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引爆全台BoboMall播播LiVE-直播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即將引爆全台BoboMall播播LiVE-直播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BoboMall播播LiVE 🔥打造自己的會員經湾被動收入 🔥您只要手機分享領紅包 🔥直播引流客戶源源不絕 🔥1.點擊連結(每週限量) 🔥手機號註冊VIP,享購物點300P(紅包) 🔥2.分享專屬推薦連結 🔥每新增一位VIP享購物點30P,分享越多領得越多 🔥購物點於團購群,直播…購物時,1點等同新台幣1元🤩🤩🤩 🔥🚩跟著東森,再度攀上高峰!

目前分類:什麼是雲端運算? (35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行動上網」這個將改變人類生活和消費習慣的新科技,在智慧型手機爆量成長的帶動下,將在明年更貼近你我的生活。它將帶給使用者「適地性」的資訊,而手機隨身攜帶的特性,讓「智慧型手機行動上網」將成為暨電腦、網路之後,下一波的巨大商機和創業方向。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表示,2010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達2.77億台,2011年將成長至3.65億台,年成長率為32%。台灣2009年智慧型手機銷售量為91萬支,2010年快速成長到180萬支。

手機好好玩 行動資訊變簡單

中華電信行動分公司副總經理石木標表示,台灣過去三年行動寬頻的數據流量,飆升了22倍,這受惠於iPhone和HTC等智慧型手機的流行。以前用手機上網僅限於專業或商務人士,但自從蘋果電腦推出iPhone之後,手機變得好玩、變成時尚,行動資訊的取得瞬間變得簡單,讓手機上網快速成為普羅大眾,生活的一部分。

石木標指出,明年智慧型手機的用戶和頻寬的用量,將有爆發性成長。現在中華電信約有46萬的智慧型手機用戶,明年預計成長到86萬戶,以現在一支智慧型手機,一個月平均下載800MB的資訊量看來,明年行動通訊的頻寬將會出現不足,因此廣設Wi-Fi行動上網據點,讓行動裝置自動選網以疏通流量,是行動通訊業者現在就得加快腳步的業務。

全球行動熱 手機搜尋增50%

智慧型手機的使用風潮,可說是全球一致的現象。美國AT&T日前發布行動數據流量,三年內成長了50倍的報告。

根據Google的統計,全球手機搜尋流量,在2010年上半年成長了50%,使用Android手機的搜尋量更增加了三倍。

Google全球副總裁劉允指出,Google的行動上網廣告,今年第三季的年成長率達130%,預計明年將有更高的成長。Google日前也發布,台灣手機上網的關鍵字搜尋報告,顯示會利用手機搜尋的使用者更具消費行動力,這意味著行動廣告的商機無限。

台灣Google總經理簡立峰指出,在行動搜尋的熱門關鍵字排行榜中,FIFA、MLB、NBA等運動賽事就占了三項,這顯示使用者利用手機,關心即時的比賽勝負。和新聞有關的關鍵字則有國慶煙火、蘆洲線通車、颱風。

跟休閒娛樂有關的關鍵字,出現了花博、威秀影城、SOGO、阪急、新光三越、國賓影城、義大世界、好樂迪等。

簡立峰認為,手機上網的人口在未來的三到五年內,就會超過電腦上網的人數。而行動搜尋有所謂的「節日現象」,就是在假日期間,手機上網量會爆增,顯示使用者是在移動的時間,利用手機搜尋目的地的資訊。

觀察Google行動搜尋電影關鍵字中,有八部電影名列十大票房排行榜,顯示網友透過手機,先搜尋電影資訊,然後付諸行動前往電影院,兩者前後有極的高關連性,背後的商機不言可喻。

由於LBS(Location-Based Service,適地性服務)日趨成熟,手機就像是個人隨身的衛星定位系統。簡立峰說,Google的行動廣告將做到更精準的行銷。

像是電影院的廣告,未來可以選時間和選地點,例如華納威秀可以買周末假期信義區的行動廣告精準行銷。

熱門關鍵字 精準行銷更上手

而手機未來能提供什麼樣的服務?也令使用者期待。Google台灣區Android應用計畫主持人鄭依桓表示,在Android最新的2.3版中,VOIP網路視訊電話、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場通訊)、立體可旋轉的Google Maps、語音聲控查詢、圖片拍攝搜尋等,都已經可以付諸實現。

其中最令使用者期待的,算是VOIP網路視訊電話,這意味著將來手機可以打免費的網路電話給電腦前的朋友,或同樣使用智慧型手機的用戶。如果以現在行動上網費用,一價吃到飽來看,用戶只要繳交一筆網路費用,就可以收受資訊、音訊和視訊,對電信公司來說,將是非常劇烈的變革。

受到廣大使用者愛用的Google Maps,也將讓道路和建築成為立體、可旋轉,手機使用者不再需要遷就地圖,而是可以旋轉地圖,讓地圖遷就使用者所面對的方向。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年前,在CES 消費性電子展的開幕演說中,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大膽預言:未來電腦鍵盤、滑鼠將被丟到一旁,由新的「自然介面」(nature interface)取而代之。

隨著微軟Kinect體感遊戲機去年底上市,且華碩即將推出「WAVI Xtion 」,把體感應用延伸到個人電腦(PC)領域,未來「體感將無所不在」,蓋茲口中的美麗境界可望加速實現。

比爾蓋茲曾預言,未來的個人電腦將拋開滑鼠、鍵盤,以更直觀的聲控或手指代替,成為操控電腦的「自然介面」。當時微軟秀出一台如同神桌般的Surface 電腦,超眩的觸控螢幕功能,讓人看得眼花撩亂。

這項「觸控」技術,隨著蘋果推出iPhone手機、和微軟前年底推出Windows 7導入觸控技術,已經獲得實現。

不過,觸控螢幕只是人機介面革命的首部曲。真正的「自然介面」,應該拋掉所有的鍵盤、滑鼠和搖桿,應該像阿湯哥在電影「關鍵報告」中的場景,只要用手在空中指指點點,就可以操縱圖片縮放、檔案存取等。

去年底,微軟推出全新的Xbox360 遊戲機套件Kinect,透過獨特的體感技術,可偵測全身動作、進行語音辨識,被視為繼Wii 之後,遊戲玩法的另一次大翻新。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五年,《壹週刊》封面大大刊出名模林志玲和藝人言承旭兩人穿著浴袍的貼臉親密照,一段地下戀情就此曝光。照片究竟從何而來?原來是林志玲將手機送修時,遭維修人員偷偷拷貝出手機中的照片,賣給《壹週刊》。這起事件除了讓民眾看到博君一笑的八卦外,也顯示出手機資料保護的重要性。

五年前,智慧型手機尚未普及,手機中的重要資料不外乎通訊錄、照片。但今年以來,iPhone、Android平台掀起智慧型手機熱潮,我們用手機登入電子郵件、Facebook,也進行行動銀行轉帳交易,手機變成小額付費工具、悠遊卡,現在手機中的資料可和五年前大不相同。一旦手機遺失,也代表這些個人帳號、密碼、交易資料,通通落入別人手裡,可能造成重大損失。

根據調查,美國每年有兩百萬台智慧型手機遭竊,而有八○%用戶在手機中儲存個人資訊,更有二四%用戶儲存銀行資訊。瞻博網路(Juniper)大中華區市場總監陳凱笑說:「我自己就掉過四次手機。」而對台灣大哥大個人用戶事業群副營運長谷元宏而言,手機掉了最麻煩的就是通訊錄要重建,「戀愛中的情侶重要的可能是簡訊、照片,每個人認為重要的東西不同,但共同點是,都希望能備份保存,且不要被別人拿走,」他說。

台灣大哥大日前推出「手機保鑣」服務,可將手機資料定期備份到台灣大的雲端平台,當手機遺失時,也能遠端刪除資料。雖然多年前就已有不少業者推出類似的服務,但主要是針對通訊錄備份,現在的重點則是照片、影片、社交網站的帳號、密碼等。

「一般消費者和商務人士都利用智慧型手機處理電子郵件、連絡事情、進行行動銀行交易等,但大部分的使用者並不完全了解手機遺失或遭竊的後果是什麼,」Infonetics Research公司網路安全首席分析師威爾森(Jeff Wilson)表示。

安全產品紛紛出爐

「電信業者在手機安全市場將扮演重要角色,」國際數據資訊(IDC)企業應用研究經理曹永暉指出,電信業已經漸漸轉變成資通訊服務(ICT)業者,未來會有更多安全相關服務透過電信業者推出。「今年大家都開始注意到手機安全議題,」他說,這是由於企業持續從手機終端遺失資料,以往主要的終端裝置是筆記型電腦,現在則逐漸轉向智慧型手機。

而iPhone、Android平台的應用程式下載風潮,也讓資安業者將手機安全軟體透過App的方式,先以免費版試水溫。趨勢科技日前就在iPhone、Android平台分別推出免費的網頁信譽評等(WRS)應用軟體,用戶可直接在軟體市集下載。另一家資安大廠賽門鐵克則是在今年六月推出「諾頓(Norton)無所不在計畫」,先在Android平台上推出智慧型手機安全軟體試用版,並和宏達電合作,在Android與Windows Mobile平台上開發及測試軟體。

除了趨勢科技、賽門鐵克等早年就投入手機安全的業者,其他新進市場者則紛紛透過購併來加強自身在手機安全的實力。

網通業者瞻博網路今年購併手機安全軟體業者SMbile,防毒軟體公司AVG則在今年十一月宣布買下位於以色列的Android防毒軟體公司DroidSecurity。該公司甫成立於二○○九年,但根據官方數字,免費版的Android應用程式已被下載四百五十萬次,是目前Android Market下載次數最高的防毒軟體。

百種病毒入侵手機知名的線上遊戲《惡靈古堡》中,殭屍咬人的畫面怵目驚心,如果手機成為了駭客發送垃圾簡訊的殭屍跳板,結果也一樣令人頭痛。日前在中國就有一百五十萬名手機用戶感染暱稱為「惡靈古堡」的簡訊病毒,用戶不小心中毒後,就成為駭客發廣告簡訊的跳板,導致帳單中多出大量簡訊費用而不自知,成了冤大頭。

「以前手機病毒較少,但最近又再度興起,」賽門鐵克首席解決方案顧問林育民說,早期的手機病毒傳播方式是透過藍牙、多媒體簡訊(MMS)等方式,現在則是針對手機上網特性,擴散的平台更多。尤其是針對手機漏洞「越獄」的方式最神不知鬼不覺,越獄雖方便,但也容易被埋下木馬程式而不自知,使用者個資就會自動地送到駭客面前。

「智慧型手機現在的功能幾乎等同於電腦,資安問題也等同於電腦,當未來普及率比電腦還高的時候,延伸的問題就會更可怕,」網擎資訊(Openfind)執行長廖長健指出,現在已有好幾百種手機病毒出現,厲害的甚至可以監控手機相機鏡頭。另一方面,手機效能越來越強,能呈現和電腦端相差無幾的豐富(rich)網頁介面,如javascript、flash等都能順利在手機上呈現,手機所遭受的入侵、掛馬威脅也和電腦端一樣,機率大增。

手機遺失可以再買,但若是其中私人的照片、簡訊,社交網站、電子郵件帳號、密碼遭有心人士盜用,可能造成比手機本身更大的損失,多一分注意,就能少一些不必要的損害。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是公共場所川流不息的人群,動態影像辨識技術都可以大展身手。結合3D立體辨識和感測動作的影像互動系統,更是充滿驚奇。以鄰近國家的日本為例,其在動態影像辨識

駕駛開車可迅速辨識特徵點

首先,日本沖電氣半導體(OKI Semiconductor)在CEATEC展會上,便展示一款可應用在行車過程中、具備動態影像辨識功能的車載影像LSI晶片。這款晶片強調在高速動態行車時,可毫無延遲地透過影像辨識解析車身外部的行人、道路動線和其他物體的對象物,作為主動安全駕駛警示之用。

這一款動態影像辨識晶片,可以抓取行車紀錄畫面中行人、道路動線和其他物體的主要結構特徵點,並且藉由組合紅色或是綠色特徵點的辨識過程,來歸納對象物的種類,進一步傳遞辨識訊息給駕駛人。這款影像辨識晶片不僅分析出路面上的指示白線,更可以深入辨識不同對象物之間立體空間的景深差異,輔助並提昇駕駛人兩眼視差所看到不同對象物的距離感精確度。駕駛人可藉由座位旁的感測裝置,在上方移動手掌來操控動態影像辨識裝置,進一步確保行車安全。

這個可辨識瞬間動作的影像晶片設計,可以支援每秒60p VGA視訊畫質解析度,強調在減少30%功耗下,提高人臉辨識、高速移動物體和手勢動作的畫質解析度。這款晶片更可進一步結合感測元件,使用者能透過手勢動作的辨識過程,在顯示畫面上移動圖像,達到3D影像操作的互動效果。

科幻3D影像辨識互動不是夢

無獨有偶地,Panasonic也推出了類似有趣結合3D影像辨識和感測操作的系統,這個系統可以感測蒐集到人體手勢動作的移動座標和相關數據,並將此移動數據輸入到圖像顯示介面當中,使用者可以藉此功能透過手勢隔空動作的方式,處理圖像顯示介面中的製作物體部件設計、或是3D立體地圖轉移等各種應用。

這個3D影像辨識和感測操作系統,是透過LED投射光源到測定的人體對象,利用光波測距(Time of Flight)的原理,LED投射光照到人體對象周身時,反射光會在不同時間內傳回。不同時間內所傳回的反射LED光,其實就代表著對象物在特定空間內的立體特徵點和相對距離的數據。經過影像辨識感測裝置蒐集反射光後,就會形成濃淡色調不一的圖像,顯示出對象物在特定空間內的相對距離和立體樣貌。

人來人往之間更能辨識歸納動向

另一方面,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也推出可應用在公共空間、辨識並追蹤行人流量的平台。這個平台有趣的地方在於,透過影像辨識技術,可在繁忙人來人往的特定公共空間裡,追蹤並預測出特定人群的動向。

影像辨識系統的圖像處理技術,可歸納顧客流動的動線,設計出立體圖示的行人動線流量分佈點,進一步預測特定客群的動線變化。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球上每天有多少張名片在流動著?每次和人交換名片我都忍不住會想到這個問題,因為長久以來某些對名片的需求一直沒有被解決,我相信這也是地球上很多人共同的需求。

地球上有65億人口,扣掉老人小孩和沒有工作就業的,至少有30億的人口在使用名片吧?這30億人每天只要各用一張名片,就代表地球上每天至少有30億張的名片在流動著。

把這些名片起堆起來該有好幾個台北101的高度,那該是不小的資源流動了,如果有一天全世界人都不需用名片了,那會是一個什麼樣畫面?

我想過,名片這小東西最常困擾我的,大約是三件事。第一是「不夠用」,尤其是到人多的場面,常常一下子名片就會用完。第二是「難管理」,每次拿到新名片,總要花些時間把這些名片資料輸入電腦管理,以利之後的運用。第三是「難保存」,別看那小小一張名片,一張張累積起來也需要用個空間來放,但想用的時候又不知該怎麼用,丟掉又覺得可惜。

所以,現在認識新朋友的同時,我都會習慣地請教他的手機號碼,在現場馬上打一通電話給他,這樣,兩人的號碼都在彼此手機裡了。

只是,這樣看來比名片更有效率的保存連絡資訊方式,我覺得還是不夠方便,因為我還必須多按幾個按鍵才能把朋友的名字和相關資訊輸進手機裡,以現在科技的發展情況,該是很容易能改進這些不方便的。

比如,在手機裡讓放進一張名片,把個人的所有連絡資訊設定在手機裡,然後在手機上設計一個按鈕,想交換名片的兩人,只要同步把這按鈕一按就能馬上擁有對方的「數位名片」,然後這張名片就會被送進個人的雲端資料庫,自動連接到彼此的臉書、部落格甚至電子郵件系統,如此的one stop shopping,一個按鈕就滿足了人脈管理所有的需求。

相信這樣的設計是很多人需要的,但是為什麼一直沒成為市場的主流運用?也許理由有很多,但是在衡量各種利害和需要的情況下,相信這樣對環保節能有明顯貢獻的產品和服務,一定會在某一天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到雲端運算,最常聽到的比喻就是「喝牛奶不需要自己養乳牛」,意思是說如果我每天只喝一杯牛奶,就沒有必要養一隻牛。同樣的,許多企業網站服務所需要的頻寬與運算也只是一點點,為什麼要購買自己的伺服器與頻寬呢?

有些企業擁有自己伺服器的原因之一在於「養兵千日、用在一時」,也就是平時用不到,但是在需要時,不會不夠用。像是許多電子商務的網站平時沒有那麼高的流量,但是在周年慶時,會湧入大量人潮,因為怕到時會當機,伺服器運算能力多半是以尖峰時期的流量規劃。

聰明的企業會使用「平衡負載」(load balance)的設備,就是將太高的流量分散到不同的伺服器中,當遇到流量高的時間,就多放幾台伺服器,當流量低時,就少放一些伺服器,以便有效調節。不過,這些電腦還是一家企業的投資,這很不符合效益,因為大多數公司所購買的伺服器,大部分的時間,運算能力都是閒置的。

早期IBM有網格運算(Grid Computing)的構想,就是透過網際網路向這些企業租賃閒置的電腦能力,提供其他需要高速運算的企業使用。這也不是什麼新技術,1999年就有一位大學生寫了一個peer-to-peer(如Napster)的軟體,安裝後,便能在使用者的同意下,將網際網路中的任何一台安裝該軟體的電腦模擬成伺服器,供他人下載或交換MP3音樂檔案。

網格運算也就是採取類似的技術,來使用分散在各地的企業內閒置電腦。但是一般企業會考慮到安全性而不會借用,所以就有企業乾脆建立大型資料中心,擁有數千台伺服器,來供人借用。

亞馬遜網路書店早在2006年就有這樣的想法,主要在耶誕節的尖峰時間之外,大多數的伺服器都閒置,乾脆把自己閒置的資源,租賃給其他企業使用,依照用量與時間計價,稱之為Amazon Web Service(AWS)。

這種想法後來進一步衍生出雲端運算「基礎建設如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aaS)的營運模式,基礎建設指的就是如頻寬、伺服器等硬體,企業不需要自己擁有,而是以服務的方式,向雲端公司租賃。

像是國稅局每年到了5月網路報稅的時間,特別是報稅的最後一天,就需要購置或安裝更多的電腦來應付湧入的網路人潮。鐵路局在新年期間,尤其是車票開賣的第一分鐘,也需要更大的運算能力,來應付一時湧入的購票人潮。如果這兩個單位採用了亞馬遜網路書局的EC2 (Elastic Compute Cloud)服務,就可以依照流量彈性增減租賃的伺服器,而不需要買下大量的伺服器,一年只用一次了。

當然,國稅局採用與其他企業共用的雲端服務(公有雲)可能不夠安全,也可以自己建立自己的Government Compute Cloud(GC2私有雲),建立一套政府專用的資料與運算中心,同時供給鐵路局與國稅局使用,將可以減少資源重複與閒置的浪費。

當少子化時代來臨,未來沒有這麼多人來管理做網路與主機,當你聘的網路工程師都是芭樂,網管問題不斷發生,看你要不要信雲端?到時你就會發現,唯信雲端者得永生啊!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網路科技有生命的話,未來會演化成什麼樣子?

我一直認為,商業活動就是一群企業的連結,企業是由人組成的,人是生物,所以解釋生物現象的理論,應該也可以用來解釋企業的發展。所以我喜歡用演化論,來解釋網路的社會發展。

首先,人是動物,所以網路應用勢必會行動化。

果然,隨著iPhone與iPad的普及,愈來愈多的網路應用是在手機上完成的。隨身攜帶的手機一定要輕,它的計算能力與儲存容量相對的就要變小,就要把應用程式與資料儲存放到雲端(網路上的一些電腦中),讓行動的手機只需要處理基本的人機介面,如用手指撥一撥,就能啟動雲端(網際網路)上的電腦幫忙運算,再把結果傳回手機中。手機勢必愈來愈輕,而雲端上的電腦負擔,也將愈來愈重。

手機與雲端應用的連結點是基地台,再由基地台連結網際網路,如此一來,手機的功能將不再由手機廠商決定,而是由雲端(網際網路)上的軟硬體供應商所決定。不像以往琳瑯滿目的手機選項,單一功能型式的iPhone就能賣到全世界,因為變化的不再是手機,而是雲端上的運用。

那麼行動手機與一般筆電最大的不同在哪裡?我認為筆電的功能在無線,而手機的特色在行動,以及定位性與個人化的功能。

手機的特色在行動,像是企業員工在公車上,仍然可以很簡單查看自己的電子信箱並且回信,在行動中也能做電子公文的簽核或是網路銀行證券的交易。

此外,因為手機都有SIM卡,所以雲端的應用很容易辨識使用者的身分,提供個人化的資訊與服務。

最後,當手機經由基地台連結到雲端,由附近的幾座基地台就可以計算出手機目前所在的位置,這也用在智慧手機上的地圖定位功能。衛星定位系統雖然比較準,但是在有屋頂的室內,因為擋住了衛星,定位功能就會無法使用。手機定位用的是基地台的訊號,是可以穿透牆壁的,所以當你在室內還能定位時,多半是基地台定的位。

手機的定位衍生出許多的行動應用,像是派遣車隊、追蹤外勤業務人員等等,也有手機業者,可以依照消費者所在的位置,傳給附近商家所需要的折扣廣告。也可以協助定位老人與小孩的位置以防走失,提供安全性的相關服務。手機不僅能跟人說話(People to People),也能跟雲端上的電腦交換資料(People to Machine),也可拍下海報上的二維條碼(Machine to Machine),送到雲端商業應用。

不曉得你手中的手機現在有什麼功能?我只知道人類與猴子最大的差別,就是人類會使用工具。如果你還不懂得使用手機工具,那你根本就是一隻行動通訊世界中的現代猴子,記得把尾巴給藏好。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987654321十個號碼可以幹嘛?這個簡單的小問題,也許可以用來檢視電信巨人即將遭遇的巨大變化。電話號碼,其實就是一組帳號,用來辨識身分。於是在這個基礎下,電話號碼可以用來傳簡訊、通話、視訊,舉凡一切內容型態,都可以以此為基礎指定傳輸。當然,還可以收帳。

Google Voice動作頻頻,Skype準備上市的事甚囂塵上,這幾天還傳出思科意圖收購。Skype的帳號不是一組號碼,還有獨立的虛擬點數系統(本質上和social currency是類似的)。我們回頭看看msn,他們的帳號是email,也不是號碼。那facebook呢?facebook也用email當作帳號,前一陣子也才推出自己的虛擬點數系統。

電信是速度極快的出版,出版則是速度極慢的電信。用這樣的觀點來認識facebook,會發現facebook的其中一個面向,其實是一種個人化的通訊介面,打著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旗幟大肆擴張(我們平常用手機傳簡訊、留言、通話、傳MMS,怎麼就沒人說這是UGC?),但骨子裡取代的都是傳統電信的價值。不管我們用gmail、gtalk、msn、skype、google voice、twitter、facebook、還是fring,在純網路的環境裡,帳號都不是一組號碼。

我看了一下我的手機裡有多少聯絡人與聯絡簿,包括facebook、skype、gtalk、msn、fring,電話號碼的帳號市占率從10年前的100%,跌到現在約15%。等到行動上網更成熟,我真的可以大幅增加VoIP的通話量時,我還要電話號碼幹嘛?我先上網、再傳簡訊,我先上網、再傳照片,我先上網、再講電話,我先上網、再傳視訊,我先上網、再看facebook。電話號碼只是用來連上網的一組數字,有誰記得自己家裡那組HN13572468的ADSL上網帳號嗎?有誰會得告訴別人自己的ADSL上網帳號才能找得到我?有誰會為了區分工作和生活申請兩組ADSL帳號?還有誰會花錢選號,買一組HN88888888?

前幾天Techcrunch刊出了一篇文章,說電話號碼已死。西方人就是這樣,講話都很WOW! COOL! EXCELLENT! GREAT! 我不認為電話號碼已死,用東方人的口吻來說的話,我會說:哈囉,電話號碼,別擔心,你還沒這麼快回老家了。但,很快。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行動銀行開啟金融業破壞式創新

從存款查詢、匯率查詢,到轉帳、買賣基金、繳水電與停車費,甚至是貸款,以後大可不必趕三點半的銀行關門時間,在智慧型手機上,這些應用現在通通可以一指搞定。不論身在何處,銀行的大門永遠為你而開,這就是行動銀行服務為生活帶來的改變。

去年年初,台灣的銀行業龍頭國泰世華內部開始產生行動銀行服務的提案,卻始終得不到資訊長章光祖認可,「我們十年前就有過行動銀行了,那時候失敗,現在又有什麼不一樣?」

有一天,章光祖定居美國的女兒拿出她的iPhone,興奮地向老爸展示她所用的美國銀行行動應用軟體。「一開始我還覺得不怎麼樣,」章光祖笑著說,不過仔細研究,才發現這和以前台灣談的行動銀行完全不同,「真的很不錯。」

從今年中開始,包括中國信託、國泰世華等不少銀行用戶都陸續收到簡訊,告知行動銀行服務已開通,iPhone或Android手機使用者已可開始下載免費的應用軟體。在國外早已蓬勃發展的行動銀行服務,終於在台灣開花結果,這要歸因於iPhone帶來的智慧型手機熱潮,讓銀行業者重新思考行動服務的重要性。

行動銀行並非全新名詞,卻是改頭換面、重新出發。約在十年前,不少銀行就已和電信業者合作,提供針對GSM手機的智慧型SIM卡(STK)行動服務。

當時的功能很陽春,僅包含基本的帳務查詢、分行查詢,無法做到即時交易。而且當時手機上網不便、螢幕超小,且需將身分、帳號寫入SIM卡,連線也沒有全程加密,安全風險高,還需熟記簡訊代碼對應的功能,很快便宣告失敗。

過了幾年,業者又發展出透過WAP瀏覽器的行動服務,但同樣必須透過按鍵操作,加上當時在2G網路的環境下,連網速度相當慢,同樣不便,行動銀行服務又沉寂了幾年。

智慧型手機用戶平均年收入較高的特質,也促使銀行將這群用戶視為重要的客群之一。根據尼爾森公司今年第一季市場調查結果,有五一%的美國智慧型手機用戶家庭年收入在七萬五千美元以上,遠高於平均五萬兩千美元的美國家庭年收入。

雖然台灣才剛起步,但行動銀行在歐美地區早已是受歡迎的服務。以美國最大的銀行業者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來說,自發展行動銀行以來,用戶數快速增加,從去年六月的兩百六十萬人,快速成長至今年三月的四百萬人,短短九個月時間,成長率高達六六%。另一家積極發展的USAA(United Services Automobile Association),行動銀行用戶在今年第一季也較去年第四季成長二一%。
 
除了較普遍的轉帳、查詢功能外,美國業者大通銀行(Chase Bank)則推出創新應用。在最新版的iPhone應用軟體中,加入支票存款功能,只要將iPhone對著支票拍照,錢就會直接存到使用者帳戶。此外,只要輸入電子郵件帳號,還可透過這個應用程式付款給朋友。

不只是銀行要將應用放上手機,也有手機業者希望自行開創金流服務。全球最大手機業者諾基亞(Nokia)在去年出資買下行動銀行服務業者Obopay的部分股權,並於九月舉辦的年度大會Nokia World上,展示針對新興市場開發的Nokia Money金流服務,可用在非智慧型手機上。諾基亞行動部門執行副總裁麥都薇(Mary McDowell)指出,這是一項很大的計畫,必須和銀行、系統商多方合作,使用者可透過手機轉帳、繳費,並施行在智慧型手機普及率不高的新興市場,希望全世界使用者都能透過諾基亞手機,享受便利的網路服務。

成長關鍵:連網環境更成熟而智慧型手機逐漸普及,也是各家銀行爭相推出行動服務的關鍵。根據國際數據資訊(IDC)資料,今年第一季台灣智慧型手機市場較上一季成長了三到四成,預估全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接近一百六十萬支,可望占今年台灣整體手機出貨量的二○%以上。研究機構顧能(Gartner)則預估,今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達二億四千萬支,占整體手機出貨量一九%。

中國信託日前推出行動銀行服務,該公司通路營運處電子銀行部副總經理蕭重建表示,行動銀行未來要普及,有幾個關鍵因素:一方面是智慧型手機要更普及,以帶動行動上網人口成長;另一方面,無線網路傳輸技術要更穩定、價格更友善。

而對銀行業本身來說,必須要發展各家自有的特色功能,例如透過LBS結合服務據點,或是提供生活優惠資訊。

然而,智慧型手機平台越來越多樣化,對行動銀行服務供應商來說,卻是很大的困難及挑戰。技術開發商三竹資訊總經理邱宏哲說:「現在最頭痛的就是每個平台都要做。」每做一個平台的系統,光是基本功能就要花兩到三個月的時間,而個別客戶多少都會整合自家集團旗下的客製化功能,就要花更多時間。開發Android版本的軟體,幾乎是iPhone版本的兩倍時間,再加上之後可能陸續加入的Symbian、RIM等平台,技術門檻其實相當高。但相對的,可以取得的費用也會較高。

挑戰:安全疑慮待解決蕭重建也指出,目前手機作業系統版本仍處於戰國時期,須投入的開發、維護成本會更高。不過,中國信託於今年初對客戶進行調查,有三八%的客戶有意願使用行動銀行,中國信託希望可藉此增加客戶的忠誠度與黏著度。
 
行動銀行前景雖然看好,但手機上網的安全性問題,仍讓不少民眾對使用行動銀行存有疑慮。甲骨文(Oracle)亞太區金融服務業方案首席顧問吳應揚就指出:「行動銀行不是新技術,唯一困難之處在於安全。」甲骨文目前已提供銀行客戶手機雙重加密解決方案,除了在手機上設密碼,還加上拍照進行臉部辨識。吳應揚表示,雖然亞太區目前以日本、韓國較成熟,但今年已有不少台灣銀行業者詢問相關技術,目前包括查詢、轉帳、付款等行動銀行中較受歡迎的功能。

章光祖則認為,在科技的進步下,安全性會漸漸不成問題,一方面手機本身越來越安全,而網路端傳輸更有SSL加密。但他也表示使用者本身必須要有足夠的警覺性,對於帳號、密碼控制要更加注意,使用者、手機、銀行業者三方都要共同努力。

房仲業推出手機看屋、金融業推出行動銀行,蘋果iPhone掀起的手機App浪潮,不只對科技業造成重大影響,各行各業現在都在積極思考,要如何利用這樣一個創新模式的平台,打造更多方便的應用以吸引客戶,替企業進行加值。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群網站Facebook正與網路電話業者Skype洽談通訊服務合作計畫,近幾周內將會宣布。Facebook用戶可透過個人網頁直接登入Skype,與好友互傳訊息、進行語音或視訊對話,屆時將對Google的Gmail服務造成莫大威脅。

消息來源指出,這個通訊服務整合功能會內建於Skype預定10月初推出的5.0版本。這位知情人士說,Facebook與Skype攜手合作,最終開通瀏覽器內Facebook上的語音及視訊對話是「合理的進展」。

這項合作計畫將使Facebook的5億名用戶,與Skype高達5.6億的已註冊用戶(其中1.24億人每月至少使用一次Skype)緊密結合。

總部設在盧森堡的Skype提供免費軟體,供註冊用戶透過網路互打免費視訊電話;該公司也有付費服務,用戶撥打市話或手機可享低廉話費。

Facebook和Skype結合,對意欲搶攻網路電話服務市場的Google形成嚴峻挑戰。Google正努力要讓旗下Gmail服務「更具社交功能」,希望能扭轉網路使用者在Facebook逗留時間愈來愈長的趨勢。

根據市場研調業者comScore公司資料,美國網路使用者8月造訪Facebook逗留的時間首次超越Google,分別為411億分鐘及398億分鐘。

而Google多次想建立社群網站服務,包括出師不利的Buzz,卻未能獲得網路使用者青睞。

另外,Skype與企業通訊業者Avaya周三(29日)宣布策略聯盟,將為美國企業用戶提供低成本的網路通訊服務。

總部設在美國新澤西州巴斯金嶺(Basking Ridge)的Avaya 是企業通訊用系統、軟體及服務的供應商,該公司在美國市場的客戶未來可透過Skype Connect撥打國際長途電話,以節省話費。

Skype發布聲明說,和Avaya的合作關係可望擴展Skype Connect的影響力,接觸更多企業用戶。

Skype及Avaya也預定在2011年下半年提供整合服務,屆時兩家公司的用戶可透過即時傳訊、語音或視訊通訊進行互動。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腦網路巨人Google於前些時候宣布推出「Google TV」作業平台,並以「網路遇見電視,電視遇見網路」(TV Meets Web,Web Meets TV)為口號,期望與多家大廠合作以創造一般收視用戶的全新體驗,積極搶食達700億美元的電視廣告商機。

過去大家都在探討電腦是否可以取代電視在客廳的角色?但悲觀者居多,主要在於消費者的使用習慣與人機介面,電視所擁有的優勢絕非電腦可比。但目前供需情勢已有一些改變。

從供給面觀察,由於網路上的多媒體內容甚為豐富,電影、音樂、教育課程、生活資訊等幾乎無窮無盡,而且大多免費且為全球性的內容,可以滿足各式各樣的需求;再者,網路技術具互動性,不僅可以被動接收,且可讓消費者主動搜尋,更可獲得即時回應,方便各種服務方式的提供,這對於希望打進家庭市場的產業具高度吸引力。

從需求面探討,新一代的消費者幾乎都是與網路一起長大。在隨時掛網的需求下,希望所有的終端裝置都能夠上網,當然電視也不例外。此次Google TV的出現,將電視服務的主導權交回到電視觀賞者手中,原本認知的「電視螢幕」轉換成「網路+電視」螢幕,而隨著將網路經驗帶入電視中,消費者也因此多了數以百萬計的電視及網路頻道可供選擇。

也是因為時機逐漸成熟,各方勢力開始集結,希望能夠一舉突破進軍家庭市場的最後一里路,直搗客廳的中心。Google此番行動就是著眼於此。基本上,對Google而言,其進軍電視領域有三大優勢:首先,其擁有跨平台的作業系統及瀏覽器;其次是其具有強大搜尋功能的技術能耐及滲透率;以及擁有YouTube影音媒體平台,Google為搶食三螢廣告(電腦螢幕、手機螢幕及電視螢幕)商機,進入電視產業原是意料中事。

尤其Google 擁有龐大的YouTube影音資料庫,不可能放棄利用其龐大的影音資源豐富Google TV內容, 此次YouTube亦宣布配合Google TV作業平台推出「YouTube Leanback」,可讓使用者在Google TV上依需求創造個人化頻道選單。

Google希望透過龐大網路內容切入電視市場,但一般用戶收看習慣仍以傳統頻道及內容為主,如何取得現有電視內容為其首要考量。首波與DISH Network結盟可取得衛星轉播內容,但其他受歡迎頻道或內容業者之加入(如CNN或Disney等),才是擴展收視族群之關鍵。

以策略意涵而言,Google已在個人電腦搜尋領域稱霸,並藉由新作業平台在智慧型手機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在這個時點,以Google TV軟體平台加速網路影音內容進入家中客廳,破壞與重組電視整體相關產業的產業生態及商業模式,其實正是Google為補足其三螢霸業缺口的必然作法,結果如何,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月7日,在iPhone 4發表大會上,蘋果執行長賈伯斯鉅細糜遺地介紹著iPhone 4的各項新功能。最後他拿起了iPhone 4撥給蘋果首席設計師喬尼.伊夫(Jony Ive),在電話撥通時,喬尼的影像也同時出現在手機畫面上,現場立即響起了一陣歡呼聲。賈伯斯於是得意地宣布,這個利用前後端內建攝影機進行視訊的功能,正是iPhone 4的殺手級應用。

雖然iPhone 4並不是第一個具有視訊功能(也不是第一個具備雙鏡頭)的手機,但這同樣不是蘋果第一次發表早已存在的功能。蘋果之所以是蘋果,就在於它有能力將非主流變成主流,智慧型手機亦如是,平板電腦亦如是。

「2010年,iPhone 4將比前作帶來更多進步與改變……,視訊電話功能,我們稱呼它為『FaceTime』,它將永遠改變我們聯繫彼此的方式。」蘋果iPod/iPhone產品市場行銷部副總裁喬斯維亞克(Greg Joswiak)在iPhone 4的廣告中這麼介紹FaceTime,它的特別就在於在撥打影像電話的過程中,只要輕按一個鍵,就能從前置鏡頭影像切換到後方鏡頭拍攝,將所看到的分享給對方。

即使以往有不少手機都具備雙鏡頭的視訊功能,但卻鮮少人使用,原因就在於不知道為什麼要用?然而,在iPhone 4的廣告中,蘋果卻已經將FaceTime的使用情境都想好了:除了可以與自己思念的人面對面談話之外,也能用它來詢問好友對衣著的意見;又或者當老婆在做產檢時,你除了可與她即時視訊,只要一個切換,還能馬上讓你看見老婆面前的超音波攝影機上,那個小小的卻令你感動萬分的身影。

「當然,最有感覺的使用者,應該就是聾啞人士了,」拓墣產業研究所通訊研究中心副理謝雨珊表示,一般的手機對聾啞人士來說可以說是無用的,但具備雙鏡頭視訊功能的手機,則可以讓聾啞人士在鏡頭前盡情地用手語溝通,大大提升了便利性。也因為蘋果給了這些「必須」使用視訊電話的原因,「在蘋果的帶領下,未來使用視訊電話的人將越來越多,因為大家會習慣這種服務,智慧型手機配備雙鏡頭的視訊功能也將成為趨勢,」謝雨珊說。

拓墣產業研究所美西研究中心協理尤克熙也認為,由於iPhone 4的FaceTime視訊電話功能目前只適用於iPhone 4之間的傳輸,而且需透過Wi-Fi才能進行,因此其他智慧型手機業者未來勢必會推出可支援3G或4G網路的視訊電話功能來搶客。

在iPhone 4的熱賣下,鏡頭廠商是其中的最大受益者,大立光及玉晶光7月的合併營收已雙雙創下單月歷史新高。大立光7月合併營收達10.59億元,和去年同月相較成長42.1%;玉晶光自結7月合併營收為2.61億元,與去年同月相較更是大幅成長205.8%。

預估自2010年下半年起,將有更多具備前後相機模組之智慧型手機面市。而未來這場智慧型手機的新世代戰爭打得越火熱,手機相機鏡頭相關廠商的業績也將可望隨之增溫!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來3D話題發燒,不管是電視廣告,或者是股市大師的前瞻預測,皆看好3D時代來臨,也因此只要與3D沾上邊的產品或股票行情就熱鬧滾滾,形勢一片大好,市場真的要起飛了嗎?

從人性的需求來觀察,每個人都希望「眼見為憑」。立體的影像是每個人看世界基本的需要,提供接近真實的3D的影像,一直是產業界努力的目標。

能夠呈現3D影像的技術發展由來已久,其原理是在螢幕上同時提供讓左眼和右眼接收的不同影像,再透過濾光片,讓雙眼只接收到相對應的個別影像,而形成立體的效果。以往由於3D影片的拍攝及後製成本甚高,且需要高掃描頻率的螢幕方能播放的限制下,3D顯示技術的應用僅限於特定用途,例如主題樂園(如 Disney樂園)、教育館內(如國內自然科學博物館)的特定影片播放,或是大成本製作電影的某些片段,並不普及。

產業發展史上第一次的3D浪潮出現在1950年代,當時彩色電視機剛問世,威脅到電影產業的生存,好萊塢便以3D立體電影作為號召,期望吸引消費者青睞。期間推出了60多部3D電影,但由於觀賞效果不佳,短短幾年後市場便銷聲匿跡。

第二次3D熱潮出現在1980年代,當時有線電視興起,由於播送內容不足,業者將過去製作的3D立體電影再次於電視上播送,但效果不佳,同樣沒引起大眾興趣。2009年好萊塢電影「阿凡達」(Avatar)的推出,3D影像技術才廣為一般大眾所認識。

也因阿凡達的賣座,讓產業界興起3D可能在家庭市場起飛的憧憬,紛紛推出具有3D效果的電視系列產品,希望能夠擺脫殺紅眼的既有電視市場,創造新的藍海,但藍海真的出現了嗎?短期內恐怕沒有這麼樂觀!

首先,一般家庭的電視普及率已高,很少比率的家庭會為了3D顯示的遊戲或是在家觀看3D電影,而趕流行般地立即進行既有電視的汰舊換新。再者,3D電視目前價格仍高,新購電視的消費者是否願意為目前仍很少3D軟體或3D內容的產品買單,答案應該很清楚。

目前3D電視產品多須戴眼鏡,雖有噱頭但違反人性。尤其有些產品傳出可能造成觀看者頭暈、嘔吐等不適副作用,這也會讓消費者躊躇不前。

3D電影的確有其市場。根據調查,雖然3D電影數量只占2009年全球推出的電影4% 不到,但票房收入卻占11%,也難怪3D熱潮不斷。但若希望將其推展至家庭中如電視、電腦等產品上的話,除價格需更具競爭力及提供消費者安全、舒適的觀賞設備外,更豐富的3D內容,也是未來產業發展上的重要課題。

 

你GDI了沒?

你還在等什麼?

想成為網路直銷業的大老鷹嗎?

♡一步一腳印,呆呆向錢衝,網路圓美夢♡

 

直銷業的最佳選擇 》美商GDI

美商GDI的最佳選擇》呆呆向錢衝團隊

DVD中文影音說明: http://www.stock168.ws/

DVD英文影音說明: http://website.ws/tsaiyingjiun

呆呆向錢衝官網: http://www.gdi-daidai.ws

美商GDI呆呆向錢衝團隊邀請您 共創網路互助事業

咖啡王子蔡大哥熱線(上線時間8:00-24:00)

skype:tsaiyingjiun
msn :
yingjiun_tsai@hotmail.com
即時通 :
tsaiyingjiun@yahoo.com.tw
e-mail:tsaiyingjiun@yahoo.com.tw
手機:0910-999564

GDI  ∣.WS  ∣在家工作  ∣網路創業  ∣網路兼職網路行銷居家創業網賺系統  SOHO在家上網 ∣ 網路賺錢 ∣ 在家創業 ∣ 網路開店 ∣ 用部落格賺錢博客賺錢  網路商機 ∣ 致富 ∣ 夢想  ∣ 百萬年薪 ∣ 找工作 ∣ 幸運好工作 ∣ 網域名稱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數位相機普及的今天,出外旅遊甚至日常生活,許多人總是機不離手,但即使已經進入數位時代,拍完照不論是拿到實體沖印館,或是透過線上沖印,都無法立即拿到照片。

照片隨拍隨洗有解答嗎?日前北台灣多家萊爾富已擺設「Hi立即沖印」機台,消費者只要攜帶記憶卡或隨身碟,插入機台讀取後,就可以選擇要列印出哪幾張,輸出前自動校色,或是自行編輯,DIY印出相片;最重要的是,相片輸出品質與一般沖印館無異,而且8秒鐘即可取件,未來還可以透過網路連線於指定地點取件。

這台像變魔術般的機器,是由宇冠科技與SONY相片沖印技術合作開發的商用型相片沖洗機,這是宇冠科技在創新發達資通訊產業升級輔導團(資通團)的輔助下,整合數位沖印軟硬體,以及資通訊(ICT)技術,打造出的「無所不在數位沖印服務平台」。這個計畫也通過SBIR(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Small Business Innovation Research)專案,由宇冠科技、聲威網際、華灃科技「開發結合工業電腦、熱昇華熱轉式之數位相片印表機Kiosk,不僅提供消費者操作便利之即時相片自行沖印服務,同時可提供業界由傳統相片沖洗機台轉變為導入金流、加值服務等功能之電子商務沖印服務」。

實現隨拍隨洗的夢想

協助推動此計畫的工研院資通所資訊技術推廣部陳俊宏指出,所謂的「無所不在」,指的是運用全台三、五步就有一家的24小時服務便利商店網絡。台灣是全世界便利商便最密集的地區,一旦這機台布滿全台便利商店,走到哪裡都可以使用,再透過宇冠科技建置的數位照片網站iMage,使用者不論在家出外,就可以實現照片隨拍隨洗的夢想。「這個計畫非常貼近消費者,是傳統產業經由ICT做技術加值後,變成另外一種新產業型態的範例,」陳俊宏說。

工研院資通所從2007年開始協助宇冠科技規劃此專案,2009年申請科專開始執行,至今年5月開花結果。「原先宇冠做的是單機,只是想機器一台一台賣,沒有考慮機器多了之後所需要的維護人力。我們協助宇冠規劃整個系統,包括機台與機台之間的連結,以及後台管理系統。」陳俊宏說,把所有的管理都遠端遙控之後,每一台機器的營運狀況,例如機器壞了、紙沒了、色膜沒了,或是使用者當場操作有什麼問題,後台管理者都能立刻知道,一方面可以降低反應時間,馬上解決問題,相對來說不需要時時派人巡視機器,也可以降低人事成本。

對消費者來說,有了連線的數位沖印服務平台,便利性可說是大幅提升。譬如暑假爸爸媽媽帶小孩到墾丁玩,拍了一些照片後記憶卡滿了,就可以找一家便利商店,把記憶卡插入機台中,將照片上傳到iMage網站存起來,記憶卡就可以清空繼續拍照,當旅遊結束回到台北的家,再找附近的便利商店將照片印出來。或是住在台中的爺爺奶奶想要看照片,他們也可以到鄰近的便利商店,以同一組帳號密碼列印輸出,完全不需要先洗好照片再郵寄過去。

目前宇冠已在萊爾富100家店推出相片立即印,預定在2、3年間推出超過2,000家數位沖印服務點。另外也與傳統影印店、Double A影印中心合作,目前台灣大概有二、三十家傳統沖印店使用宇冠的機器。

降低開店成本80%

除了沖洗一般照片外,宇冠的數位沖印機同時也提供個性化影像商品製作的服務,包括四格照、皮夾照、馬克杯、T恤、桌曆等。宇冠也計畫透過iMage網站做影像授權,陳俊宏說,「我們協助宇冠建置一個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數位版權管理)平台,例如今天iMage網站放上一張林志玲的照片,粉絲可以下載列印輸出,帳款則由林志玲、宇冠及擺設機台的店家三者拆帳。」宇冠估計,這套效法蘋果iTunes付費下載音樂網站概念的做法,在正式營運後可以替公司增加至少上千萬的營業額。

宇冠還以iMage為品牌,在新莊輔仁大學、桃園龜山銘傳大學旁開設直營店,以及十多家加盟店,朝整合性數位輸出的方向前進。「時勢所趨,快速是一個方向,個性化商品則是另一個,」陳俊宏說。在宇冠的策略中,直營點會挑選一萬人以上學校的附近,因為畢業季等需要證照,量可以衝到很大;而便利商店除了布點多可滿足照片隨拍隨洗的需求外,也看中它的年輕消費族群,對於成本低但附加價值高的個性化商品銷售很有助益。

以目前的營運狀況來看,大約一個月一台機器的營業額在新台幣四到五萬元,扣除機器成本約30萬元,大概半年就可以回本。而開設一間傳統的相片沖印館,一台水洗機大概300至500萬元,加上每個月電費一萬多元,成本高昂,而使用宇冠的數位沖印機器,購買成本大概是十分之一,每月電費也只要五百多元,整體成本可以降低80%,這也是當初技術處SBIR審查委員最看重這個計畫的其中一點。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某陳姓男子到底有沒有打電話叫外賣提供性服務這件事情,變成了一個人人討論的話題。

說老實話,我倒不是很關切男主角有沒有作這些事情。

因為別人的性生活實在不太需要我們這麼熱心的去關切,更別提忽然之間,冒出很多人對這種性產業有那麼深入的研究,真是太讓人感到驚訝。

不知道這些名嘴都是去哪裡獲得這些知識,或者說是去哪裡實習的啊?

好了,這件事情姑且不論。

通話科技引發安全疑慮

但是,不久之前,又有了許多很完整的電話錄音,表示可能有個口頭禪很好辨認的人,真的跟誰誰誰聯絡了,找了誰誰誰,然後希望能夠請什麼類型的性服務專業人士前來服務。

但是,我還是覺得這不關我的事情。不過,可以肯定的,媒體和名嘴們又會持續報導一大堆了。

但是,這些一長串的討論之中,卻讓我想起一個問題:那些錄音到底怎麼來的?難道一個作性服務產業的業者,會整天在電話機旁邊放個錄音機來錄音嗎?他家又不是開媒體的,以後大家都知道叫你家小姐會被錄音,還會有人願意繼續光顧嗎?

但是,我一個月前去參加的一個訊息安全研討會,看到了另外一個錄音來源的可能性。

那場研討會在討論的,其實是手機領域的安全問題。工程師們實際上帶來了兩款手機病毒。

病毒入侵渾然不覺

要感染這些手機病毒其實並不困難。第一,你得用的是智慧型的手機。第二、你會收到一個看起來像是色情網站或是美女圖片的多媒體簡訊,你得按下上面的連結。

只要你按下那個連結,當你滿心以為自己會看到正妹脫光光的時候,你搞不好真的會看到正妹脫光光。但畫面上的下載資訊,並不會告訴你已經同時下載了另外一個病毒到你的手機上。

這個目前已經存在的病毒,可以在你毫不知情的狀況下開啟三方通話。換句話說,你天真的以為打給對方的電話只有你們兩個聽的到的時候,另外一台指定的電話,可以清楚的聽見你們兩人之間的對話,甚至把它錄音下來都沒有問題。

實際上,這個木馬還會固定每十分鐘或是一小時,將這台手機所在的位置和其餘的資訊傳送到網路上指定的網站中。甚至透過遠端指令,可以隨意開啟這台手機的各種功能,竊取你的各種資訊。

甚至,我們現場看到的展示是,手機持有者拍照之後,把照片用簡訊的方式傳給另外一個人。現場手機的照片已經當場刪掉了,並沒有留存。但是在一分鐘之內,我們剛剛提到的那個指定網站已經收到了那張照片,包含拍攝時間、GPS地點等等的資訊全都在裡面。

而使用者還渾然不覺。

系統的弱點就是人

我當然不知道前面新聞中這所謂的電話錄音哪裡來的。

但就像是知名駭客所說的一樣,任何固若金湯銅牆鐵壁的安全系統,通常最大的弱點都是人。

是人會犯錯,是人會把密碼寫在手邊,是人會把祕密告訴別人。

是人,按下那個按鈕,手機才會中病毒的。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智慧型手機已經逐漸成為消費者的掌中主流,各式各樣的數字與預測,都同時指出這樣的未來。

在網路第一波起飛時代,精準描繪達康(.com)產業發展的摩根士丹利權威網路分析師瑪麗米克(Mary Meeker),目前觀察焦點已轉向智慧型手機及行動網路的未來。她預測,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在1年內先超越功能性手機,緊接著,「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在2012年超越個人電腦出貨量,達到5億支,」她說。

近日出爐的美國調查數字,也顯示了行動網路爆發的先兆。根據Pew研究中心日前公開的調查顯示,目前美國已經有超過40%的成人已開始使用手機上網來瀏覽網路、收發電子郵件、使用即時訊息等服務。

「智慧型手機已滲透進入美國主流社會,」Pew研究中心研究員史密斯(Aaron Smith)如此分析,而更具爆發性的成長會來自行動網路的使用量。米克指出,根據其團隊的研究,行動資料傳輸量將會以超過100%的累計年增長率(cumulative annual growth rate)迅速成長,並在2014年達到成長4000%的驚人數字。

新生活:永遠連線

智慧型手機與行動網路成為掌中主流,將帶來人類生活的全面改觀,不僅人們將因為手機永遠連線(always on),掌握諸如地理位置、生活習慣等個人檔案,產生個人生活領域在社交、人際互動的新模式,並延伸影響到行銷、品牌溝通領域。

首先,搭載於手機上,可與使用者同行的行動廣告,已成為眾所注目新焦點。觀察家與分析師都預估在未來2至5年間,將看到廣告預算向行動廣告移動的明確趨勢,甚至將取代個人電腦,成為最大的行銷通路。

這不僅是Google買下行動廣告平台AdMod、蘋果推出iAd平台同時鎖定的目標,手機行銷的雙向互動及更精準的定位(targeting)條件,也都將為行銷模式帶來全新挑戰與機會,並醞釀出更大的新經濟空間,吸引更多的企業切入,試圖找出更多與消費者的接觸點,以提供「行動服務」,重塑品牌新價值,並成為銷售及獲利新通路。

此外,手機及行動裝置本身的進化,呼應上目前最火紅的雲端運算風潮,也將衍生出各種科技型態變化及新技術機會,持續引發後續的創新及突破。 在這樣的趨勢裡,手機不過只是行動裝置樣貌的起點,未來在手機以上、筆電以下,將還有更多無限想像的裝置空間,將有更多像電子書、平板電腦等突破既有個人電腦架構的裝置,一一問世。

新環境:變形混搭裝置的世界

「科技將會逐漸取代我們生活中特定的一些物品,例如電子書閱讀器取代了書,而你也將可以在不同的螢幕之間無縫繫地轉換,」處理器核心架構大廠安謀(ARM)全球總裁布朗(Tudor Brown)如此描述。另外,手機本身也會因為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及感測技術進步,開展出更多新穎的服務。

諾基亞研究中心未來系統研究技術長卡拉蓋恩(Karkkainen Leo.M)就預期,智慧化的行動裝置將帶來更直覺的人機互動介面模式,未來包括手機在內的行動裝置,將會加入更多的感測器(sensor),來獲知更多使用者所處環境。包括溫度、濕度,甚至是使用者的賀爾蒙狀況,以了解使用者當時的身心、時地狀況。

日本軟體銀行執行長孫正義在今年6月所舉辦的「軟體銀行新30年願景」說明會上也指出,距今300年前,蒸汽機的發明等曾引起工業革命,300年後,人們會像現在借助機械之力來工作一樣,在人腦型電腦的協助下解決各種問題。「只是為了不使電腦失控,需要對電腦賦予『愛心』,如同人類之間的關愛一樣,」孫正義說。

想抓住下一波的趨勢與浪潮,請由此進入。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雲端運算是種革新的IT運用模式。這種運用模式的主體是所有連接網路的實體,可以是人、設備和程式,客體就是IT本身,包括我們現在接觸到的,以及會在不久將來出現的各種資訊服務。  
 
本書為IBM中國研究院團隊長期針對雲端運算之研究心得與實務經驗,內容除了深入淺出定義雲端運算內涵,更深度剖析雲端運算與虛擬化之關鍵技術與應用服務,是全球第一本完整介紹雲端運算與虛擬化技術專書。

雲端運算的定義

一般的說法是,在網路技術剛剛興起的時候,人們畫圖時習慣用一朵雲來表示,因此在選擇一個名詞以代表這種基於網路的運算方式時,就選擇了「雲端運算」這個名詞。雖然這個解釋非常浪漫有趣,卻容易讓人陷入雲裡霧中,不得其解。

進入網路時代後,人們熱中於上網,通過瀏覽網頁獲得資訊。當使用者在瀏覽器上輸入網址後,瀏覽器將以DNS伺服器和網路應用伺服器相互溝通,將網頁內容呈現在使用者面前,這些互動的過程是透過網路、經路由器轉發而完成的。因為這個過程對使用者而言是看不到的,所以當時人們在繪製網路示意圖時,便將網絡抽象畫成一朵雲,意指不用關心網絡的轉發過程,只需關注服務器端和客戶端。如圖1.1所示。


隨著網路的發展,寬頻愈來愈普及,戶外的無線上網節點也愈來愈多。除了個人電腦外,也有愈來愈多的設備具備連網功能,比如行動電話、辦公設備,甚至是上網冰箱等的家電產品。同樣,網路的作用也不再局限於瀏覽網頁、收發郵件,還能夠為企業提供電子商務、客戶關係管理等服務;為一般大眾提供部落格、網路視訊、網路相簿、網路影音串流等服務;為科學研究機構提供強大的運算處理功能。因此,網路的含義變得更廣,除了人們普遍認知的接入、路由等,還包括了運算、儲存、服務和軟體等元素。因此,「雲端運算」這個名詞就應運而生了。


 



從圖1.1中我們可以看出, 雲端運算中的「雲」不僅包含了網路,更包含了那些被描繪在雲外的事物——這個小小的改變看似簡單,實際上蘊含著深刻的變革。

正如用「雲」描繪網路以強調對網路的運用,而非關注於其運行的細節般,雲端運算用「雲」描繪包括網路、運算、儲存等在內的資訊服務基礎建設,以及包括作業系統、應用平台、Web 服務等在內的軟體,就是為了強調對這些資源的運用,而不是運行細節。其實,這個概念被提出的時間並不長,然而對這個概念的定義卻是百家爭鳴。一方面體現了雲端運算包羅萬象的特質,也說明業界對它的重視。既然所有人都希望成為雲端運算產業鏈中的一個角色,自然都會從自身的角度出發來定義雲端運算,那麼對於概念的提取就是一個求同存異的過程。

下面,我們先列舉幾個一般人普遍認可的定義,然後再給出本書的定義。維基百科認為,雲端運算是種能夠將動態伸縮的虛擬化資源,透過網路以服務的方式提供給使用者的運算模式,使用者不需要知道如何管理那些支援雲端運算的基礎設施。


 
 


Whatis.com 認為,雲端運算是種透過網路連接以獲取軟體和服務的運算模式,讓使用者可以獲得有如使用超級電腦的體驗。使用者透過筆記型電腦與手機連接入「雲」,獲取所需要的資源。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最近發表了一篇關於雲端運算的報告,該報告認為,雲端運算是指在網路上提供各種應用的服務,也指在資料中心內提供這些服務的硬體和軟體,這些軟硬體則被稱為「雲」。

美國《BusinessWeek》的文章指出,Google 的雲就是由網絡連接起來的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台的廉價電腦,這些電腦每天都處理著來自網路上大量的檢索資料和搜尋請求。

《BusinessWeek》在另一篇文章中總結說,從亞馬遜的角度看,雲端運算就是在一個大規模的系統環境中、不同系統間相互提供服務,軟體都是以服務的方式運行,當所有這些系統相互協作,並在網路上提供服務時,這些系統的總體就成為了「雲」。

Salesforce.com 認為,雲端運算是種更優良的業務運行模式。在此模式中,使用者的應用程式在共用的資料中心運行,用戶只需透過登錄和個人化設定,就可以使用這些資料中心的應用程式。

IBM認為,雲端運算是種分享的網路資訊服務的模式,使用者看到的只有服務本身,不用關心相關基礎的建置。

本書沿用IBM 的定義:雲端運算是種革新的IT運用模式。這種運用模式的主體是所有連接網路的實體,可以是人、設備和程式,客體就是IT本身,包括我們現在接觸到的,以及會在不久將來出現的各種資訊服務。

這種運用方式的核心原則是:硬體和軟體都是資源並被封裝為服務,使用者可以透過網路依其需求來使用。在雲端運算中,IT業務通常運行在遠端的分散式系統上,而非本地端電腦或單一伺服器上。這個分散式系統由網路相互連接,透過開放的技術和標準把硬體和軟體抽象成為動態可擴展、可配置的資源,並對外以服務的形式提供給使用者。該系統允許使用者透過網路使用這些服務,並獲取資源。使用者透過瀏覽器直接使用網路服務,不需了解背後資源如何調配、如何整合等實際運作狀況。透過分散式系統,業務的建立、發布、執行和管理都可以在網路上進行,用戶只需按資源的使用量或業務規模付費。

 

你GDI了沒?

你還在等什麼?

想成為網路直銷業的大老鷹嗎?

♡一步一腳印,呆呆向錢衝,網路圓美夢♡

 

直銷業的最佳選擇 》美商GDI

美商GDI的最佳選擇》呆呆向錢衝團隊

DVD中文影音說明: http://www.stock168.ws/

DVD英文影音說明: http://website.ws/tsaiyingjiun

呆呆向錢衝官網: http://www.gdi-daidai.ws

美商GDI呆呆向錢衝團隊邀請您 共創網路互助事業

咖啡王子蔡大哥熱線(上線時間8:00-24:00)

skype:tsaiyingjiun
msn :
yingjiun_tsai@hotmail.com
即時通 :
tsaiyingjiun@yahoo.com.tw
e-mail:tsaiyingjiun@yahoo.com.tw
手機:0910-999564

GDI  ∣.WS  ∣在家工作  ∣網路創業  ∣網路兼職網路行銷居家創業網賺系統  SOHO在家上網 ∣ 網路賺錢 ∣ 在家創業 ∣ 網路開店 ∣ 用部落格賺錢博客賺錢  網路商機 ∣ 致富 ∣ 夢想  ∣ 百萬年薪 ∣ 找工作 ∣ 幸運好工作 ∣ 網域名稱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電子書是大勢所趨。不過它的潛力在於內容,並非硬體;而其發展也將限於特定場域,並非全面適用。

如今數位內容尚未普及的主要原因是版權疑慮,只要這個瓶頸解決,電子書將邁入另一個嶄新里程碑。但是,從硬體來看,目前對於電子書專屬閱讀器的期待似乎過於樂觀。因此,我希望談談硬體閱讀介面的發展與希望。

雖然電子書可以無紙儲存,但現今列印成本降低,便利性提昇,新技術反倒強化了傳統閱讀習慣。電腦往往只是數位內容的儲存設備,而非終端閱讀介面。使用者隨手列印,人手一份,讀完即丟(反正有電子檔),文字數位化非但未造就無紙化,反倒製造更多紙張消耗。

CNN曾經報導英國某家出版社的絕版書列印機器,它可以透過網路尋找絕版書,五分鐘內快速列印,裝訂封面,一本新書就誕生了。我曾在1999年於〈資訊自 助餐—即選列印的「後印刷時代」〉中指出這種毫無庫存壓力,卻能保存絕版書並且快速重製的技術,絕對具有商機,如今果然可見其實際應用。也許在不久的未 來,便利商店都可以用類似方式販賣報章雜誌。果真如此,用紙量又將激增。

當然,倘若採用無須供電的薄膜式電子紙張配合POD,也許較為環保。這種介面與當前流行的平版式電子紙張原理類似,但材質不同,採用塑膠薄膜,中間夾以感電荷墨水。它可以像紙張般柔軟彎曲,也可透過類似印表機的機制輸出

試想,薄膜式電子紙張可以像活頁紙般收存,使用者買書時只要帶著這本「書」去出版社列印,看完後再更新資料即可。此外,這種電子紙張沒有儲存設備,也沒有 運算單元,大幅降低數位重製的可能性 (除非逐頁影印,但未來發展勢必會讓電子墨水於感光複製時抹去資料,以防盜拷)。薄膜式電子紙張輕薄柔軟,符合傳統閱讀習慣,的確是不錯的紙張替代品。我 曾經在2004年於〈古騰堡輓歌:電子紙張與電腦文學創作的距離〉中介紹過薄膜電子紙,然而到目前為止尚未有太多實際應用。目前電子書閱讀主流仍停留在智 慧型手機與使用電子墨水的平版閱讀器;然而我個人相信,如果電子書技術持續發展,在閱讀習慣與版權壓力的雙重導向下,未來利用薄膜式介面的發展機會其實不 小。

然而,即使有一天無紙化時代真的來臨, 平版式閱讀器 (例如亞馬遜 Kindle) 距離「綠能產業」仍然遙遠。

首先,生產閱讀器的耗能遠高於印刷書籍。況且電子產品生命週期短促,每年數波「換機潮」勢必造成更大的廢棄物污染。除非徹底改造產業,建立 完善回收機制,構成如 William McDonough 與 Michael Braungart 所倡議「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的產業鏈,否則在現今消費主義強調「高汰換、高獲利」的思維下,要靠數位化來達成綠能夢想,豈不是與虎謀皮?因此,電子書只能在知識保存與資訊流通中扮演 嶄新角色,然而要達到環保節能,省錢無紙,其實是緣木求魚。

其次, 我個人認為電子書閱讀只適合當做手持設備的附加功能,沒必要單獨販售。當然,專屬電子書閱讀器有利於數位版權管理,方便將電子書「鎖」在硬體中;然而試 想, 終於擺脫行動電話眾多門號的「雙槍俠」, 是會直接利用手機閱讀 txt、pdf、html 電子書,還是額外多帶一台閱讀器,而文件格式又無法與其他機器通用?

再者,有多少人願意捨卻彩色螢幕,回過頭以昂貴價格購買單色的電子墨水閱讀器,花大錢專門「讀書」?想要閱讀,日本有紙張印刷的「文庫 本」,歐美有「口袋書」,體積小,紙張磅數輕,價格又便宜,而且新書出版頻率快,對於短程通勤者而言更加經濟實惠。上班族通勤時間大約在一個鐘頭上下,並 不需要一次攜帶數十本,甚至數百本書籍。因此除非長途旅行,否則電子書所強調「坐擁書城」的優勢,大多只是「數位虛榮」罷了。

更重要的是,即時有時間,使用者也未必想要看書。除非在學校,以電子書包作為學習工具;否則一般手持式設備普遍具有聽音樂、收音機、看影 片、玩遊戲等功能,有多少人會選擇閱讀?更何況,在影音媒體充斥,閱讀人口持續下降的今日,很多人幾乎不讀書報雜誌。即使看,也大多偏好彩色圖片與動態新 聞。目前市面上單一功能、單色的昂貴閱讀器,除了滿足數位新貴的時尚好奇感外,究竟有何實用性?

倘若強調電子紙張的省電性,只有頁面轉換需要耗電,那麼附加無線網路等功能後,續航力就沒有那麼突出了。其次,倘若單純拿來讀書,一般人需要超長續航力 嗎?不知道電子書閱讀器生產廠商是否做過調查,現今每人平均閱讀時間有多長?一般人大多利用零碎時間(例如通勤)閱讀,那麼手機、小筆電、甚至電子辭典都 可以勝任愉快。 除非是長途飛行或長時間無法充電,否則有多少人會花大錢購買一台超高待機時間的閱讀器?

文字閱讀是千百年來累積的傳統習慣,電子書利用新技術模擬舊習慣,除了讓新技術強化舊習慣(例如列印強化用紙量)外,難免會因為現今多媒體充斥,讓閱讀遭受邊緣化。不過,對於電子書介面發展,我仍然具有一些期待。

首先,發展電子書,就應該打破傳統文字的窠臼。例如,Amazon 出版社的Kindle 除了提供更便利的訂閱機制外,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文字轉換語音」(text-to-sepcch)功能,可以讓機器念書給讀者聽。這個功能其實並不 新奇,我在207年四月的文章〈有聲勝無聲?Podcast傳播對藝術創作的啟示〉中,便已經談到世界上最重要的電子書資料庫之一「古騰堡計 畫」(Project Gutenberg)對於 TTS 的嘗試,只是當時語音聲調還不太自然而已。另一方面,Microsoft Reader 也早在 2000 年就投入英文字轉換成語音的研發。從文字到語音,其實是回歸人類資訊認知最直覺自然的模式。

無獨有偶,工研院所發展的「MP3視障數位有聲書系統」,是台灣自行研發的語音轉換系統,可以即時將中、英文字轉換為語音。在多年前,這套 系統可以讓20萬中文字以12秒鐘下載,20分鐘轉換成約15小時之語音檔,比人工錄音快45倍。而今日發展出即時轉換,則更邁進了一步。目前這種文字轉 換語音系統自然沒有真人錄製有聲書那麼鏗鏘有力,感情洋溢;然而這畢竟只是當前技術的侷限罷了,將文字閱讀轉換為語音說書,其實是一種回歸人類最原始資訊 溝通模式的技術。只是透過數位媒介強化,TTS 非但可以提供視障同胞使用,也可以讓忙碌開車、或是無暇閱讀的人,以聽的方式吸收資訊,欣賞文字之美。解放視覺,是文字口語化的重要一步。另一方面,為了 保障出版物版權,工研院系統採取傳輸加密,以及語音檔嵌入使用者個人識別碼資訊,同時提供浮水印偵測功能,可追蹤合成語音檔的使用者,可以避免侵害著作權 的檔案散佈,也讓有聲書的發展出現新的突破。

其次,即使要閱讀,為什麼一定要使用平板螢幕?如果使用頭戴式顯示器(head-mounted display),也許可以讓閱讀更輕鬆。很多人對於電子書的詬病,都在於閱讀器過於沈重,或是長時間閱讀不夠舒適。那麼,將閱讀器做成眼鏡,戴在眼前, 似乎是個不錯的主意。又或者,採取投影式螢幕,讓任何平面都可以變成閱讀介面,也是一種可行的方法。另外,最好要加上聲控翻頁功能,使用者就可以更方便地 閱讀了。

最後,文字畢竟屬於非常古老的技術,在過去科技無法妥善保存資訊的時代,犧牲視覺、聽覺以有效儲存記憶,唯有倚靠文字。然而,在今日多媒體 充斥的時代,是否一定要將文字視為資訊保留的唯一工具?閱讀是否為知識傳承、資訊傳播傳播的唯一媒介?我想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現今知識分子普遍存在著強烈 的「文字中心主義」;然而時至今日,如何善用多媒體優勢,將成為未來更重要的課題。

因此,為什麼一定要電子書?當聲音與影像逐漸成資訊保存的主流媒介後,「閱視聽」整合介面才是真正的王道。電子書不是不會發展,只是過度樂 觀的預期,只會帶來更深沈的失落。盲目發展電子書,對於閱讀介面過於期待,似乎是以舊思維來思考數位新技術。我個人認為,唯有對於媒體重新認知,重新以宏 觀角度審視文字與閱讀在人類資訊傳播歷史中所扮演的地位後,才能真正掌握未來文創發展的真正趨勢。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蘋果公司7日正式推出眾所矚目的第四代iPhone智慧手機。除了厚度更薄、電池壽命更長,新款的「iPhone 4」主要特點是大幅改進影像功能,配備超精細的顯示面板,增加視訊會議以及高畫質錄影功能。

分析師認為,這些新功能將使iPhone更能迎戰使用Google系統的Android智慧手機。顧能研究公司(Gartner)分析師杜拉尼說:「這些規格裡面最好的可能是螢幕,而儲存容量則可能有點小。」

新款iPhone本月24日將先在英、美、德、法、日五個市場開賣。美國售價是16GB記憶體版本199美元,32GB版299美元,仍由AT&T電信公司獨家服務。

新款iPhone 4的厚度比前款iPhone 3GS少掉24%,僅有9.3公釐。蘋果執行長喬布斯宣稱,這是「地球上最薄的智慧手機」。

但最引人注目的還是iPhone 4採用的3.5英吋觸控螢幕,解析度高達960乘以460。這等於螢幕上每平方英吋可容納高達326個畫素,顯示密度是前一代iPhone的四倍。喬布斯說,人眼能夠辨識的極限約是每平方英吋320個畫素,因此新iPhone可說擁有「視網膜螢幕」,無論是上網或者欣賞影片,都能顯示更銳利的畫面。

iPhone 4還在手機正面新增攝影機,用戶可以在連上Wi-Fi無線網際網路時,與其他iPhone 4進行視訊會議。但是這個功能無法在電信商的3G網路中使用,因此不能撥打視訊行動電話。

分析師指出,新款iPhone的許多賣點都非常倚賴Wi-Fi無線網路的品質。喬布斯在發表會試圖連上紐約時報網站以及進行視訊會議時,連線斷斷續續,就是因為現場太多的筆電與智慧手機,已把無線網路頻寬擠爆。

喬布斯說,蘋果iPhone在第一季美國智慧手機市場已經躍居第二,市占率28%,緊追在黑莓機的35%之後。

但宏達電等廠商採用Google Android作業系統的智慧手機,也已成不可忽視的力量,第一季美國市占率續增至9%。

蘋果股價8日開高走低,早盤一度下跌1.2%,每股報247.84美元。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年3D電影開啟了全球3D影音消費需求,而今年韓國三星3D電視則是把3D影音享受帶入家庭。三星搶先在今年四月發表3D LED TV(液晶電視),五月開賣,才一個月的時間,通路反應十分熱烈,甚至帶動LED TV銷售比去年同期成長數倍。因為用三星的3D TV,只要將外接硬碟接上電視,客廳瞬間轉變為3D娛樂「新視界」。

     三星標榜的就是,不用勉強自己在電腦上看電影,只要將影片下載至USB,插上電視,就可坐在客廳的電視前大方享受。

     三星推出的3D電視售價在十幾萬到十九萬之間,買時還會送兩支逾千元台幣的3D眼鏡。

     而因應客廳娛樂將進入3D新世代,除三星外,其他各廠也紛紛加速導入3D硬體,日本新力已加快腳步推出3D TV,Panasonic電漿3D電視本月初首次在台亮相,預計九月正式上市。業者預期,3D相關產品成長力道將在下半年至明年初有爆炸性展現。

     微星董事長徐祥看好3D應用的成長動能,預估今年下半年至明年可望有大爆發的機會,除已推出3D AIO(All-in-one)電腦外,也將在第三季推出3D筆電產品,售價約八百美元左右,3D全機一體電腦則是兩千美元。

     雖然螢幕和3D表現都不比三星3D電視逼真,但價錢上相對平易近人。

     徐祥表示,3D的應用除電影外,就屬遊戲領域最適合,目前電子產品中,3D硬體滲透率約為三%到五%,預估明年就可達到一○%到二○%,價格將是主要成長關鍵。

     全球繪圖晶片大廠NVIDIA總裁暨執行長黃仁勳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PC將成為家中最強的3D立體顯示平台,可透過家用伺服器控制所有多媒體使用,包括3D立體影像的播放。

     據業者指出,現在只要在電腦裡裝一塊相容的顯示卡,再搭配專用的3D眼鏡以及高階螢幕,馬上就能體驗3D遊戲,硬體設備加起來約兩萬五台幣就能搞定。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