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網路科技有生命的話,未來會演化成什麼樣子?

我一直認為,商業活動就是一群企業的連結,企業是由人組成的,人是生物,所以解釋生物現象的理論,應該也可以用來解釋企業的發展。所以我喜歡用演化論,來解釋網路的社會發展。

首先,人是動物,所以網路應用勢必會行動化。

果然,隨著iPhone與iPad的普及,愈來愈多的網路應用是在手機上完成的。隨身攜帶的手機一定要輕,它的計算能力與儲存容量相對的就要變小,就要把應用程式與資料儲存放到雲端(網路上的一些電腦中),讓行動的手機只需要處理基本的人機介面,如用手指撥一撥,就能啟動雲端(網際網路)上的電腦幫忙運算,再把結果傳回手機中。手機勢必愈來愈輕,而雲端上的電腦負擔,也將愈來愈重。

手機與雲端應用的連結點是基地台,再由基地台連結網際網路,如此一來,手機的功能將不再由手機廠商決定,而是由雲端(網際網路)上的軟硬體供應商所決定。不像以往琳瑯滿目的手機選項,單一功能型式的iPhone就能賣到全世界,因為變化的不再是手機,而是雲端上的運用。

那麼行動手機與一般筆電最大的不同在哪裡?我認為筆電的功能在無線,而手機的特色在行動,以及定位性與個人化的功能。

手機的特色在行動,像是企業員工在公車上,仍然可以很簡單查看自己的電子信箱並且回信,在行動中也能做電子公文的簽核或是網路銀行證券的交易。

此外,因為手機都有SIM卡,所以雲端的應用很容易辨識使用者的身分,提供個人化的資訊與服務。

最後,當手機經由基地台連結到雲端,由附近的幾座基地台就可以計算出手機目前所在的位置,這也用在智慧手機上的地圖定位功能。衛星定位系統雖然比較準,但是在有屋頂的室內,因為擋住了衛星,定位功能就會無法使用。手機定位用的是基地台的訊號,是可以穿透牆壁的,所以當你在室內還能定位時,多半是基地台定的位。

手機的定位衍生出許多的行動應用,像是派遣車隊、追蹤外勤業務人員等等,也有手機業者,可以依照消費者所在的位置,傳給附近商家所需要的折扣廣告。也可以協助定位老人與小孩的位置以防走失,提供安全性的相關服務。手機不僅能跟人說話(People to People),也能跟雲端上的電腦交換資料(People to Machine),也可拍下海報上的二維條碼(Machine to Machine),送到雲端商業應用。

不曉得你手中的手機現在有什麼功能?我只知道人類與猴子最大的差別,就是人類會使用工具。如果你還不懂得使用手機工具,那你根本就是一隻行動通訊世界中的現代猴子,記得把尾巴給藏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