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引爆全台BoboMall播播LiVE-直播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即將引爆全台BoboMall播播LiVE-直播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BoboMall播播LiVE 🔥打造自己的會員經湾被動收入 🔥您只要手機分享領紅包 🔥直播引流客戶源源不絕 🔥1.點擊連結(每週限量) 🔥手機號註冊VIP,享購物點300P(紅包) 🔥2.分享專屬推薦連結 🔥每新增一位VIP享購物點30P,分享越多領得越多 🔥購物點於團購群,直播…購物時,1點等同新台幣1元🤩🤩🤩 🔥🚩跟著東森,再度攀上高峰!

目前分類:股市同學會 (4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風險是什麼?從維基百科的定義來看,風險是事物發生與否的某種不確定性。從投資學的角度來看,它會告訴你用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做為衡量風險的指標。標準差主要是用來衡量資料的離散程度,其值愈大,資料與平均值的距離也愈大。例如,某投資組合的平均報酬是10%,標準差為是5%。這表示在常態分配下該投資組合過去的報酬,有68%的機會落在5%和15%之間,有95%的機會落在0%和20%之間。

如果是共同基金的投資人,通常會用到的風險指標是夏普值(Sharp Ratio),其算法是將股票或基金在某一期間的報酬率減去在此期間的無風險證券的報酬率,再除以該股票或基金在此期間的標準差。其意義在於投資人每多承受一單位的風險(標準差),所能夠獲得的超額報酬為何? 也因此,其值越大,代表所該標的所呈現的報酬風險比越高,相對而言是較好的標的。

只不過教科書上的東西能否適用於實務呢? 首先,標準差所衡量的是資料偏離平均值的程度,但卻未有考慮平均值本身的變化。翻譯成投資的語言來說,它所能衡量的是價格的波動大小,而非價值的變動。比如說,我們可以看到科技產業股價波動很大,從標準差的角度來看會認為它風險很高,但從公司的價值來說則是逐漸攀升; 相對而言,一檔慢慢盤跌的個股,雖然價格波動不大,但卻為投資人帶來更大的實值風險。

另一個不合適的部分在於,標準差所採用的是歷史數據,而歷史數據是否足以預測未來,這點基本上就必須打個問號了。例如沉寂數年之久的鋼鐵、塑化及其他傳產族群,突然在2006年底一躍成為市場追逐的焦點,如果這時還採用歷史數據認為它的夏普值(Sharp Ratio)穩定上升而進場,那結果可能會與你當初想要規避風險的想法大相逕庭。

影響投資成敗的並非標的,而是投資人自己

那麼,投資風險應該如何評估呢?事實上,我沒有辦法告訴你一個合理的評估方式,因為影響投資成敗最大的風險來源其實就是你自己。例如, 2498宏達電在短短三年時間,股價從100塊漲到1,200塊再回到400塊,就算到了最低點,市值也至少成長了超過4倍,然而在這家公司股票上賠錢的鄉民卻不在少數。

一般鄉民在同一檔股票上都會有差異這麼大的際遇,那更別提分析師、產業人士、專業投資人與一般投資人間的差異了。舉例而言,一個專業投資人可能在宏達電800多塊才注意到它,他根據了自己對於整體產業的瞭解決定在1,000塊賣掉;而王雪紅董事長雖然沒賣在1,200元,但就她對公司價值的瞭解,願意長抱到現在,市值也成長了好幾倍。最慘的就是跟著價格波動起起伏伏的鄉民,每天追高殺低,這樣即使從100塊一路做到1,000塊也還不一定賺得到錢。

所以,面對同一個投資標的,不同投資人之間所實際承受的風險是相同的嗎?當然不是,大家僅是面對同樣的價格波動,但影響到投資成敗的其實是每個人面對價格波動下所對應的決策行為。還記得維基百科為風險下的定義嗎? 「風險是事物發生與否的某種不確定性。」。只要你對一家公司及產業瞭解得越多,企業價值走向的不確定性就越低,而價格波動造成你錯誤投資決策的機會就越有限,同時也就降低了投資風險。

只有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投資人,才會廣泛的分散投資

對於風險有著錯誤的認知會產生什麼樣的問題?其中最可怕也最可惜的就是造成過度的分散投資。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或看過一些財經專家及媒體建議我們在投資基金時的配置,通常無非是建議積極型投資人可以放70%在股票型,30%在債券型 ; 保守型投資人則可以30%放在股票型、40%放在平衡型、30%放在債券型,據說這麼做是要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

請不要再相信這種沒有事實根據的說法了,華頓商學院教授Jeremy Siegel曾在Stocks for the long run一書中提到美國股票與債券兩百年來的投資報酬率分析,從1802年起任意取15年、20年及50年不等的區間,發現股票的年化報酬率都是優於債券的。因此,如果你是一個保守的長期投資人(我說的長期可不是三個月),你聽信了這些關於分散投資的謊言而把30%的資產放在債券,20年後,你將會發現這個結果是可怕而且可惜的。可惜的是報酬率少了一大截,可怕的是你沒有另一個20年了。

計算期間
1802-
2005
1946-
2005
1946-
1965
1966-
1981
1981-
1999
1984-
2005
股票
7.0%
6.8%
10%
-0.4%
13.6%
8.9%
債券
3.5%
1.5%
-1.2%
-4.2%
8.4%
7.2%

純粹就股票而言也是如此,如果你明明知道歐、美及日本這些已開發國家的股市長期而言比不上新興市場,那麼為什麼你的投資組合中需要加入這些區域來「分散風險」呢?比爾蓋茲(Bill Gates)並非因為創造了最多應用軟體而成為世界首富;巴菲特(Warren Buffett)也並非持有全世界最分散的投資組合而成為全世界第二好野人。這就如馬克吐溫(Mark Twain)曾在「傻瓜威爾遜」(Pudd'nhead Wilson)說到「愚蠢的人說,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堙F而聰明的人卻說,把你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堙A然後看管好那個籃子。」。

風險來自於無知,包括對股票以及對於你自己

但記住一件事,分散投資並不是原罪,假設你真的對於市場一無所知,我還是會建議你做好分散投資的動作,也許這無法使你致富,也少了許多你應得的豐厚利潤,但至少不會讓你一貧如洗。承認無知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情,更可怕的是許多投資人不知道自己是無知的,不僅僅是對投資的標的無知,對於自己也是如此。因為,很多人只知道自己應該要做投資,但卻不知道自己投資的目的與目標是什麼?

其實,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知識背景與不同的資金用途都會產生不同的投資需求。假設是一個20幾歲的青年,根本不應該把任何一毛錢放在債券型產品。但若是一個七十幾歲的老先生,正常的理專就不應該推薦給他股票這類高風險的產品,因為可以肯定的是15年後報酬率會不錯,但是卻無法確定中間的價格波動會有多大。當然,如果今天這位七十幾歲的老先生是巴菲特或索羅斯(George Soros),我想理專就不用擔這個心了。

發現其中的差異了嗎?即使是同樣的產品,對於不同的人來說,風險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因為從頭到尾,投資的風險都來自於投資人自己。也許有人會問,一般人有可能成為巴菲特第二嗎?我沒有答案,但假設你願意且有能力,你可以每天花一點點的時間讓自己從無知慢慢的去瞭解這個市場,知道什麼樣的產品適合你。很難嗎?一點也不! 看完這篇文章,你不就已經知道應該把債券型基金贖回了嗎?

巴菲特曾說:「分散投資是用來保護無知的,如果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沒有理由分散投資。」。而投資是一輩子的學問,我強烈建議所有投資人應該去嘗試、學習。這樣,我們可以就從每次錯誤的經驗中學習,來降低下一次的投資風險,當然,如果能從別人的錯誤中來學習經驗,更好!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通貨膨脹(Inflation)是指物價水準在一定時間全面持續上漲的現象,主要又可以分為兩類別:第一、「成本推動型通膨」,是指受到原物料價格或工資等生產成本的上揚,而造成物價上漲現象。

第二、「需求拉動型通膨」,則是消費需求超過供給,進而拉動物價水準攀升,形成通膨壓力。

此外,所謂的「輸入型通膨」也屬於「成本推動型通膨」的一種,這是受到進口原物料價格上揚,例如:國際原油、農產品等,導致國內商品價格攀升而引發通膨問題。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年來上市櫃公司發生財務重大弊案及涉及不法炒作等事件頻傳,投資人需常常檢視手中持股,是不是有出現財務等相關危險訊號,才能遠離地雷股。力霸、遠航、博達等公司近年都爆出重大財務弊案,專家表示,這些公司在東窗事發前,還是會露出一些蛛絲馬跡來,若投資人多加留意,可查覺出問題公司的弊端,不致誤觸地雷。

八項指標 領先預警

為方便投資人利用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證交所去年7月起於公開資訊觀測站「各項專區」內建置「財務重點專區」。篩選能彰顯公司營運良窳的八項重要指標,藉由彙總列示方式,協助投資人快速重點檢視及比較個別公司營運概況,提醒投資人注意,強化預警功能。

這八項指標包括:
1.變更交易方法或處以停止買賣者。
2.最近期財務報告每股淨值低於10元、且上市後連續三年度虧損者。
3.最近期財務報告每股淨值低於10元、且負債比率高於60%,及流動比率小於1者。
4.最近期財務報告每股淨值低於10元、且最近兩年度及最近期營業活動淨現金流量均為負數者。
5.最近月份全體董事監察人及持股10%以上大股東總持股數設質比率達9成以上者。
6.最近月份資金貸與他人餘額占最近期財務報告淨值比率達30%以上者。
7.最近月份背書保證餘額占最近期財務報告淨值比率達150%以上者。
8.其他經證交所綜合考量應公布者。

申讓質押 危機前兆

其中,內部人持股、董監持股及質押變動等,更是檢視公司營運的重要依據,若大股東大舉申讓持股,或質押比偏高,可能顯示對公司經營沒有信心。例如,力霸集團爆發財務危機前,旗下公司不但交叉持股嚴重,董監事也多由集團轉投資的非上市櫃公司或其代表人出任,股票設質比率更幾乎都高達95%以上,值得投資人注意。

根據證交法25條規定,公開發行股票公司董事、監察人、經理人及持有股份超過股份總額10%之股東,所持有的股票種類及股數,需向主管機關申報並公告。此外,每月5日以前,需將上月份持有股數變動情形申報;每月15日以前,也需彙總向主管機關申報。而股票經設定質權者,也需在五日內,向主管機關申報並公告,投資人可利用證交所的公開資訊觀測站中「董監股權異動」項目查詢。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項財務報表中,損益表及資產負債表是最常被用來檢視上市櫃公司財務的依據,透過比較資產負債表及損益表的變化,就能瞭解該公司業務經營狀況。

損益表可透視營運穩定性

在損益表方面,投資人可藉由分析營收、營業成本、營業利益、毛利率等變化,了解公司營運狀況是否穩定。專家表示,僅對於公司當期營業毛利的分析,通常無法察覺公司主要營業項目的獲利能力;投資人如果能仔細分析公司多期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利益或營業毛利率,進而對公司產品組合是否有變動、市場需求消長、及其他同業的變動趨勢是否合理等因素作全盤分析,更有助於投資決策。

此外,有些本業經營不佳的公司,常會藉由營業外的收入項目來製造獲利的假象,所以投資人需瞭解各項營業外收入及利益、費用及損失的性質。例如,公司可能以投資利得、出售固定資產、透過特殊交易安排處分較難估價的無形資產,或其他資產以彌補本業獲利不佳。若公司主要利益是由營業外收入而來,投資人應考慮獲利來源的持續性,以免對獲利過度樂觀。

資產負債表注意前後差額

在資產負債表方面,為避免陷入變現高的資產就是好資產的迷思,投資人應注意現金及約當現金、短期投資等變現性高的資產前後期餘額是否差異大。若餘額過低,則有無法清償短期負債之虞;若金額過高,則代表公司運用資金缺乏效率,或是有不正常的存款運用。

而在應收帳款部分,證交所表示,投資人可透過瞭解應收帳款前後期餘額是否差異甚大,若金額大,提防公司可能在期末藉出貨以衝高銷貨收入,同時使應收帳款大幅增加,時間一久,可能產生逾期帳款,造成損失。在負債面部分,需注意公司舉債管道、短期償債能力,也要留意股東權益項目下的未實現跌價損失等。

公開資訊8數據能e解迷津

為幫助一般投資人在各上市櫃公司各期財務報告及公告申報資訊中,即時獲知上市櫃公司重要訊息,作為投資判斷的參考,證券交易所特別在公開資訊觀測站的各項專區下設置「財務重點專區」,並篩選8項數據指標,協助使用者能夠快速、便利的查詢,及比較上市櫃公司彙總及個別概況。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市場上可能有近千萬個股民、百萬民期貨散戶,但這些投資人當中,會玩權證的少之又少,散戶用權證以小搏大,利用高槓桿效應大賺百萬元者,已能稱得上是高手。六年級中段班的陳明治,學的是金融,對數字本來就有一套,2004年319前兩天,跟同學一起接觸權證市場,今年6、7月股市大多頭,他靠權證賺了近百萬元。

「權證要放大獲利,當有行情時就要努力!」32歲的陳明治認為,現在年輕人就要懂得投資,只要有目標,一定能做得到。成大財務金融研究所畢業的他,對股票、期貨、選擇權、權證都有接觸,今年可說是權證豐收的一年。

 

買第一檔亞光權證 從0.01漲到0.16元…

陳明治回憶,民國87年左右,國內權證發行量開始放大,當時茂矽、旺宏衝到100元,權證也出現連續三根漲停板,羨煞所有散戶,於是他跟同學一起研究買賣權證,合作小買了第一檔亞光的權證,當時從0.01元大漲到0.16元,讓他初次嘗到甜頭。陳明治說,權證跟股票不同,權證要放大獲利,因為存續期間只有半年或是一年,所以,當行情來時就要抓住機會趕緊努力。

因此,今年台股6月開始上攻,他就找尋標的,讓他賺近百萬的兩檔標的就是普誠跟合晶。他在普誠現股34元附近買進,當時權證是3元,共買30張,之後現股漲到68元,權證最高來到16元,他在12元之上慢慢出清,雖沒有賣在最高價,但也賺了30多萬元。另一檔合晶在0.25元買進100多張,當時股價從120元漲到了220元,若以高價附近來算,全部賣掉也賺了近百萬元。

賠錢時,設定停損點 跌10%附近就出掉

陳明治不諱言也有賠錢的時候,但他會設停損點,跌掉10%附近就會出掉,因此,即使賠錢也不至於大幅影響他整體獲利。他說,買權證跟選股票一樣,必須要精挑細選,更要跟上潮流,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流通性,權證標的要看在外流通數,籌碼過度集中在發行券商手上,一定會被券商吃豆腐。

選擇盤面主流→IC設計、太陽能概念股

至於選擇的權證標的最好是盤面上的主流,例如今年最風光的IC設計和太陽能概念股,找發行量大的、至少千張以上的為主。

陳明治說,操作權證一定要破除長線保護短線之迷思,股票操作在基本面看好之前提下,可以當長線波段操作方式持有,即所謂「抱報得越久,賺得越多」,不會輕言賣出。但是權證操作上就必須要摒除傳統股票觀念,應該以短線進出之態度、善設停損之原則為之,掌握權證即時波段漲勢,獲取操作之槓桿效果。陳明治分析,想玩權證,首先要對連結現貨有正確看法。一旦研判某檔個股會漲或是會跌,有機會投資權證,接下來,就得進行權證比價動作,因為同一檔個股,很可能有不同券商發行權證,履約價格、時間價值等條件都不同,當然還是要挑選對自己有利的權證。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權證一直被認為是散戶投資人可以「以小搏大」的投資工具,具有高槓桿與高風險的特性,因此較適合在多頭市場氣氛中操作。而股市空頭氣焰大漲時,近來有所謂看壞股票的認售權證可以逆勢操作,同樣可以在熊市中賺到錢,只是一般散戶在多空轉折的判斷上並不容易,加上有履約期時間上的壓力,一般投資人要在空頭中玩權證,心臟恐怕得特別有力才行。

認購權證簡單來說,針對集中市場交易之有價證券,持有認購權證之投資人,在付出一定權利金之後,即有權利在權證之存續期間內(美式),或特定時點上(歐式),決定是否以事先預定之價格(即履約價格),向發行券商買進該權證可認購之標的股票。

以小搏大 槓桿倍數 風險不小

購買權證最主要好處當然來自於「花小錢賺大錢」,中信證券表示,當看好標的股票時,捨股票購買權證可以節省資金成本,名目槓桿倍數高。與信用融資比較,法令規定可融資成數為5成,名目槓桿倍數等於 2 (=1/0.5);但以目前市面上的權證來看,名目槓桿倍數往往有4倍以上的水準。但購買權證真正的投資效益優點是反應在權證的「有效」槓桿倍數之上。當標的股票上漲 1% 時,權證理論上可上漲1%,乘上有效槓桿倍數,以目前流通的權證來看,有效槓桿倍數多居於2到3左右,擴大投資槓桿的效果,讓投資人的投資報酬更為可觀。

不過購買認購權證也包含不小的風險!當標的股票下跌時,權證的跌幅也將擴大為實際的槓桿倍數乘上標的股的漲跌幅,且權證的漲跌停幅度相當大,當標的股票受到利空衝擊而跌停時,即使權證價格充分反應了有效槓桿倍數,多半離權證的漲跌停價位仍有相當的距離,因此結果往往是權證超幅反應至跌停價位,遠超過權證合理的下跌幅度。由於部分認購權證成交量少、流動性不足,對於投資人而言可能有相當大的風險。

認售權證 空間變大 可操作避險

寶來證券表示,若說預測股價漲勢的是認購權證,則預測會走軟的就是認售權證!台灣目前權證上市檔數逾2千檔,其中超過九成都是認購權證,上市交易的認售權證還不到40 檔。尤其在台股大多頭中,投資人買多的比買空的多很多,發行認售權證的市場接受度不高,但隨台股此波震盪加劇,修正拉回近1300點,認售權證的空間也變大,投資人也該開始學習如何操作認售權證避險。

價平(ATM)、價內(ITM)以及價外(OTM),是指權證與標的股股價的關係。

以認購權證為例,認購權證履約價格小於標的股股價時,就代表權證處於價內,反之則為價外,兩者相當或非常接近時,則稱為價平。認售權證則與認購權證相反,認售權證的履約價格若比標的股低,實務上,價內外程度在10% 以內的較具投資價值,未來漲、跌空間較大,投資人獲得超額報酬的機率也較高。

從權證與股票漲跌幅作一個比較,權證漲跌幅是以標的股票漲跌幅金額乘上行使比例,作為權證之漲跌幅限制。以個股型權證為例,A股票前一天收盤價為100元,隔天漲跌幅限制為上下7%,表彰A股的權證A01,一天漲跌幅高達32%,風險相當高。算式如下:

例:100(股票現貨價值)×7%(現貨漲跌幅)×1.15(行使比例)÷25(權證現值)=32%

目前台灣上市公司及上櫃公司加起來有一千多家,而券商發行的權證也有2千多檔,如何選出有獲利潛能的權證標的?寶來證券金融市場處副總經理邱榮澄建議散戶投資人,可投資單日成交量比較大、價內外程度在10%以內的權證,比較具有獲利空間。他說,目前權證單日交易超過1萬單位的,占整體權證市場還不到1%。專家也建議,台股空頭氣焰大盛時可善用認售權證,在多空擺動中尋求獲利契機。

權證最佳買點:行情起漲點或反彈點

認購權證的購買時機很重要。中信證表示,基本上權證之走勢應與股票相同,報酬率變動幅度更大。但權證含有時間價值,隨著時間一天天消逝,權證的價值便一天天被侵蝕。所以權證的最佳買點在行情的起漲點或反彈點,切記「看好就買,看壞就跑」!千萬不可因判斷錯行情,而長抱權證,因至到期日若無履約價值時,權證的價值將歸零。所以投資人於操作權證時,應謹慎善設停損點。

另外專家也提醒投資人,權證是有時間性、高風險的商品,權證價值會隨時間流逝,因此不適合作長期投資。而且投資權證前,最好先觀察該權證的發行券商,是否積極扮演造市者 (market maker) 的角色,因為這關係到該權證之流動性,以及權證價格合理性。此外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權證不適合提前履約。主要原因是權證除了履約價值之外,尚包含時間價值,所以一旦提前履約,等於是自行放棄時間價值的部分。

其次,權證之交易稅為千分之1,而履約時投資人需繳交標的股票價格千分之3的交易稅。相較之下,要求履約不如直接在集中市場將權證賣掉。此外留意權證可認購標的股數,即行使比例,會受到標的除權及現增等因素而改變,並非永遠是一比一;而權證之履約價也會因為除權、除息、現增、甚至重設等因素而被調整。

11月認售權證報酬率都有2~3成以上

專家同時也表示,股市多空震盪劇烈,台灣投資人可以慢慢學習運用權證工具,在多空擺動中,尋找獲利契機,尤其是認售權證的交易,以往投資人較陌生,在空頭高漲的氣氛下,可以適時切入。

11月以來高達台股加權指數由 9800 點一路跌至 8400~8500 點左右,跌幅約13% 左右,但觀察同期間的權證表現,認購權證使16家為正報酬,其餘上千檔都是負報酬,但同期間,認售權證單月報酬率都在 2、3 成以上,甚至不乏報酬率 2 倍、5 倍以上的標的,同樣可獲利。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今年六月十五日權證賦稅爭議經立法院修法確定後,各券商發行權證動作日益積極,其中KGI中信證券迄八月二十八日止共發行一百檔權證,發行金額達三○.四二億元,市佔率一○.三%位居所有發行券商第二名!中信證衍生性商品部副總經理吳仁傑透露,今年全年可望發行二百五十檔權證,提供投資人更多投資選擇。

    自從美國發生次級房貸風暴迄今,台股波動性大增,究竟要如何操作權證,困擾不少投資人。吳仁傑說,投資人一定要認清操作權證不同於股票,時間價值相當重要,千萬不要抱權證到到期結算日,以免屆時投資歸於零。

    吳仁傑指出,權證具有助漲助跌效應,因此操作權證時,要注意以下五大要訣,才能以小搏大,獲取槓桿利益:

    一、投資標的:不管是投資作多的認購權證或做空的認售權證,標的選擇決定成敗。

    二、隱含波動率:波動率愈低,相對價位比較便宜,股市上揚相對漲的機率高。

    三、到期日:不要買到期日太近的權證,以到期日一個月以上比較適宜。

    四、券商造市積極度:要觀察發行券商以往發行權證的操作紀錄,以免買到一檔乏人問津的權證。以今年前七月權證日成交金額觀察,中信證以一.○一億元居次。

    五、短進短出:不要將權證誤當股票操作,行情不對該停損就要停損,如此可避免方向看錯,還賠上時間價值。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對於沒時間看盤或是想投資外國股市的人,我通常會建議他們去買ETF(Exchange Traded Funds),也就是指數股票型基金。自從1976年美國推出第一檔ETF至今,全球超已超過600檔指數基金,總規模近6千億美元,從ETF所發行的支數及規模看來,不難發現ETF已成為熱門的投資商品。

 為什麼ETF如此受到投資人的青睞?因為ETF是以追蹤指數為主,其所追蹤的指數已寫明在公開說明書上,因此投資組合透明度高。當你買了ETF就等於是買了一籃子股票一樣,例如投資寶來台灣卓越50基金(TTT),它是以台灣50指數為追蹤標的的基金,當你投資了該檔基金,就等於是買進50 檔績優股,大幅分散了投資個股的風險。

再者由於ETF採被動式管理,基金經理人不需主動選股,指數成份股就是這檔ETF的選股內容,因此週轉率較低,交易成本相對比較低,也大幅降低了操盤管理費;手續費和其他類型基金比較起來也較低廉。另外,由於ETF的報價及交易方式和股票相同,都是在集中市場公開交易,除了不易有流動性的問題,交易也方便。

 ETF發展至今產品種類可說是琳瑯滿目,大致可分為股票、債券、房地產、黃金、能源、貨幣、原物料及金屬等幾類,投資的區域有全球型、區域型及單一國家型。全球ETF發展最興盛地區首推美國,其次是歐洲,台灣則發展較晚,目前有三檔ETF掛牌,分別是寶來台灣卓越50基金、寶來台灣中型100基金及富邦台灣科技指數ETF。

投資ETF已是歐美人士的新歡,特別是運用核心/衛星投資策略來進行理財,這種投資方式是以指數型基金建立基本持股,也就是核心持股,再利用部分選股的技巧建立衛星持股。要如何進行核心與衛星的配置呢?建議您先選出欲投資的區域,再來進行比例的分配,例如計畫將30萬的資金投資在美國地區,其中20萬投資追蹤S&P 500的ETF商品及另外10萬則投資科技類的股票型基金,如果未來科技類股表現超越各類股,則投資人的報酬率就會優於只投資S&P500;若科技股表現不佳,則投資人至少還有20萬是配置在無須關心主流股為何的核心持股上,投資績效也不致於太差。

由於ETF穩定追蹤大盤指數,如果您對股市波動的敏銳度較高,也可運用技術指標採取波段操作的方法賺取差價,就能避免望股興嘆、賺指數賠差價或持股落後大盤的情形發生。至於資金較少又沒時間看盤的投資人就可運用定期定額方式,分散風險,只要投資時間夠長、並設定停利點出場,您也可以獲得不錯的報酬。

ETF與共同基金之不同

名稱

差異

ETF

共同基金

交易成本

經理費 (0.3%~0.7%)+手續費 (1.425/1000)+交易稅 (1/1000)

經理費 (1.5﹪ )+保管費 (0.15﹪ )+手續費 (0.6﹪ ~1.5﹪ )

管理方式

被動式管理

主動式管理

閉鎖期

30~90 天

交易方式

與股票相同,價格在盤中隨時變動,可以直接下單買賣

依據每日收完盤後結算淨值來做交易

績效波動度

與追蹤標的相當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