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彩繪,台灣即將消失的傳統技藝,彰化和美的穎派彩繪,以家族企業經營,讓這門技術在傳承中得以保留。地仗、粉本製作、墨繪、安金、上彩,每個步驟依循古法,讓廟宇、宗祠保留古早味。過去,這門技術不外傳,現在,寺廟彩繪成為一門專業技藝,以藝術之名,登上學術殿堂,薪火相傳。
「反正就是要學。」穎派彩繪第4代繼承人陳敦仁,出生在彰化和美寺廟彩繪家族,他的命運從出生就被安排好,「我是老么,父親從小就預留我在家幫忙。」在他的兒時記憶裡,極少與同伴出遊,多是在寺廟、宗祠工作。
不愛念書的他,靜默地接受父親的安排。不願參加高中聯考,國中畢業就跟著父親學藝。這門功夫他學得扎實,2006年與哥哥陳文俊應台灣藝術大學邀請,在「古蹟藝術修護學系」擔任講師,以真本事踏入學術殿堂。
尊重傳統 從頭學起
「將傳統好的技術留下來,很堅持這一點。」穎派彩繪的中心是:尊重傳統,陳敦仁國小5年級入門,「先打雜,再量地仗。」他以自身30年的資歷說:「10年學地仗,10年學描稿(臨摹父親的圖),10年自己打稿。」
地仗處理是寺廟彩繪的第1步,「木頭會壞,依照裂痕的程度,塞木片、竹片,再利用豬血、桐油、石灰調配成豬血土(豬血灰)補平,接著用砂紙磨平。」「磨砂紙、磨到手都破皮。」他說。
彩繪是另門學問,先學描圖,「線條要熟練,學很久。」接著學繪畫,寺廟圖案多元,要學山水、花鳥、人物,「我們的人物畫法較『古體』,古早怎麼畫就怎麼畫,再稍加修正。」
家傳秘法 教授學生
每天,他利用飯後幾小時,練習書法、繪畫,「會有撞牆期,知道缺點、但改不過來。」破解方法是,「1~2個月不碰,可以修正。」
過去,彩繪行業保守,不太外傳,現在陳敦仁將家傳秘訣無私地教給學生。他舉例,「寺廟彩繪部分不是畫在平面上,是畫在圓弧,訣竅在哪?」
在廟宇,民眾多是抬頭看堵頭(通樑兩側的地方),「站在下面,仰角約70度,人物會『斷頭』。陳派傳下來的畫法,人物頭身比例為1:5。」
顏料也是重點,他說:「以前畫的材料,可以撐50年,現代材料,沒幾年就壞了。」因寺廟彩繪裸露在外,須禁得起風吹、日曬、雨淋,「傳統的材料比較好。」
更實際的說,「彩繪廟宇,花的都是錢。」用較好的材質會吃掉利潤。依循過往做法,使用礦物彩,試了許多國家的色粉後,最後用德國進口色粉加上桐油,比例調配。他說:「較濃稠不好塗布,施工沒那麼快,至少要24小時才會乾。」但「色澤飽和、愈久愈漂亮、愈自然、不豔麗。」
修復古蹟 跑遍全台
「彰化10間有8間是我們做的。」陳敦仁說,包括鹿港天后宮、武廟、彰化孔廟、台南孔廟、屏東孔廟,台灣從南到北知名寺廟,都有穎派彩繪的足跡。「爺爺時代,廟宇不太興盛,父親掌權後,開始接案。」寺廟彩繪得以生存,主因近年來政府重視古蹟修復。
堅持傳統製作工法,讓陳穎派在業界贏得好名聲,幾年前頂新集團位於彰化永靖的老家「魏成美堂」重修時,邀請全台4位知名的彩繪師父,穎派就是其一。
寺廟彩繪在陳穎派的堅持及陳敦仁的延續下,這門家族事業得以傳承,透過教學讓這門技藝不失傳。
寺廟彩繪報你知
寺廟彩繪大多是新繪製,內容多為忠孝節義、民間習俗。陳敦仁表示,彩繪以《三國演義》、《封神榜》等故事為主,須熟知典故。
廟宇的「對看堵(左右相對的通樑或對稱的壁畫)」,典故要對稱。如「堯聘舜」、「商湯聘伊尹」、「文王配太公」、「三請孔明」為一組對看堵,俗稱「四聘」;兩堵為一組的有「南極仙翁」、「麻姑獻瑞」。
寺廟樑通常很高,「若畫得太繁複或太細,站在通樑下面觀賞圖畫時,因視覺角度問題會看不清楚主題。」繪畫上的要求是清楚明顯的表達畫面。
陳敦仁小檔案
年齡:1964年出生(48歲)
學歷:彰化和美國中畢業
經歷:
13歲 寒暑假跟著父親在寺廟彩繪打工學習
16歲起 國中畢業後投入寺廟彩繪迄今約32年,負責業務承包、彩繪工程等工作,彩繪廟宇包括彰化孔廟、慶安宮、元清觀、頂新集團老家「魏成美堂」、台中賴氏宗祠「本源堂」、「五美堂」等
42歲 赴台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擔任講師
店家資料
地址:彰化縣和美鎮還社里北美路107號
電話:(04)736-9374
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jw!HssHSveTQE5rrkjdjjwyppl2Sw--/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yp.painting
營運狀況
以接案為主,依案件大小及工期,約30~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