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引爆全台BoboMall播播LiVE-直播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即將引爆全台BoboMall播播LiVE-直播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BoboMall播播LiVE 🔥打造自己的會員經湾被動收入 🔥您只要手機分享領紅包 🔥直播引流客戶源源不絕 🔥1.點擊連結(每週限量) 🔥手機號註冊VIP,享購物點300P(紅包) 🔥2.分享專屬推薦連結 🔥每新增一位VIP享購物點30P,分享越多領得越多 🔥購物點於團購群,直播…購物時,1點等同新台幣1元🤩🤩🤩 🔥🚩跟著東森,再度攀上高峰!

目前分類:股市同學會 (4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瞄準動漫主題餐廳的超級吸客力,傑迪斯整合行銷集團取得美國 花生漫畫的授權,斥資打造「Charlie Brown Cafe查理布朗主題咖啡館」,繼高雄、新竹2家分店陸續營運後,第3家分店已進駐台中7期朝富路,搶在元旦連假前夕試營運。這不僅是中部地區首家動漫主題餐廳,也是查理布朗咖啡館全台最大的旗艦店。

已登錄創櫃板的傑迪斯整合行銷集團,今年共計砸下2,500萬元,一口氣在新竹、高雄、台中開設3家查理布朗主題咖啡館,帶動2015年營收上看7,000萬元,EPS有機會挑戰4.7元,預計2016年底掛牌上興櫃

 

傑迪斯整合行銷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于玲燕表示,2016年規畫於全台主要觀光景點,再開設2至3家查理布朗主題餐廳;此外,也取得美太空總署全球首次巡迴太空展「NASA-一場人類冒險特展」主辦權,預計5月28日起在台北開展。預期在新餐廳與NASA特展加持下,2016年營收可望挑戰1.5億元,EPS逾5元。

傑迪斯整合行銷集團總監鄭玉明表示,北部動漫主題餐廳不少,包括凱蒂貓、醜比頭、比菲兔等卡通人物。由於北部是動漫主題餐廳的主戰場,因此查理布朗咖啡館鎖定新竹以南為主力;而台中店以「環遊旅行風」為主題概念,有別於高雄店的「四格漫畫風」、新竹店的「美式運動風」,希望吸引粉絲走訪各分店參觀打卡。

鄭玉明表示,「Charlie Brown Cafe」主題餐廳起源美國經典「花生漫畫PEANUTS」,創刊65年來征服全球各地無數粉絲的心,故事環繞著主角查理‧布朗與愛犬史努比,歷久不衰的高人氣,已成為深具代表性的美國當代經典文化之一。

由於在查理布朗主題咖啡館,可以盡情地與花生漫畫的主角們合照,享用富有趣味故事性的美味餐點,吸引年輕族群、尤其是女性消費者的青睞。鄭玉明表示,以高雄店為例,女性消費者約占7成,自今年4月份開幕至11月底止,來客數已超過10萬人次,千萬投資金也已回本,預估台中店6至8個月可望回本。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部推動「產業創新騰龍搶珠計畫」,透過導入國際創新方法,帶領企業持續的創新,執行至今已多家企業具創新能量,其中,輔導「覺旅咖啡」改變傳統咖啡館的營運模式,推出「社群創作廚房」體驗,讓客人可親手做披薩、果汁,並親自結帳,給予客人「內在自我的覺醒」的概念。

加入騰龍計劃

覺旅咖啡首家西湖店成立於2010年1月30日,佔地70坪,以木質桌椅為基調、主打採用原食材創作,價格卻意外親民。面臨到台北咖啡店市場競爭白熱化,執行長張書豪也積極思索轉型創新,因此於3年前加入經濟部騰龍計劃。
原本以為會學到技術方法上的創新協助,不過經由補助前往義大利1家服務設計顧問公司「experientia」取經,了解到設計是可以促成社會文化的改變,也讓他在品牌、核心概念有不同的定位。

課程不用預約

與大多數咖啡廳相同,首家西湖店的設計主要是讓客人可長時間閱讀,餐點的設計上也為組合式的,因此客人若坐在咖啡店裡長達8小時,早午晚餐都可以享用得到,張書豪試想,在這樣基礎下,要如何增進客人與空間上的互動性,並為文化多做一些改變?
因此,2013年8月二號店陽光店,將手作創作廚房的概念加入,讓客人可親手做披薩、果汁,並親自結帳,覺旅咖啡共創設計師黃雯絜表示,整個過程都是顧客親自完成,這設計提高顧客互動性,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服務,要給予客人「內在自我的覺醒」的概念。
儘管市面上開放料理體驗的店家為數不少,不過覺旅創作廚房的概念,特點在於不用報名預約課程,可隨興前往,費用也不高,為競爭激烈之消費場域中突破創新模式之一。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盛投顧總經理李秀利表示,投資人在看財報時,除了需要觀察公司獲利的變化,還可以檢視五大重點,包括公司現金流量變化、企業舉債的狀況、負債的大幅增減,應收帳款收現天數與存貨等。

另外,諸如董監持股或質押比率、內部高階人事異動,集團關係人交易情形等也須特別留意。

全曜財經資深分析師陳唯泰指出,近年幾次地雷股事件,投資人學到選擇標的時,應檢視公司財報、財務結構是否健全,如果連續幾年都虧損應避開;投資操作也應以營收成長、體質佳的個股為主,避免負債高、應收帳款期過長的個股。

個股財務問題雖屬零星事件,但是對投資信心多少有些影響,對於投資人來說,選擇股票時,該公司營收比重集中在特定代理商、應收帳款很高、營運現金流量是負的公司,要特別注意。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起,股市投資人持有單張股票的股票股利、與現金股利價值合計超過5000元,就繳交2%的健保補充保費,扣取上限為1000萬元,即每名自然人股東最多繳20萬元的股利補充保費。
 
股利價值計算方式,現金股利以現值計算,股票股利則採面額計算,也就是不看市價,每張股票(1000股)都是1萬元,股票股利發放超過500股,才會達到5000元課徵門檻。
 
例如A公司配發股票股利300股,現金股利2500元,依照健保補充保費辦法計算,300股的股票股利價值3000元,現金2500元,股利總值5500元,一張要繳110元補充保費。

二代健保全面上路,「股利」納入補充保費扣取對象,法人說,股利納入補充保費,設定20萬元的扣取上限,對於大戶、法人影響不大,但對於菜籃族、實戶等中小型投資人可能產生「心理衝擊」,為今年除權息行情埋下變數。
 
元富投顧總經理劉坤錫昨天說,對股市來說,健保補充費「心理影響大於實質」,中小型的投資人受衝擊較大,不過「會參加除權息的投資人還是會參加」,但新制加重一般投資人的成本壓力,散戶棄權息壓力可能更沉重。
 
法人說,投資人參與除權息的成本,主要是資金被鎖定,要等新股上市或現金股利入帳,但這段期間股價有漲有跌,最好的情況是股價上漲填權息,但不少情況是除權息後股價貼息,投資人看似賺了股利,但卻賠了股價。
 
健保補充費新制上路後,投資人參與除權息,除了貼權息的風險之外,還要計算健保補充費的成本,比方說一年股利收入達到100萬,就要額外付出2萬元的健保補充費。

值得注意的是,股利補充保費設定扣取上限1000萬元,扣取最高額20萬元,例如台積電今年現金股利3元,甲大戶持有1萬張,合計3千萬股利,應繳20萬元補充保費,乙大戶持有1百張,按比例應繳6000元補充保費。
 
也就是說,大戶領取股利較多,動輒超過1000萬元扣取上限,但超出的部分都不計算,因此領愈多、扣取比例愈低,對大戶或法人來說,健保補充保費「中性因素」,但財力有限散戶而言,卻是成本負擔。
 
劉坤錫認為,健保補充費實施後,可能影響一些長期投資人參與除權息的意願,衝擊除權息行情造成影響,只是目前距離除權息季節還有數個月時間,對當前台股表現影響較小。

自營商操盤主管表示,參與除權息仍應以該公司基本面為主,健保補充費的成本其實並不高,他建議投資人參與除權息時,首要考量是產業基本面、獲利情況以及可扣抵稅率高低等面向。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呂郁青

周鍾成與「卡酷哥」初進股市,都花了上百萬元的「學費」;重回市場,選股方法也做了調整。分析兩人選股方式:①先從盤面中找出人氣股,②區分為波段或短線投資,一個月以上的持股先看基本面,一週之內短線進出的個股則看技術分析選股。
 


至於兩個人挑選波段操作的個股,都會先看4個指標:①月營收連續3個月以上見到年增率成長的公司;②毛利率持平或上漲的成長型公司;③每股稅後純益愈高愈好;④本益比愈低愈好。
 


針對兩位股市菜鳥選股技巧,《Smart智富》月刊特邀擅長解讀財報的部落客「獵豹財務長」郭恭克,以及投資台股逾40年沒賠過錢的「平民股神」蘇松泙給予建議。從他們的選股招式看,至少有以下3個錯誤:
 


1.營收不能只看年增率

郭恭克指出,許多公司單看月營收,年增率可能很漂亮,但實際營收動能已開始下降,因此,必須要從累計營收的年增率解讀才精準。

 

2.財務只看3∼4季根本不夠

郭恭克表示,這觀察時間仍太短,不夠看到整個產業的景氣循環。

 

3.先跌股未來不一定先漲

蘇松泙看盤逾40年經驗:「先漲的股票不一定會先跌、先落底,先整理的股票也不一定會先反彈。」千萬不要用前述原則選股,這樣做可能會慘賠。

 

郭恭克建議,一定要先學會看財報,他特別精選3項選股必看基本面數字:

 

祕招1:累計營收年增率

累計營收年增率的敏感度,比單月營收年增率高。

 

①選累計營收年增率由衰退轉為成長的個股。

 

②避開累計營收年增率由成長轉為衰退的個股。

 

祕招2:營業利益率

郭恭克建議,應看營業利益率,更能精準表達出公司本業獲利能力的強弱,是財報獲利指標中最重要的一項。

 

看8個年度+8個季度的營業利益率:

①挑選季度與年度數字都向上或是持平穩定的公司。

 

②避開營業利益率趨勢向下的公司。

 

祕招3:自由現金流量

 

投資股票原意是要投資能賺錢分配給股東的公司,如此投資的資金才有回報率。自由現金流量=營運活動之現金流入-投資活動之淨現金流出

 

①挑選財報中來自營業活動之現金流入數字減掉投資活動之淨現金流出為正數的公司。

 

②避開自由現金流量為負的公司。

 

若採短線交易策略,則可跳過財報判讀,單純做價差交易,蘇松泙建議初級投資者可用以下兩種選股法。

 

祕招4:雙胞胎比價選股法

 

①牢記股票名稱與價位

 

②找出價位與價格走勢相近的股票配成對:蘇松泙以玉晶光(3406)與上銀(2049)為例,兩檔股票價位從2011年就相近,他因此配對交易。

 

③配對股出現價差就進場買低賣高:玉晶光在最高價為340元,當天上銀則為342元,蘇松泙買進股價較低的玉晶光,等玉晶光股價最高來到357.5元,超越上銀最高價325元,賣掉玉晶光再買進上銀,換成持有股價較低的股票,繼續等待上銀股價再超過玉晶光。
 


祕招5:除權息旺季選股法

 

蘇松泙發現,每年上市櫃公司股票除權息期間,會對股價短線造成影響,這時應改以除權息做為選股標準。

 

①必買老闆夠誠信公司與大型績優權值股

 

②高稅額扣抵比率個股佳

 

③優先選擇股票股利大於現金股利的個股

 

④選除權息交易日之前單日成交量相對較大個股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外資研究報告,往往讓台灣股民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法人提醒,外資報告有四大盲點,投資人應小心避開。

盲點一:時間風險
 
外資券商報告只會寄給他們認定的客戶,通常是國外大型法人機構、或是國內基金經理人,然後這些外資報告再從國內券商逐步輾轉流出。
 
因此,當股民們拿到這些外資報告時,往往都已經是兩天以後,失去先機,所以投資人首先應該關心研究報告的時效性問題,避免成為最後一隻老鼠。
 
盲點二:領先程度
 
外資的領先程度,類似時間風險,因為國內十幾家外資券商當中,有人屬於領先者,有人則是落後者,領先者往往可以得到績效,而且也會提出讓市場眼睛為之一亮、並能引領風潮的觀點資訊,但落後者卻只是隨波逐流。
 
以今年1月上旬的宏達電來說,摩根大通亞太下游硬體首席分析師郭彥麟,就已經預見2月底的MWC(行動通訊大展)將會掀起熱潮,率先調高宏達電的評等,引領一波漲勢;但2月才調升宏達電目標價的外資,顯然就屬落後。
 
盲點三:券商風格
 
很多外資券商屬於「語不驚人死不休」,也有很多分析師想要一舉成名。
 
當投資人看到令人震撼的言論時,最好多進行查證與討論,否則外資分析師如果事後證明看法錯誤,其實一點責任也沒有,只留下投資人徒呼負負。
 
此外,某歐系券商特別喜歡涉及政治議題,建議投資人還是多多回歸基本面,少參雜政治聯想。
 
盲點四:客戶是否認同
 
外資券商的研究部門非常獨立,與其他部門設有防火牆,確保分析師意見不受到干擾。固然像是美林證券全球半導體主管何浩銘的報告,往往能吸引許多買盤,這是他個人過去在旗下客戶之間所累積的績效。
 
但是有些分析師意見卻不見得會被客戶「買單」接受,客戶甚至可能反向買進賣出,通常這個時候分析師確實會臉上無光。
 
而且大的外資投資機構,內部也會編制一些研究人員,外界眼中的外資「手口不一」情況,便因此發生,未必是外資有意坑殺散戶。
 
這時候,最好能多多打聽出具報告分析師過去的績效情形,再決定要不要跟進。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外資報告往往是股民研究資訊當中,重要的參考依據,透過外資的研究報告,可以探知外資分析師第一手觀點,甚至追蹤到數千億元國際熱錢動向,但要如何深度解讀這些報告,可是一門大學問。
 
首先,要先了解外資報告的「投資評等」,這代表這家券商對個股的基本看法。各家外資券商的投資評等也都不盡相同,大部分採取「三級制」。例如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的投資評等只有三種,分別為優於大盤(Overweight)、中立(Equal weight)、劣於大盤(Underweight)。
 
花旗環球證券則是分成買進(Buy)、中立(Hold)、賣出(Sell),與摩根士丹利的三級制雷同,只是用語不同而已;至於少數券商則分為「五級制」。
 
顧名思義,優於大盤就是指券商看好這檔個股,預期接下來表現至少能夠打敗大盤,建議旗下客戶可以嘗試買進。至於劣於大盤的評等,對國外客戶來說,消極的人會賣出持股,積極的則成為放空的標的。
 
外資對個股的投資評等通常極為謹慎,通常時間要長達一季以上才會變動,至於像是台積電等權值股,更可能半年以上才會更動;一年以上都沒變動也不足為奇。
 
拿到外資報告之後,第二個要觀察目的是標價。當目標價與現股價格愈大時,也就是看好的程度愈大。
 
例如高盛在1月初把華寶(8078)目標價調高至100元,當時華寶股價只有約50元左右,潛在投資報酬率高達100%,這就是高盛強力看好華寶。後來華寶股價確實也一路上衝,最多上漲至70元,短短一個多月漲幅高達四成。
 
不過,外資所謂的目標價,其實指的是「未來12個月」的目標值,不見得馬上可以達到,因此投資人不要被過大的潛在被酬率,一時沖昏頭。
 
了解外資報告當中,個股基本的投資評等、目標價之後,第三步就要仔細觀察財務變化。
 
外資報告首頁會羅列簡單的財務報告,包括過去兩年、今年、未來兩年,至少總共五年的營收、獲利、每股純益、現金殖利率等關鍵數字。這可以讓投資人一目了然這家公司到軌跡究竟是成長還是衰退,並預期未來的爆發性如何。
 
外資分析師透露,有時這些數字的重要性,往往超過許多文字敘述,因為在「有數字才有股價」的前提之下,通常外資客戶會花時間在研究數據,並作為最後進出的關鍵依據,「魔鬼藏在細節裡」,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書僮

散戶的三個壞毛病,第一就是不學習就想一夜致富,常常後知後覺,甚至不知不覺。第二就是先買股票再認識股票,這跟先結婚再談戀愛有什麼兩樣?還有一點就是把股市當賭場,沒錢還要借錢來最後一搏,結果當然是從股市中畢業。散戶想搖身一變成主力,就要先改掉這三個要命的壞毛病。

簡單的說,散戶跟主力的差異除了資金規模以外,最重要的還是心態不一樣、想法不一樣。任何市場的主力都應該很清楚自己要賺什麼錢,依既定的方法與操作紀律,絕對不能貪心,一貪心就容易陰溝裡翻船。有了方法與操作紀律,自然而然任何的進出操作都會變成一種「習慣」、「直覺」。如此一來,獲利就如同呼吸一樣自然並且存在。

一、不學習 就想著一夜致富

投資也許不像小孩學騎腳踏車那樣簡單,卻是可以透過後天的學習,不斷的進步。操盤的確需要天份,但是許多市場的制度例如會計制度、證券交易法規等,就要靠後天的學習。這些制度講明白一點就是股市的遊戲規則,贏家一定懂遊戲規則,不懂遊戲規則還要進到場子裡來,那就只有任人魚肉。

懂遊戲規則的好處,就是利用遊戲規則把自己的勝算與獲利提高到最大。以信用交易為例,融資、融券除了有財務槓桿效果(這就是用一塊錢玩一塊錢以上的資產),還有當日沖銷的選擇權效果。如果主力對控盤持股很有把握,大可利用融資擴大財務槓桿,假設兩倍的財務槓桿,作多上漲一成,獲利就是兩成;而且還能運用當沖的遊戲規則,今日拉抬,今日出貨,更狠一點賣庫存順便放空,這就是了解遊戲規則的實例之一。
 

二、先買股票再認識股票  就如同先結婚再談戀愛一樣危險

很多散戶朋友作股票喜歡聽人家報明牌,或是不明就理地看大量買盤就搶進,感覺就像把股市當六合彩在玩。完全搞不清楚買進的公司股票是在做什麼生意,不管基本面,反正手中沒股票就會手癢,不管公司好不好,就先敲進了再說,這就跟先結婚再談戀愛一樣危險。

要認識公司,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拜訪、去參加法說會,但這都是法人做的事,當然產業一有風吹草動,法人圈就先知道。一般散戶沒有這個閒工夫,公司也不一定接受訪問,但至少要會上網看看公司的營收、財報。重點的幾個數字,不外乎毛利率、營收跨期變動(月增率、年增率)、還有當下的本益比(PE)跟同業比較起來是否合理,這些都是最基本的。

三、沒錢卻借錢來最後一搏 結果當然是從股市中畢業

不學習就想一夜致富,去買大樂透搞不好比較快;先買股票再認識股票,也許技術分析夠犀利也能賺錢。最可悲的是,不學習又猜不中,不認識股票又不懂技術分析,結果錢賠掉了不夠買現股,再用融資來買或是押房子、跟會來買。股票輸慘了,有的人又去玩期貨,期貨再賠改玩選擇權,直到最後跑路為止。其實這又回到了散戶第一個壞毛病,不學習、不懂遊戲規則。任何借錢從事投資都是一種財務槓桿操作。財務槓桿是雙面刃,賺錢的時候可以擴大獲利倍數,賠錢的時候也會擴大虧損倍數,高獲利的背後隱含就是高風險。

主力敢用融資、集資去操作股票,勢必有十足的把握股價會漲,況且主力使用融資可以騰出部分現金,以備不時之需。如果融資滿倉,以一般上公司而言,資金的力道就能擴大2.5倍(融資買進股票自備四成資金)。股票期貨的財務槓桿又更大了,原始保證金為股票市值的13.5%,那麼財務槓桿就高達7.4倍(100/13.5)。 絕大多數的散戶在市場上都是賠錢比較多,期望值已經是負數,如果又盲目投機,再使用財務槓桿借錢炒股,那就只會加速被市場淘汰,讀者不可不慎。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經濟體或主權國家,透過簽署協定,免除彼此間的貿易關稅及非關稅障礙,但對非簽約國家,仍維持個別關稅或其他非關稅措施。
 
經濟體或主權國家藉由簽署協議,促進彼此貿易活動與經濟整合;依其促進經濟整合程度,又可分成優惠性貿易、自由貿易協定、關稅同盟及共同市場等多種型態。共同目的都在促進彼此貿易,被排除在外的經濟體,因不能享有同等優惠關稅,出口競爭力將受到嚴重打擊。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了解股票漲跌的原因

初入門的投資美人一定很好奇,股票市場中為什麼有些股票會漲、有些卻會跌?其實「股票」也是一種「商品」,當想買的人多於想賣的人時,股價就會上漲。

有網拍購物經驗的美人們都知道,除了直接依賣價下標外,有時會出現1元起標的競價商品,結標時出價最高者就能把商品帶回家。這種競標的商品若強調限量或有名人加持,往往會引起網友瘋狂出價,結標的價格有時甚至超過商品本身價值。

股票的價格也是如此,若某公司股票市場價格原本是20元,當投資人看好這家公司的前景想買進股票,而原本持有該股票的人因為惜售、或只願意以較高的價格賣出,例如賣方想以21元以上的價格把股票賣掉,那麼想買的人只好出價21元才能買到,股價就會從20元漲到21元了。

反之,當這家公司的股票投資人都不想買,手中持有該股的人只能把價格降到20元以下求售,股價自然就會下跌。

認識漲停和跌停

如果股市交易也像網拍一樣,沒有對漲跌幅度加以限制,股價極有可能在一天之內從10元飆漲到100元,或從100元下跌至10元,如同像坐雲霄飛車般的令人心驚膽跳。因此,為了穩定市場行情,避免股價暴漲暴跌,台灣股市就有設定「漲跌幅」限制。

依現行規定,上市上櫃掛牌股票的當天股價最高與最低價格,均以前一日收盤價的上下7%為限。換句話說,股價漲到前一日收盤價格的7%,就是當天的最高價,叫做「漲停板」;股價跌到前一日收盤價格的7%,就是當天的最低價,稱為「跌停板」。不過,新上市的股票,在掛牌上市後的前5天,不受漲跌幅7%的限制。

此外,當股票漲到漲停板時,沒有人掛賣出卻還有很多人想買,稱做「漲停鎖死」,意指成交價格會「鎖死」在漲停價,此時只要一有人賣,就會以漲停價格成交。反之,如果股票跌停板,卻沒有人掛買進,稱為「跌停鎖死」,一旦有人買進,就會以跌停價格成交。

學會如何觀察股價漲跌

雖然漲跌幅的限制,可以降低股價劇烈波動的風險,但美人們想要在股市賺錢,多花時間研究與分析,才是賺取利潤、降低風險的關鍵。一般來說,觀察股票漲跌可以就「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3種方式。

1. 基本面

基本面是從總體經濟、產業景氣、個別公司營運狀況與獲利能力,觀察可能對股價變化造成的影響。舉例來說,當預測景氣成長或公司獲利表現良好,股價可能會上漲;反之,景氣衰退或公司營運不佳,股價可能就會下跌。

此外,突發性的利多或利空消息,也經常會造成股價在當日開盤後,因為買盤追漲或賣盤追殺,而出現漲停價或跌停價。

至於影響總體經濟的因素,包括了油價、利率、匯率、貨幣供給等,可以參考主計處、經濟部或中央銀行公布的經濟指標,如國內生產毛額(GDP)、景氣對策信號等。公司營運狀況,則可以從公司財務報表分析,主要分為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及股東權益變動表等4種。

技術分析是指透過股票線型或技術指標,根據過去股票價格及成交量等資料,推測未來價格可能的變化,再來決定買賣的時機點。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揮別2010年高達兩位數的經濟成長後,今年可能的經濟景況會是甚麼?

從學理解釋,高經濟成長理所當然會帶來高所得、高物價,消費力提升後,經濟成長又會更上一層樓,如此周而復始形成正向循環。

也就是說,去年經濟大成長後,今年大家都有機會加薪,問題是,「加薪」與「有錢」不一定畫上等號,「加薪」後,變富變窮或者根本沒變,還得看物價漲不漲。

舉例來說,加薪前,5斤雞蛋100元;後來,雞蛋漲價了,5斤雞蛋變150元,如果加薪不到50元,你的薪水雖然比以前多,實際買到的雞蛋卻比以前少,雖然加薪卻變得更窮。

你可以買得起多少雞蛋,就是你的「實質購買力」,也就是,薪水漲幅減去物價漲幅後得到的數字。

如果為正,代表加薪幅度大於物價漲幅,反之,代表薪水漲幅都被物價漲幅吃光,人們還得掏老本埋單。

去年國內物價平穩,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僅0.94%,但國際原物料行情卻驚濤駭浪,黃豆、棉花、原油、黃金、白銀、銅等價格不斷創新高,「絕對不是好消息」。

而「超級印鈔機」美國聯準會(Fed)明擺著「印美鈔救經濟」QE3(第三波量化寬鬆)、QE4(第四波量化寬鬆)、乃至QEn(第n波量化寬鬆)可能接踵而至,全球熱錢橫流。

另外,中國為了打房、打通膨,升息動作只怕愈來愈大,人民幣升值壓力沉重,瘋狂浪般的熱錢競相流向亞洲,想賺利差、匯差或股票價差,台灣恐無法置身事外。

過多的鈔票追逐有限的商品,將造成供需失衡,物價想不一飛沖天也難。

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前10月上班族的實質平均薪資4萬2650元,已倒退到民國87年、約12年前的水準。

也就是說,去年雖然有逼近兩位數字的經濟成長率(GDP),但是上班族「購買力」並沒有增加。

今年,物價蠢蠢欲漲,如果加薪的幅度太小,或者追不上物價的漲幅,廣大的上班族恐怕都自比「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周內,新台幣二度在盤中改寫歷史新高,雖然收盤都疑似因央行出手干預,升幅縮小或反轉走貶,但顯見新台幣升幅趨勢十分確定,短期內易升難貶。

千萬別小看新台幣走升的影響,這可是牽涉到你、我日常生活的頭號大件事!

新台幣走勢雖然長久以來號稱「動態穩定」,但明眼人都知道,國內匯率政策方向,只有央行總裁彭淮南「說了才算」。而透過新台幣相對弱勢的手段,來維持國內出口產業競爭優勢,更是我國央行「數十年來如一日」的標準操作原則。

一直以來,政府機關與主流媒體口徑一同地教育社會大眾,新台幣升值將嚴重衝擊我們出口主力-電子產業,廠商若是獲利不如預期,就有可能縮減經營規模,甚至裁員減薪;同時,由於出口對國內經濟成長的貢獻居功厥偉,所以出口一旦有匯損出現,就會明顯影響到當年度的經濟表現。

因此,新台幣向來沒有升值可能,就算有,也只在央行設定範圍內上下震盪。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持平而論,新台幣升值的確會影響出口產業,但出口產業並非國內經濟的全部,這些出口產業獲利就算屢創新高,也僅僅造福部分董監與員工,無法形成雨露均霑的效果,長期壓低新台幣匯率,其實是拿全民消費力來補貼這些出口業者,在公平性方面確實有待商榷。

更何況,利用匯率優勢或政府干預來扶植產業成長,是開發中國家的經濟策略,自許為已開發國家的台灣,早該揚棄這種大政府心態。國內產業也應該厚植自身實力,不斷升級轉型,才能迎戰競爭愈來愈激烈的全球化環境,仰賴政府奶水餵養的時間愈長,產業發展可獨當一面的機率恐愈來愈小。

另一方面,新台幣升值的好處其實不少,民眾持有資產價值頓時水漲船高,由於進口品成本下降,表示每一塊錢新台幣可以買到的進口商品變多,特別是出國旅遊,效果有點類似實質加薪。

同時,也能有效降低國內通膨壓力,因為台灣仰賴進口的比率甚高,在新台幣變大的前提下,每一桶原油或小麥的進口成本減少,零售端價格上漲壓力頓時獲得舒緩,民眾也不必為可能發生的「輸入性通膨」而傷神。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周影響全球最深的財經大事,就是美國聯準會主席(Fed)柏南克說,為舒緩美國居高不下的失業率,「不排除繼續實施第三波量化寬鬆(QE3)」。

此話一出,全世界市場莫不劇烈地波動,不僅上周五帶動美股尾盤收紅,本周一也拉抬國內股、匯齊揚。

由於美國狂印鈔票的行動短期內不會結束,全球資金行情也將持續延燒一段時日,不僅股市、匯市、房市都有表現空間,就連原物料、大宗物資、原油等商品,未來走勢也都依然可期。

根據主計處最新資料顯示,國際黃豆、棉花、橡膠、黃金、白銀、銅等價格,11月底數據不斷刷新歷史紀錄,望著國內11月物價飆高至近9個月來新高,不禁令人擔憂「輸入性通膨」的噩夢,恐將捲土重來。

1973、1974年的二次石油危機,當時同樣出現油價大漲,同樣因為氣候異常導致黃豆、小麥、玉米等穀物價格飆升,進而導致民國63年出現史上罕見的惡性通膨(全年消費者指數年增率為47.47%)。

相信有人一定想問,如果以史為鏡,明年的物價成長率會不會有重新站上兩位數的可能性?

答案很明白是否定的。

最主要的原因是,全球化的自由貿易,不但大大降低了商品貿易的疆界,當生產、運輸、再製等成本,都因為市場競爭而變得降無可降之後,原料價格的漲跌,已經不再是影響最終產品零售價格的關鍵因素。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小麥、牛奶、砂糖價格走揚時,勢必增加糕餅業者的生產成本,但業者不一定會將增加的成本充分轉嫁給消費者,因為隔壁間的麵包店為了搶奪客源,可能忍痛犧牲成本不漲價。對街的進口點心店則因為大量進貨,成本沒有明顯上升,使得大多數的業者不敢充分反映、甚至只是微調售價。

另外一個原因是:台灣獨有的政府干預。由於國內主要民生物資——油、電、糖、水,都掌控在政府手中,只要一聲令下,這些國營事業自然會肩負起「平抑物價」的責任。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銀行升息半碼、希臘債務危機餘波盪漾……翻開報紙、打開電視,財經新聞提到的字眼詞句,你都懂嗎?跟你的生活有什麼關聯?又是如何影響個人、國家,甚至全球經濟局勢?

上述問題,幾乎是每個人日常生活中共同的經驗與疑問,特別是隨著全球化腳步的加速,任何一個區域或國家的細微變化,都有可能會影響你原有的生活。就像2008年美國次級房貸風波,導致全球金融危機,以及希臘債務危機引發的赤字風暴,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

財經政策與議題,與生活息息相關

把場景拉回台灣,舉凡中央銀行的「打房政策」、近期與大陸簽訂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都是媒體上每天可聽聞的「關鍵字」,但是你又了解多少?

雖然許多議題與政策,總會隨著政經社會局勢而不斷改變,最終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目前仍不可知,但可以確定的是,活在大環境之下的我們,終將被這些議題與 政策,左右或衝擊我們的生活與未來。因此,理解財經議題與政策背後的脈絡與運作方式,以及它們是透過什麼樣的方式來影響我們的生活,有助於自己成為一個耳 聰目明的閱聽人,甚至在生活中做出高品質的決策。

或許你會說,我的生活很安穩,不買股票、也不知道那些複雜難懂的金融商品,但生活大體上過得還算愜意,看不看得懂財經新聞,好像也沒什麼差別或好處?不妨 試著從全球化的角度來看,即使個人刻意與世界脫軌,但金融風暴還是可能危及你的飯碗;更別說央行的「打房政策」,在遏止投機客的同時,也可能壓低了你辛苦 打拚一輩子才買的房子的價格。

熟悉經濟學基本概念,避免以偏蓋全

想看懂財經新聞,其實不需要過人的天分或豐富的學養,只要先花點時間,從經濟學類的入門書籍讀起,熟悉一些基本名詞,就能慢慢掌握到整體輪廓。中華經濟研 究院研究員吳惠林表示,「經濟學討論的是人類普遍的行為,因此許多觀念並不太會違反人類的理性直覺。」這也意謂著,媒體上報導的財經新聞,其實正是生活的 縮影,因此,只要掌握核心概念,就能逐步理解。

此外,在理解或詮釋財經事務時,也要切記不要犯下「以偏蓋全」的謬誤。比如說,很多只去過上海的人,就以為上海的發展就等於大陸的整體狀況,才會得出「台 灣已落後大陸」不合邏輯的結論。面對這種情形,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向愷提醒,「目前的現象不見得都能夠順理成章的推論未來的結果,更何況當只從上海的發 展,去推論整個中國,結論很容易失真。」

因此,閱讀財經新聞時,最好能以開放的心胸,不偏頗地去懷疑、挖掘每一件事情背後的真相,才能得到客觀且全面的視野。

------------------------------------------------------------------------------

隨堂測驗:檢測你的財經新聞IQ

由於通膨急速惡化,印度央行本周召開貨幣決策會議,可望再升息1碼,以打擊高達兩位數的通膨。印度今年已三度升息,但許多分析師認為,央行若不採取更積極的行動,印度可能陷入惡性通膨。(取材自《經濟日報》,2010年7月26日)

Q1:通貨膨脹與升息之間有什麼關連?而1碼指的又是什麼呢?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說:「我們希望中國在匯率改革上採取進一步行動,從而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從中國角度看,這也有助於其國內經濟均衡發展,並讓他們的貨幣政策獲得更多獨立性。」(取材自《工商時報》,2010年7月23日)

Q2:聯準會是什麼機構?為何要求中國在匯率改革上採取行動?而具體行動的內容又該什麼?

受到經濟前景不確定,加上近年來數據多呈現疲乏,美英兩國央行都已在考慮寬鬆貨幣政策,以提振搖搖欲墜的景氣。不過歐洲央行卻無意跟進,反而計畫透過財政緊縮在扭轉歐元債信危機。(取材自《工商時報》,2010年7月24日)

Q3:寬鬆貨幣政策為什麼能讓景氣復甦?而緊縮財政與債信危機,又有什麼因果關係?

A1:當央行升息時,會讓更多人將錢存入銀行,減少在外流通的游資,進而降低通貨膨脹。而升息1碼指的便是利率調升0.25%。

A2:美國聯準會的地位相當於台灣的中央銀行。由於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屢創新高,聯準會因而要求人民幣升值,以舒緩中美間的貿易逆差。

A3:寬鬆貨幣政策代表市場上可用資金變多,資金一變多,自然會帶來更多的投資與消費,促使景氣上揚;而緊縮財政的具體做法,就是減少支出,如希臘由於借款金額已超過該國的償還能力,形成債信危機,因此為解決債信危機,迫使希臘不得不採取緊縮財政策。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年假特別長,雖然已經到年假的尾聲,台股即將進入虎年的第一個交易日,回顧牛年,牛氣沖天,投資人沖回不少金融海嘯爆發所導致的損失,但展望虎年,投資人還是要多留意上市櫃公司的財報,以避免誤踩地雷。

要看上市櫃公司財報,首要就是先取得相關資訊,目前由官方主導的「公開資訊觀測站」,內容非常豐富,除了可以找到各公司的四大報表之外,包括內部人股權異動、重大訊息揭露及各公司的中國投資等等,都便於投資人搜尋資訊。

找到財報資訊來源後,接下來就要分析一下財報內容,由於去年上市櫃公司才剛度過金融海嘯,「償債能力」代表公司財務穩定與否,如果償債能力不正常,就容易發生財務危機,而償債能力的指標常用的有「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及「利息保障倍數」。

所謂流動比率,是指一家公司某一個時點償付短期負債的能力,一般而言,流動比率低於一百五十%或更低時,表示公司財務控管不佳;至於速動比率跟流動比率一樣,都是衡量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只是速動比率更重視流動性大的資產,因此通常速動比率高於一百%時,表示短期償債能力佳,但如果流動比率增加而速動比率反而降低,就可能是存貨滯銷等問題,也應該提高警覺;至於利息保障倍數,其數值高低可以看出公司舉債是否過高,以及產生盈餘的能力是否下降,一般而言,如果其數值小於一,顯示公司的獲利來繳利息支出都不易了,所以這數值越高,代表公司支付利息能力越強。

當償債能力足夠時,接下來要看經營能力了。而經營能力,可以看三個指標,分別是「存貨週轉率」、「應收帳款週轉率」、「總資產週轉率」。所謂存貨週轉率,就是指公司存貨周轉的速度,越高代表公司經營能力越強、產銷管控良好,公司無過多的存貨積存壓力。至於應收帳款週轉率同樣也是數值越高越好,代表公司收帳能力良好,如果數值不斷下降,可能因為銷貨減少或應收帳款快速增加,未來成為呆帳的可能性就相對提高。而總資產週轉率對每個行業沒有一定的固定比率可以比較,但其數值越高,表示經營能力越好,就是充分利用公司資產,來創造更高的效益。

另外公司的獲利能力也是非常重要,關於獲利能力的判斷,可以參考「營業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純益率」、「總資產報酬率」及「股東權益報酬率」。

比較各公司多項財務比率後,投資人對於財務報表是不是有初步的概念了,接下來就要實際落實到選股上,投保中心去年底出了一小本的「如何從財報資訊審慎選股」宣傳手冊,現在讓我們跟著這本手冊一起來選股吧!

第一個步驟就要先看「會計師出具的查核意見」,了解會計師對於該公司編製的財務報表所出具的意見類型,如果被會計師出具「否定意見」或「無法表示意見」者,該公司將停止買賣,投資人宜特別留意。

而步驟二就是要找出財務報告的重點及運用財務分析資料做成投資決策,財務報表的重點,有「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股東權益變動表」、「現金流量表」等四大報表;其中資產負債表應該要特別留意存貨如果較前期減少,而應收帳款卻較前期大幅增加時,有可能是公司為了增加營收或消化存貨,將陳舊存貨賣給特定關係人,這將產生難以回收的帳款,以後變成呆帳損失。

業外獲利彌補 注意來源

至於投資人最關心的損益表,應該要留意如果營收雖然較前期大幅成長,但應收帳款增加幅度遠大於營收成長,就要留意應收帳款是否有回收困難的情形,進而影響公司資金周轉,而少數公司如果出現業外大幅獲利彌補本業不佳的情況,也要注意獲利來源的持續性,不可過度樂觀。

股東權益變動表中,則要留意備供出售的金融商品未實現損益,要留意其跌價損失是否過大或與日俱增;關於現金流量表投資人則需特別注意,最好是來自營業活動的現金流量大於淨利比較好,表示公司在應收帳款及存貨上管理相對不錯,但若營業活動現金流量為負數,即使公司獲利看好,也可能會周轉不靈。

至於步驟三則是「搭配重要科目的相關附註加以解析」,在四大報表中,其附註或附表、會計科目明細表等,是補充財務報表中部分科目未能充分表達或詳細說明的部分,或是主管機關要求公司加註的,因此要特別留意,尤其要注意「現金及約當現金、短期投資資訊」、「長期股權投資的投資目的」、「公司舉債及到期清償能力」、「在國內外海外發行可轉債募資的情形」、「私募的情況」、「關係人交易」、「營收或進貨是否過度集中於某些客戶或供應商」等。

而步驟四則是要注意財報以外的資訊,如「實質經營者持股低,卻掌握過半董監席次」、「董監事出脫持股或質押比率過高」、「董監事、內稽或財務主管陸續辭職、或非因事務所內部輪調卻更換會計師」等。

照著這些步驟,應該就能剔除掉買到潛在地雷股的風險,並努力研讀公司的財務報告,投資人在股市獲利的機會就會相對提高。

今年上市櫃公司的財務報告,其格式將出現重大變革!

證交所推動許久的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可延伸商業報導語言)格式,將於今年正式啟用。五月起鼓勵上市櫃公司自願以XBRL格式公告申報九十八年度及九十九年第一季財務報告,申報內容為四大報表;九月起全面以XBRL格式公告申報九十九年半年度財務報告,申報內容為四大財務報表、會計師查核報告及財務報表附註。

投資人要問的是,何謂XBRL?對投資人閱讀財報會有什麼影響?首先,就XBRL的詳細說明,證交所網站都有詳細刊載,簡單地說,它就是一種電腦格式,過去企業可自行決定其網路揭露呈現的格式或方式,使得財務資訊可能以DOC、PDF、HTML或TXT等格式發佈,但這增加了資料再利用及分析的因難。因此為了解決此一問題,就出現XBRL這個語言格式,讓全球財務報告可以共通。

當企業採用XBRL之後,將使投資人更快速地獲得企業的相關資料,同時也可直接對所獲得的資料加以比較分析,避免重新輸入整理的風險與不效率。同時免費享用XBRL資訊,使投資者更容易接觸公司財務資訊,增加其決策的品質,而且內容與現在公開資訊觀測站呈現的相當,投資人不會有再重新學習的困難。而對上市櫃公司而言,應用XBRL技術可使書面財務報表的準備、網路財務資訊的發佈或上傳至相關主管單位,皆由預先設計好的應用程式一次執行完畢,不需分開執行多次的資料處理作業,大幅提升企業編製財務報表的效率。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7年春天的GDP統計告訴我們,2000至2004年製造業名目產值,呈現下滑,到了夏天,經工廠校正及產業關聯表等資料修正後,這段期間的製造業產值反而由2.38兆元升至2.62兆元,不僅數值本身變了,連趨勢也改變了。

     過去GDP的修正,大抵只會改變GDP的數值,而不致於動到GDP的趨勢,也就是原來呈現上升的走勢,不會因為這一修正就變成下跌,原來走跌的趨勢也不致因這一修正而出現上揚。不過,近年來由於國際上有關國民所得統計的編算方式經常推陳出新,使得GDP的數值經常是數年一變,讓人如墜五里霧中。

     其實,2007年的GDP修正規模並不算太大,修正規模最大的應屬日前這一波「5年修正」,行政院主計處一口氣修正了編算原則及統計方法,使得近50多年的GDP數據、經濟成長率出現令人意外的變化。以大家熟悉的2001年經濟衰退幅度,直到今日印象仍是-2.17%,惟經此一修,變成了-1.65%,若不仔細校正一下腦海中的印象,日後看到相關的報告可能會誤以為人家打錯數據。

     還不只如此,經此次這一大幅修正,1988年國內景氣大熱的年代,經建會編製的景氣燈號還亮出3顆有過熱之虞的黃紅燈,本次修正後的經濟成長率竟由8.04%,下修至5.57%;相反的而1990年國內股市自萬點跌落2900點,景氣燈號出現2顆代表衰退的藍燈、8顆黃藍燈,這一年台灣經濟低迷自不待言,但是本次修正卻把原來經濟成長率5.70%上修至6.87%,如此戲劇性的變化,真不知數據該如何解釋,是當年經濟其實很好,數據沒有反映出來,20年後真相大白於天下?還是此次修正未能反映實際經濟情勢?值得相關單位再深入探討。

     再看看經濟成長的趨勢,經本次修正後也出現了一些變化,1987年的經濟成長率原本比1986年來得高,修正後的趨勢逆轉,另外1996年至2000年經濟成長的走勢也同樣出現趨勢上的變化。

     GDP是總體經濟的靈魂指標,經濟成長的高低是以GDP做為判斷,景氣循環也是依GDP走勢加以認定,而政府舉債空間也是隨GDP浮動,其他如企業加薪、企業信心同樣也深受GDP走勢的影響,若修正的結果與昔日的感受落差太大,那麼過去依附於GDP起落而有的擴張、緊縮政策,豈不顯得有些唐突而錯亂,舉例來說,如果1990年的經濟成長率高達6.87%,那麼政府當年何必急切提出振興景氣方案?又何必於1990年10月25日通過一個規模逾兆的六年國建計畫?

     應參考生產面統計

     行政院主計處本次「5年修正」的努力值得肯定,但所修正的資料該如何重回歷史現場詮釋當年實況也至為重要,至於2001年以前GDP的歷史資料係依支出面修正(生產面資料明年才發布)也似有不足之處,以我國GDP的生產面統計的完整性而言,若能參考生產面統計(農業、工業及服務業),相信兩相權衡推計出來的GDP,會更貼近歷史的感覺,而不致於像本次修正的結果,難以詮釋歷史重要年代的經濟情勢。

     當然,許多使用GDP的學者、研究生也必須注意本次GDP「5年修正」的結果,由於本次改變幅度頗大,未來進行研究時千萬不能把舊資料與新資料摻合著使用,否則研究結果勢將難以自圓其說。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數企業主只看到營運核心

我們知道,企業創造經濟盈餘的來源有兩個,一個來自於營運管理,一個則是資本管理。這兩個核心,都能為企業體帶來長期經濟盈餘的增加,有助於增強對抗典範移轉、產業景氣循環所帶來的衝擊。

然而,多數企業主只將焦點放在營運管理,也就是人事、生產、行銷、資訊、財務的「五管」,來賺管理財。過去一般的企業主的思考在此,企管專家的論述也集中於此,卻忽略了尚有另一潛能核心,等待開發。

這種情況,就像是只讓大腦的左半部特別發達,右半部完全缺乏運用,降低了原本可能產生的更多成效,至為可惜!

■哪些企業適合開發資本管理的潛能?

那麼,對於企業主來說,如何評估自己的企業,適不適合來發展資本管理呢?儘管實際上是「任何企業都有落實資本管理的需要和必要」-只要公司有運轉、有累積價值的,都需要。但是還是有些基礎條件或狀況,是進行資本管理前可以先試著檢視看看的:

1.有餘裕的長期現金

企業裡擁有餘裕的長期現金、可供運用者。儘管如巴菲特等資本管理者,會採取「低利率時期大量借出資金,以待有好機會時可投入資本」,但這讓企業必須負擔相當一筆負債、相形之下也減損企業價值,除非真的很有把握,否則我們不建議這麼做。

當這筆錢是長期用不到(3-5年)的,最適合投入資本管理。

2.策略性併購能力有限

策略性併購強調整合、創造「綜效」(synergy),但是一般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並沒有多餘的人力能夠進行曠日費時的整合工作。

況且,根據研究,企業進行策略性併購後,市佔率下滑的比例,高達66%以上,換言之,策略性併購所期待的綜效,根本就沒出現,成長不成,反而拖累了主倂公司,反又陷入早衰的陰霾。遠不如單純持有其股權、共享其成果就好。

3.對某些領域有興趣、但尚未具備相關的核心能力

而企業若是對特定的產業有興趣、卻還未具備相關能力,隻身跨入該產業,風險太高,可以先透過持有相關企業的部分股權,長期追蹤其各項事業化的表現,掌握其成長動力來取得入場的機會。

由於資本管理強調的是擁有「股權」、而非持有其「股票」,儘管這兩者就外在行為上,幾乎可說是相去不遠,但對企業而言卻有根本性的不同。

■企業有為數不少的「業外投資」,怎麼辦?

那麼,對於已經擁有相當多「業外投資」的企業來說,又該如何轉型呢,這個轉型,包含了觀念上的、也包含了作法上的轉變:

1.重新檢視「投資組合」的企業內在價值、慢慢地去蕪存菁;並區隔「財務操作」與「資本管理」

從「企業內在價值」的角度,檢視這些「業外投資組合」的品質,去蕪存菁:品質好的就留存著,品質不佳的就利用股價變好的時候、回收投入資金。

當然企業仍可運用資產進行財務操作,但這和「資本管理」的檢視角度是截然不同的。

2.從一般的財務報表檢視,改採「透視盈餘」的檢視方式

不同在哪?財務操作看的是資產價格變化,資本管理看的是事業組合每年產生的盈餘,事實上,對於資本事業上所產生的盈餘,不單只有現金股利而已,資本事業組合所產生的保留盈餘,事實上也應該收納在企業整體的表現,此即「透視盈餘」(look-through earnings)的檢視方式。

企業主建立資本事業的組合,其長期目標,就是讓這些事業,為自己在往後10年帶來最高的透視盈餘。這將有助於你以長期展望來考量資本事業的發展,而不是它們在市場上的短期氣氛。

對於去蕪存菁之後、以資本管理方式來看待的事業組合,以「透視盈餘」來檢視其表現,當屬合理的方式。

3.定期關注其資本事業的營運面、甚至從中找尋新的機會

資本事業的發展,往往也會牽動企業本身未來的走向,甚至改變企業原本的生存密碼。

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身處在他們所無法掌控的世界。想在單一產業中存活的企業,可能會被迫邁進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或是外界逐漸侵入其勢力範圍。前述《活水企業》的作者格斯指出,「成功是視企業可隨意移動的智慧多寡而定」,這些智慧,來自於企業內部的創新、也來自於長期追蹤對資本事業組合、各種策略的施行帶來的改變。透過這些長期的投入,累積包含智慧在內的各種資本。

國際上運作良好的企業,如奇異、3M、波克夏…等,絕大多數都有這些特質:在營運管理上,核心競爭力得以充分發揮,以及在資本管理上,透過控股(holding)方式、擁有更多源源不絕的活水泉源。透過這樣的方式,在變動的世界中,不斷演化、與時俱進。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搜尋引擎大哥Google傳出價2.5億美元想收購Twitter,而不久之前,Twitter才回絕了競爭對手Facebook 5億美元的收購提議,Twitter及Facebook是目前全球最夯的搜尋、資訊、聊天、遊戲網站,光是Facebook上的用戶就高達1.75億,將近是台灣人口數的8倍,Twitter也不惶多讓,去年 12 月美國的訪客流量高達 270 萬,網路商機隨著宅經濟發燒再度熱絡起來。而投資上該如何掌握這股現象嗎?

首先,上網需要具備電腦及網路,因此PC及電信業者的營收會增加,不過,兩者產業特性相當不同,一個受景氣循環影響大,一個則是抗景氣循環,同樣的事件、在不同的時間,股價會有不同的表現,投資也必須隨著調整。

毛線頭投資策略︰抽絲剝繭、因時地調整、挖掘飆股

何為毛線頭投資策略,簡言之就是根據一個事件作衍生聯想,最終挖掘出受惠潛力股的投資策略,而當中的關鍵在於,尋找上下游產業鏈中,掌握關鍵技術、資源,或政策受惠以及事件過後市佔率提昇的個股,且須同時考量地域及氣候的因素。

舉例來說說,一樣是肥料,學問可大不同,比如在播種的季節,施播氮肥可使作物根莖肥大,而尿素是氮肥最重要的要素,因此3-6月份春耕期間通常是一年當中尿素價格的最高點,而生產尿素、氮肥的肥料股股價在那個時候通常也會跟著飆漲;反之,鉀肥主要應用於收割時延長作物壽命,因此秋冬時的需求才會比較大,鉀肥生產商的股價漲幅也要到秋冬季節才會比較明顯。

另一個例子是汽車產業,美國三大車廠陷入倒閉困境,不代表汽車類股沒有投資價值,因為汽車產業不會消失,此時反而應該積極尋找受惠美國三大車廠倒閉的未來龍頭,而中國、印度因本身提供龐大的汽車市場,當地相關汽車及零組件廠商股價反而有異軍突起的表現。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眾多事件襲擊,造成人民外出的恐慌,加上因放無薪假、失業,賦閒在家人口倍增,出門次數遞減,擔心天外飛來橫禍,非常不保險,導致民心整個慌。這些恐慌逼出了社會問題、政府課題,更逼出「宅經濟」!

什麼是「宅經濟」呢?「宅」是「足不出戶」之意,舉凡足不出戶而衍生出來各種食、衣、住、行、育、樂的需求與商機,就創造出「宅經濟」。近年來因應「宅經濟」而飛颺的產業,如:電視媒體、電視購物、網路遊戲、網路購物、社群網站、網站服務等,皆逆勢成長,甚至大幅徵才,宅經濟顯然已成為2009年經濟觀察家的新寵兒。

受惠於宅經濟潮流的上述產業,除電視媒體之外,幾乎都是使用網路平台創造驚人營收。民眾瀏覽網路商城訂購生活必需品,獲得宅配到府服務。透過保險網站平台可線上購買旅行平安險、意外險、汽車險、產物險、家庭險等,無須耗費時間親自接觸各家眾多業務員,在網站上即可搜尋、比較各家商品,獲得最適合的保障。藉由財經網即時獲取投資訊息,監測股市行情,線上下單,不錯失投資利機。加入社群網站,結交志同道合網友,可快速互通專業訊息,串聯一股強大社團力量,再創另一宅商機!

不僅是網路使用者,或者以網路創業或開店者,對網路服務的需求已不像過去那麼陽春簡單。看看現今的熱門網站,不但讓創業者上架展示商品,更提供幾乎免費的會員服務與各種功能,包括CRM顧客管理系統,主動關懷顧客,並與顧客雙向溝通,甚至提供行銷宣傳的超值服務。

還想繼續繭居家裡的「御宅族」,不妨試試利用網路,讓自己從「宅」在家裡變成「宅經濟」的獲利者!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金融市場上,風險可分為「系統風險」與「非系統風險」;因市場因素造成標的資產之影響,稱為「系統風險」或「市場風險」,如911事件或921大地震等較難規避之風險。

「非系統風險」則由個別資產公司所生之風險,如公司經營狀況、產業競爭、財務結構等,其本質為隨機發生,不過可以利用分散風險的觀念,投資多種不同標的來降低風險。

何謂「效率前緣」?

1952年馬可維茲(Harry Markowitz)認為不同的資產藉由計量與平衡後,投資人可建構出分散型的投資組合,即在「相同風險下,預期報酬最大」或「相同預期報酬下,風險最小」作為篩選最佳投資組合的準則,他們在報酬-風險關係圖上所描繪出的曲線便是「效率前緣曲線」。

經過38年的驗証,在1990年時馬可維茲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自此全世界的投資及財富管理領域將之奉為圭臬。簡單圖示說明如圖一:

各英文字母代表不同的投資組合。

比較組合C、 B、 A,其中A比較好,因為:一樣的風險,其報酬最高。

比較組合C、D、H,其中H比較好,因為:一樣的報酬,其風險最低。

當投資者承受不同的風險點時,在每一個風險點一定會有一個投資組合,可以達到最大投資報酬率,這些不同風險點所達到最高報酬率所組成的一條曲線(例:由H、O、P、A所連結的曲線)就是「效率前緣曲線」(Efficient Frontier)。

然而對於效率前緣曲線上的投資組合,理論上來說是有無數多個組合,而並非每個組合都適合所有的投資者,所以首先找到一個相對應的參考點就有其必要性。

在此我們定義具有最大的Sharpe ratio值[(投資組合預期報酬率減無風險利率)/投資組合標準差,即(E(RP)-Rf )/σP)]之投資組合,即承擔每一單位風險,可得到最高報酬之投資組合為一最佳投資組合。所以我們可知此投資組合”x” 即為通過無風險利率和效率前緣相切之點(如圖二 x點)。

當然也不是所有投資者皆適用此”x”點的投資組合,此時可將”x”點沿著效率前緣曲線往上移動,其投資組合會有較高報酬,但也會帶來較高的風險,即所謂”積極一點”。

或可將”x”點沿著效率前緣曲線往下移動,其投資組合會有較低風險,但也會帶來較低的報酬,即所謂”保守一點”。

效率前緣最大缺點是利用過去的報酬率、標準差及共變異數來計算投資組合的分配,但歷史畢竟不能完全預測未來,如果市場發生重大變化,尤其是變化初期,系統在運算投資組合時,會有較大的誤差。但正如前所述,財務工程至少可提供投資人一個較明確且清晰的組合分配,比起一般投資機構的市場建議,也更加個人化,尤其是完全屏除主觀的市場判斷,絕對是可以減輕業務同仁負擔的最佳工具。

效率前緣運用的盲點

效率前緣在理論上完全可被接受,但實務運用時,卻又存在著許多困難,因為考慮很多的變數,如樣本數、分組方式、時間序列、相關係數…等。

1.樣本分類:若將所有樣本皆投入於效率前緣模組中計算,理論上是可以找出其效率前緣曲線,但實務上如此的運用會有相對應的系統風險。例:將區域型基金與產業型基金一起計算評估,其結果恐不具參考價值。

2.時間序列: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數據,綜觀2003年至2007年為一多頭市場,所顯示的數值肯定是高報酬但相對低風險;但自2000年至2007年經歷空頭再轉多頭,其產生的數值肯定出現高風險且低報酬,其結果將有顯著不同。

3.資產配置:效率前緣必須與趨勢判斷搭配,要做適當的資產配置,因為過去不代表未來,例如:觀察日本2003年之前10年的狀況,是處於零利率且經濟停滯的時代,所以若依基金過去的報酬與風險,我們很難做出投資日本的決定。但如果掌握市場契機,理解日本經濟基本面復甦的狀況,就不會漏失了日本2003年以來的多頭獲利。(2007/2/22日經225指數為18108點,是7年來的新高)

4.相關係數:不同投資標的間都具有不同的相關性。簡單來說,投資標的A上漲時,投資標的B也同時上漲,其相關係數為正數;若投資標的A上漲時,投資標的B卻是下跌,其相關係數為負數。所以投資組合中,若可以找出負相關的投資標的,那麼就可享受高報酬低風險的甜果。這也是金融市場常聽聞「對沖基金」的做法,透過「對沖」的方式,設定好預定報酬,卻將風險降到最低。

結論:所有的統計資料均可供參考,但實際的運作,仍有待專業人員予以機動靈活的協助。畢竟客觀的統計與冷靜的分析是一切的基礎,一旦誤用不客觀的資料分析,不只是白白浪費寶貴時間,產生誤導的問題,更有可能導致反效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