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祐
作為一個愛散步的旅人,我看上了日本人最愛的「上高地」,這裡的步道號稱日本第一,更被《孤獨星球》雜誌票選為日本最棒的健行步道之一,絕對值得坐一趟飛機去散步。
◎流連大正池 驚豔河童橋
上高地,是一個被日本阿爾卑斯山3000公尺高的穗高連峰環抱的地區,位於長野縣西部梓川上游,標高約1500公尺,被視為神的恩賜美景。為了保護這個桃花源一般的美景,上高地禁止一般車輛進入,只能乘坐巴士抵達上高地巴士總站,接下來就要用步行方式才能看到真正的自然美景。
不過,建議不要坐到巴士總站,可以提前在「大正池」站就下車,因為這裡有上高地最美的景致之一,特別是喜歡拍照的旅人,要中午前就抵達大正池,因為這時候是順光,才能拍到大正池在前、穗高連峰在後的美景!
從大正池下車之後,記得先往回走。大正池是橢圓形的,走到橢圓下方位置,就是拍照最佳處。然後,沿著「自然研究之路」往上走,即可抵達上高地巴士總站。大正池是燒岳這個活火山噴出的岩漿所形成的大池,因此,自然研究之路上,有些地方可以看到當年被岩漿肆虐過的枯黑樹幹,如今依然挺立在水面的景象。
愈往巴士總站走去,會看見愈多的建築物與人群。許多人或旅行團想一探上高地美景,又不想花太多時間,就會坐巴士直接到巴士總站,走一走不遠處的河童橋,當作到此一遊。依我的經驗,離河童橋愈遠的地方,景致愈美。因為人為的破壞愈少,大地之母就在步道兩旁上演著四季更迭魔術。特別是秋日時分,這裡的白樺、楓樹開始被季節上色,美景變得更繽紛、更有層次感。
旅人來此,最好是中午時分走梓川右岸前往明神池,再從梓川左岸走回巴士總站,這樣比較不曬太陽,而且拍出來的照片比較容易遇上順光。若是預算充足的旅人,能在上高地住上一晚,可以仰望無光害的星空、呼吸最新鮮的空氣,更是人生難得的體驗。
明神池是我的折返點,距離巴士站大約步行一小時,這裡有一大一小兩個池塘,點綴湖面的是散落的岩石以及長在岩石上的植物,美得一如日式庭園。上高地的步道都非常天然,許多地方都只是像前人踏出來的足跡,後人緊接著上路。有幾段則是架高在森林裡的枕木棧道,不影響地表植物,又可以抬頭看一下大樹頂顛的天空,非常享受。而大家最愛停留的,是梓川兩岸,這裡的小石子岸與堤防好適合野餐,特別是猴子和人平起平坐,牠們就住在這樣的美景裡,真是令人羨慕。
我在上高地走了一整天,雙腳竟然沒有太多疲憊,想起在上高地的每一個步伐,確實像踏在天堂,輕鬆又自在。
<小檔案>上高地發展沿革
第一個登上上高地周邊的,據說是一位僧侶,但沒有留下什麼紀錄。一直到明治時代,英國工程師William Gowland於1877年7月登上槍之嶽,並且在雜誌上介紹這裡是「日本阿爾卑斯山脈」。後來,英國傳教士Walter Weston熱愛登山,並寫下《日本阿爾卑斯的登山與探險》(Mountaineering and Exploration in the Japanese Alps)」一書,打開了上高地的國際知名度。
1927年,芥川龍之介發表小說《河童》,將上高地、河童橋寫入小說中,致使上高地遊客大增。1934年,上高地被指定為國立公園,1975年開始禁止一般車輛進入,保持了上高地最自然、淳樸的環境。
若是以健行為目的旅人,建議要穿運動鞋或登山鞋,秋天以後還要帶件保暖衣物,也應該要攜帶雨具。若是不擅長途走路者,還應該準備登山杖,減輕膝蓋與雙腳的負擔。
順遊松本 最宜人居住城市
因為要前往上高地,我在松本住了2晚,才發現這座小城竟然名列日本最宜人居住城市的第一名!一般人對於松本的認識,就是藝術家草間彌生的故鄉。松本市立美術館就有草間彌生的常設展,整個美術館外也有各樣草間彌生的招牌點點控圖樣,連販賣機的可口可樂都穿上點點外衣。
另外,松本巴士「水玉亂舞號」也穿上點點外衣,載旅客周遊松本。
除了草間彌生,松本還有幾樣值得一看的景點。首先,松本四周環山,溫泉特別多,就連城市裡的水質也特別好,馬路兩端都有自流泉水可供人飲用,據說一共有100個自流泉。
或許因水質好,松本的路樹長得非常高大,野鳥眾多,整天都可以聽見鳥鳴聲。另外,松本的青蛙也很出名,因為老街靠近松本城護城河,青蛙叫聲洪亮,松本人也愛青蛙,還有供奉青蛙的神社呢。
當然,松本城也是松本國寶,此城落成以後就一直保存完好,是日本四大國寶城之一,也是三大賞櫻名城之一。松本是個不大的城市,整個鬧區可以安步當車走完;腳力不好的也可以選擇租自行車,輕輕鬆鬆遊覽整個城市。而且松本臨近上高地、黑部立山等一級景點,住宿費與生活花銷相比於風景區便宜許多,自助旅行者不妨考慮在此地住上幾晚,體會一下日本最宜人居住的城市樣貌。
<旅遊資訊>
◆航班:對自助行者來說,從台灣前往上高地最方便路線,是日本中部國際機場;許多旅行團也有包機飛往松本、富山或小松機場,將上高地與立部黑山串成一條風景線。
◆簽證:免簽證。
◆匯率:新台幣1元約兌換3.79日圓。
◆時差:日本比台灣快1小時。
◆相關資訊查詢:上高地中文網站:http://www.kamikochi.or.jp/chinese_tr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