否在店內,或電子商務或行動,使用資料線上的個人化和在店內的購物體驗。統一的商務還包括實踐顧客一對一服務,將訂單管理納入系統,打破業務的孤立現象。

目前,實體商店仍然驅策大多數的購買,但電子商務正在獲得較大的交易占有率。消費者經常經由行動網站、應用程式或社交媒體,連結零售商,獲取產品或品牌資訊,但大多數數位銷售是經由傳統的電子商務,導致29%的品牌驅動增加流量,到他們的線上商店作為首要任務。

隨著電子商務經由即時價格比較,和產品在更多通路可以獲得,使購物過程更加透明化,顧客體驗變成更重要的競爭差異。

超越雜訊的一個方法是,經由手機應用程式、網站或商店使用資料,提供攸關訊息給消費者。建立一個更令人難忘的連結,驅策顧客重複購買和忠誠度。

雖然零售商將使用者評論排名最高的參與工具,但有39%的受訪零售商仍然無法讓消費者在線上回饋。社交媒體同樣能讓零售商顧客發表意見回饋品牌,建立雙向的對話。

很多零售商都推出部落格和線上聊天,但是這兩者被評比為效果不彰。雖然沒有直接參與,83%的受訪者提供常見問題解答,立即解決一般的查詢。

此外,引導式銷售仍未被充分利用,約一半的零售商沒有提供基於以前庫存單位的建議,喪失追加銷售或增加訂單金額的機會,使用最高的KPI。

同樣,只有39%的零售商啟用願望清單(wish lists),41%使用瀏覽歷程記錄,對每個客戶的電子商務網站進行個人化設置。

產品評論也未充分利用在零售電子商務網站。根據UPS的消費者調查,73%的消費者發現產品評論,在零售商的網站上是有影響力的,不過波士頓零售夥伴的電子商務調查顯示,39%的零售商還未在網站上提供產品評論。

引導銷售代表另一個很大的機會,有身歷其境的顧客參與和具品牌特色的體驗。

數位行銷個人化

這種個人化方法應該延伸到數位行銷,如電子郵件、提供有價值訂製的溝通訊息給消費者。50%的受訪者說,提供個人化的電子郵件訊息,將獲得不一樣的回應。

88%的行銷人員說,他們已個人化電子郵件,最近L2的報告發現,大約1/4品牌的電子郵件傳送未考慮到個人喜好。波士頓零售夥伴注意到,只放置某個收件者姓名的電子郵件是不夠的。

無法將個人化經常延伸到店內環境,是零售商的一大挑戰。通常消費者的瀏覽記錄和線上購買資訊,銷售人員無法獲得,使他幾乎不可能提供銷售助理相關顧客個人資訊。

唯有統一的商務可以協助提供消費者選擇銷售點的即時資料,在現代化完成和交付的過程中,達到同一天交貨和線上購買、線下交貨,且使用訂單管理解決方案。

約3/4的零售商已經使用訂單管理系統,其餘公司計畫未來5年內實施。

根據最近一份L2報告,百貨公司發現正面臨電子商務玩家越來越大的壓力,無縫的全通路方法,使他們能夠維持競爭優勢。

隨著流量的喪失,百貨業須利用商店的能力與線上通路,掌握消費者尋求無縫、無慮購物的體驗。從退貨點增加銷售機會,到容許不同購買路徑、實體零售商可以使用實體的地理位置優勢。實體店面是零售作業的核心,更聰明的是整合實體店面。

行動最佳化

45%的零售商說,行動已成為對營收最有影響力的通路,它已是主要搜尋工具。68%的受訪者期望從行動網站增加營收,38%預期2016年從額外行動應用程式獲得銷售。

受訪者對行動網站喜愛程度,大於應用程式,因為他們不需要消費者下載任何東西。對於經常購買品牌的忠誠顧客,或提供大量產品庫存的品牌,或激勵使用品牌的應用程式,可能有效。

據最近波士頓零售夥伴的報告,未來2年,約有3倍的零售商計畫部署行動銷售點戰術到店內策略。

巴黎春天和Galeries Lafayette推出手機應用程式,包含在店內地理定位功能,協助消費者使用即時導航在百貨公司找到特定品牌。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