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引爆全台BoboMall播播LiVE-直播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即將引爆全台BoboMall播播LiVE-直播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BoboMall播播LiVE 🔥打造自己的會員經湾被動收入 🔥您只要手機分享領紅包 🔥直播引流客戶源源不絕 🔥1.點擊連結(每週限量) 🔥手機號註冊VIP,享購物點300P(紅包) 🔥2.分享專屬推薦連結 🔥每新增一位VIP享購物點30P,分享越多領得越多 🔥購物點於團購群,直播…購物時,1點等同新台幣1元🤩🤩🤩 🔥🚩跟著東森,再度攀上高峰!

目前分類:A.I. 人工智慧 (69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今年進入台灣科技100強的零組件業者,大多都打破過去與客戶被動合作的營運模式,主動分析產業鏈上下游的關系,掌握關鍵的技朮,進而在整個產業鏈中凸顯出自己的價值,細看每一家的成功法則,巧妙也各有不同。

 

在今年的科技一百強排行榜中,關鍵性零組件相關業者,包括群創、新普、大立光、台達電等表現亮麗。這些零組件業者,與過去最大的不同就是突破過去與客戶被動合作的營運模式,主動根據自己的需求,分析產業鏈上下游的關系,掌握關鍵的技朮。

液晶屏幕與電視,單一關鍵零件占整體成本的七○%到八○%,而其中的關鍵零件就是模塊。三年多來,群創以創新的營運模式,整合面板、導光板及液晶顯示器,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晶屏幕供貨商。

六月十四日群創股東會,群創總經理段行建表示,考慮觸控面板自用的需求及市場商機,群創預計斥資十億元興建一座新廠,同步跨入電阻式、電容式觸控面板產業,采自用、外購并行的經營策略。有別于過去上下游各自獨立合作的單打獨斗,群創的經營模式為台灣關鍵零組件業創造了技朮、速度及深度的新里程。

段行建指出,群創過去的觸控面板都是一○○%對外采購,但是由于需求數量很大,為了避免采購的過程中出現供貨不穩定的狀況,加上群創在中小尺寸面板的經營規模愈來愈龐大,因此對觸控面板的策略才會由自己單純的采購需求,走向自建觸控面板廠的規划。

◎掌握核心價值創造競爭優勢

群創在二○○三年成立時,就是整合面板、導光板及液晶顯示器三項產業的大廠,同時也扮演鴻海集團液晶顯示器的供貨商,「群創不是單純的面板廠,這是一種全新的經營模式,」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這樣說明群創的經營模式。事實上,被郭台銘稱為「靈猴」的群創,走的就是「系統整合商的路線」,段行建特別說明。

郭台銘說,以台灣目前上市公司的營運模式來看,面板、導光板和顯示器是三家不同的公司,但是群創把三家公司整合為一家垂直整合的廠商,這是前所未有的經營模式。原本三家公司如果每一家的獲利是五%,那么三家加起來獲利就有一五%。群創藉由內部整合,每一個產業如果只賺二%,加總的獲利雖然只有六%,但相較于同業的五%,還是占有優勢。經由整合達到最大縱效,是群創的優勢。

電池組大廠新普則以應變能力見長。回顧過去,新普是先從二軍做起,開發自己的產品設計,提供大眾、藍天、倫飛等筆記型計算機廠商,「這些公司日本要做不做的,切進去就是我們的,」新普科技董事長宋福祥說,接急單的本事讓新普在過去八、九年,從五、六家二線客戶,晉升到今天手上擁有二、三十家系統廠商,打著低價、交期快速的大旗,新普陸續攻下惠普(HP)、戴爾(Dell)、宏等全球筆記型品牌三大客戶。

二○○六年八月,戴爾計算機發生筆記型計算機電池過熱起火召回四百一十萬顆電池的事件,這讓新普科技接到戴爾四十多萬顆急單,它也是台灣唯一接到這張大單的電池組廠商。新普平常平均一個月出貨約一百二十五萬顆,四十萬顆等于是要在一個月之內調高三成的產量,緊急應變的運籌能力,凸顯新普備貨的能力。宋福祥表示,新普可以比同業更快拿到貨源,甚至拿的貨也比別人多,主要原因就是以前和客戶合作時,假設客戶有產能過剩的問題,再多的電池芯訂單,他也都能吃下來,寧愿自己吃點虧,也要幫助上游拉抬業績,甚至有一次比平常多拿了二五%的貨。

比起同業,新普在業界的應對,顯得特別具有人情味。有一次上游芯片廠在質量上有問題,新普也愿意多等兩周,不會因此換掉供貨商。表面上看新普自己吃了虧,但是與供貨商站在一線的態度,就成為新普最大的優勢。

◎技朮好質量優執行力強

一九八七年成立的大立光電,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塑料鏡片廠,在營運上保守,在技朮上卻很先進。在掃描儀的全盛時期,全球六五%的掃瞄器鏡頭,都是由大立光電提供。數字相機及照像手機盛行的今日,大立光也順勢調整產品線,集中火力在手機相機產品,全球出貨超過一千一百萬套,挑戰全球市占二○%。

被法人稱之為「光學三雄」之一的大立光電,二○○四年登上台灣科技一百強第三十二名時,獲利率就超過五成,堪稱台灣「最會賺錢」的科技金雞母。連續五年都大賺一個資本額,獲利的背后,大立光電董事長林耀英始終堅持自有技朮、自有資金的「不外求」策略,就是大立光電的核心價值。

林耀英帶領的大立光,不同于其它業者做生意要應酬的方式,「我做生意的方法其實很差,但我們有一個長處,就是要技朮好,我們是靠質量來彌補我們笨的地方,」林耀英自豪地道出技朮是大立光電的競爭優勢。

另一個強調執行力的公司是,台灣電源供應器大廠台達電。台達電近十年全球合并營收年復合成長率仍有一八%,股東權益報酬率近二○%,在全球個人計算機電源相關零組件的市占率逼近五成。「多做少說」就是公司營運的核心價值,台達電子董事長鄭崇華曾這樣表示。太陽能電池、冷陰極管(CCFL)和無汞背光源等新產品,則是台達電布局全球的下一個關鍵。

隨著台灣在全球筆記型計算機代工市場中占有率不斷提升,台灣筆記型計算機相關的零組件市占率也將持續提升,透過整合服務、流程、提升自有技朮能力及經濟規模,對相關零組件成本減縮的能力也持續提升,正是這些零組件廠商今年在台灣科技一百強排名中顯得耀眼的主因。

過去關鍵零組件由于體積小、單價不高,但是在經濟規模的數量支撐下,如同夏蟬蟄伏在地下七年才爬上枝頭大鳴大放。關鍵零組件在今年台灣科技一百強排名中,明顯成為高價股的族群,正是背后支撐的需求及成長力道,愈小愈重要。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透過不斷購并與策略聯盟等動作,台灣計算機與周邊業者形成鴻海與非鴻海集團競爭的局面,而工業計算機也成為代工大廠的新藍海。隨著Vista熱潮發酵,預料2008年台灣信息代工大廠的表現,都將更加亮眼。

今年台灣科技一百強榜單中,計算機及周邊類從去年的十七家減為十四家,五十名以前的鴻海、華碩、緯創等代工組裝大廠,依舊是榜上熟面孔,不過名次都小幅衰退,鴻海從去年第五名變成今年第八名,緯創從去年第七名變成今年第二十八名,華碩從第二十二名變成第今年二十七名,仁寶今年入榜是五十一名。數字相機族群的華晶科、佳能,以及代工組裝大廠神達、英業達與個人計算機(PC)品牌大廠宏的名次大幅衰退。取而代之的是利基型的工業計算機族群伍丰、瑞傳,與專攻計算機周邊的群光與昆盈。

透過不斷購并與策略聯盟等動作,鴻海與非鴻海的競爭集團逐漸形成。鴻海集團已是全球第一大EMS電子代工廠,不斷利用購并強化垂直整合與技朮能力,以維持產業強者恆強優勢。

非鴻海集團則以華碩為代表性廠商,崇本務實的企業文化,使得華碩轉投資取向單純,財務結構相對強韌,專注在自己最擅長的系統產品領域,在電子下游廠中,依然維持高研發能量。華碩二○○七年合并營收至少達新台幣七千五百億元,明年上看一兆元,急起直追二○○六年營收就已破兆的鴻海集團。

◎鴻海善購并,華碩拚結盟

觀察兩家大廠的策略,鴻海擅長購并,華碩偏向策略聯盟。鴻海在二○○五年以新台幣三.七億元代價取得專業汽車線束廠安泰電業百分之百股權,利用安泰的產品線,不斷在大陸與當地汽車衛星工廠結盟,為長線進軍汽車零件市場的發展做准備。二○○六年十二月,鴻海又正式購并普立爾,取得數字相機與光學鏡頭技朮及客戶。集團旗下富士康取得奇美通訊近八成股權,強化手機ODM優勢。

而華碩則在板卡主業中有新的策略聯盟,與技嘉在二○○六年正式合組技嘉聯合公司。雖然后來合并無限期擱置,但是以技嘉在板卡市場的實力,以及鴻海的威脅下,華碩與技嘉合作的機會依舊存在,只是條件上似乎要重新再談而已。

工業計算機也成為計算機代工大廠的新藍海。因為工業計算機絕大多數的原料、零組件都與傳統PC相當,但需要少量多樣生產,因此透過計算機組裝大廠的平台整合,可有效降低成本,搶攻利基市場。

◎雙雄紛競逐網通版圖

工業用主機板廠商樺漢在二○○七年三月成為鴻海集團之子公司,而樺漢正是台灣第二大工業計算機廠瑞傳(今年科技一百強第五十五名)的轉投資事業,因此鴻海握有相當籌碼與華碩集團一較高低。其它計算機代工大廠廣達、仁寶、緯創,也傳出積極尋覓機會切入這項高毛利產業的消息。而搭上博弈概念股列車的伍丰,業績翻了一翻,榜單上從二十六名進步到第十五名,更成為今年上半年台股的新股王。

至于各方看好的網通產業,智邦逐漸與仁寶集團整合,亞旭并入華碩的版圖,鴻海則在二○○四年就購并了國基電子,二○○五年入股建漢,讓網絡通訊事業群經上中下游整合,產品包山包海,二○○六年該事業群的業績已經突破新台幣千億元。而大幅降低采購成本,加上客戶互相補足,也讓華碩寬帶事業處去年整合亞旭發揮效益,營收達新台幣五百四十億元,讓華碩在Cable Modem(上網裝置)與ADSL(有在線網)產品出貨量沖上全球第一。

在計算機廠商的品牌事業部份,二○○六年宏取代聯想正式成為世界第三大PC品牌,但在科技一百強的榜單上,卻從三十三名滑落到七十一名。總收入達到新台幣三千六百九十億元,營收成長率為一六.○三%,位居PC品牌之冠,卻比不過其它代工組裝、零組件廠商的成長爆發力。宏二○○七年推出新款消費型高階筆記型計算機機種,加上美國市場布局有成、下半年有合并案,因此可期待今年有相當大的成長,帶動整體市占率向上提升。

◎華碩分家影響明年百強排名

而華碩的自有品牌筆記型計算機在二○○六年穩居全球前十名,不過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宣布品牌、代工業務于今年底之前分家完成,必將連動影響明年的科技一百強榜單。LCD顯示器廠商瑞軒則因二○○五年第三季開始發展北美自有品牌VIZIO,表現突出,從去年第五十三名進步了七個名次。瑞軒以價格與通路策略快速切入市場,今年第一季北美市占率已達一○%,僅次于日本新力(Sony)、韓國三星(Samsung),前景可期。

◎Vista效應加持大廠業績

計算機接口設備廠群光與昆盈,是Visa效應與低價計算機所帶動的PC換機潮下,最早受惠的業者,自二○○六年第四季開始單月營收屢創新高。今年首次進榜就到四十一名的鍵盤供貨商群光,具有垂直整合各項資源的優勢,并開發筆電內建攝影機與照相功能。美林証券甚至預期群光自二○○七年起,獲利年復合成長率將達三二%,將其首度納入個股追蹤名單,給予「買進」評價。昆盈則受惠網絡攝影機(Web Cam)、雷射光學鼠標及游戲機相關產品利多,以及積極投入品牌經營,今年持續看漲。

改變銷售模式想要振衰起蔽的戴爾(Dell),由傳統直銷方式轉進零售通路,對于筆記型計算機代工大廠將是一大利多。再加上恩益禧(NEC)會長佐佐木元、聯想董事會主席楊元慶先后來台會見代工伙伴,加上各家外資法人評論Vista效應將在今年下半逐漸發酵,強調家庭娛樂與影音效果,對個人計算機、筆記型計算機上下游的影響程度將會超過以往。預料二○○八年這几家台灣信息代工大廠的表現,都將更加亮眼。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整個DRAM產業在2006年的確過了個歡喜年,但DRAM市場這一年來變化劇烈,不但上游DRAM晶粒廠在產能與新一代12晶圓廠商競賽,下游DRAM模塊廠(內存模塊廠)更是直接面對客戶,反映目前的市場價格。

 

整個DRAM(內存)產業根本上是隨著個人計算機(PC)市場起舞,過去几年因個人計算機市場頹靡,DRAM產業慘淡經營,但隨著微軟Windows Vista與英特爾(Intel)的新產品問市,二○○六年DRAM產業倒是提前反映這波需求,其中下游模塊廠如創見、威剛、勁永等在去年營收與股價都表現相當優異。

由于隨身化產品如MP3隨身聽、可攜式消費性電子產品、手機通訊等愈來愈熱,也使得NAND Flash(儲存型閃存)成為內存模塊業者繼DRAM之后,另一個重點經營的產品路線。

拓產業研究所的數據顯示,目前NAND Flash晶粒上游供貨商中,東芝(Toshiba)與三星(Samsung)可算是領導廠商。二○○六年的全球NAND Flash出貨量,以三星四○%為冠,東芝晟碟(SanDisk)各占了一一%,海力士占了二一%,在二○○六年初才成立的IM Flash(美光科技與英特爾合資成立)也占了七%。

目前東芝將封裝測試發包給台灣的力成等業者,內存模塊部份則交給金士頓(Kingston)﹔海力士則將封測交給了硅品、力成、泰林等業者,但模塊部份并無發包給台灣﹔三星無論從晶圓到封測都自給自足(In House),不過根據分析師的理解,未來三星極有可能將部份封測外包,創見與威剛則為三星下游的模塊廠。

◎威剛、創見與上游廠商關系好

內存模塊廠除了靠個人計算機市場的景氣帶動之外,也得看上游DRAM晶粒廠的臉色,正如金士頓副總裁孫戴維曾表示過的,內存模塊廠一定要與上游保持良好關系,當初訂定合約價格不應隨著現貨價變動而趁火打劫,這樣才能穩定供貨關系。

回頭來看台灣兩大內存模塊業者創見與威剛,在二○○六年也都表現非凡。日盛証券研究處研究員沈宏達表示,創見無論是在與上游原廠的關系、通路的掌握或是運籌管理上,都是台灣業者中優秀的業者。雖然目前DRAM市場價格直直落,但是二○○七年創見的成長動能仍然看好。

◎創見布局全球七大市場

沈宏達分析,目前創見在海外共有十二個分公司,相較于威剛只在中國的上海與美國兩地設有分公司,或者勁永在美國、荷蘭、日本與香港等四地設有分公司,創見的分布是最廣的,已擴及七個主要的銷售國家。在布局完整的情況下,由于最為貼近銷售市場,創見甚至能讓客戶達到「當日下單、當日取貨」的超快服務,相對提高其競爭力的優勢。

其實台灣內存模塊廠的資本額大多是十几億元的規模,并不像上游生產DRAM晶粒的業者,因為要蓋晶圓廠,動輒數百億元的資金,因此內存模塊業者只要可以正確判斷DRAM或NAND Flash報價走勢,以及在庫存成本的結構上拿捏得宜,就可以創造出亮眼的EPS成績。

以創見為例,在備料與庫存的掌控上就一直控制得很好,從備料到出貨只需要兩到三個工作天。此外,海外倉儲體系端的存貨亦保持在七天以內,因此承受原料價格波動能力極強。沈宏達認為,雖然DRAM、NAND的價格波動會對其毛利率產生影響,但幅度僅在几個百分點,根據他們的預估,創見在二○○六年至二○○七年的毛利率將大致持平,維持在一一.五%的水平。

◎威剛蘇州廠啟動產能大增

威剛表現也相當不錯,二○○六年第四季因上游DRAM晶圓廠在轉換制程上,因為有某家業者轉換不良,造成下游模塊廠瘋狂備貨,但去年第四季威剛卻能夠在淡季不淡的情況下,二○○六年第四季單季營收達到新台幣一百四十六.六億元,高于威剛原先的預期,甚至還比去年第三季單季營收成長八.七九%。

威剛與創見除了內存模塊的代工,也積極經營自有品牌的業務,威剛董事長陳立白就表示,為因應二○○七年Windows Vista效應,對于內存需求的成長,去年也啟動了在大陸蘇州工業園區設立的模塊制造基地,預計蘇洲區的八條生產線未來將可達到DRAM月產能兩百萬條、閃存月產能一百二十萬條。

根據市調機構集邦科技(DRAMeXchange)的研究報告指出,過去因蘋果iPod旋風引發NAND Flash需求快速成長,二○○七年因Vista的Ready Boost與Ready Drive新功能,更加速其高度需求,預估二○○六年至二○一○年之間,NAND Flash可達到一二五%的年復合成長率。

威剛副總經理陳明達也指出,NAND Flash所引發的商機相當令人期待。目前威剛在DRAM模塊與NAND Flash模塊產品的比重約六比四,預估由于手機通訊以及隨身化產品的需求,再加上固態硬盤(Solid State Disk, SSD)產品的推出,NAND Flash需求量再繼續往上增長。

◎上游拚成本,下游比技朮

DRAM市場從上到下變動相當大,但是國內業者創見、威剛、勁永其實在國際DRAM模塊市場里都取得不錯的競爭位置。但是新興的NAND Flash是否可以同樣復制DRAM模式,取得更優勢的競爭力,則有待挑戰。DRAM產業上游拚的是產能與成本競賽,下游挑戰更甚,除了掌握庫存、與上游維持友好關系,在未來更要在組裝世界里,將內存如何處理到輕薄短小的境界,這也都是技朮之所趨。縱然DRAM市場成熟卻變化甚劇,下游業者的挑戰也才剛開始而已。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經濟趨勢專家大前研一提出M型社會概念,引發中產階級消失的恐慌。然而,M化力量的影響力也正席卷各產業,從2007年台灣科技100強的榜單中就可嗅出,台灣IC設計公司正面臨M型化交叉口的矛盾。

 

二○○三年,台灣IC設計業的產值僅為新台幣一千九百○二億元,二○○七年底,卻將達到新台幣三千六百九十七億元,等于是近兩倍的成長規模,而且台灣每家IC設計公司的平均收入已升高為一千一百一十萬美元,遠遠超過韓國以及中國,穩居全球第二的位置,這些風光數字的背后,卻隱藏了一場看不見的變革。

在二○○七年最新的台灣科技一百強榜單中,屬于IC設計類的公司總共有九家上榜,其中,營收最高的聯發科(新台幣五百六十四億元)與營收最少的松翰(新台幣二十九億元)差距達十九倍之多,這代表著什么?

◎中小型公司無生存空間

「要做大(追求市場最大量能)還是要強(追求市場最大利潤),將是未來台灣所有IC設計業者不得不做的選擇,已經沒有中間的區段可供存活,」工研院產業經濟與知識研究中心IEK產業分析師簡志勝認為,未來台灣IC設計產業將走向大前研一筆下的M型社會,一端往主流市場的核心前進,追求產能應用最大化(如聯發科打下中國手機芯片半壁江山),另一端則朝技朮專精、利潤極大化,有如繞著恆星(主流產品)跑的衛星設計公司(如供應任天堂最新游戲機Wii之CMOS感測芯片的原相等公司)。

過去在○.一八微米制程時,一顆IC的總體開發成本為一千五百萬美元,但是到了九○奈米時,開發成本卻大幅成長至三千萬美元以上,因此沒有足夠營收規模或是獲利甚佳的業者,根本就無力負擔。

然而M型的右邊也不一定是砸大錢就能成就一切的深邃藍海,就像過去台灣IC設計龍頭威盛,曾提出過大范圍產品開發的「迦南計划」,最后卻以失敗告終。「其原因就在于台灣IC設計公司的規模與國外大廠相較仍過小,所以不適合一次同時啟動多項開發計划,應該要集中心力,一項一項發展才對,」簡志勝明白點出台灣IC設計公司發展的症結問題所在。

從威盛的失敗,再來對照聯發科的成功。「我們透過先開發一項成功產品,成功了,再做下一項產品,因為專注是最好的策略,」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曾在一個公開場合不藏私地向大眾宣告聯發科的成功策略。

「所以未來台灣的IC設計業者將會面臨朝右邊的追求量能極大化主流市場核心發展,抑或是朝左邊追求利潤最大專精衛星工廠的兩種選擇,」簡志勝認為,這種分工二極化現象的發生,就如同M型化社會的概念一致,中間規模的公司將日漸消失,因為這種情況已經在今年的榜單上真實發生。

◎不斷研發創新才能生存

此外,今年榜單的另一項特點就是,將近一半都是新面孔,而這也代表著台灣IC設計產業依舊逃不掉一代拳王的歷史宿命。

過去,當有熱門科技產品現身之際,首先受惠的通常都是國際品牌大廠,繼之才是台灣相關芯片、零組件以及組裝業者,因此台灣IC設計業者几乎都是被終端產品牽著走。「只要你壓對寶,今年就是好年,但是當產品退燒之后,卻無以為繼,最終只能高挂拳套,不再登台,這就是一代拳王的悲哀,」簡志勝說。

不過,雖然每年都會產生一半以上的新面孔,但也有一半的舊面孔正努力藉由擴增產品線與研發實力,以繼續留在台灣科技一百強榜單之內,証明一代拳王的宿命并非絕對無解。

隨著全球市場不斷擴大、台灣IC研究實力不斷提升,以及實力養成累積到一定能量,加上德州儀器(TI)或二○○六年剛從飛利浦分割出來的恩智浦(NXP)發展經驗,剛好給了台灣IC設計業者一個最好的案例模板,「唯有擁抱整個解決方案的公司,才有競爭優勢,」拓?產業研究所分析師李永健說。

「過去,台灣IC設計業者市占率僅為五%時,別人不一定會把你當對手,但是當你成長到一○%時,就一定會遭遇被夾殺的命運,」李永健認為,唯有不斷創新,發展新的產品線,并創造出屬于自己的解決方案,才能讓自己擁有源源不絕的成長動力,也才能從一代拳王變成擂台霸主。

「聯發科以及新科股王立 就是靠著不斷持續研發新產品,才能源源不絕地挹注公司營收,」高盛証券科技產業分析師鄭昭義認為,現在的股王爭霸戰,已經成為老將與新秀并起競逐的混沌態勢,因為他們都能從既有條件中去發展出整套解決方案的能力,而且也都有終結一代拳王的實力。

◎中國供應鏈為下階段重點

現在的台灣廠商其實正在復制過去成為美國供應鏈一員的角色,希望能在未來有像聯發科一樣打入中國市場供應鏈的機會,因為連英特爾(Intel)都在中國大連投資設立高階技朮的六五奈米制程晶圓廠時,就可清楚知道中國供應鏈的誘惑力,連英特爾都無力抵擋。

只不過聯發科寶力未老,而立 、原相等新秀亦如猛虎出柵,看近日股王爭霸戰輪替變動之頻繁,就可知老將新秀各有機會搶占王者之位,「只是坐得上去,有時得靠運氣,但是要能坐得久,就一定得靠實力,」率先提出一代拳王理論的蔡明介,自然非常明白實力對IC設計公司的重要性。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台灣科技產業來說,過去這一年來,是調整最快速的時期。一方面,由鴻海與華碩帶頭的系統組裝大軍,發揮強大的整合與購并能力,不斷將版圖擴張﹔另一方面,在散熱模塊、機殼、連結器等關鍵零組件領域,加上IC設計廠商,所展現出的強大爆發力,也將台灣科技產業的競爭力,提高到另一個檔次。也因此,在今年的台灣科技100強中,呈現鴻海與華碩兩強對決、關鍵零組件與IC設計開枝散葉的全新局面。

 

榜單上下排名變動劇烈,對《數字時代雙周》進行到第八年的「台灣科技一百強」來說,已經是常態,今年劇烈的程度則更甚于過往。今年新進榜的企業家數,大幅增加到五十家,比重之高,是歷年之最,反映出過去這一年來,台灣科技產業上沖下洗的變化劇烈。

在今年的榜單中,透露出最強的訊息,則是繼過去十年以來,台灣最具競爭力的信息系統組裝廠商之后,台灣的競爭優勢,已成功橫向與垂直發展到3C領域、上游關鍵零組件。仔細看,今年表現最好的產業,分別為「關鍵零組件」與「IC設計」,進榜家數分別為三十九家、九家,若再進一步看,則呈現出「產品愈小,表現愈好」的趨勢,前五名的廠商,包括做機殼與散熱模塊的鴻准、隨身碟控制芯片的群聯、IC組件通路的大聯大、內存模塊與隨身碟的創見,分別拿下一、二、三、五名,盡管產品雖小,卻創造出亮眼的表現。

「台灣在系統組裝的競賽,從四年前各家廠商都完成在大上海地區的布局之后,戰局就已經底定了,」麥實創投董事長方國健指出。他以過去擔任戴爾亞太區采購總經理以及至今滿六年的創投經驗觀察:「這兩年,科技創新進入停滯期,取而代之的,則是微型創新。」也因此,過去靠產能規划、經濟規模取勝的組裝大廠,現在少了個人計算機、手機、因特網這類破壞式創新的產品與科技帶動,取而代之的,則是在產品效能、外觀變化的創新,使得IC設計、關鍵零組件的重要性,比以往更為重要。

◎3C未來

●產品愈貼近人性就愈討喜

「3C領域,未來的成長重點,將會是一場『人機接口的革命』,」方國健更進一步指出。過往一年,在信息、通訊、消費性電子等3C領域中,最受市場矚目的產品,分別是微軟的Vista操作系統、蘋果的iPhone手機、任天堂的Wii游戲機,背后代表的都是操作更簡單、更人性化的邏輯,讓科技應用更貼近一般人的生活,對台灣的科技廠商來說,產品如果能往外觀討喜、輕薄短小、操作容易、攜帶方便這几個方向發展,所獲得的報酬將更甚于以往,這在今年的榜單上也可看出,例如機殼、連結器、Flash隨身碟、電池、散熱模塊、IC設計几個次產業,大多都因為呼應這几個發展方向而表現優異。

產品愈小,卻往往愈重要。先前台灣已是全球系統組裝的重鎮,台灣各式的IC設計、關鍵零組件廠商,靠著產業聚落的優勢,進入各種產品與品牌大廠的供應鏈,代表著台灣科技產業的實力,已逐漸走入各產品的核心,「一顆IC可能只要几美元,但出了問題,整個產品可能都會燒掉,」專攻電源管理IC的立科技系統開發處副總經理馬代駿指出,這几年立在模擬IC領域的電源管理IC不斷成長,就是因為台灣從計算機組裝、電源供應器一路延展而來的產業聚落所帶動,而一顆小小的電源管理IC,卻是整個系統電源的心臟,負責各種休眠、操作模式的電源運作,技朮實力不足,就算產品再便宜,也絕對不會獲得客戶青睞。「台灣科技產業的成長內涵,已從『專精制造』進入『研發與營銷并重』的另一個階段,」標竿學院院長、交大管理科學系教授朱博涌觀察。

◎產業變遷

●企業須能整合技朮與人才

在過往系統組裝大廠全面成長的時代,台灣的強項在運籌帷幄、生產管理,競爭優勢來自對效率至上的追求﹔對IC設計、關鍵零組件廠商以及各式周邊應用的廠商來說,則更強調重視人才、研發與營銷創意。他進一步觀察,台灣在兩種不同產業型態的代表人物,分別是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與聯發科技董事長蔡明介,前者以近乎軍事化管理的模式,靠生產效率建立起龐大的制造版圖,后者則持續在人才與研發上深耕布局,產品線一路發展出光驅控制芯片、手機芯片、LCD TV控制芯片,粉碎了IC設計產業「一代拳王」的宿命。

「現在,科技發展已是一個整合性的競爭,任何廠商都要有系統整合的能力,是整體技朮廣度的展現,」聯發科技光儲存事業部總經理呂平幸指出。由于現在研發與市場接軌的距離不斷拉近,3C產品的整合趨勢浮現,聯發科這几年就廣納不同領域的人才,并建立起互相溝通與合作的企業文化,舉例來說,聯發科的軟件工程師,就占整體員工的六成以上,主要工作就是將各種產品技朮整合。

呂平幸更進一步指出,隨著人才或資源變多,聯發科也規划了技朮和管理專業分工的模式。他認為,過去,資深的研發工程師,理所當然就變成主管,但這其實未必適合。技朮專業職做得好,未必在管理上就做得好。針對研發人才,聯發科規划了職涯雙軌制(Dual Ladder)。管理的工作,以處理人的事情為主,技朮的工作,則還是以研發本身專業為主。

一般研發工程師,累積七、八年的經驗后,會開始面臨這樣雙軌發展的考慮。在此之前都還是以執行層面為主,重點在專業技朮的深耕及經驗累積。進入雙軌發展后,技朮專業可以依據過往的經驗,在產品開發方向上,提供專業判斷及建議,而不僅只是看既有的產品或市場,可以看到未來兩到三年內,產品線的拓展上需要哪些技朮,并協助公司透過研發投入或是購并方式來獲得關鍵技朮。

◎寡占當道

●大廠 殺激烈朝上游整合

「發展自有品牌是台灣科技產業下一步必走之路,在全球化市場下,所謂的home market已經不存在了,這是過往台灣內需市場不足的新機會,」朱博涌進一步指出。他以宏為例,目前營收比重有六成來自歐洲市場,從財務報表上來看,「可算是歐洲廠商而非台灣廠商。」他認為台灣在PC周邊應用上,「小產品」發展自有品牌的機會更大,由于手機、PC等產品,打品牌不容易,但是周邊的應用產品,品牌忠誠度不高,台灣過往累積的實力,加上科技產品往往是理性購買,只要產品比國際競爭對手有更好的價格功能比,就會有更大的優勢,例如今年進榜做Flash隨身碟的創見、威剛,或是做鼠標的昆盈,都是因此而繳出佳績。

「未來,系統組裝大廠會更重視上游整合與下游版圖的拓展,相對規模較小的關鍵零組件和IC設計廠商,除了追求速度彈性之外,會更重視技朮的深度,」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兼資深經理陳文棠觀察。從這次台灣科技一百強的名次變化來看,鴻海與華碩兩大系統組裝大廠的表現依舊優異,他認為在這場世界級的競賽中,會逐漸朝「寡占」的態勢發展,各大廠之間的殺更激烈,不斷找下游的應用產品來創造成長,而因為整合發展下,被要求產品的精准度提高,所以需要持續朝上游整合各種模塊廠商,鴻海與華碩今年表現突出勝過其它系統組裝大廠,就是來自過往積極朝上游整合的效益發揮。

◎競爭突圍

●致力轉型為四種愿景角色

陳文棠進一步指出,未來台灣的科技產業,將走上日本的發展軌跡。在日本科技產業中,每一個大廠都有能力開發適合自己的生產設備,并都有至少一項關鍵零組件占有產業絕對主導權,例如新力的CCD、藍光技朮,三洋的電池,日立的硬盤、夏普的面板等﹔關鍵零組大廠則深耕原材料、物理、化學等基礎科學,建立起深厚的進入障礙。對台灣科技產業來說,要持續累積競爭優勢,不同型態的廠商,各有一個努力方向。

面對全球化時代以及中國制造磁吸力的效應,資策會MIC近來做出一份研究報告,探討未來十年台灣科技產業的發展方向。未來,台灣要持續累積競爭力,要朝全球資源整合者、產業技朮領導者、軟性經濟創造者、生活型態先驅者四種角色去發展,陳文棠指出,這四種愿景角色對台灣而言,各有發展優勢與需要突破的瓶頸,台灣在半導體、信息、通訊產業的部份領域上,已有全球布局的經驗與上下游整合的基礎,有機會以較少的時間與資源達到全球資源整合者,進而推展到再來的三種角色。

跑得快、跑得久、跑得更好,對台灣科技產業來說,未來,都將是一場不斷圖破自我局限的競賽。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魔鏡、魔鏡,今天我搭配的衣服好看嗎?」這可不是在童話故事中出現的情節,現實生活中也可望將有魔鏡問世,只要穿上衣服在鏡頭前拍下即時影像,再運用Wii改造的遙控器來操作,魔鏡便會組合出八種不同的色彩搭配,對於總是煩惱衣服少一件的時髦女性,或穿衣千篇一律的宅男,提供不同的創意穿衣選擇。

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今天舉行30周年慶,對外展示多項研究,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能解決穿衣困擾的繽紛魔鏡(chroMirror),由電機資訊學院副院長歐陽明教授主導研發,只要使用者在一端持有遙控器,電腦系統就能透過色彩學,在螢幕上提供使用者不同色度變化的穿衣搭配,隨時改變身上的衣服、褲子或配件顏色。

歐陽明指出,缺乏色彩概念的人,常常會穿出類似「紅配綠」的突兀搭配,或是擔心配色不對,而總是穿著「黑白配」的懶人穿法。魔鏡的原理是經由攝影機捕捉即時動態影像,以遙控器來改變身上衣服的顏色,但不改變衣服設計的款式,即使原本的衣服「大變身」,在螢幕中宛如像是穿了另一套色彩和諧的新衣服,使人有照魔鏡的錯覺。使用者透過切換不同組合,就能享受不同顏色衣服的樂趣。

從引發設計魔鏡構思至今,歐陽明花了近兩年時間。他說,魔鏡系統不是冷冰冰的科技產品,而是一個貼近生活的好幫手,電腦不會直接替使用者穿衣品味打分數,而是在螢幕上顯示出「如果換另一個顏色會更好」的建議,讓人們使用起來感覺很舒適,輕鬆找到最喜歡的色彩搭配。

魔鏡未來將由校方技術移轉單位和廠商研究,討論是否具有開發產品的商機。

靈感 來自癟腳穿衣

打開衣櫥,發現衣服雖然越買越多,但是穿著還是一樣單調,台大資工系教授歐陽明和三名大學部學生共同研發了繽紛魔鏡,每個人都有各自穿衣的困擾。歐陽明自嘲,從小缺乏美學訓練,直到現在四十多歲還常被太太嘲笑,穿衣搭配很奇怪,也因此引發他研發魔鏡的靈感。

今年大四畢業、即將進入台大研究所的游名揚負責研究魔鏡系統軟體。他表示,資訊系的學生每天忙於課業和研究,幾乎沒心思考慮穿什麼衣服,黑色和白色就是學生最常見的穿法,但也顯得很沒特色。

魔鏡的創意穿衣法不僅改善了教授搭配的品味,也引起系上學生爭相試用的風潮,游名揚說,由於參與魔鏡研究,一向懶得試穿衣服的他,也突然啟發了不少靈感,例如他曾試用哥哥的紅領帶,沒想到電腦卻建議他搭配墨綠色的領帶,讓缺乏嘗試的他開始興致勃勃地到街上採購綠領帶。

另一位參與研究的學生鍾孟芳也曾經穿著一件黃色外套,搭配藍色圍巾和咖啡色褲子,沒想到在一站在螢幕前,電腦反而建議她改穿綠色外套。

游名揚表示,魔鏡的系統設計會根據色度差異提供八種不同的穿搭建議,許多不同顏色的衣服放在服飾店,可能一般人不知如何搭配,但使用者可以根據電腦的建議,延伸各式各樣的創意穿法。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pple Inc. (AAPL-US)iPhone成功引起市場廣泛討論,廣告行銷策略不但一舉達陣,甚至可能超越FordMotor Co.(F-US) 1964年推出的Mustang、及MicrosoftCorp.(MSFT-US)的Windows 95,成為廣告史上最佳宣傳。
 
行銷策略公司 Ries & Ries董事長 Al Ries說,iPhone結合手機和 MP3雙重功能,引起媒體在商品正式推出前就報導不斷,從未有其他商品曾經享有這樣的尊寵。

JupiterResearch 分析師Michael Gartenberg估計Apple 耗資約 1億美元引介iPhone,比 Microsoft花在Windows 95身上的錢還要少一半。

廣告公司 Martin Agency合夥人 Matt Williams表示,「 Apple是少數能夠為商品創造神秘氛圍的品牌,他們所製造的話題,就像是有生命般可以自行延續。」

Apple 一點一滴釋放出相關細節,逗得消費者興趣只增不減。在奧斯卡金像獎上的電視處女秀,內容僅一句簡單口白 「hello」,短短的驚鴻一瞥,卻引起觀眾口耳相傳,廣告要成功奏效,也不過如此。

Apple 操弄廣告、行銷、宣傳的大師功力,從1984推出 Macintosh所掀起的旋風,就可以一窺究竟:效果奇佳、且經費划算。

根據分析師最高估計,iPhone的吸引力可望在上市首 2天刺激20萬支銷量,2007年下半有潛力增加至 300萬支。「讓消費者迫不及待要早點入手」可能是 Apple搶進比個人電腦市場約大 4倍的手機市場最主要策略。

Apple 和AT&T Inc. (T-US)將會在美國時間29日下午 6點正式開賣。消費者共有兩種規格可選擇: 499美元可儲存1000首歌、 599則是2000首。不管買的是哪種規格,都必須與電信商AT&T簽下 2年約,月費在60-220美元不等。

Apple 昨(28)日在Nasdaq收跌1.33美元,報120.56;AT&T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收高34美分,報 40.32美元。

撰述行銷學專書25年經驗的Ries指出,「就廣告和行銷的角度, Apple無異是佼佼者,讓其他人望塵莫及。他成功的讓消費者感到驚奇又困惑。」

Ford為 Mustang打造的宣傳活動包括鄉村音樂會,並聘請當時歌手 Martha Reeves在 Mustang生產線工廠拍攝廣告,透過全美電視廣播都可以看到她又唱又跳。

撘上7700萬戰後嬰兒潮人次的汽車需求,Ford在1964年紐約世界博覽會上正式引介 Mustang。隨後Mustang 出現在多部電影,包括 007系列「金手指(Goldfinger)」,與不少知名雜誌封面,如《Time》、《Newsweek》。 Mustang第 1年共賣出41萬8812台。

Apple 有部分仿效 Microsoft推出作業系統Windows95的手法。

Apple 執行長Steve Jobs 1月在年度商品大會「Macworld Expo 」上正式介紹iPhone,徹底搶盡同周在另外一場消費電子展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上Motorola Inc. (MOT-US)等競爭對手的光彩。

接下來,廣告、網路影音短片出籠。最著名的「hello 」廣告集結30部電影短片,剪接如瑪麗蓮夢露、勞勃狄尼諾等電影明星用iPhone說 hello的畫面。最後一個畫面是iPhone特寫,以及文字「Hello」、「6月上市」,簡單明瞭又氣勢磅礡。

Ries表示,如果加上AT&T的行銷費用,根本算不清Apple 確切廣告預算。

「他們的確花了錢打廣告,但顯然沒有很多,但是其他的公關、噱頭、各項宣傳品等,讓廣告本身能見度更高。」

最新的iPhone廣告則是大秀功能,並強調使用細節。

一位消費者最近告訴分析師Gartenberg,他希望手機能夠像iPhone一樣擁有Google Inc.(GOOG-US)地圖功能。然而事實上,那位消費者的手機已經有這樣的功能,卻不自知。

iPhone電視廣告近距離讓觀眾看到如何播放電影、瀏覽網路。還有一隻手輕鬆悠遊在螢幕上,秀給消費者看要怎麼接電話、鍵打e-mail、透過地圖功能搜尋。

Williams說,「廣告讓我感覺真正在體驗這項產品。」

Williams還表示, Apple的宣傳策略實在是太成功,即便廣告界老手如他,也不得不臣服在iPhone麾下,打算不惜花上比原本Treo手機貴上兩倍的價格,也要入手。

Apple 一向能成功地為市場帶來衝擊:1984年透過超級盃廣告正式向市場介紹 Mac,而且當時廣告只播放1 次,印象深的讓人揮之不去。

廣告中有一位女運動員,揮舞著大榔頭,砸爛一台大型螢幕,象徵著 Apple要粉碎 InternationalBusiness Machines Corp.(IBM-US) 壟斷個人電腦的決心。

Gartenberg表示,「如果你沒有打算買iPhone的話,29日6 p.m.最好離 Apple或AT&T零售店遠一點,附近可是會擠的水洩不通。」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是由英特爾大力主導推廣的新一代遠距無線通訊技術,號稱為第四代無線通訊,比現在家中常用2M的ADSL服務快上30倍的速率。

WiMAX前身為WLAN,用於短距離的無線通訊傳輸,例如消費者使用內建WLAN的筆記本型電腦,可以在有WLAN基地台的地方無線上網,但傳輸距離只限100公尺,傳輸速率由11Mbps到54Mbps不等;WiMAX則是補強WLAN的缺點,將距離拉大,傳輸距離可達50公里,基地台數目也大為減少,傳輸速率加快到70Mbps。

WiMAX不必拉線的特色,對兩項通訊技術都造成影響,首先是ADSL,目前主流的ADSL約在2Mbps,因此WiMAX快上30多倍的特色實具吸引力,可運用於取代固網的最後一哩路;另對第三代行動通訊也造成很大的威脅,3G最快約2Mbps的傳輸速率,同樣也讓WiMAX深具信心。

第四代行動通訊WiMAX號稱傳輸速率比3G、ADSL快上30倍,讓喜歡用寬頻飆網的用戶,憧憬著WiMAX將帶來的新服務,免費的網路電話、遠距監控、無線互動電視、寬頻上網等更物美價廉的科技美夢,似乎馬上就要成真。

但是在英特爾、阿爾卡特朗訊等國際大廠勾勒出這些遠景之際,有一派人馬卻看衰WiMAX發展,包括易利信、遠傳等人,都擔心3G業者投入大筆資金都還沒有回收,再投入上百億元在WiMAX上,而且標榜的又同樣是行動寬頻特色,恐怕是一個新的泡沫。

WiMAX這項看似是電信的服務,起源卻來自資訊大廠英特爾發起的新技術,提出一種IP式網路概念,標榜的是寬頻上網能夠愈來愈快,也是英特爾從資訊市場,想切入電信市場的利器。

最初WiMAX的技術,是用於固網式的寬頻上網,即技術人員所談的802.16d的標準,雖然號稱有70Mbps的傳輸速率,比ADSL快上30倍,但用戶不能在快速移動下使用寬頻上網,只能在固定的據點,例如家中、咖啡廳等地使用。

隨著技術不斷改進,隨後推出802.16e的新技術版本,則可以讓用戶在移動情況下使用這項服務,跟行動電話拉近距離。

不過,行動式的WiMAX服務,目前全球都還沒有商業化的系統,預期要到今年底系統才能完備,最快也要明年才能看到這項服務。

如果說3G與ADSL都是八線道的公路,WiMAX就好比是一條20線道的高速公路,讓用戶上網的速率快還要更快,WiMAX這條「高速公路」將讓人一眼望去,看不到盡頭。

但是在這條高速公路上要跑什麼車呢?這麼大的頻寬,能提供那些殺手級的服務,將是致勝的關鍵。頻寬費用低廉,免費的網路電話、遠端監控、寬頻上網、居家保全等服務會持續推出,只是這些服務是否具有讓消費者非用不可的「殺手級」魅力,才是WiMAX能否被帶動起來的關鍵。

另一項重點是終端設備,WiMAX目前已經有電腦上網卡等產品問世,由於僅處於小量出貨階段,每張要價200美元,可以讓用戶插入筆記型電腦上,獲得寬頻上網服務。

手機也是重要的終端設備之一,諾基亞西門子台灣區總經理王建亞說,3G發展之初即是苦於沒有手機,使得發展上受到影響,業者為了不要重蹈覆轍,早已經結合下游的手機業者進行開發與測試,諾基亞、西門子開放平台,讓各家業者上來測試產品,期可及早問世,建立完整的服務,才能帶動消費者的買氣。

對WiMAX深具信心的阿爾卡特朗訊亞太區總裁羅睿哲說,當看到電信業者,有八成的人都投入WiMAX的行列,就知道WiMAX的新浪潮就要來了,廠商要及早站上浪頭。

羅睿哲認為,WiMAX的技術源自於客戶導向,電信業者要思考如何抓住每位客戶,研發出新技術;不是仰賴華爾街金融業界的人打造出的議題,「因此WiMAX不會是一項向投資人拿錢,而有泡沫化疑慮的產業」。

台灣在政府傾全力投資下,有可能是全球第一個推出行動式WiMAX服務商業營運的國家,競逐者還有日本、韓國,同時澳洲、美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與哥倫比亞等國也都釋出執照,讓WiMAX行列愈來愈壯大。

不過遠傳董事長徐旭東認為,在3G的投資都還看不到回收之際,大家蜂擁投入WiMAX前,應該要三思,尤其是台灣2,300萬的人口,政府要審慎評估是否要釋出六張執照。不過,遠傳基於擔心競爭對手拿到執照,會不利遠傳發展,仍然同時申請南北兩區執照。

WiMAX釋照在即,目前共有13家業者競標,形成13搶六的競爭局面,戰況激烈,包括電信三雄、何薇玲領軍的首席電子商務等都加入競爭,預計8月初公告得標團隊,用戶則可望在明年得到新服務。

在政府支持下,國內電信業和網通業者積極搶攻第四代行動通訊WiMAX市場,並積極和國際大廠尋求合作機會,爭奪新世代通訊明星規格的龐大商機。網通業者預期,WiMAX對營收的助益,要到明年下半年才能顯現。

在WiMAX市場中起步最早的是正文,因為與力推WiMAX的大客戶英特爾(Intel)關係密切,去年起已陸續出貨固定式的802.16d的用戶端(CPE)產品;7月起,正文的移動式802.16e的CPE 也會開始出貨。

伴隨合作夥伴摩托羅拉取得美國第三大電信業者Sprint Nextel芝加哥建置訂單,正文的802.16e產品出貨量預期下半年會逐步放大。不過,因終端需求不符預期,正文已準備下修原訂的今年挑戰百萬套出貨預估。

合勤是國內發展WiMAX產品線最完整的業者,涵蓋無線網卡、CPE及基地台,目前基地台正在淡水進行測試中,且已開始對歐洲市場小量出貨。

合勤也是網通廠中,唯一直接被Sprint Nextel點名為合作對象的業者,加上CPE和無線網卡的代工能力都具競爭力,據了解,拿下Sprint Nex-tel網卡訂單的中興通訊,也積極尋求和合勤合作。

以Sprint Nextel預估明年要推出50萬台CPE,目前每台CPE單價約150美元到250美元單價估算,若合勤順利拿下50萬台訂單,對明年營收貢獻約30億元。

智邦去年與以色列廠WiMAX設備大廠Alvarion宣布合資成立鈺程科技,開發網卡及VoIP整合產品,市場並傳出已接獲摩托羅拉網卡訂單,開始小量出貨,預估今年WiMAX出貨量約5萬到10萬套。

相較於網通廠多以CPE為重點,東訊和台揚偏向基地台市場。東訊今年為國家電信建設計畫開發WiMAX基地台,正進行三個基地站、合計40個CPE和80個基地台建置工作,預期明年來自WiMAX的營收約20億元。

台揚日前宣布與SR Telecom簽三年合約,將為其生產包括基地站微波系統及CPE設備,第四季起,出貨量會增加至上百台。

而廣達轉投資的達威電子,上月已率先宣布發展出將成為WiMAX 16e主流規格的Wave 2用戶端產品。台灣廠商多數認為,802.16d屬802.16e的過渡性產品,選擇直接發展「終極版」的802.16e產品。但智捷認為802.16e普及時候未到,所以和正文相同,都是同步發展802.16d和802.16e兩項規格,且軟、硬體均有著墨。

不過,各家網通廠對於WiMAX產品對今年的營收挹注,都不抱持太高期待,一致認為WiMAX效益要看明年。達威電子副總汪修銘更預期,要等到明年下半年,才能看到領導廠商的出貨量達到每月上萬台。

第四代行動通訊WiMAX的大餅有多大?資策會預估,全球包括基地台、網路鋪設、終端模組等上下游設備,到2015年,全球WiMAX設備產值可望達140億美元,約為新台幣4,600億元,而台灣的業者不僅是投入網通、手機等終端產品,甚至開始發展技術層次能力高的基地台設備,爭取全球商機。

目前在WiMAX機房端設備的大廠有摩托羅拉、北電、諾基亞西門子、三星等數大業者,日前摩托拉執行長桑德還特別來台拜會遠傳董事長徐旭東、威寶董事長許勝雄等人,即為了搶WiMAX的訂單。

目前在核心網路部分仍由大廠主導與自製,終端產品早有下放給代工廠的趨勢,而且允許代工廠打出自有品牌,自行發展其路線,主要希望提升終端產品的品質,帶動市場起飛。

在機房端與用戶端中間的基地台部分,是以量取勝的重要商機,大廠也都有意將其中的小型、微型基地台釋出給台灣業者生產,降低系統的成本,目前東訊已經有生產能力,合勤也都在積極測試這類產品。

阿爾卡特朗訊亞太區總裁羅睿哲說,WiMAX明年可望蓬勃發展,意味起碼有十家到20家的業者可以推出商業化的服務,目前全球約有40家電信業者正進行大大小小的測試計畫,明年將是「WiMAX巴士開跑的時刻」。

根據阿爾卡特朗訊預測,在無線寬頻接取市場的局端設備上,今年的全球產值將達到14億歐元,到2009年將達到35億歐元,其中主流的WiMAX技術占九成的市場占有率。

阿爾卡特朗訊亞太區副總裁賴平說,目前第四代行動通訊WiMAX的終端產品報價約在200美元,由於小量生產,價格不夠大眾化,預期近期會大幅降價,明年可望看到50美元的價格,屆時也將是民眾最能接受的合理價格,可望是WiMAX大放異采的時刻。

諾基亞西門子台灣總經理王建亞評估台灣的市場,以3G全島覆蓋通訊約要8,000個基地台,而WiMAX起碼要1萬台,預期台灣一張覆蓋全區的基地台約要200億元,以政府要求七成的人口覆蓋率,因此資本投資大約在140億元,以目前六張分區執照相當於三張全區執照來看,基地台系統端商機可達420億元,終端產品的商機要視用戶接受度而定。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年上看兩千萬台規模的數位相框,就像烽火燎原一樣,在國際市場上燒開來,似乎只要冠上數位相框就是獲利保證。果真如此嗎?

在今年台北國際電腦展出現一個不速之客。

世貿三館裡不到十步距離,每個攤位幾乎都可以發現相框的身影,一個個長方形木製古典造型、黑框流線身影、甚至雕花,還有做成鑰匙圈的相框。相框,怎麼會現身於世界第二大電腦展?

仔細一看,每個相框,過了兩秒鐘即自動更換圖片,七吋螢幕中,親友笑容逐一浮現。這是今年電腦展裡最火紅的數位相框,只要充足電力,插上數位相機記憶卡,不需要額外接上連接線,就可以觀賞裡面的照片,透過三、四個按鍵,既可更換照片,還能播放音樂。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報告顯示,相較於去年全球三百萬台的出貨量,今年數位相框市場規模將大幅成長到一千萬台,成長二三三%,預估明年將上看兩千萬台,未來三至四年數位相框市場成長將更快速,以每年約五○%到一○○%的速度成長。相較於每年成長不過三成的筆記型電腦,數位相框可說是近年成長最快的電子產品。

※短利:需求題材助長 二、三線電子廠股價起漲

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MIC)資深產業研究員陳賜賢認為,除了數位相機和照相手機的普及外,從成本面看,面板價格下降,讓數位相框產品單價由兩百美元下降到九十九美元,正好是歐美人士購買禮品的金額。攤開實際銷售排行,根據美國線上消費性電子購物領導廠商Tigerdirect.com統計,今年五月母親節禮品銷售前十名排行榜,第一名是飛利浦(Philips)七吋數位相框,第五名和第八名也由其他數位相框商品占據。

陳賜賢也從應用端解析數位相框興起的因素,根據統計,一年約有二百二十億張數位影像被拍下來,其中六六%不會被印成相片,這些不被印出來的影像有八四%,僅止於網路分享螢幕觀賞,消費者的使用模式,帶動數位相框需求。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創意爆發力在哪可看見?國外角色如Hello Kitty、史努比等帶動的角色經濟,MIT角色有沒有這種實力?台灣熱燒的創意市集、網路部落格、企業寶寶周邊商品,正形成獨立的三種管道,沸沸揚揚地滋養著MIT台製角色發跡。

 

過去台灣自製的動漫角色,在市場上沒有生存空間,市場常勝軍是由Hello Kitty、櫻桃小丸子、史努比、Lisa & Gaspard等外籍兵團掌控。但近年台灣文化創意的意識抬頭,角色設定技術也愈趨成熟的情況下,MIT台製角色大有蓄勢待發的經濟架勢。

若要舉出個台製角色,你會想到誰?是早期烏龍院裡的胖瘦和尚,還是近年才被彎彎創作出的麻糬人、蝸居創意市集的台北不來梅?仔細看看長青組烏龍院,與幼兒組彎彎、台北不來梅的不同,前者是故事引人注意之後,角色才讓人熟知,後者則是因為造型可愛而發跡,簡單說,就是走外型討喜的視覺系路線。這類新崛起的視覺系角色,依崛起管道可分成創意市集擺攤客、圖文作家、企業寶寶三種類型。

※發跡三管道 創意市集.部落格.企業寶寶

MIT角色「蓄勢待發」,勢從何來?首先是年輕創作家雲集的創意市集,這群人從街頭擺攤躲警察開始,一路潛游進南海藝廊創意市集、CAMPO生活藝術節、誠品創意市集裡。

兩年多來,在企業與個人的大力推廣之下,全台灣創意市集場子已經破百場,參與的創作家從十多人到超過五百人,每場逛攤客從幾十個人到現在的數百人,也累積出其中優異角色的經濟實力,如芭特麗西亞、海蒂朵兒、蠢花、525手作雜貨等。

台灣原創角色紅起來的第二個管道是圖文部落格,隨著使用介面漸趨友善與個人化意識抬頭,個人網誌發展速度有如豪大雨,量大、氣勢強,嘩啦啦傾盆而下。

根據美國部落格搜尋引擎Technorati統計,全世界每天新誕生的部落格就有十二萬個,讓部落格話題十足、商機無限,藉此通路發展圖文作家,也就在這股洪流中,被點擊出高知名度,如彎彎、他踢、洋蔥頭、大莓羊、米魯蛋等。

除了個人式的創作家之外,還有一種早年流行過,近年又再度風行的組織式創作角色,那就是企業寶寶。說到早年流行的企業吉祥物,不能不提到大家共同的記憶──大同寶寶。

一九六九年出生的他,靠著可愛的小臉蛋,為大同公司創造三十幾年的知名度,經濟實力不在話下。雖然在八○年代險被人群遺忘,但最近幾年收藏市場強強滾,目前Yahoo!奇摩拍賣上,早期大同寶寶都有一萬元以上身價。因此國人接受度很高的企業寶寶,就在這波收藏熱中,出現了幾位新生兒,如台灣人壽的台灣阿龍、7-Eleven open小將、好樂迪的迪迪獅、上海銀行Puki豬等,不只成功塑造品牌形象,也帶動企業營收。

※授權金較低 台製角色搶攻超商贈品市場

市場上的國外角色,是如何引導出經濟效應的呢?例如韓國賤兔,曾授權台灣麥當勞擔任全店行銷代言人,利用店頭送娃娃、網站下載圖像的方式,一個月內就帶進新台幣八千萬元營業額。

日本三麗鷗角色天后──Hello Kitty,也是典型創造角色經濟的例子。史上第一隻Hello Kitty是為一個零錢包而設計的圖案,因為大受歡迎,所以三麗鷗大量生產相關商品,單在日本境內種類就將近三萬種,三麗鷗再將Kitty形象授權給許多企業,這隻沒有嘴的小白貓,儼然變成全世界身價最高的貓,所以授權金可說是角色經濟的來源。這塊能量十足的授權金市場,台灣角色是不是有機會圈取呢?答案是有的。

利用贈品策略帶起國人蒐集角色的便利商店,從一波波不間斷的授權贈品,可看出角色為超商帶來不錯的營收。7-Eleven公關欒美雲表示,滿額贈送授權角色商品,對業績確實是一種助力,「每次的行銷案都可讓業績增加一到兩成。」授權MIT角色來當贈品的全家便利商店,贈送彎彎創作的麻糬人製成Kuso磁鐵,整檔活動送出超過五千萬個磁鐵,投入上億元預算,業績成長兩成以上,創造約新台幣六十億元的營收,彎彎的魅力果然不同凡響。

但並不是所有的超商都會找來角色授權,福客多行銷部協理鄭博文表示,國外角色的授權金不便宜,但收益有時不如預期,「例如年前的華納豬小弟落差超過一○%,所以我們短期內不會再做角色授權贈品的行銷案。」因此可以看出,國外角色授權金太貴的高成本,已經讓部份付款金主縮手,那麼相對平價、表現不錯的台灣角色,顯然有分食市場的潛力。

不論是圖文作家,還是創意市集、企業寶寶,創作人對於角色壽命還是有一定的擔憂,對文化社會趨勢有深刻見解的東吳大學社會學副教授劉維公說:「台灣對於『一次性』商品的創意做得還不錯,例如吃的創意、空間設計的創意,但對於永續商品沒有足夠的設計能量,替代性很高。」那麼MIT角色又該如何延年益壽呢?「故事性是重點,」劉維公說。

※永續經營關鍵 創造無可取代的角色故事性

目前冒出頭的MIT角色多半故事性不強,或許是因為台灣設計師角色設定能力不夠成熟,但至少已具備簡單的故事性。

例如創意市集擺攤客芭特麗西亞,手工縫製娃娃有著各自的名字和個性;圖文作家他踢,靠著純真熱情的角色表情擄獲大小朋友的心;企業寶寶台灣人壽台灣阿龍,則因絨毛玩具大受歡迎。它們發跡都是因為角色可愛得人緣,但讓人記住一陣子的原因,還是來自背後那些小故事。但劉維公指出,雖然MIT角色已有這類概念,但細節還是不夠,整體來說還是粗糙的,看看美國出生的史努比,漫畫裡小世界小道理的樂趣,馬拉松式地在報章連載,為角色壽命蘊藏出太多能量。

或許你會想起一度人氣超旺的台灣阿貴,頭好壯壯的他,近兩年似乎沉寂了起來,劉維公說:「阿貴紅得快,紅到跑去開餐廳,但因為欠缺支撐角色的故事性,也就愈來愈沒落了。」

對於已發跡的MIT角色,劉維公建議若要朝大規模市場發展,多以迪士尼為學習對象,周邊商品少不了,種類也要多變化。若要穩固小規模市場,則要著力發展角色故事性。如創意擺攤客、圖文作家可為角色設計更仔細的個性,授權給組織製作商品時,一定要仔細審核,愛惜羽毛;企業寶寶可製作卡通,到電視頻道放送,那個波菜罐頭公司設計出來的大力水手卜派,就是利用卡通發展出更深遠的角色經濟。

台灣原創角色終於略成氣候,為政府喊了許久的文化創意產業,寫下令人期待的序曲,不論是跑攤的創意市集設計師、蝸居繪圖的御宅族圖文畫家、肩負企業使命的企業寶寶,台灣創作旺盛的生命力,正被好好地滋養著。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全球最時尚繁華的地區開設電腦專賣店,蘋果的Apple Store座落在LV、Tiffany之間,呈現出優雅時尚的現代風格。

二○○六年五月十八日,紐約大道上出現了一間外觀由玻璃打造的大方塊,佇立在川普大樓(Trump Towers)、Bergdorf Goodman百貨公司及FAO Schwarz等名門大廈中,透過玻璃看到蘋果的標幟,這正是蘋果直營店(Apple Store),同時是號稱不關燈的蘋果旗艦店。時尚的風貌為蘋果開創了一條新的道路,ICT(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資訊和通訊技術)商品的行銷也邁入另一個新時代意義。

截至二○○七年四月為止,全球蘋果直營店已經開了一百八十一家,其中一百六十家在美國、九家在英國、七家在日本、四家在加拿大、一家在羅馬,澳洲則是下一個美國境外將開設蘋果直營店的地方。從全球大城市中設立的蘋果直營店來看,這些躍上蘋果直營店名單的城市,往往也是集合了全球觀光休閒、時尚流行等特質。

※重新定義賣場陳設規則

回顧二○○○年,當時的蘋果電腦(二○○七年正式更名為蘋果公司)正在思考通路經營策略,負責通路業務的資深副總裁朗.強生(Ron Johnson),向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提出了蘋果直營店必須具備寬敞的空間作為展示。

這個概念獲得賈伯斯的認同,並且開始成立第一家蘋果直營店,同時也為蘋果直營店的風貌∣∣寬敞、明亮、開架式及人性化(容許試用)的展示空間,樹立了新的里程碑。

※單一坪效逾四千美元

蘋果直營店的策略是成功的,其他電腦連鎖通路紛紛效法,將展示空間放大,提供寬敞的採購環境,重新定義了電腦賣場的空間陳設規則。

除此之外,蘋果直營店並不因為放大了展示空間,拉高經營店面的成本而有獲利不佳的結果。

根據調查機構Sanford C. Berstein的坪效獲利調查數字顯示,二○○六年時,蘋果直營店的獲利能力是每坪四千○三十二美元,在零售通路中,甚至超越精品龍頭Tiffany。由此可見,蘋果創造的專售店規模是成功的,並獲得市場的肯定,也為資訊通路創造新的經營模式。

※以體驗創造感動要素

蘋果直營店在二○○六年的營收數字是二百四十億美元,相較於二○○五年,成長了兩倍。強生表示:「讓消費者可以親手摸到產品,實際操作一下,並感受產品的優點,這是打破傳統電腦賣場型態,真正吸引消費者的地方。」不同於傳統賣場空間有限的設計,「蘋果專賣店提供寬敞的空間,包括電腦、iPod、喇叭、螢幕、印表機、耳機等周邊,還有軟體及提供教學投影的簡報區,蘋果以差異化創造消費者的需求,體驗是感動的重要關鍵,」強生說明了蘋果直營店的核心價值。

蘋果直營店受到重視,與目前全球銷售超過一億台的iPod有很大的關係。

「iPod提供的不僅是一個MP3音樂播放器,它更改變了音樂這個產業的型態,透過蘋果直營店,消費者可以第一手體驗產品,甚至豐富的周邊應用一應俱全,」拓墣產業研究所北美研究中心主任尤克熙,認為蘋果直營店提供了新的通路價值。

※台灣移植優質要素

因為公司政策關係,台灣雖然有蘋果的分公司,但是在通路上還沒有蘋果直營店的機制,目前都是授權的經銷商(Reseller)。五月三十一日,信義計畫區中,隔著馬路正對著新光三越精品百貨A8館的路口,開設了台灣第一家蘋果優質經銷商(Apple Premium Reseller)Studio A,這是蘋果在台灣授權最高等級的經銷商,與一般經銷商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具備如蘋果直營店一般寬敞、豐富的空間及周邊商品,並提供個人化的服務。

台灣蘋果分公司行銷企劃經理利啟正表示,蘋果優質店與其他經銷商最大的不同,在於店面位置選擇、坪數大小、展示商品種類、內部裝潢設計、人員訓練、專業服務等各方面的要求,都較一般經銷商的標準更高。而大坪數賣場空間提供的服務,從產品到各行各業的Mac解決方案都看得到,讓台灣的蘋果經驗,即日起,與世界同步。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兩年,全球個人電腦排名大洗牌,惠普拿下全球第一,宏位居全球第三。兩家公司能夠勝出,都是靠著「個人化」的商品行銷策略,來帶動消費市場購買力。

「黑潮」、「髮絲」、「寶石」、「冰姬」、「極光」、「黑鑽」,這些名詞你會聯想到什麼?其實這些都是筆記型電腦的代號。把商品以具體的形象加以形容,成為個人化商品的新行銷趨勢。特別是這幾年來,隨著個人化時代的來臨,凸顯個人特點及喜好的商品,就容易成為消費者購買時特別注意的焦點。

消費者做主的時代來臨,這幾年消費性電子市場全力在個人化應用上發揮空間,業者也藉此獲得營業數字的成長,成長力道成為經濟成長的主力。舉例來說,惠普在二○○五年重新定位個人電腦,打出新的行銷口號:「電腦重回個人化應用!」(The Computer is Personal Again!),核心價值就是鎖定個人化的市場。這也說明過去一向以企業市場為主的業者,已經將重心轉到個人市場。

※惠普引領白色風潮

過去曾擔任新力(Sony)筆記型電腦VAIO行銷引導核心人物,三年來為VAIO在全球打造出全新個人化、精品化及娛樂價值形象,現任惠普(HP)全球行銷資深副總裁沙帝夫.柴希爾(Satjiv S. Chahil)表示,「個人化」正在創造惠普個人電腦事業的新高峰。

為迎合消費性市場需求,具有「個人化」特色的產品,自然是這些個人電腦業者必須著力的地方。個人化的應用,可以說由VAIO筆記型電腦開始,新力以工藝設計(ID Design)著手,如髮絲紋呈現出高質感,創造了VAIO的成長。惠普也將筆記型電腦的外殼,藉由不同材質的變化,營造出不同的質感及視覺效果,例如在二○○五年十二月推出全機白色的「純白奇機」機種,引領整個筆記型電腦市場接下來的一年大吹白色風潮。

大玩工藝設計及視覺效果的不止於此,惠普再接再厲推出應用高密度鏡面流金技術,在鏡面流金外殼上,塑造出純黑亮面鋼琴烤漆、鑲嵌閃耀金沙的新樣貌,讓筆記型電腦成為具備時尚及低調華麗的資訊產品。而膜內漾(HP Imprint)的技術,也為筆記型電腦創造了立體質感及栩栩如生的個性化影像,具備百年抗光、抗候、抗UV的特點。對此,惠普個人系統事業群副總裁暨總經理陳敬宏表示:「筆記型電腦市場已經開始走向『精品工藝』的時尚風。」

成功打造消費者要的產品,確實為惠普個人電腦銷售業績創造高峰,二○○六年底時,惠普就以全球市場占有率一七.一%擠下過去幾年穩坐龍頭的戴爾(Dell),當時戴爾的市占率為一七%,可以看出惠普鎖定消費性個人市場的策略已經奏效。

波士頓Brandeis University國際行銷學教授陳時奮針對品牌行銷的消費行為,認為這是一種象徵消費(Symbolic Consumption),在象徵消費的過程中,消費者的滿足來自產品的象徵效用,而並非其功能效用。這樣的品牌行銷,也創造了產品的差異化,凸顯產品特色。

※宏邀請BMW集團設計

躍上國際第三大筆記型電腦品牌的宏,日前也推出全新系列的家用筆記型電腦,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鎖定消費性市場的購買力,衝刺宏整體個人電腦的銷售量。全新的Aspire筆記型電腦,特別邀請BMW集團的DesignworksUSA操刀設計,設計靈感來自於寶石(Gemstone)的光澤與細膩,造型上採用鵝卵石(opal)般的外觀,讓筆記型電腦過去有稜有角的造型,展現出圓潤的線條。

宏董事長王振堂表示,過去一年全球家用市場的成長大於商用市場,兩者的比例維持在六比四,宏自己的出貨比重則偏重在商用,比例為三比七,這次家用系列產品的改款,目的很明顯,就是提高對家用市場的掌握度,預計新的Aspire將可帶動一千萬台銷售量。

一直著重在工藝設計及新材質應用的華碩電腦,之前也推出了「皮革機」,就是在金屬外殼上再鋪上皮革,為華碩的工藝設計立下新的里程。華碩機構及工業設計中心經理楊明晉表示:「筆記型電腦賦予新的材質及名詞,有助於產品與消費者的溝通,也能幫助產品的銷售。」整體來說,要掌握消費性市場,必須將工藝與趨勢、流行相結合。

惠普重回個人化應用,讓消費者棄戴爾擁抱惠普,宏也改弦易轍,打出衝刺家用市場的新方針,全球前三大品牌的兩家,先後一致的經營眼光,讓消費性市場已經成為電腦品牌決勝的戰場。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oogle旗下影音分享平台YouTube的創辦人陳士駿於昨日訪台,預告YouTube即將進軍台灣在內的亞洲市場。但台灣最大的入口網站Yahoo!奇摩則表示,該公司早在去年十月份引進第一個全中文化影音分享服務Yahoo! Video,而七、八年級生是影音分享平台的主力族群。可以預見,Yahoo!奇摩及Google兩大網路公司的戰火將從關鍵字廣告,延燒到影音平台。

    根據Yahoo!奇摩所做的調查,台灣網友比其他國家的網友更喜歡從事影音上傳、影片分享的活動。以台灣及香港兩地來看,網友上傳影片的數量,已經是美國市場的九成,港台網友的上傳影片數量之多,已經與美國龐大市場旗鼓相當。

    到Yahoo!奇摩網站收看影片的台灣網友,平均每位每天會看十則影片,美國地區的網友平均每天只看六.五支片子。而台灣網友也十分踴躍使用分享功能,在所有該影片分享平台的使用者中,會使用上傳功能者,台灣已經是美國的二.五倍;會寫下個人意見、評論者,台灣網友也是美國市場的二.六倍。至於利用分享機制者,台灣網友也是美國網友的一.五倍。

    也因為台灣網友對於影音分享平台的參與程度很深,Yahoo!奇摩相當看好該平台的後續發展實力。Yahoo!奇摩搜尋暨社群服務事業部總監鄭雅仁表示,去年底所推出的中文化影片分享服務,是唯一中文介面的全球共享影片平台(目前在十四國家上線),台灣網友不但可與全球接軌,也可享受免費且無限影片分享的空間,該平台還提什了進階搜尋功能,可以讓台灣網友找到全球各地豐富的影片。此外,Yahoo!Video還與電子郵件及部落格整合,可以將影片嵌入在個人部落格播放。

    Yahoo!奇摩表示,約有六二%的網友使用過該服務,主力族群集中在七、八年級生。根據統計,台灣網友最喜歡的看的網友自製內容,前三名分別為「興趣嗜好」、「幽默搞笑」、及「日常生活相關」。

    而全球最大的影音分享平台YouTube去年底被Google併購後,今年則是積極發展國際市場,今年初兩位創辦人包括陳士駿與賀利(ChadHurley)曾經赴韓國、日本等市場考察,YouTube認為亞洲影音分享平台市場廣大,有必要積極卡位。創辦人之一,出身於台灣的陳士駿,本週已經回到台灣,他此行兼負著考察台灣市場的任務。他將於本週六與網友有一場見面會,下週一則是與台灣媒體暢談網路新發展趨勢。據了解,他也會拜會Google搜尋服務的合作廠商,包括天空傳媒(Webs-TV.com)及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洽談影音廣告搜尋合作等事宜。而伴隨著YouTube創辦人訪台,有關於該平台即將推出繁體中文版消息也在業界傳開。看來,Google和Yahoo!奇摩兩大網站,今年下半年將會在台灣市場的影音平台短兵相接。

   全球最受歡迎的影音分享網站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昨日現身台北,他向網友預告「繁體中文版很快就會看到」,他同時透露了YouTube未來發展動向,包括發展影像及聲音辨識指紋技術,來解決上傳影片是否侵權的問題,而隨著數位匯流時代來臨,YouTube於二○○八年時可望推出行動平台版本,而線上影音平台與電視、數位家庭結合也是必然趨勢。

    而陳士駿昨日也預告,未來數位匯流時代,IPTV網路電視的發展為各界所關注,YouTube認為,個人電腦用戶與網路電視用戶仍屬兩個族群,未來YouTube也會走進家庭,以電視為終端收看平台。而YouTube上有許多精彩短片,他認為非常適合行動上網者使用。而二○○八年,YouTube就會推出行動版本,他也預言,亞太區的行動影音網站,其發展腳步會較美國市場來得快。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一世代網路殺手級應用會是什麼?Google台灣區業務總經理張成秀與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不約而同地表示,Web3.0將是「網路無所不在」的應用。

    由於影音無語言限制,YouTube使用者逾五○%來自美國以外的國家,YouTube將提供繁體中文版,將更方便國內民眾上網使用。昨日難得來台的陳士駿便透露這個好消息,他說,YouTube繁體中文版近期可望問世。

    陳士駿點出未來發展

    當網路由網站業者單向提供內容資訊的Web1.0時代,邁入由網友們共同參與,雙向交流的Web2.0時代,下一世代Web3.0時代又會是個什麼樣的面貌呢?

    陳士駿應邀來台,昨出席「網路高峰論壇─遇見陳士駿」,分享創業過程及 YouTube未來發展,與談人包括英特爾亞太區行銷暨技術總監黃逸松、中華電信董事長賀陳旦、資策會執行長陳銘憲、及Google台灣區業務總經理張成秀。

    陳士駿指出,Web2.0最重要的精神就是以使用者為中心和分享的觀念,下一個網路世代將是把這個精神發揮到極致,讓產品達到「無所不在」的境界,不論在飛機上、步行中,經由無線,無限的網路,隨手可得,因此網路與行動裝置、家庭智慧型家電結合顯得更重要。

    亞洲可望成為領頭羊

    他以YouTube為例指出,明年就可在行動裝置上進入YouTube網站。由於美國在手機發展應用上不若歐洲和亞洲進步速度較快,因此要到二○○八年才能提供這類服務。

    他認為,用行動裝置在短程運輸上看三○秒到六○秒的影像便已足夠,如果搭火車走長程線,用手機上網看五分鐘到十分鐘的影片也是不錯的。

    張成秀則預言,手機普及、應用率遠高於歐美的亞洲在下一波網路殺手級應用上,可望成為領頭羊。

    行動網路發展更發達

    陳銘憲更語出驚人的指出,下世代的網路資訊,不僅來自網站業者、網友,更將有來自電腦主機等機器的創作,提供更精密、詳細、多元的內容。

    陳銘憲指出,Web2.0的來臨提供了很多機會,如個人工作室的增加,小公司可以利用Google等網路業者提供新服務,進行創作獲得豐厚的收入,未來電腦等機器也會加入資訊內容提供陣容,而行動網路發展將較電腦網路更為發達。

    硬體業面臨低價挑戰

    相較於網路業者的樂觀,硬體業者較為保守。賀陳旦,並沒有因為下世代網路將與手機結合而感到喜悅,他擔心的是,隨著人與人的距離為「零」、對網路的需求日益密切,許多硬體將以會廉價的方式提供,而通訊業者也須不斷在民眾抗爭中,低價提供無限量頻寬,這將是一個無限寬廣的機會,也是一項嚴苛的挑戰。

    「下一世代網路愈來愈發達,人也會愈來愈自我,陷入更孤獨狀況,」賀陳旦說,也許這個說法很悲觀,但很真實。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有超過四千五百萬視障人口,繼美國推出第一代「人工矽視網膜晶片」後,交通大學昨日宣布,將與美國研究團隊合作,於年底同步進行第二代「人工矽視網膜晶片」人體試驗,後天眼盲病患眼部裝上晶片後,將可重見光明、辨識人臉。

後天眼盲病患多是因視網膜色素變性或老年黃斑部病變,導致視網膜病變進而失明,人工矽視網膜晶片正是用來取代視網膜感光細胞。作法是患者配戴設有微型照相機的眼鏡,擷取視覺訊息後轉換成眼睛能接受的訊號,另在視網膜外部貼上電極陣列晶片,取代感光細胞接收訊號送至腦部。

台美年底同步人體試驗

人工矽視網膜晶片的研究是美、日、德、澳等各國競爭研發的重要項目。交大校友、加州大學克魯茲分校教授劉文泰在杜克大學、加州大學一路帶領的研究團隊,於美國首先推出全球第一代人工矽視網膜晶片,今年與台灣的交通大學等合作,將於年底在美國、台灣兩地,同步進行第二代人工矽視網膜晶片人體試驗。

第二代矽晶片無線傳輸

第一代人工矽視網膜晶片體積較大,視覺訊息必須由位於耳朵後的電子傳輸器,透過隱藏於皮膚下的線路「有線」傳送到眼部的晶片,手術時間至少八小時,影像是黑白的,且僅有十六畫素。

64畫素可清楚辨識人臉

第二代人工矽視網膜晶片尺寸縮小,手術時間縮短為一小時,視覺訊號也改為靠著電波「無線」傳輸,畫素提升到六十四畫素,可看得更廣更細,並可清楚辨識人臉。

交通大學校長吳重雨指出,相關人體試驗已經在美國取得許可,預計做六十例,台灣將做五例,預定將與榮總、台大醫院合作。

五年內上市費用約百萬

人體試驗最少進行兩年,希望五年內可量產上市,估計量產後的視網膜晶片費用將可由目前的十五萬美金降至三至五萬美金(約台幣百萬)。

事實上,連美國知名盲人歌手史提夫汪達,也在視網膜晶片人體試驗的排隊名單當中,他在一九九九年因為聽聞有美國研究團體進行研發,透過美國人權牧師賈克傑克森與研究團隊聯繫。

劉文泰表示,出生兩個月就因為視網膜病變而失明的史提夫汪達表示,他最大心願就是「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的小孩」。

這項研究因而引起全美矚目,甚至美國前總統柯林頓,也曾在國會演說時呼籲全球重視這項研究發展,希望能為全球視盲人口帶來新的希望。

科技日新月異,交通大學不僅將參與第二代人工矽視網膜晶片的人體試驗,並目標在五年後推出更新的第三代視網膜晶片,尺寸將縮小到有如半顆米粒,影像的解析畫素目標將提高到一千以上,報紙內文都可看到,甚至希望能改以太陽能發電。

尺寸縮小到半粒米

本身就長期投入視網膜晶片相關技術研發的交大校長吳重雨指出,人工矽視網膜晶片研發進展快速,交大研發的第三代人工矽視網膜晶片,目前已經進入猴子、兔子等動物實驗。

交大及榮總醫師組成的團隊,研發的矽視網膜晶片相當微小,面積為二毫米平方,厚度一百五十微米,僅半顆米粒的大小,可產生電流刺激視網膜神經細胞,取代受損的感光細胞功能。將此矽視網膜晶片直接植入眼睛視網膜區內,晶片較易固定。

此外,目前人工矽視網膜晶片須仰賴光電池提供整個晶片運作能量,交大研究團隊研究改採「太陽能電池」,配合矽光電二極體的特性,可於晶片上同時進行感光和供電兩種不同功能,無須在人體內植入任何電源器即可供應晶片運作所需的電力。

盼提升至彩色影像

相對於美國研發的第一、第二代視網膜晶片價格昂貴,吳重雨表示,由於台灣具有相當的晶片量產能力及環境,希望交大研發的第三代視網膜晶片,未來能透過在台灣量產,將價格壓低到一萬美元以下,也希望能將目前的黑白影像提升為彩色。

事實上,這項技術也可應用到更廣泛的醫療領域,或開發非藥物性神經疾病新治療方法。吳重雨舉例,將晶片植入人體脊椎,希望可以將腦部發出的起立走動等訊息,透過腦波傳輸到脊椎晶片,病人的肢體就可隨之活動,預計對於包括帕金森氏症、脊椎損傷等患者,將有甚大助益。

四月一日起接任國家矽導計畫總主持人的吳重雨表示,交大將與劉文泰博士計畫在台灣合作成立「智慧型仿生裝置研究中心」(Intelligent Prosthesis Research Center),集合國內生醫與電機相關學者專家,除首先將進行人工視網膜植入研究,也會將研究觸角拓展至神經科學領域,開發非藥物性神經疾病的治療,希望繼半導體資訊產業之後,能進一步推動生醫產業成為台灣下一個重要的發展目標。


劉文泰:盼造福家鄉視障病患

 

「把這項技術帶回台灣,不僅是希望能造福台灣家鄉的視障病患,也是因為台灣本身已有相當扎實的晶片研發及量產實力,藉由這項研究,希望台灣能創造出更具高附加價值的生醫科技產業。」五十九歲的劉文泰教授說。

在美國求學、任教超過三十年的劉文泰,台大電子研究所畢業後,到美國取得博士學位,並陸續在美國的杜克大學、北卡羅萊納大學及加州大學Santa Cruz克魯茲分校任教,原以電機研究為主,卻因為機緣與醫學有了進一步結合。

「當初美國杜克大學的醫學院,接獲許多往生者的眼球捐贈,發現絕大多數的眼球病變,都是因為眼球感光細胞毀壞,因此希望能研發取代感光細胞的晶片,透過老同事找上我」,身為電機系教授的劉文泰,被延攬進入團隊,將近二十年的研發工作,也成為催生視網膜晶片的重要推手。

一九八八年正式投身研究,他的研究團隊在二○○二年,成為全球第一個正式進行視網膜晶片人體試驗的團隊,也因此獲得當時的美國總統頒獎表揚,柯林頓也曾在國情咨文中特別推崇此項研究成果,將其視為美國邁向新世紀之三大主要創新科技之一。

但劉文泰指出,最令他印象深刻的,還是六位無法看到東西的眼盲病患,可以重見光明。「一名七十多歲的老先生,二十多歲時就因為病變而失去視力,植入晶片後,他終於可以自己走上馬路在外面走動,這種喜悅,使得研究變得更有價值」。

就是為了讓台灣家鄉的視障同胞了解這種醫學發展,可以重新對人生抱有希望,身為台南人的劉文泰,選擇家鄉台灣,做為美國以外、全球唯一可以同步做第二代人工視網膜晶片人體實驗的地點,並將親自回到交大培養研究生。

他強調,台灣是全球知名的電腦、半導體產業王國,具有更高附加價值的生醫科技,應該是下一個具有發展性的產業。人工視網膜晶片相關研發,台灣就絕對有量產的實力與環境,可以造福更多人。


國內上萬病患 可望受惠

三總眼科部主任呂大文表示,老年黃斑部病變發生率從零點六%到三%,粗估在國內有數萬名病患,三分之一需要治療,否則會惡化致盲,是老年人致盲眼疾第三位,僅次於白內障與青光眼。

黃斑部病變與糖尿病、高血壓、吸菸、過度紫外線曝曬有關,目前治療方式以光動力雷射療法和注射抗血管新生因子藥物兩種為主;缺點是效果僅能維持兩到三個月。

至於視網膜色素變性,是一種先天遺傳疾病,估計每萬人中有一點五到六人罹病,國內約有數千名病患,發病年齡從十幾歲到四十五歲都有,症狀是夜盲症、視野縮小。目前無有效治療方式,病患必須戴太陽眼鏡,嚴格避光。

根據WHO統計,全球視障人口達四千五百萬。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為了不讓MIT的OLPC專美於前,隸屬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社會發展前瞻科技研發中心(CITRIS)於3月底宣布,將以該中心的「新興區域技術與基磐」(TIER,Technolo y and Infrastructure for Emerging Regions)計畫為基礎,推出「10美元手機」計畫,希望能結合美國Intel、Microsoft等大企業的資金贊助、CITRIS的研發技術、與台灣手機代工廠的生產能力,在新興區域發展符合當地社會與經濟條件的行動通訊基礎建設及終端,以期滿足當地的通訊需求,並藉由行動通訊的採用而能解決當地的社會與醫療等問題。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所推出的「10美元手機」計畫,一方面提出未來超低價手機的發展方向,另一方面更以背後的營運模式所帶來的潛在商機為訴求,不僅將可能改變未來手機的產品型態,亦可能創造新的市場發展方向。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所提出的「10美元手機」計畫,是以社會發展前瞻科技研發中心的「新興區域技術與基磐」計畫為基礎所延伸而出的行動計畫,「10美元手機」概念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採用語音留言的通訊模式,一方面可以減少手機長時間待機的耗電量,另一方面則可以減少基地台維持訊號穩定與高話務量的負荷,從而降低基地台設備的成本。

採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研發的新Wi-Fi技術為系統網路,而非目前所使用的蜂巢式行動通訊網路。

以語音辨識與操作功能為核心設計,不僅可以讓不識字的用戶都可使用,更可省略面板與按鍵的採用。如此一來,將可進一步降低手機的零組件成本。

將以模組化設計為目標,意即希望能將內部零件模組化,讓用戶能自行更換零件模組以增加功能或換掉故障的零件。

雖然「10美元手機」計畫目前仍在開發初期,不過,國內廠商仍可從這類計畫的方向獲得新市場商機的靈感,例如:「10美元手機」的新設計概念可能增加語音辨識晶片及其他配合的零組件的需求。而這類新型的設計概念,更可能改變原有的手機產品型態與零組件需求。

更重要的是,在許多廠商仍一味追逐熱門產品市場或代工機會之際,不妨回過頭思考目標市場用戶的實際需求。或許,原本被視為已接近生命週期尾聲的終端產品,只要修改原有功能設計便能在新興市場中獲得新商機;而原本無法在成熟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通訊系統設備產品,亦能藉由台灣廠商的低成本優勢,在新興市場中獲得發展空間。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超級行動電腦(Ultra Mobile PC ; UMPC)是英特爾和微軟在2006年德國漢諾威展上所展示的新產品。被微軟命名為「Origami」的UMPC具有7吋的觸控式螢幕,最小解析度800x480(WVGA),重量在兩磅以下。初期規劃將搭載微軟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 2005以及該公司的Touch Pack軟體,讓使用者得以用姆指鍵入螢幕上顯示的鍵盤。有人質疑它只是Tablet PC的延續,並不看好他未來的銷售,因為一開始這個產品製造商很少,只有華碩、三星、方正,而且價格不低,大約1,000美元。但是最近整個市場似乎改觀了。

左打PDA 編、說、玩功能強

如果以取代PC與PDA的角度去看這個產品,可能會落入比不上兩種產品的優點,而兩面不討好。因為它的面板大約是7吋,所以Mobility不會比個人數位助理(PDA) 好,因為PDA面板通常都在3~4吋左右。而UMPC需要省電,所以內建CPU效能通常不可能好於筆記型電腦,所以微軟給UMPC的定義可用簡單的兩句口號來描述,那就是處處皆可去(Go Every-where)」與「事事都能做(Do Everything)」。

IEK的看法是:如果UMPC的訴求是隨時隨地可上網、隨時隨地可收發電子郵件、隨時隨地皆可享受影音娛樂,更可以從NB與PDA中找出市場區隔。因為PDA強在通話功能,但是在接取網路與收發郵件時功能不夠強,編輯文字的方便性更低,而且在享受影音娛樂(看影片或玩遊戲) 的時候面板也太小。相對於UMPC的7吋螢幕,是一個在攜帶上不會太重且享受影音與娛樂時螢幕尺寸夠大的好產品。

同時因為可攜式DVD播放機、汽車電視、數位相框等也是都7吋的螢幕,容易取得經濟規模與標準化的低成本優勢。就算是PDA的強項通話功能,UMPC 只要有類似Skype Phone的軟體即可透過上網打電話而且通話費又低。又因為新的UMPC甚至都具有Blue tooth、 WiFi、3.5G(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HSDPA)等通訊功能,上網幾乎無死角。

右攻NB 更輕巧更便宜

另外,以NB來做上網、收發電子郵件、享受影音娛樂的功能則很強,但是要做到隨時隨地可能太笨重了,一般很薄的NB價格又都相當高。所以同時擁有隨時隨地可上網、隨時隨地可收發電子郵件、隨時隨地皆可享受影音娛樂的功能則是以UMPC為最適合了。另外一個比擬,應該是女性的手提包,在不同場合有不同的手提包,所以一個人同時有好幾個手提包;因此UMPC可以說是3C用戶中的另一個手提包。

由於配合今年作業系統新系統 VISTA 上市,因此各家廠商也推出第二代UMPC,稱為Vistagami的UMPC,除了原來的三星UMPC(Q1)、華碩UMPC(R2H) 、方正之外,技嘉也加入了UMPC製造的行列,華碩與技嘉的UMPC。在今(2007)年的 CeBIT 也推出了UMPC U60,重量只有740公克,6.5吋的液晶螢幕,並且使用威盛的C7-M處理器,預計在今年5月上市,售價為2.9萬元。

目前威盛的處理器在省電的效能是目前比較好的,所以包括三星、Medion、技嘉等都使用威盛的 C7-M 處理器,而微軟與英特爾預計在下半年將推出專為UMPC設計的作業系統與處理器加入戰局。另外台灣的NB廠也陸續的在今年開始開發UMPC,如廣達,仁寶,華宇等。同時也有手機廠商以不同的尺寸,強調通訊功能切進UMPC市場,例如宏達電的Shift與Dopod的U1000。國內外廠商的持續投入,將使得這個產品在業者競爭之下,產品的競爭力逐漸提昇。

根據IEK的資料統計,UMPC的市場在2011年將達到NB的10%,大約1,700萬台。而這樣的估計是根據NB在小於10吋的市場量來推測,同時將創造1,700萬片7吋TFT LCD面板需求。

從系統的需求來看,7吋TFT LCD面板具觸控功能,解析度為WVGA,對於國內面板業者而言應該不是難題。台灣是PC王國,同時也是LCD面板的生產大國;根據IEK的資料顯示,在2006年台灣的顯示產業產值已經破兆。對於UMPC的面板而言,台灣的面板業者占盡了天時、地利之優勢。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53年解開DNA(Deoxyribonucleic Acid,去氧核糖核酸)結構之謎,證實它是雙螺旋結構,而獲1962年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華生,前天再創一項科學界第一的紀錄。他成為全球首位獲得個人基因圖譜的人。這意味個人化基因藥物時代之門已開,有朝一日人人都可能擁有自己的基因圖譜,對醫療發展大有助益。

 


現年79歲的華生(James Watson),前天在德州休士頓貝勒醫學院,接下該校人類基因定序中心主任吉伯斯,和454生命科學公司創辦人羅斯柏格致贈的兩片內含他個人基因圖譜的光碟。這是以上兩個機構聯手,以兩個月時間,耗資100萬美元(約3300萬元台幣)的成果。

 

「看資料時可能會焦慮」
個人基因圖譜能與作為標準的人類基因圖譜比對,提早發現尚未確認的基因變異,事先得知自己可能罹患哪些病。華生說:「我知道在看這些資料時,我可能會焦慮。」向來以直言著稱的他笑稱:「不過如果我晚上失眠的話,應該是因為伊拉克而不是我的基因。」華生有「DNA之父」、「人類基因圖譜計劃之父」美名,羅斯柏格說他成為史上第一位擁有個人基因圖譜之人當之無愧。
羅斯柏格表示,目前個人基因圖譜解密費用昂貴,但未來可望降到約3.3萬元台幣,一般人也能將它用於個人醫療。吉伯斯也指,起初預估要完成人類30億鹼基對(base pairs)排序得花15年,但科學家在2003年,即DNA為雙螺旋結構學說問世50周年時,以逾132.4億元台幣經費,提早兩年完成人類基因圖譜。相對於完成華生的基因圖譜所花的時間,顯示基因定序技術發展有多迅速。

 

願公布罹癌變異基因
華生的基因圖譜顯示,他有某些會致癌的異變基因。事實上他也的確患過皮膚癌,姊妹也得過乳癌。他願將圖譜公開供研究,但會保留跟阿茲海默症有關的Apolipoprotein E(簡稱Apo E)基因資料,因他的祖母死於該症,他不想提前知道自己會不會得病。
貝勒醫學院醫療倫理暨衛生政策助理教授麥蓋爾指,將診斷與基因圖譜整合立意雖好,卻可能引起爭議,包括連帶讓病人親戚的個人資料曝光,保險公司或僱主是否會因此有差別待遇等。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軟公司耗費五年研發的Microsoft Surface的新型平面電腦,預定30日公開亮相。這款外型酷似咖啡桌的電腦完全以觸摸控制,無須滑鼠或鍵盤。微軟打算藉此進軍購物商場與旅館等企業市場,可能在三年後推出消費市場的機型。

微軟平面運算事業總經理湯普森(Pete Thompson)表示,微軟將自行製造這款新電腦,而非委由個人電腦製造商代工,目前客戶已包括全美第四大行動電話業者T-Mobile USA、國際旅館業者喜達屋集團(Starwood),與拉斯維加斯最大賭場業者哈樂斯(Har-rah's)。

微軟一直在開發更容易操作的新型態電腦,希望這類裝置可以在2010年後形成規模數十億美元的產業。湯普森透露,微軟可能在三至五年後推出針對一般消費者的Microsoft Surface。

但目前微軟想先打開商業市場,Surface年底前將出現在美國各地的旅館、餐廳、零售店面、娛樂場所,可以提供基本資訊與服務顧客。

微軟公司執行長巴爾莫說:「有了Sur-face,我們創造出更直覺的方式與科技互動。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產品類別,終有一天平面運算技術將會普及,從桌面、櫃檯到走廊上的鏡子全部都有。」

巴爾莫30日將在華爾街日報在加州舉行的「全數位」科技會議中,公開展示Mi-crosoft Surface。Surface預定11月上市,售價介於5,000美元至1,000美元(新台幣16.5萬至33萬元)。

微軟表示,Surface的30吋觸控式螢幕讓使用者能「以處理照片與音樂等日常事務的方式與數位內容互動,亦即運用手勢、動作,或把真實世界的物品放在平面螢幕上。」

舉例來說,若把具備Wi-Fi功能的數位相機放在螢幕上,這型電腦不僅會辨認相機,而且只需觸碰螢幕,就能將相機內的照片與影片下載至電腦。使用者還能像處理真正的照片一樣,在螢幕上透過手指觸碰整理電腦中的照片。

Surface產品管理總監蓋提斯指出,Sur-face螢幕下方裝有多組偵測手指觸碰的照相機,而且與傳統觸控式螢幕不同,可以同時處理多個觸碰,也能讀取連鎖旅館會員卡等物品中內建的條碼或辨識標籤。

受到iPod等創新消費電子產品的刺激,多年來外型幾乎千篇一律的個人電腦,現在也準備改頭換面,從微軟等業界巨擘到矽谷新創企業,紛紛投入研發新型電腦,顯示電腦設計力圖跳脫窠臼。

美國科技業者不僅從美學入手,也嘗試開發電腦的新用途,以及使用者與電腦互動的全新方式,包括擴大運用語音輸入、輸入筆和觸控式螢幕等技術。

電腦大廠惠普有一款名為TouchSmart的個人電腦,售價1,800美元,是專為廚房環境設計,使用者無須鍵盤就能叫出食譜或電話號碼。走在資訊科技前端的微軟公司董事長蓋茲,早就想擴大個人電腦的功能,多年來他一直提倡語音輸入、筆式運算與視覺辨識等技術。蓋茲說:「這幾年我早已說過,最被大家低估的東西,就是『自然介面』如何改變運算技術。」

各家廠商試圖從根本上改變電腦的型態,但這些新發展能否快速普及,尚有待時間證明。許多新產品需要我們大幅改變使用方式,而且通常所費不貲。不僅如此,這些創造成果還需要軟體業者配合,開發容易操作的應用軟體。

個人電腦製造商過去不願意冒風險開發這類產品的主因,在於業界競爭非常激烈,嚴重壓縮廠商的獲利空間,使業者能夠投入產品設計的資金少之又少。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把網路遊戲變成大事業,並且將它的影響力推回真實世界,由Linden Lab所發行的網路虛擬人生遊戲《Second Life》 就是最好的例子。

網路遊戲早已不再是沉浸於電腦生活的宅男專用,《Second Life》 裡有超過 600萬個Avatar娃娃(真實玩家的虛擬替身)。而它使用的虛擬貨幣Linden幣,可以與美元互換。它幾乎可說是真實世界的商業活動披上一層虛擬的外表─尤其是時尚產業,畢竟,Avatar娃娃們的身材可都是超好的。

在《Second Life》 裡,服裝品牌Lacoste 正要舉辦虛擬模特兒比賽。其中一個申請參賽的Avatar娃娃,她的個人說明是這樣的:「Aranel風趣又有活力,她很快樂也很幸運,超好相處,而且她超級愛買衣服。」

不只法國 Lacoste,其他服裝品牌如AmericanApparel 、Reebok、Adidas與Calvin Klein香水等,都對進入虛擬世界行銷蓄勢待發。

American Apparel和Reebok的做法是在《SecondLife》裡開設虛擬商店,但Lacoste 選擇了不同的方式。Lacoste 在自己的網站上舉辦活動,讓《Second Life》玩家可以把他們Avatar娃娃的圖像上傳,並在網站上進行票選競賽。

承辦Lacoste 這次行銷活動的公司BETC Luxe 認為,這種行銷方式可以讓品牌更深入接觸到消費者,並加強品牌形象。其網路諮詢師Ivan Beczkowski 說,「把其商品虛擬化,Lacoste 更能展現它的商品不只是塊布料而已。」

BETC Luxe 營運總監Corinne Perez 也表示,「Lacoste 藉由《Second Life》 內的活動介入這塊新興的虛擬市場,它已漸漸成為有潛力的經濟體,對品牌來說,則是個值得發聲和拓展的重要市場。」

非官方經營的線上服裝部落格Linden Lifestyles,可說是目前《Second Life》 虛擬世界的時尚主流資訊站。經營者Sabrina Dent表示,「嚴格來說,《Second Life》 裡並沒有一個真正有效的行銷管道,不管任何品牌在這裡投資再多,遊戲內也沒有任何機制能讓他們取得市場主導權。」

「大體而言,大部份的玩家對哪些品牌來遊戲內開虛擬商店,根本就不關心。」《Second Life》 專用網路雜誌SecondStyle.com 編輯Celebrity Trollop 則說,「《Second Life》 裡追求的是新鮮感和即時性。如果裡面開了家類似American Apparel的服裝店,它可能只會紅一個月。之後若沒有追加新物件,那麼人氣和銷量就會立刻大幅下滑。」

那麼,在這虛擬世界裡的流行指標是什麼,而玩家又如何贏得虛擬友人的讚賞呢?

「《Second Life》 讓你可以利用短短的午休時間做個大明星。」Dent幽默地說。「你可以設計自己想要的身材,只要花點小錢就能滿足你的時尚癖。你可以實現你的想像,打扮得超光鮮亮麗、超吸引人。」

既然能有如此完美的身材,大多數的《Second Life》玩家選擇毫不吝嗇地炫耀。現實生活中人們可能不會穿中空裝配長馬靴上街,但在遊戲中這樣的大膽裝束隨處可見。

《Second Life》 裡的時尚趨勢並不跟隨真實生活的流行指標,如 Prada或LV。遊戲裡的時尚就是互相欣賞彼此的作品,因為只要會用Photoshop ,人人都可以當個設計大師。

「這裡有一些非常有才華的玩家。」Dent說,「玩家Fallingwater Cellardoor 所製作的鞋子簡直就像藝術品。他的鞋子在《Second Life》 裡,大概就等同於現實生活中的Jimmy Choo。」

另位遊戲中的人物Crucial Armitage,在現實生活中他叫 Peter Lokke,曾任Pathmark超市經理16年之久。他放棄了超市的工作,選擇在《Second Life》 裡創業,現在的他是虛擬服裝設計師,並在遊戲中開了70家服飾店。

「我想絕大多數的玩家都喜歡簡單、帶點特別又性感的物件。我不會倉促地去設計東西,我想這是我的物品特別之處。」Lokke 說。他是遊戲中35500 個擁有每月正面金流(positive monthly Linden flow)的玩家之一,他表示,在遊戲中所賺的錢,足以支持他的四人家庭。

Dent強烈地相信,《Second Life》 遊戲內玩家的消費模式,值得商業品牌觀察學習。「每當我在精品街逛櫥窗時,都能看到《Second Life》 流行產業和現實世界的相似之處。這遊戲中甚至也有高級訂製服品牌。」

「我所看到的機會是,較小的時尚品牌可以利用《Second Life》 來驗證設計靈感。若想測試哪種花紋較受消費者歡迎,遊戲裡的血拼魔人們絕對能提供你相關的數據;如果行銷概念夠好,還可以推斷出產品的價格帶應該在哪裡。這些市場調查,可說是以匿名的方式進行。」Dent說。

Trollop 補充說,「如果你想創造市場贏家,這裡是最佳的培養場所。」

不過更重要的,是這款遊戲將如何改變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消費的方式。在你購買前,它提供試穿機會;在你購買後,你可以每天變換不同造型、變換不同身分。用另一個角度來看,它可能會創造消費者在現實生活中更高的購物需求。

難怪服裝品牌American Apparel的《 Second Life》虛擬商店建造者和服裝設計者Aimee Weber 會說,「我預期未來的時尚產業,可能每年會有一、兩季把宣傳重點放在虛擬世界,並且深受它影響。」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