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引爆全台BoboMall播播LiVE-直播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即將引爆全台BoboMall播播LiVE-直播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BoboMall播播LiVE 🔥打造自己的會員經湾被動收入 🔥您只要手機分享領紅包 🔥直播引流客戶源源不絕 🔥1.點擊連結(每週限量) 🔥手機號註冊VIP,享購物點300P(紅包) 🔥2.分享專屬推薦連結 🔥每新增一位VIP享購物點30P,分享越多領得越多 🔥購物點於團購群,直播…購物時,1點等同新台幣1元🤩🤩🤩 🔥🚩跟著東森,再度攀上高峰!

目前分類:股林高手贏錢秘招 (58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世界棒球經典賽,中華隊在一天內連輸兩場,成了第一支被淘汰的隊伍。除了宿敵南韓,繼北京奧運的815棒球國殤日,中華隊再次輸給了向來被認為是用來添勝場、補積分的中國隊。球員不解、球迷心碎,連行政院長劉兆玄都震怒說:「我不能接受!」,連夜急Call體委會主委戴遐齡,要求相關部會提出搶救國球方案。

中華隊不敵中國隊,各種檢討聲浪不斷,有人怪經典賽不應該由成棒主導,有人怪這三年國際賽事太多,球員疲於奔命,甚至還有人怪興農牛、La New熊,因為他們沒有讓張泰山、陳金鋒、林智勝等重砲手參加,導致中華隊打線熄火。當所有人都把輸球的矛頭指向自己,似乎忘了另一個重要的原因:「中國隊變強了」!

看過中國隊比賽的人一定會注意到,在一群黃皮膚、黑頭髮的球員中,總有幾個洋人面孔,他們是中國從世界各地請來的知名教練,包括在北京奧運掌兵符,前美國大聯盟知名球員拉斐爾(James Lefebvre),以及這次在經典賽中亮相的前日本職棒歐力士隊監督柯林斯(Terry Collins)。

這就是中國隊能屢次在國際賽中令對手冷汗直流的跳躍式進步原因:複製先進國家經驗,再讓從上億人口中挑出的菁英,大口吸取養分,等待破土而出、嶄露頭角的機會,這也是中國近幾年能在經濟、體育、科技等領域有驚人成長的秘密。

中國的厲害之處在於凡事都能精密計畫並徹底執行。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曾製作過一部紀錄片『Why Democracy--為什麼要民主』,敘述上海某個小學,為了讓小朋友學習什麼是「民主」,所舉辦的班長選舉。好笑吧!共產黨教下一代民主,但這就是中國,凡事都經過計畫;計畫經濟、計畫民主、甚至連房市、股市都能在中國政府的政策主導下演出驚奇表現。

中國特殊的計劃經濟,可以用一句俚語解釋:只要人民嘴裡有豬肉,就不會跟你吵架!中國的人口太多,一旦人民吃不飽、穿不暖,就會像潰堤的洪水,一發不可收拾;東漢末年的黃巾之亂,清末的太平天國,都是前車之鑑,肩負大國崛起重任的中國領導人,自然不能讓自己的歷史定位在這一波金融海嘯中淹沒;於是,砸銀彈、搞建設,所有能力保中國經濟不墜的招式無一不使。

面對這樣的對手,身在台灣的我們除了希望小馬哥再加油,還能做些什麼?詠春拳大師「葉問」或許可以教我們幾招。詠春拳中的「用力三論」強調捨力(捨棄拙力)、卸力(卸去來力)、借力(借用他力);其中,讓詠春拳打來行雲流水的就是「借力」。借力使力才能不費力,與其想著如何和中國13億人競爭,不如想辦法讓他們為自己所用,用投資中國來照顧我們下半輩子的生活。

中華隊輸球固然讓人懊惱,但除了替中華健兒加油打氣,鼓勵他們再接再厲,我們更應該暫且放下心中的火氣,積極地思考:中國崛起後,該如何從中得利?已故的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除了留下發人深省的處世禪學,更透露了金融海嘯後的重生契機:面對他、接受他、處理他、放下他。面對中國的崛起,我們還可以~投資他。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紅酒、鴨子與春燕,近來成為政府官員用來判斷景氣的指標:經建會主委陳添枝用「兩隻春燕」形容景氣,經濟部長尹啟銘引用「春江水暖鴨先知」提出「鴨子理論」,而金管會主委陳冲則拿了紅酒來表達他對景氣的看法。

陳冲指用的是在倫敦酒類交易所的「紅酒指數(Liv-ex)」,紅酒指數共有兩種「Liv-ex 500 Fine Wine Index」(500種最好的紅酒指數)及「Liv-ex 100 Fine Wine Index」(100種最好的紅酒指數),這兩個指數最近均已上揚,顯示全世界有錢人似乎開始出手,景氣似有持穩往上的跡象。

陳冲從紅酒指數看出台灣景氣的復甦腳步,事實上,生活中許多小細節充斥著可供參考的投資觀察方向,舉例來說,口紅的銷量能反應大環境是否景氣,從各國可口可樂的銷售量可以判斷國力的強弱,奧運金牌得獎數同樣也是投資指標。

在各種「另類」經濟判斷指標中,較具知名度的就是經濟學人編纂的「大麥克指數」,用一顆漢堡的價格觀察各國匯率是否被高、低估,因為能看出匯率長期趨勢而受到注意,此外,經濟學人還編列了星巴克的「中杯拿鐵指數」,原理與大麥克指數相同,只是用各國的拿鐵價格判斷匯率,還有「可口可樂地圖」,從各國可口可樂的銷售量來判斷國力的強弱。

市場上充斥各種非經濟指標,股市就流傳著:景氣越差,口紅賣越好、女性穿紅內衣的比例也越來越多。美國知名化妝品集團雅詩蘭黛創辦人之子雷奧納多蘭黛曾自創「口紅指數」,他以雅詩蘭黛的實際營收證實:1990年代美國經濟衰退期以及2001年911恐怖攻擊期間,當時美國經濟受到嚴重傷害,但口紅卻逆勢熱銷,口紅銷售量確實可以反映景氣的榮衰,就這是所謂的「口紅指數」。

日本化妝品牌佳麗寶也證實,去年口紅銷售量比預期目標多出兩成,特別在股市下挫以後口紅賣得更好,充分支持景氣差時口紅反而熱銷的理論。此外日本也有所謂的「紅內衣指數」,在景氣不好的時候,女性會穿上紅內衣讓自己開心,越不景氣穿紅內衣的女生越多。

別以為這些非經濟因素不登大雅之堂,美林就曾在2004年奧運落幕後的報告宣稱,「因為日本奧運獎牌數創新高,依歷史經驗分析,獎牌數越多、景氣越好,所以日本的經濟表現令人期待。」

如果回顧2008年北京奧運,中國大陸金牌數衝破50大關,以五十一金首度成為奧運霸主,終結美國三連霸,總獎牌數剛好達到一百面,今年以來中國股市在全球股市表現第一,似乎也證實奧運金牌數跟國力與股價的關係。

從紅酒指數看見春燕回來的訊號,在京奧獎牌數發現中國崛起的趨勢,現在該怎麼投資、投資什麼,其實生活小細節裡還是可以看到不少線索。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台灣股市,還有誰記得「胡立陽」?

     這位1、20年前,叱咤台灣股市、獨領風騷多時,被同業戲稱為「怪咖」的股市頑童,粉絲則尊奉為「台股教父」,現在流落何方,在哪兒高就?

     在沈潛多年後,稍早重啟山林,依恃寶刀未老的演講技巧,在彼岸的大陸股市圈,掀起一股又一股旋風,風靡數億投資人,被譽為「亞洲股市神童」;現年58歲的胡立陽,被譽為神童,老兵未凋,風采更勝往昔。

     胡立陽是在2006年初,在中國的深圳,舉辦復出的第一場股市投資分析演講;大陸的股票投資人說:「聽他演講,如同聆賞一首歌、看一場秀。」話匣子一打開,就停不下來;唱作俱佳的肢體語言,更令投資人傾倒。

     胡立陽說:「我喜歡『教』人投資,不喜歡『叫』人投資,一字之差,相差千萬里;以前開投顧,叫人買股票,發現功力盡失,渾身不對勁......。」

     在大陸演講時,有投資人問,兩岸股市投資人,在操作上有何不同,他認為,「任何投資人都一樣,擁有同樣弱點,貪婪不足、不服輸,多是追高殺低,要賺錢,是低買高賣,但很多人低檔不敢買,反而在人聲鼎沸時,勇於搶進,卻常遇上大戶賣出之時。」

     這個論調,看似廢話,但卻是一般投資人的通病。

     胡立陽說,自己常被人稱為瘋子,習慣以「相對理論」印證自己觀點的胡立陽,對目前的全球經濟窘況,則有另類的看法。

     他提出「煽風理論」對應「蝴蝶效應」之說,蝴蝶效應指的是,在南美的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拍動翅膀,引起的氣流,一段時間之後,可能對美國德州地區形成一場劇烈風暴。

     而胡立陽的煽風理論則認為,現在由於資訊科技的發達,全球媒體已經取代蝴蝶,原本細微末節的小事,能在一夕之間推波助瀾,形成舉世驚心的海嘯。

     就以當下全球憂心的金融危機問題,胡立陽認為,這次的經濟衰退,「是一場鬧劇」,主角則是華爾街的金融業,始作俑者是雷曼兄弟。雷曼等公司倒閉,對經濟影響並不大,而會造成全球金融產業漫天巨濤,主要是人們恐慌所致。

     心病還須心藥醫,胡立陽說,這次的經濟困境,是心理病,調理的藥方,只有三個字:救股市。

     那個國家能致力於穩定股市,就是王。他贊同此次金融危機中,中國政府積極致力於股市的穩定,包括從去年底宣示以4兆人民幣,加強公共工程的基礎建設動作,加上,陸續推出振興十大產業發展方案,配合近期的「兩會」建言,今年以來,中國股市與國際股市脫鉤,獨樹一幟,漲幅居全球之冠,政府的魄力,激勵股市,穩定經濟的做法,是走對了路子。

在台灣沈寂好一段時間的胡立陽,現在又從對岸紅了回來。只是,他的人生幾經波折,早就過了看山不是山的激憤年代。

     在網路上打上胡立陽三個字搜尋,會發現有許多網頁都是大陸媒體報導的訊息,主要是因為胡立陽自從退休之後,就積極在中國大陸演講,他說,由於他的親和力比較強,「甚至在台上又唱又跳」,也可以輕鬆易解的談說股市,讓才進入資本市場不久的大陸股民,新鮮感十足,造成萬人空巷,他自己打趣的說,「一場演講結束後,光和聽眾拍照就要花掉兩小時。」

     去年6月,大陸媒體邀請他與國際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舉行一場演講PK賽,一度造成社會轟動。胡立陽說,當時油價正處於飆漲時期,甚至突破每桶140美元,創歷史新高,羅傑斯認為油價將會持續上漲,然而他持反對立場,甚至認為油價將會下跌至90至80美元,再來就會跌至35美元左右。

     之所以肯定油價將下跌,是因為他先前發明「6個月理論」,表示不論哪種商品期貨,只要飆漲程度讓人盡皆知,甚至媒體高度關注時,6個月內價格一定崩盤。

     但演講完隔10天,胡立陽人在外地出差,秘書還緊急致電給他說,油價已經飆至147美元,他坦言,當時真的有嚇到,甚至一度懷疑自己難道預測錯了嗎?不過他選擇堅持相信自己的理論,果真不久,油價從高峰一路溜滑梯跌價。

     回顧過去,胡立陽早年在華爾街美林證券擔任副總裁職位,是美林證券重點栽培的華人,不只是華人於華爾街地區擔任最高職位,公司甚至即將要把大中華區交給他全權管理,不過胡立陽說,他發現當自己身在股市其中,每天就是叫人趕快在股市殺進殺出,反而讓他解析股市的「功力喪失」。

     後來他決定回台北擔任證券市場發展基金會祕書長,從年薪千萬新台幣一下子只領月薪2萬元新台幣,大家都說「他瘋了」,甚至家人當時也反對。

     胡立陽對自己走過的路並不後悔。他說,二年多前,當他決定退休後,生活的重心頓失,完全不知該做什麼。還好,一位台商朋友請他到上海做一場演講,讓他重新找回失去的舞台,也讓他終於知道,原來人是不能退休的,頂多只能退,但還是要有一個不能休的舞台!

     現在的胡立陽,依然精神奕奕的站在舞台上。他也知道,這一次,他是不會再走下舞台了!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假日,各大報頭版都以斗大標題刊出:郵局拒收企業大額存款,顯示在低利率時代,資金無處可去的窘境,目前定期儲蓄存款利率已降至0.95%,錢放銀行利息收入可說是少之又少,在這種情況下,資金在股市已重挫五千多點的情況下,紛紛在股市尋找出路可想而知。

假日,各大報頭版都以斗大標題刊出:郵局拒收企業大額存款,顯示在低利率時代,資金無處可去的窘境,目前定期儲蓄存款利率已降至0.95%,錢放銀行利息收入可說是少之又少,在這種情況下,資金在股市已重挫五千多點的情況下,紛紛在股市尋找出路可想而知。

台股從3955起漲,目前已直逼半年線4759的位置,正緩緩向半年線,甚至是5000點的整數關卡邁進,加權指數雖然漲得慢,不過如果看一些個股,像宅經濟概念的智冠(5478)、網龍(3083)、華義(3086)、昱泉(6169)、遊戲橘子(6180)、宇峻(3546)等紛紛大漲一倍,且股價頻創新高,最近生技股轉強,太醫(4126)從17.4元漲到36.5元,也是一下子漲了一倍,永日(4102)在大家不注意的情況下,從10.5元漲到22.5元,也漲足了一倍,而最近與鴻海加緊合作的訊聯(1784)從25.8元天天漲停板,已到達53元,合世(1781)也加入飆升的行列,紅電醫(1799)、景岳(3164)、加捷(4109)、濟生(4111)也都出量,展現上攻的意圖。

加上原來強勢的IC設計股,在群聯(8299)、致新(8081)、創意(3443)、原相(3227)拉出一倍漲幅之後,IP的智原(3035)10日拉上漲停,收在41.9元,從20.8元起漲,也是漲了一倍,消費性IC的松瀚(5471)從25.2元漲到49.5元已接近一倍漲幅。

另外有急單轉機效應的LED,像晶電(2448)從25.2元漲到53.3元,已漲了一倍,其他漲一倍以上的LED族群還有璨圓(3061)、佰鴻(3031)及光磊(2340)。

這些大漲逾一倍的個股,都將開始接受基本面的考驗,如果去年第四季大賠,今年仍然會虧損的公司,股價站上20元以上將會很吃力,像璨圓從7.77元漲到20.8元,進階到20元以上將是一個新的里程碑,在這種情況下,充沛的資金,加上第一季帶來的急單效應,帶出來的轉機行情,最適合低價股發酵。

例如威盛(2388),因為子公司威睿在中國接獲手機晶片大訂單,股價立刻從4.89元大漲到16.2元,有了威盛的效益,最近矽統(2363)也宣布進攻大陸晶片市場,股價已從3.07元大漲到8元,不但穿過年線,也足足漲了一倍多,矽統大漲後,同樣是杜俊元旗下的華泰(2329)也從2.52元急攻到4.83元,也有近一倍的漲幅,從威盛到矽統,到華泰這是一個低價股大漲的範例。

最近即將掛牌的洋華(3622)從44元急拉到158元,這也使得持有洋華13%左右的大股東合機(1618)股價一發不可收拾,合機從3.88元大漲到10.4元,10日仍然漲停收盤,在電線電纜股中表現最搶眼,合機的大漲,也使在香港有子公司的台一(1613)開始受到注意,如果從這個範例,13日即將掛牌的智易(3596)、仁寶(2324)是將近20%的大股東,而智邦(2345)則有4.4%,本來智易是智邦的,後來大多數持股賣給仁寶,不過智邦仍有4.4%,這個部分持股可望為智邦挹注二億多獲利,以智邦目前不到面額的股價,智易上市後,對智邦將帶來十分正面的助力。

目前各類股中都有具代表性的低價股,例如PCB的華通(2313)最近已從3.66元漲到6元,耀華(2367)也從5.2元漲到8.67元,台光電(2383)則從4.36元漲到7.85元,幾乎每天都突破新高價,被動元件股由國巨(2327)領軍,從3.01元漲到5.87元,已經漲了近一倍,這對華新科(2492)、天揚(5345)等都有助力,其他如代表仁寶集團的金寶(2312)、飛信(3063),代表宏碁集團的建碁(3046)等都有代表性。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價跌跌不休,最慘跌至0.97美元,市值只剩下56.4億美元的美國銀行業超級巨星花旗集團,該集團的CEO VIKRAM PANDIT以電子郵件的方式,對內發表了一份備忘錄,表示花旗09年前2個月業績理想,同時經嚴格的壓力測試之後,他對花旗旗下事業強勁表現感到振奮,花旗預告前2個月賺錢,股價從1.05美元大漲到1.45美元,股價大漲38%,而跟著花旗難兄難弟的美國銀行也從3.75美元跳空大漲1.04美元,股價大漲27.7%,這些跌深的金融股大漲,帶動了美股強勁大反彈。

股價跌跌不休,最慘跌至0.97美元,市值只剩下56.4億美元的美國銀行業超級巨星花旗集團,該集團的CEO VIKRAM PANDIT以電子郵件的方式,對內發表了一份備忘錄,表示花旗09年前2個月業績理想,同時經嚴格的壓力測試之後,他對花旗旗下事業強勁表現感到振奮,花旗預告前2個月賺錢,股價從1.05美元大漲到1.45美元,股價大漲38%,而跟著花旗難兄難弟的美國銀行也從3.75美元跳空大漲1.04美元,股價大漲27.7%,這些跌深的金融股大漲,帶動了美股強勁大反彈。

3月10日,道瓊指數大漲379.44,漲幅達5.8%,NASDAQ大漲89.64,漲幅更高達7.02%,歐洲三大指數也在金融股領軍帶動下,德國股市大漲194.95,英國股市上漲172.8,法國股市也大漲144.39,全球股市都上演破底大反彈,3月11日亞洲股市也跟著上漲反彈行情,其中跌深的日經指數上漲4.48%,表現最強勁,反而是連日來逆勢上漲的中國深滬A、B股上漲不到1%,台股約上漲2%左右,表現不如預期。這也很可能是農曆年以來逆勢強攻的台股第一個警告訊號。

3月11日的台股開始出現一些「豬羊變色」效應,也就是原先強勢股在漲幅已大之後已逐漸轉弱,像宅經濟概念的智冠(5478)一度跌停,網龍(3083)一度大跌7.5元,華義(3086)跌了半支停板,宇峻(3546)、昱泉(6169)都開高走低,IC設計的瑞昱(2379)、松瀚(5471)、致新(8081)、群聯(8299)、聯陽(3014)高檔都遭逢賣壓,金融股最強勢的華票(2820)從7.41元急殺到7元。

反而是原先最弱勢的金融股隨著歐美銀行股大漲4.3%,其中,一度破底跌到24元的國泰金(2882)拉升到接近漲停板,新光金(2888)則直接拉到漲停,台壽保(2833)也漲停,連受到政治壓力最大的元大金(2885)也拉漲停,在百貨類股中,去年從62.1元跌到12.1元的遠百(2903)一度出現15元的漲停價,最顯著的是去年第4季大虧,股價蟄伏很久的台塑四寶,因為長庚醫院回補,股價幾乎全面漲停。

同時塑化業也因為急單效應出現,像SM的國喬(1312)與台苯(1310)都拉升到漲停。SM大漲,台苯2月營收達8.4億元,已創了去年9月以來的新高,台苯的單月最低營收是11月的2.09億元,此後逐月增加,元月達4.72億,2月再跳升到8.4億。國喬則從元月的4.03億跳升到7.41億,2月營收效應,使得股價力拉漲停,另外,DOP的聯成石化(1313)元月營收2.37億,2月跳升4億,股價也漲停,這些急單效應,也使台聚旗下的華夏(1305)、亞聚(1308)、台達化(1309)股價大漲,整個塑化股漲幅達5.2%,表現比金融股更強。

這種強勢股、弱勢股易位的現象,代表了先前本土主力趁著歐美股市急跌中逆勢拉抬,等到散戶看到國際股市大漲,以為安全了跳進來,主力反向出貨,這種現象在11日一些主力拉抬的LED股都可看出端倪,像晶電(2448)從53.2元殺到50元,璨圓(3061)、光磊(2340),低價股的國巨(2327)從幾乎漲停殺到平盤以下,智寶(2375)更是從漲停殺到跌停,其他如瑞軒(2489)、強茂(2481)、美律(2439)、科風(3043)、錸德(3050)都出現急殺的走勢。

未來必須特別留意的是,這一波行情,外資買超遠大於賣超,角色已不若先前重要,反倒是投信集中加碼的個股,一旦成為第一季作帳標的,投信反手殺出,後座力會特別大,這些個股不宜再追高介入。

另外,有幾檔個股值得追蹤,一是智易(3596)以每股32.3元上市,上市首日漲到71.5元,表現可圈可點,智易有好表現,對新東家仁寶(2324)、老東家智邦(2345)有很大幫助。

二是中航(2612)公布去年全年獲利42.48億元,EPS高達16.56元,這是很可怕的EPS,不過中航保守因應今年景氣,決定只配6元現金,股價反而從71.6元下殺到69.1元,這代表散裝航運今年仍有苦戰。

三是鴻海(2317)2月營收872.2億,月增率與年增率都出現10.5%左右的衰退,加上今年低配息率,讓鴻海股價從76.7元急殺到66.7元,過去鴻海在代工全盛時代,可以完全擠壓下游廠商,如今,急單效應改變了整個生態,鴻海的挑戰更大。

四是宣明智出面召集記者說明TMC新架構,看起來TMC是一家由政府出資新設公司,與現有5家架構整合無關,且未來5家公司仍得自己打自己的債務,這項宣示,使得茂德(5387)、力晶(5346)開盤即跌停,看起來力晶等DRAM股仍得自求多福,未來繼茂德後,力晶可能最危險。

五是急單帶來的效果可多注意面板股動向,如果友達(2409)、奇美電(3009)再漲有限,那麼急單可能近尾聲,電子股宜見好就收。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金融市場連動性愈來愈高,一堆壞消息繞著地球跑,浸淫台股市場多年的萬寶投顧總經理蔡明彰,農曆年期間特地飛到北非突尼西亞。這裡正是2008年全球唯一正報酬的股票市場,在全球鬧股災時,逆勢上漲了10.62%。

「換個角度看世界吧。」蔡明彰指出,去年十個表現最好的股市都集中在北非及中東,這趟突尼西亞遠行,他親自去看看該國股市為何會漲,並從當地沙漠綠洲中得到不少啟示。

去年9、10月時,美國發生金融海嘯,美股前一天若大跌,台股就「完蛋了」;近期台股卻能與美股脫勾,投資人似已經開始從不同角度看世界。

在突尼西亞,蔡明彰看到該國總統本阿里領袖肖像,幾乎遍布各機場、旅館,甚至馬路上也到處可見。他說:「百年來最大的金融海嘯,凡是政府架構不是強而有力的,那就慢慢等吧。」

蔡明彰認為,現在不是太平盛世,是充滿挑戰的世代,政府若不是強而有力,都不行。日本首相都已換了好幾個,日本近20年來幾乎是最賠錢的市場,「就是不行嘛」。

農曆年期間,當媒體都聚焦在美國政府如何挽救經濟之際,他在突尼西亞看電視,新聞焦點卻著重在中國大陸總理溫家寶到歐洲國家去訪問的消息。

「我們要站在贏家強者的角度去看事情,」蔡明彰認為,雄霸世界經濟極峰已久的美國,巨人地位已動搖,為何還要站在美國角度看世界?

他觀察到,去年賠慘的人,今年一定很保守,有的專家去年身價由10億元縮水成1億元,當然看法很悲觀,「老師都住套房了,你還聽老師的?」

另外,工作保不住的人,看事情也很悲觀。蔡明彰分析,有外資法人看台灣經濟成長率會掉到負11%,這是因為外資都在裁員,工作不保時,看世界一定悲觀。「你現在還要聽這兩種人說的嗎?」

縱橫股海多年,蔡明彰看到不少真正賺錢的人,都是具有獨立思考判斷能力,而不是跟著人云亦云,他主張大家不妨換個角度思維當前全球的問題,別被角度偏頗的國際媒體訊息牽著鼻子走。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功者總是能從身邊的小事物悟出大道理,股神巴菲特也不例外。巴菲特的新書《雪球》開宗明義就點出他自己的格言:「人生就像是雪球,最重要的事,是尋找濕漉漉的雪,和斜坡夠長的山坡。」

     保德信投信理財中心協理詹千慧解讀,如果把「濕雪」當作是投資利基,「山坡」指的就是時間與耐心了,換言之,一個投資的成功,不單要尋找良好的投資標的,還要有足夠的時間來等待其開花結果,而其結果與最原來的投資成本相比,就像是片片輕盈的雪花,匯集後滾成紮實龐大的雪球。

     詹千慧表示,「雪球理論」落實到個人投資理財實務上,第一是投資的資源要集中,讓每片微不足道的雪花集合成為小雪球,才有辦法向前滾動,巴菲特雖然貴為百萬富翁,但生活相當儉樸,也才能將雪花片片變成小雪球。

     第二是投資越早開始越好,並且盡量不要過度消費,甚至負債,才能讓時間站在自己這邊,巴菲特提到:「我很早就在捏自己的小雪球,如果晚10年再捏,情況會和現在它在山坡上的位置很不一樣。」

     書中提到巴菲特的親身經驗,他12歲就跟朋友合夥投資股票,最後每張賺到1.75美元,但股票在賣出後,卻迅速飆升至每股202美元,巴菲特從中學習到,並牢牢記在心中,如果自己不是一直盯著股價,如果不是因為幫朋友投資的壓力,也許就不會倉促出手,因而與每張賺163.75美元機會擦身而過。

     第三是從小就要培養理財觀。巴菲特從6歲就開始推銷箭牌口香糖、可口可樂、星期六晚郵報和《自由》雜誌,透過銷售不同產品,成本與利潤的概念很早就開始紮根在他的腦袋裡。

     詹千慧指出,這本書中的理財概念,投資人之前可能都已經聽過,但是透過股神的真實故事,也許讀起來別有一番感受,特別是在這百年難得一次的金融海嘯時代,這些投資心法更顯得彌足珍貴。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農曆新年最夯的吉祥話是「牛轉乾坤」,顯示全民皆寄望景氣與股市能夠否極泰來;最忌諱的吉祥話則是「財源滾滾」,因財源與裁員同音,反映民眾最擔憂的失業問題。代表2008年的字為「亂」,在亂世時代各國莫不期盼亂世中,英明的領導人可帶領國家走出亂局。亂世,也才有塑造英雄的機會。

一個國家領導人(總統)的政策目標,以經濟學語言就是「充分就業」。因為高失業將導致治安敗壞、社會動盪,最終結果是政黨被輪替。

一個企業領導人(總裁)的最終目標則是「永續經營」,使公司成為長青的百年企業。

當景氣蕭條之際,總裁唯有快速裁員瘦身才能使企業永續生存,但總統卻要公司當愛心企業不要裁員,以遂充分就業的政治任務,總統的確英明,但以企業角度,裁員卻是必要之惡。

金融海嘯掀起全球失業潮,國際勞工組織(ILO)1月底發表報告指出,全球2009年失業人數可能增加5,000萬人,最壞情況,失業率將從2007年的6.5%、1.79億人,惡化至7.1%、2.3億人。

以全球經濟龍頭美國為例,2009年1月失業率達16年新高的7.6%,非農業就業人口減少59.8萬人,創下1974年以來最大減幅。一年之內,共有360萬人失業,總失業人口1,160萬人,市場預估2009年失業率將逾9%。歐洲地區的西班牙失業率高達14.4%、法國10%、德國7.8%,歐元區整體達到8%。

灣2008年12月失業率5.03%,失業人口54.9萬人,創下歷史最高紀錄,而被迫無薪休假的人數高達65.8萬人,若以廣義失業人口統計,則失業人數已達80萬人。所以,馬總統提出搶救失業的英明政策,視救失業如救災,美國歐巴馬總統也提出創造350萬就業機會的計劃。

搶救失業那麼重要嗎?

衡量國民所得一般有三種方式:

(一)支出法,就是大家所熟知的C+I+G+X-M(消費、投資、政府支出與外貿剩餘)。(二)貨幣法,就是MV=PY,M是貨幣流通數量、V是貨幣流通速度、P是商品總平均價格、Y是總產出數量。第三種方法是所得法,GD =受雇人員報酬+企業營業盈餘+間接稅淨額+固定資本折舊+國外所得淨額。

以台灣一年GDP大約新台幣13.6兆元,其中受雇人員報酬約占43%,企業盈餘約占37%,兩者合計占GDP約八成,所以當企業大量裁員,占GDP比重超過40%的受雇人員報酬將大幅減少,GDP成長率當然大幅下降。

也由於全球需求減弱,占GDP比重將近四成的企業獲利,這兩年減幅高達三至五成,無怪乎某些外資預估台灣2009年GDP成長率悲觀至-6%至-11%。估且不論這些極端預估值正確與否,以所得法預估的GDP,大量失業潮的確會帶來GDP的大衰退,可見搶救失業對經濟的重要性。

更令人憂慮的是此波金融海嘯延續期有多久?由於此波不景氣幾乎對所有的產業都產生結構性衝擊,失業期的拉長,及轉換行業的困難性,將使找尋或變換工作過程中發生的所謂摩擦性失業(Frictional unemployment),有可能變成長期的結構性失業(Structural unemployment),最後變成長期處於高檔的自然失業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長期失業潮將加速經濟衰退,增加景氣復甦的難度,失業家庭將緊縮消費支出,也可能使房貸與信用卡違約率升高,公司裁員短期將使資遣費用增加,生產力可能減退,最後長期經濟不振、失業率居高不下,社會治安及政治安定性將接受考驗。可見當權者搶救失業的重要性,由此觀之,歐巴馬的確是個英明總統,因他正視問題且提出解決方案。如何搶救失業呢?

叫企業不裁員是個笨方法!企業需要對股東負責,目標也在永續經營,與政治人物的充分就業目標是不一樣的。故為政者只有從自身的貨幣及財政政策下手,別寄望「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

經濟學的菲力浦曲線(Phillips Curve)顯示,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具反向關係。故欲降低失業率,只有提高通膨率,而降息及撒錢則是通膨的兩大溫床。

此波金融海嘯,全球央行降息速度之快、幅度之大皆創下歷史之最。美國聯準會在2007年9月次貸發生之初就首度降息,從最高的5.25%降至0.5%;日本1989年12月房市泡沫破滅,日本央行遲至兩年半後,在1991年7月才開始降息。

可見此次全球央行反應靈敏,但如我國央行總裁彭淮南所言,「降息一味」並無法快速拯救信用緊縮危機,且現階段似乎已陷入凱因斯陷阱中。破解凱因斯陷阱的方法,還是需要凱因斯政策。

國際貨幣基金(IMF)認為振興經濟規模應占全球GDP的2%,以全球65兆美元的GDP規模計算,振興經濟金額應在1.3兆美元以上。

目前,美國振興方案7,890億占其17兆美元GDP約4.6%,德國兩波振興規模730億歐元 占其3.37兆美元GDP約2.8%,中國人民幣4兆元占其3.38兆美元GDP則高達16%,而台灣新台幣5,000億元方案,則占13.6兆元GDP的3.6%。

各國政府搶救經濟、失業潮最後的關鍵在於:(1)振興經濟規模大小,(2)立法及執行效率,(3)振興產業內容所誘發的乘數效果高低。

在全球大撒錢及零利率環境下,最壞情況終會過去,接下來通膨及另一次泡沫將在悲觀氣氛中,如鬼魅般悄悄回來。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發表到關於趨勢研判的文章,網友不免就會用當下的實際走勢來立刻驗證到底準還是不準?我想趨勢沒有人能夠看得精準,尤其是短期的趨勢,因此每每有人想要鐵口直斷時,市場一定會有辦法讓你「雞嘴變鴨嘴」!

我一直都認為趨勢的發展不要貿然去猜測它較妥當,對它存有概括的輪廓就好,然後再依照市場實際的發展去具體加深或調整原先既存的輪廓,對未來趨勢存有主觀的看法,但也不要失於客觀。

一定有人會問:沒有猜測,又如何存有對趨勢的概括輪廓?答案就是:審形的工夫。何謂審形?就是分析現有的形勢,定下當前趨勢的可能位階。例如先確認當前屬於空頭市場還是多頭市場?若確認為空頭市場,則再一步確認當前屬於初跌段、主跌段,亦或末跌段,甚至是已經反轉了。只要能對當前的趨勢位階存有概括的輪廓,那麼就算你仍沒有預測未來趨勢的能力,但我想那已足以讓你擬定妥善的操作策略了。

而且,審形只須具備事後諸葛的能耐就足以辦到了,這比起當事前諸葛容易多了!

附圖是大盤的月線圖,大盤在經過慘烈的跌勢以後,已經連續五個月收盤在下影線的上方,到目前尚無繼續破底,但也沒有展開明顯的中級反彈,你認為當前的趨勢最可能處在哪一個位階?是空頭市場的主跌段,還是末跌段,或甚至是已經反轉了?

我自己存有的輪廓是這樣的:絕對不是主跌段了,若後續再度發生破下影線低點的情形,可能就再有一波小規模的末跌段,在尚未破底之前,我就認定空頭市場已經反轉了,只是尚未開始發動明顯的漲勢而已。我所存有對趨勢發展的輪廓並不是一尊石雕,它是可以隨著市場的實際發展而機動調整的,運用於實際的操作,更重要的是具備一套策略性的操作模式。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財星」雜誌報導,根據投資大師巴菲特使用的一項投資基準,當美國股市總市值落在國民生產毛額(GNP)的70%到80% 之間,就是合理的投資時機,而現在似乎就是時候了。

這項理論的論點在於美國股市總市值與GNP之間應該有個合理的比率,根據85年來的線圖走勢以及巴菲特本人的說法,現在應該是進場購買美股的適當時候。

2001年網路泡沫破滅,道瓊指數從高點大幅回挫2000點時,很多人都在討論重返股市的時機。但當時股市總市值仍相當於美國GNP的133%,所以巴菲特並未輕舉妄動。

巴菲特後來具體設想一個進場的合理時刻,他說:「如果總市值與GNP的比率落在70%到80%之間,進場購買股票可能會很有利。」

按照這項說法,美股的買點如今可能已經浮現,因為該比率1月時已降到75%左右。巴菲特對於總市值/GNP比率重返正常,絲毫不感到訝異,他告訴「財星」說,這項變化讓他想起投資家葛拉罕 (Ben Graham)對股市運作方式的描述:他說:「股市在短期間像是投票機,但在長期間就像是體重器。」

巴菲特不僅相信線圖傳達的訊息,還親身力行。他去年10 月17日在紐約時報的輿論版上說,有很長一段時間,他個人除了美國公債外,沒有擁有任何股票 (波克夏股票當然是例外),但現在他已開始進場購買。

他還說,如果股價繼續下滑,他會繼續加碼。他發表這些言論之後,美股的確繼續下滑,道瓊指數在這段期間下跌約10% ,所以按理巴菲特應該也不斷買進。遺憾的是,我們的投資大師並未透露他買了哪些股票。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都會有感覺,眼睛的感覺尤其是直接,但也未必能感覺到全部,有時內心深處的感覺,會比直接看更準。我很喜歡的電影-(女人香)就是跟感覺有關。電影裡家境清寒的查理,費盡艱難獲得進入哈佛大學的機會,為了能回家過耶誕節,他應聘照顧雙目失明的退休中校斯萊德幾天。查理在學校目睹了同學的惡作劇,學校當局將開會審訊,這件事困擾著查理,因為若不坦白交代,校長有可能將他開除;中校斯萊德則另懷鬼胎,他打算到紐約度一個瘋狂周末,探望他的姐姐,住最高級的飯店,找最貴的小姐,然後在飯店用配槍結束自己的生命。雙方在各有所思的情況下,搭上前往紐約的飛機。

投資的感覺

股票市場總是令人難以捉摸,有人由總體經濟來觀察,有人以人氣指數來判斷。大部份散戶最直接,新聞說那支好就買那支,買到後感覺不好就殺出,樂趣看起來是無窮,成績就不能看了。買股票要靠感覺嗎?我認為有這個可能,每次股票漲跌,我總是好像「感覺」到什麼,但理智告訴我,不可以單憑「感覺」殺進殺出,所以最後總是以不變應萬變。事後檢討投資結果,感覺不出有特別的差異,可能是我股票放的時間比較久,又多是贏的關係。

電影「女人香」 裡的斯萊德中校雖然雙目失明,但他不認為自己是個瞎子,利用他的聽覺觸覺,他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細節,靠著查理述說舞池的方向及位置,舞藝精湛的中校,跟美女表演了一首Tango - "Por Una Cabeza"

*到 You Tube 網站,搜尋"Por Una Cabeza",就可以看到中校的表演。

由上面這一段情節來看,憑「感覺」辦事未必就是錯,以投資股票來說,如果事先能做好評估,把可能的情況考慮到,光是靠反向投資,閉著眼睛「感覺」,我認為也有可能贏,就好像我的「另一半」一樣,雖然從不研究投資,但每天聽我碎碎唸一些投資大道理,聽久了也得道成精,每次遇到突發狀況,「感覺」好像都比我敏銳,所以她的「感覺」意見,我一向會很慎重的參考。

中校在查理的陪伴下,完成了他預計要做的事,還意外的駕駛法拉利跑車在街上狂飆,度過了一個美好的週末。由於其他目睹的同學都不願吐實,查理變成惡作劇中唯一的人證,但他不願成為背棄同學的告密者,被校方處份似乎免不了。中校對查理的困境略知一二,當他最後舉起手槍欲結束自己的生命時,同樣陷於困境的查理卻不顧危險相救,讓他從精神仰鬱中振作起來,在正義感的驅使下,他決定到學校幫查理辯護。

投資碰到的問題千變萬化,但不管本領有多高強,對獲利還是沒有完全的把握。有時我靜下心來想一想,「感覺」不也是一項功課,認識或了解股票多的人,感覺的準確度肯定比其他人要好。有的人買股票總是贏,問他原因,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大部份贏家都花了很多時間在觀察,看久了「感覺」就出來了,就好像電影「女人香」裡的斯萊德中校一樣,別以為他是個瞎子,他用感覺反而看到了一般人看不到的情境。

中校最後以查理的親屬身份為他辯護,一篇義正詞嚴充滿豪氣的演講,感動了所有的師生,查理最後獲判無罪,中校也重新燃起對生命的熱情。

股票在上下跳動,你感覺到了嗎?如果沒有,那一定是你還沒進入狀況,把雙眼閉起來,仔細的想一想手上股票目前的情況,在完全黑暗寂靜的腦海中,或許就「感覺」到它的未來。

附註:艾爾帕西諾在本片的優異演技,讓他勇奪1993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本片不定時在東森洋片台播放,沒看過的網友務必要觀賞。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看到電視第四台的投顧老師,拿筆指著股票技術分析圖上的線型說:「現在是反彈波,反彈滿足點為XX點」、「主升段還沒有到,目前只是第一波」、「根據波浪理論,這一波上漲滿足點為XX點」等等。

事實上,這些技術分析語彙都來自於「波浪理論」。而「波浪理論」則是在所有技術分析工具中,最不具科學效果的技術分析工具,因此,從波浪理論所延伸出來的技術分析方法與概念,投資人在實際運用上應該要特別小心。

所謂「最不具科學效果」的意思,是因為在五花八門的技術分析工具中,只有「波浪理論」的發明者(或發現者?)宣稱自己在股市中找到了如同大自然中的牛頓運動定律,並可以藉此來臆測股價的發展方向。而實際上,這種說法完全是「不科學」的。

因為「波浪理論」陳義甚高,也導致運用者失敗率特高。換個角度說,多數的技術分析理論並不敢斷言自己具有100%預測股價變化的能力,唯獨「波浪理論」有,這也使得該理論特別危險。

1938年,美國有一位叫艾略特(R.N.Elliott)的人出版了一本書,名為《波浪理論》(The Wave Principle)。緊接著在1946年時,更深入的一本書《自然定律----宇宙的奧秘》(Nature’s Law—The Secret of the Universal )也出版了。

在這些書中,艾略特堅信股價就跟物理世界的三大運動定律一樣,也會依循著自然法則運作。這個神祕的運作法則,就是「黃金比率」(又稱「費波納奇數列」)。

艾略特在第一本書中指出,一個股市的完整多頭行情中,將會有五個上升波,以及三個下降波,可以稱之為「五浪三波」。

五波的上升趨勢可分為三個推動波(impulse wave)以及二個修正波(corrective wave);三個推動波分別為第 1、3及5波,而修正波則為第2及第4波。緊接其後的,是下降趨勢波,分為a、b、c三波(如圖所示)。

這個股市波動的型態,來自於艾略特對於美國道瓊工業指數的歷史經驗觀察,通過歸納整理後,所得出波浪型態的基本原型。在這個基本型態之下,雖然仍會有變異型態,比如在每一波中,又含有更小的波浪整理型態;又或者尚未出現第5波,整個股市就跌入a波下跌段等等。

但重點是,艾略特第一本書的理論根據,是建立在草率的經驗法則之上。但等到第二本書推出時,他的立場又幡然一變,成為建立在演繹法嚴謹基礎上的科學理論。

艾略特在第二本書中認為,股市的漲跌幅可以根據黃金切割率計算出來,也就是一個上升浪可以是上一次高點的1.618倍,修正波的低點,則是前浪高點的0.618位置處。然後,修正波再乘以1.618倍,又會得出下一浪的滿足高點。以此類推,則每一波、每一浪的滿足點都會被「科學化」的尋找出來。(1.618、0.618都是黃金切割比率,完美的蘊藏在股價波動背後)

至於每一波的時間持續長短,艾略特也引用費波納奇數列論斷,修正波的持續時間與漲跌幅,大多在第3、5、8日反轉,很少能撐到13日;而推動波的力道較為強勁,通常能持續8、13、21、34或55日才發生反轉。

在該本書中所引述的這些數字,很快就成為日後股市名嘴與技術分析愛用者所據以推斷股市未來走勢的重要概念。

但弔詭的地方就在這裡,艾略特第一本書中所明示的波浪理論是建基於歸納法則經驗的觀察,但第二本書卻跳躍式的成為自然定律般的演繹法則。這種立論點的前後矛盾與衝突,以及無法證明其歸納法則為真的理論,所演繹出來的當然是一套「偽科學」,是經不起科學檢驗的。

但不知道為什麼,這套前後立場矛盾的偽科學理論,卻廣泛受到技術分析愛用者的喜愛,成為時下流行的投資語彙。什麼「上漲滿足點」、「反彈波」、「多頭主升段」、「末升段」、「變盤」等等,全都可以在此找到語彙的濫觴源頭。

投資人不明白的是,波浪理論充其量只是經驗法則所歸納出來的股價走勢型態,並沒有辦法藉以成為一套可以演繹出未來股價走勢的預測工具。

更何況就歸納法來說,只要經驗案例中有例外法則,就無法具足說明該法則的科學有效性。而在實際上充滿千變萬化的股票市場中,投資人很快就能找到一籮筐波浪原型的例外狀況,據此就沒有辦法讓「五浪三波」成為具有說服力的經驗通則。

在一套沒有科學嚴謹基礎的理論系統中,投資人卻企圖據以掌握市場的運作方向,甚至想要預測未來,其投資結果自然可想而知。這也是為何在股票市場殺進殺出者眾,而能賺到錢的投資人卻寥寥可數。

如果投資人沒有辦法溯本求源,探究時下股市流行語彙與概念背後的真相,則肯定會錯上加錯,走入股市迷宮而不自知了。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是資本市場巨幅震盪的一年,很少人有經歷如此巨大風暴的經驗。在這個前所未見的金融泡沫破滅過程中,許多人都受到了傷害。為了保護自己在未來不再受到太大的損傷,甚至能夠從中把握獲利的機會,了解金融泡沫形成的起因、演變的過程及產生的後果,就成了很重要的一個學習課題。

一生致力於研究金融危機史的美國經濟史學家查爾斯‧德爾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在他的經典之作《瘋狂、恐慌、崩盤》一書中,回顧並分析了金融危機與泡沫產生的原因及過程。

金德爾伯格說:「泡沫就是一種或一系列資產在一個連續過程中陡然漲價,價格上升會使人們產生還會再漲的預期,於是又吸引了新的買主—這些人只是想透過買賣來牟取利潤,對資產本身的使用和產生盈利的能力並不感興趣。隨著漲價而來的經常是預期的逆轉,然後價格崩跌,最後以金融危機告終。」這個定義很清楚地描述了泡沫從生成到破滅的過程,正是由於投機者忽視資產的使用價值和盈利能力,只注重買賣價差的利得,而促成了泡沫的形成和隨後的金融危機。

歷史上每次危機的特徵都不盡相同:投機的對象、信用擴張的形式、詐欺的技巧、觸發恐慌的事件…等。但是萬變不離其本,雖然細節變化多端,可是結構卻是相同的。就像馬克‧吐溫(Mark Twain)有句名言說:「歷史雖然不會重複,但是它會有一定的規律。」

金德爾伯格引用經濟學家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的理論作為分析金融危機的基本架構。明斯基認為金融體系本質上就是不穩定、脆弱而且有災難傾向的特質,他強調信用制度的不穩定會促使瘋狂的產生,接著是危機,最後終以恐慌與崩盤結尾。

明斯基的分析模型將金融泡沫細分為五個階段:

1.錯置期(Displacement)

2.信用擴張期(Credit creation)

3.陶醉期(Euphoria)

4.危險期/金融困頓期(Critical Stage / Financial distress)

5.劇變期(Revulsion)

下面我們就針對每一個階段分別加以說明。

金融泡沫的五個階段

錯置期-繁榮的誕生

金融泡沫是以「錯置」為起點,通常是某種外來的衝擊事件,它會改變人們的視野、預期、獲利機會,而且具有相當的規模。每次的衝擊來源不盡相同,可能是戰爭、影響面廣大的發明(例如:鐵路、汽車、網路)、或金融創新…等。每次投機的對象也不太一樣,可能是商品、有價證券、土地、住宅、辦公大樓、或外匯…等。

通常它會為某些新興或既有行業帶來獲利機會,並終止其他行業獲利的機會,就像是大家常聽到的「破壞性創新」。如果新機會取得主導地位,則金融與實際資產的投資步調就會開始加速。繁榮期就此誕生。

信用擴張期-繁榮的增長

就像火焰要燃燒不能沒有氧氣,繁榮也需要靠流動性來助燃。金德爾伯格就指出:「歷史上所有出現過的泡沫,無一例外都是由過分寬鬆的信貸引起。」

人們投機行為透過信用的擴張開始四處燎原,投機的慾念轉化成對產品或金融資產的實際需求,需求的增加使得供給出現壓力,價格開始上漲。價格的上揚創造了新的獲利機會,進一步吸引了廠商與人們的投入,新的投資促使所得增加,而所得增加再進一步刺激投資的增長,正向回饋迴圈於是展開。

陶醉期

隨著價格的高漲,大家開始覺得進入所謂的「新時代」,買進的目的不再是為了使用或是資產本身所能帶來的收益,而是變成要轉賣給下一個人。分析師也開始發明各種千奇百怪的評量指標(例如:眼球數、點擊數…等) 來迎合不斷上漲的投機需求。

人們看到其他人透過投機買進與賣出而獲利,開始忍不住跟進。廠商看到經濟不斷地成長,也大幅地投入生產與銷售。隨著市場價格不斷地飆升,人們過度樂觀與過度自信的情形也越來越嚴重。越來越多人尋找致富的機會,投機行為不斷地蔓延,連平常不參與投機的人也開始加入行列,混水摸魚的騙術也四處充斥,人們的行為開始變成「瘋狂」。

危險期/金融困頓期

當投機熱潮持續發展,貨幣流通及價格都持續攀升,直到內線人士開始獲利了結。市場出現猶豫不決的現象,價格開始走平,企業開始擔心可能無法清償負債。投機群中相當比例的人開始變現,將資產轉為現金,因而造成商品或資產的價格下跌。

企業的獲利能力開始衰退,其債信能力也越來越惡化。當困頓期持續發展,投機客將逐漸或突然發現,價格無法繼續走高。這個時期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劇變期

危機加速的特定訊號可能是某家銀行倒閉、企業過度舉債而週轉不靈、或某人企圖藉不當手段避免困頓而引發的詐欺或虧空。不論原因為何,結果都是亟需馬上變現、價格重挫、破產事件增加、銀行開始緊縮銀根。

這種雨天收傘可能發展成恐慌的地步,人們爭先恐後地希望在關門前通過,讓恐慌更進一步惡化。在恐慌的階段,商品、住屋、土地、股票、債券-所有曾經瘋狂過的對象的價格均告崩跌。

這也是所謂的「明斯基時刻」(Minsky Moment)—指金融狂熱轉變為恐慌的那一刻。

這時會發生和陶醉期相同的正向回饋,只不過這次方向相反了,變成惡性循環。價格下跌,造成抵押品價值下降,促使銀行取消貸款或拒絕新貸款,造成廠商拋售商品、人們拋售有價證券,於是價格進一步下跌。抵押品價值進一步下跌導致更多的清算,如果企業倒閉,銀行貸款變成呆帳,然後銀行也會開始倒閉,這將造成存款者開始擠兌。存款流出銀行體系時,則必須取消更多的貸款,賣出更多的有價證券。

不只金融機構,一般家庭、企業與銀行,就像是一串骨牌,任何一個倒掉,都會引起連鎖反應,衝擊整個系統的穩定。

跌倒,就是為了學會再站起來

回顧歷史上的金融泡沫,我們可以發現泡沫實際上是人類行為的自然產物,只要人們不理性行為繼續存在,泡沫就會再次發生。只要大家沒有從歷史中記取教訓,下一次危機發生時,人們還是一樣會受傷。

我們回顧金融危機,並不是要為了準確預測未來的泡沫何時發生,也不是要試圖臆測泡沫的頭部或底部在哪裡,而是要透過了解泡沫形成的原因、過程,及後果,期望能夠作好準備,以因應下一次可能發生的危機。

在這場前所未見的金融災難中,很多人都遭遇了令人終生難忘的崩盤之痛,但就像電影《蝙蝠俠:開戰時刻》裡面提到的:「我們為什麼會跌倒?就是為了學習如何再站起來。」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年發生的許多動盪,多少也讓許多人在面對2009市場發展情勢時,感到迷惘與不安。在最近許多與朋友接觸的場合,更可以體認到此刻這種騷動的氣氛。

談到市場氣氛,如同過去我們看到的,巴菲特透過多年對法人機構在持股操作的觀察,得出一個結論:就連法人機構(例如大型企業退休基金管理者),也很難避免受到市場氣氛影響,在市場低迷時,做出很低的未來預期報酬;而在市場情緒高昂之際,醺然做出過度樂觀的預期。這種情況,就很容易做出「追高殺低」的舉動,在上漲時不斷加碼、而在下跌時不斷減碼。

這當然不是良好的作法。也因此,巴菲特才特別在《財星》雜誌上,發表一般稱之為「巴菲特進場指標」的工具。這是他評判總體市場佈局的重要指標,其計算如下:

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 / 國民生產總值(GNP)

巴菲特指出,儘管這個比值並非萬能,卻是能在特定時點「衡量市場價位高低的最佳指標」。此一比值,若大幅降低,代表整體企業產生的經濟價值,嚴重被低估,就像百貨公司週年慶、物件大折扣一樣,此時以低成本、擇優持有企業股權,可以期待未來有不錯表現。反之,若如同網路概念股發燒時,此一數值急遽竄高,代表已經「名不符實」,眾人盡皆狂熱,要小心了。

有了此一「巴菲特進場指標」,巴菲特說,「就算自己不是絕頂聰明也沒關係了」,在指標的協助下,讓他避免受到眾人瘋狂情緒的干擾、走出自己的路。

我在之前曾分享此一指標應用於現今美國資本市場的概況。而想必你會要知道:將「巴菲特進場指標」用於台灣市場,會呈現什麼樣的情況?此時比值又是多少呢?

■10年,「狂熱與恐懼」之間的擺盪

透過此表的呈現,我們可以清楚看到,10年間,台灣整體市場的「報價」,在「狂熱與恐懼」、「昂貴與便宜」之間的擺盪。

10年間,比值的最低點,發生在2001年9月的64%:肇因於2000年921大地震、網路股泡沫化、核四停建爭議,而至2001年的911事件,則更雪上加霜地給了市場信心一記左勾拳。

而自2003年之後,此一比值不斷提高,2007年10月達到高點:186%。投資者可以這樣解讀此一比值的「破表式」的大幅提升:經濟力的提升、趕不上股價上漲的速度。這種情況,猶如警鐘,提醒著我們:整體市場價格偏高、已脫離其「基本面」,要小心了。

■10年,「狂熱與恐懼」之間的擺盪

在運用及解讀「巴菲特進場指標」時,有幾個要點特別值得留意的:

一.紐約的律師,不可能「多到比人還多」

經濟成長、全數企業的獲利、大盤表現,這三者之間,成長幅度要一致的才合理。巴菲特提出一個基本觀點:企業獲利不可能超過GDP,否則就好像「紐約的律師,多到比人還多」。而若大盤表現遠遠超越經濟成長(像是我們看到的、比值超過150%以上的情況),更是不合道理。

二.此一指標,沒有慣性與預測性

或許是人類大腦結構使然,許多人看到曲線圖,就開始猜測接下來會走麼走。我們要提醒自己,千萬別這個做:此一曲線圖有助於審視當前的情況,判斷整體市場股價的合理性,但沒有任何的預測性,亦不能以其過去的漲跌態勢推論未來。

關於此一指標的運用,方式有二:若是不熟悉個別企業內在價值研究,你可以透過此一指標的追蹤,掌握與大盤相關指數型基金(ETF)的合理購入價格;而若是本身有價值研究能力的投資者,則可以透過此一指標,清楚調節自己「恐懼」與「看好」的步調,跳脫市場氛圍,在往後的投資路途中,重新取回主控權。

※如何自行掌握台灣版「巴菲特進場指標」?

此一數值的計算和資料取得,極為簡單:金融層面的市值資料,可以至「台灣證交所」網站取得,每週發佈最新資料;而經濟層面的國民生產總值(GNP)資料,則可以至經濟部主計處取得,每季會公佈最新資料。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每次市場劇烈波動,總是高下立判,眾多人被抬出市場之際,卻也總有贏家脫穎而出,但一波一波的變化中,此時英雄往往成為彼時狗熊,成為時勢中的英雄不難,不易的是在行情、環境變動中,能夠不被風水輪流轉,維持穩定而長久的績效表現,這樣的贏家心訣,恐怕就是市場上夢寐以求的投資聖經。

證券市場高手如雲,最被稱道的多是可看出景氣循環的高低點,一年也許只做一到兩個波段的高手,當股市下挫時他們通常退出市場明哲保身,等待有做多機會時再進場,這些人其實就是具備了常人難以做到的特質,那就是紀律。

他們在認為股市在低點,未來有不錯的獲利空間而下檔風險已經有限之下才會進場;股市處於高檔,往上不確定因素高但下檔風險變大至一定程度時,就會採取急流勇退的策略。

等待多頭 錯失獲利機會

良好的紀律讓他們絕對不會與趨勢對作,這點與一般投資人的觀點,不賣就不算虧損,一定要等到回本獲利才出場的觀念截然不同。

不過,深究起來,景氣有循環、股市大波段走勢亦然,若是只選擇在多頭市場才進出,等於可清楚掌握趨勢,卻嚴守等待是一種美德,等到空頭轉為多頭時才得以進場,錯失另一半的獲利機會,其實相當可惜。

其實從去年金融海嘯席捲市場,已經可以嗅出市場的變化,以基金產品分析,傳統股票型基金先天就有「多頭」的限制條件,在多頭市場中不管股票型基金是否擊敗大盤,投資人多少能有所獲利。

反觀若景氣低迷,空頭壓力彌漫,對於持股總在七成以上的股票型基金而言,若不懂得避險,那麼即使擊敗大盤,投資人也只能是少虧為贏而已。

但投資人本來希望藉由付出管理費以得到專業操作,結果反而在面對大多數的股票型基金的投資與否時,還得先自行評估景氣好壞。

但去年總結,絕大多數與股票相關的基金都是負報酬,卻有平衡型基金利用期貨市場的避險操作,全年的績效突破8%,旱地拔蔥下績效亮眼,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在當所有與股票相關的基金操盤人都懂得利用衍生性商品避險之時,表示以前只有多頭行情基金才能賺錢的時代已經結束。

工具多樣 可以規避風險

時代在改變,工具的多樣性逐步增加,以往可能因為證券市場對於放空的限制相對較多,培養出投資人對市場偏多的特性,但如今不僅證券市場可融券放空、認購與認售權證等,加上期貨選擇權市場也相當蓬勃,今年甚至出現了以現金結算的個股選擇權。

利用期貨選擇權市場交易不僅可以在避免影響現貨市場下自由進行多空交易策略,也可以規避風險或進行更複雜的交易策略。

因此環境不斷更迭,過去習慣性的交易模式也許仍有獲利空間,但若能藉重環境及工具改善的優勢,對於獲利率絕對是助益。

未來投資人心目中的股神標準恐怕將會提高,評分的指標不僅是多頭時的選股能力,還得在看對趨勢即便是空頭市場如何因應,多空都能獲利才是真本事。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線指標該如何運用?許多投資人以為自己懂,實際上,可能完全不懂。事實上,K線指標是最常被股市投資人看到的一種指標,卻也是最多投資人完全看得霧煞煞的一種指標。

由於目前常見的大盤指數歷史走勢圖,就是以「日K線圖」方式來呈現,因此,多數投資人對這種紅、白柱子已經司空見慣了,也不覺得K線指標有什麼稀奇。但是,坊間有關如何運用K線指標來戰勝股市的書籍卻又汗牛充棟,隨便就可以挑出數十本,也讓K線指標在投資圈內蒙上了神秘色彩。

K線指標既可以平凡無奇的出現在每個投資人面前,卻又能夠被股市掏金客奉為戰無不勝的投資戰法與祕錄,這就顯示這種紅、白柱子般的股價紀錄法,必定有些什麼奇特特性,才能集平凡與神祕於一身。

前回已經談過,K線一般又稱為陰陽線或蠟燭線,這是日本大米商本間宗久將每天米市的開盤價與收盤價畫成直立的粗棒子:若當天最高價大於收盤價或開盤價,則在粗棒子上方加畫一直線稱為上影線;而當天之最低價若小於開盤價或收盤價,則在粗棒子下方加畫一直線稱為下影線。

這根柱子若呈現紅線,表示收盤價高於開盤價,當日買氣較旺。若顯示為黑線,則表示收盤價低於開盤價,當日賣壓較重。

從這個歷史背景我們可以發現,K線指標是用來記錄市場「一日」買氣的工具,這一根柱子裡共反映了市場在「一天」當中的四種訊息:開盤價、盤中最高價、盤中最低價、收盤價。

我們將「一日」用引號標註起來,是表示:這個交易單位是可以替換的,投資人隨時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將「一日」變更為「一周」、「一月」、「一小時」、「30分鐘」等等。

但不管紅白柱子反映的是什麼交易觀察單位,這一根柱子卻一定能反映出:開、收盤與盤中高、低點等四種資訊。如果再加上紅、白兩色,則足足能表示出八種意義。(開低走高收紅線時的上下影線,以及開高走低收黑線時的上下影線,分別具有不同的意義,這是否讓投資人開始感覺手忙腳亂了呢?)

我們再來整理一下剛剛所說的,透過一根棒子的紅、白(或陰、陽)兩色,再加上柱子上、下兩端與上、下影線,投資人可以觀察出一天當中的各種市價變化。這種將複雜的市場價格簡單化的方式,堪稱是極聰明的股價記錄法。

在我們讚嘆K線指標發明人的智慧時,別忘了想一想,為什麼這個被稱為「出羽之天狗」的發明者本間宗久,要把一日當中複雜的價格變化全部融合到一根棒子裡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他企圖觀察更多交易天數的K線圖,並解讀出市場的趨勢,以讓他能研判出將來的市場價格到底是會漲?還是跌?以及,漲,會漲多久?跌,會跌多久呢?

讀者別認為我有點囉唆,事實上,這就是K線指標的奧秘所在,也是許多人一直弄不懂的關鍵所在:「『市場』將來到底是會漲?還是跌?以及,漲,會漲多久?跌,會跌多久呢?」這四個問題,就是K線指標企圖解答者。

但還是有許多人沒有弄明白的是,用雙引號標起來的『市場』,是指什麼呢?是大盤指數?還是個股股價?

事實上,這兩者都可以,想投資指數期貨的人,就非得好好研究大盤指數的K線圖;想投資個股的人,就得好好細看個股的K線變化。

許多人弄混淆的,就是觀察了大盤指數的K線變化,卻拿來作為個股投資的參考依據。固然,一個想投資某檔股票的人,若能參考大盤指數與個股的兩種K線變化,當然是雙重研判,等於沙盤推演得更清楚。但問題是,這卻也容易絆手絆腳,整日給困在K線圖裡了。

回到剛剛說的四個問題來,若我們將『市場』這兩個字,替換為自己『想投資的標的』,則K線指標是希望協助投資人研判:「『想投資的標的』將來到底是會漲?還是跌?以及,漲,會漲多久?跌,會跌多久呢?」

K線一定要連結到自己所想投資的標的上面來,並且聚焦清楚,這是運用K線指標時一定要留意的第一件事情。(因為本間宗久活著的時代只有米價變化,沒有大盤指數、個股股價、商品期貨等這麼多種可投資標的物的變化,所以,現代投資人常常弄混淆了這一點)

其次,K線指標是要研究這個將來『想投資的標的』會漲或跌?以及漲跌「多久」的工具,因此,投資人自己要先將自己想投資「多久」這件事情弄清楚來,才有辦法弄懂K線指標的意義。否則,股價會漲或跌,是沒有意義的,是「多久」內會漲?會漲「多久」?這個「時間」向度要加進來,投資才會有效率。

讀者看到這邊,是否開始弄明白了,為何我們前面將「一日」用引號標起來的深意。因為,投資人可以根據自己對投資時間的偏好度,自由選擇是想要投資一天?三、五天?三、五周?還是三、五分鐘?

自己企圖如何「短線進出」市場的時間向度,決定了投資人該參考什麼樣的K線指標,以及,該看多長天期的K線圖?這也是為什麼,K線圖能有日K線、周K線與月K線等等的不同類型了。

總結來說,K線指標是一種將複雜價格簡單化的工具,因此,投資人若弄不清楚自己想投資的標的?也搞不懂自己想投資多長時間?就一定會被K線圖拉著鼻子走,變成大盤有利時就持股續抱,大盤不利時就追高殺低,弄得長長短短、心神不寧,整日泡在號子裡卻無所用心了!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會笨到故意去從事逆勢操作,在決定進行操作的那個當下,通常是直覺告訴他們這有很大可能是順勢操作,所以才敢大膽冒險,無論是訴求於連續的漲勢,或連續跌勢的逆轉,至少在那當下的如意算盤都是這樣打的。至於為什麼總是在狠下心來從事冒險後,事後才證明那原來是標準的逆勢操作呢?這其實是由於自己直覺的不可靠,冥冥之中我們都是受到自己直覺的誤導居多,導致我們經常在搶漲之後不續漲反跌,搶跌之後又繼續跌。

趨勢發展的後續方向若扣除了不變的情況外,其實往上往下各是一半一半的機率,就算純粹僅憑猜測來操作至少也該有一半的勝算,但在我們多方使用各種輔助工具後所做成的決策反而是降低勝算的機率,這到底是基於什麼樣的道理呢?

是情緒。沒錯!正是我們自身的情緒在做怪。在我們的現實生活領域中,有很多難題都是藉由我們的直覺本能來加以應付,尤其是一些屬於比較緊急的情況,倉促發生時,間不容髮,根本不容我們有一絲的思考來加以研判,有很多情況的避免其實只是基於我門的直覺反應,那簡直就只是一種最自然的反射動作而已。不可否認的,這種直覺本能幫助我們安然應付了頗多緊急狀況的侵害,因此這應該是造物者賦予給我們的恩惠,只不過造物者所賦予給我們的這項恩惠並不及於股票操作的領域,以直覺本能來對操作做出直接反應,適正好經常與趨勢背道而馳。

股票的實戰操作可不像是玩大富翁遊戲,心中所承受須立刻面對盈虧的情緒壓力是相當重的,在這種情緒壓力下,會讓我們對市場價格的每一波動都視為是一種非常緊急的狀況,既然已視為緊急狀況,即會在潛意識裡自然使出我們最原始的直覺本能,但因為市場本來就是一個十足違反人性的市場,完全順從自己的直覺本能,想不要經常在市場倒栽跟頭豈會容易避免?

職是之故,很多投資人寧可採用程式系統當工具來進行操作,因為那至少可以較有效地來避免情緒化的直覺操作。我之所以要建立固定的操作模式,主要亦是基於此種考量,我堅信沒有任何人的操作可以完全不帶一絲情緒,所以千萬不要輕易相信你的直覺,寧可只去相信你預設的操作系統,應該只有這樣才較容易做到順勢操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借用2001年巴菲特曾提過的影響資本市場三大變數:「利率、預期心理及企業獲利」以展望未來。這些變數現正各自發揮影響力,有的已經發生,有的還是未知數。

低利率環境

巴菲特曾說:「利率的微小變化對所有資產都將產生影響,扮演物理學中重力的角色。」利率就是一種機會成本,使股市在『溫吞的1970年代』與『沖天的後1980年代』產生極大的差異,利率就像魔術師般影響著周圍的所有資產價格。

2008年人類社會可能面臨二戰以來最長的一次經濟衰退,美國聯準會正寫下歷史新頁,資金利率調降逼近於0,但外界利空消息不斷,民間即使取得政府釋出的便宜資金,人們複雜的心理狀態尚難直接投入企業擴廠投資,目前公債利率接近歷史低水位,資金總要找到方向,此時比較可能如水往低處流般流入至價格已超跌且擁有較高收益率的證券市場,部份解釋了為何過去經歷降息循環後,股市反應總是領先經濟指標起漲。雖然未來利率已無調降空間,但已降低整體資產價格的『束縛力』,褪去重裝鞍甲的馬兒,只要體質良好,稍作休息,總有一天如脫韁野馬般奔馳無際。

獨立思考看待市場預期心理

人類有視覺暫留的生理限制,當您緊盯發亮燈泡一段時間,轉移視線後,燈泡殘影仍存在您的腦神經內。人類心理面也有暫留現象,因為我們無法預知未來,習慣從最近發生的痛苦或快樂經驗推斷未來,這種心理暫留現象類似巴菲特提過的「看後照鏡開車」,因此人類的心理感受如餘悸猶存般預期未來也會更加痛苦,這卻可能犯了錯誤。預期心理讓人誤以為小孩長高20公分了,未來還會繼續一樣的速度,或細菌無性分裂若能持續下去,過不了幾年細菌總重量將超過地球,您知道這些說法都很無稽,可是這卻是人類在投資行為上常見的心理矛盾。紐約客著名專欄作家-索羅維基(Surowiecki)曾貼切解釋人類的投資行為:「人類太過依賴最近發生的重大消息,但是卻低估長期趨勢或比較不那麼戲劇化事件的重要性。這就好像人們常擔憂死於空難,但卻沒有留心身體內的高膽固醇。」

預期心理常是加重多頭與空頭的重要因素,導致總體憂慮或興奮常出現過度反應的極端情形。因此巴菲特曾勉勵年輕學子,商學院的教育只要把二件事情學好,第一、學習如何評價企業,第二、學習看待市場波動。後者,葛拉漢比喻為一位情緒多變的市場先生,對智慧型投資者來說:「應該讓市場先生服務你,而不是被他牽著鼻子指導你。」

回歸企業經濟本質

企業獲利能力是影響資本市場最重要的變數,一旦企業獲利所為股東創造的收益率大於無風險利率,那投資的動機就有了意義。掌握企業是投資人於「能力範圍」(circle of competence)內最能控制的變數,我們不斷提及的選股四原則:『易於了解的企業、具長期經濟優勢、誠信的領導階層、合理的價格』,目的在避免我們成為市場的情緒奴隸,因此評價一家企業的好壞並非依據股價的波動,而是企業的實質獲利和經濟優勢。

09年景氣可能更糟,景氣循環對短期企業獲利數字當然產生影響,08年截至第二季統計,美國整體企業稅後盈餘已比去年同期衰退10%。但就長期而言,景氣擴張期要遠遠大於收縮期,只要企業擁有度過寒冬的優良體質,那「經濟優勢」只是需要時間來發掘罷了。另一方面,達爾文的物競天擇將發揮效果,不具競爭力的孱弱企業遭無情的環境淘汰,存活下來的將扮演未來掌握舞台的最佳主角。所以我們從二個觀察重點出發:

‧先求『生存能力』:

若一家企業沒有永續生存的可能。那麼再大的數字乘以0還是0。我們提出較高的標準,企業應具有產出「自由現金流」的能力,它是稅後本業收益加上折舊、攤銷扣除資本支出後的餘額,景氣收縮期使少數企業喪失生存能力,主因可能是稅後本業收益為負(維持相當長的時間)或為維持競爭力必須投入大量的資本支出,使企業面臨流動危機。若無法度過短期難關,也不可能再談及未來掌握多少機會。

‧再求『活得好』:

具有「企業內在價值」持續提升的能力,也是未來景氣復甦時較能掌握機會的好企業。要能活得好,通常表現在以下幾點:

◆溢價能力(Price Premium):企業若能結合品牌(brand)或專利權等無形價值,通常能成為價格定價者(Price setter)的角色,因為差異化產品定價依據並非來自生產成本,而是帶給消費者多少價值而定。

◆成本競爭力(Cost Competitiveness):企業經營除了與同業競爭產品本身外,也同時競爭誰能用最低的成本做出品質至少一樣良好的產品。但我們實證上發現,低成本優勢若是從事於容易模仿的事業,那麼降低成本的利益反而全由消費者享有,股東或企業並不會因為只有低成本優勢沾到任何便宜,反而因為「惡性競爭」享有極低的ROIC,例如20世紀的航空業、汽車業,這些產業帶給人類莫大的價值,但由於過度競爭使股東沒有享受任何好處。

◆資本效率(Capital Efficiency):每一元的投入資本能賣比同業更多的產品,表示企業能運用行銷或掌握通路優勢以提高資本效率。

◆持續力(Sustainability):巴菲特曾說:「投資的關鍵不在於評估這個產業對社會有多大的影響,或是有多少成長性,而是決定在個別公司有多強的競爭優勢,而且更重要的這種優勢到底能維持多久。」企業要有維持長期護城河的能力,若一家企業只享有短期風光,而沒有長期持續能力,那並不算是好企業。通常持續力必須掌握以下幾點優勢:

◆同業難以模仿的商業模式

◆築起進入障礙

◆高轉換成本:顧客很難轉換使用其他的產品,例如微軟視窗商品。

我們要求所選擇的企業必須先具有度過寒冬的抵抗力,再求能掌握未來更多機會的能力,這好比馬拉松比賽,就算起跑點領先也不代表能跑完全程。

等待知更鳥報春嗎?

日前巴菲特於紐約時報發表一篇「我正在買美國。」,提起一段有趣的譬喻:「有一種可能,即在市場恢復信心或經濟復甦前,股市會上漲,而且可能大漲。因此,如果你想等到知更鳥報春,那春天就快結束了。」

我們無法以任何的經濟指標預測短期股市的走向,或許您正在擔憂短期內狀況可能更糟,但我們現在應該憂慮的是持有了「毫無競爭力」的企業,而不是擁有長期經濟優勢的好企業,我相信這些好牌在未來5年會表現得比現在更好。

葛拉漢曾說:「股票市場短期像投票機,長期卻是秤重器。」我們的策略是計算企業未來存續期間所創造累積之現金流加以折現,利用其價值與價格間具有顯著的安全程度(Margin of Safety),長期持有並耐性等待,而目前大眾極端恐懼的情緒像是泰晤士河畔的大笨鐘聲,提醒著葛拉漢村的智慧型投資人:「大膽貪婪的時候到了。」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金融海嘯,對台股投資人而言,是非常難忘一年,從總統大選的期待,將台股指數推行重登九千點大關,市場甚至出現高喊一萬三千點,可見投資人對選後行情期望,但520總統就職當天,不但未上演慶祝行情,反而意外重挫226點,更意外的是,從此多頭趨勢反轉,指數開始長達六個月的下跌走勢。

     在投信界打滾20年的老手,凱基投信總經理周雷直言,從今年開始,所有的投資預測,都要打破過去的經驗法則,這種狀況甚至要持續到明、後年。

     周雷指出,過去經驗法則裡,1930年代金融風暴是區域型恐慌,但今年是全球型,打破過去成規,蝴蝶效應,又急又快。

     過去經驗法則告訴人們,超跌了一定會反彈,但周雷認為,到明年上半年景氣要回溫的狀況,真的很難,因為無薪假的實施,不過,可先看明年2月後,可能會有電子股「回補庫存」行情,明確點說,就是第一季的上游電子廠有沒有庫存消化,下半年六到九月再來看第二波的需求有沒有起來,才可認定明年就是低點,不然,景氣委靡恐還會遞延到後年,

     周雷說,企業放無薪假的背後意義是什麼?這表示,企業對未來市場的需求還看不到,不知道訂單何時會來,所以無薪假也沒有期限,如果,今年農曆年後無薪假的狀況沒有趨緩,甚至再來一波裁員潮,那麼很肯定的,在企業主來看,未來半年內,他看不到市場起色,所以寧願花資遣費把這些員工請走,也不要耗在那裡用無薪假繼續撐。

     金鼎投顧董事長魏哲禎則表示,判斷底部的一項指標,就是政府不再降息,由於市場目前推估,央行還有再降息的空間,表示景氣底部還未到。

     魏哲禎說,在當前環境下,市場游資的確太多,資金一定要找出口,景氣再怎麼不好,還是要食衣住行,所以相關的內需個股可以留意。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多數人在追求成功投資的路上,經常會問的一個問題是「我要如何做才能擁有快樂又成功的投資績效?」如何成功(投資)本質上就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因為每個人的條件都不同,有些人是投資的菜鳥,有些人則是經驗老到,有些人只是小散戶,有些人則是擁有雄厚的資金。起跑點不一樣,再加上所處的時空環境也不盡相同,這麼多複雜的因素摻雜在一起,讓這個問題很難有一個簡單的答案。

當面對這種複雜的問題,有時光是正向思考問題反而看不清楚全貌,換個角度,運用反向思考把問題倒過來看,有時反而會豁然開朗。

巴菲特的夥伴查理‧孟格(Charles Munger)經常提到19世紀著名的數學家雅可比(Carl Jacobi)所說的一句話:「反向,永遠反向思考(Invert, always invert)。」

孟格於一九八六年在哈佛西湖高中的畢業典禮上演講(他兒子是當年的畢業生),他運用反向思考的方式來告誡學生-《如何確保擁有悲慘又失敗的人生》。因為他不確定畢業生將來要怎麼做,才能真正擁有快樂又成功的人生,但是他從相反的方向告誡畢業生,只要做了某些事,將來肯定會有一個悲慘又失敗的人生。

他解釋一個人只要照著下列的事情去做,保證會給你一個悲慘的人生:(1).藉由吸食化學品來改變自己的心情和感受、(2).嫉妒(Envy)、(3).陷入忿恨不平(Resentment)的情緒。以上三種行為,任一種都會導致一個不愉快的人生。接著他補充四種可以保證失敗的習性:(1).做個不可靠(Unreliable)的人、(2).只從自己的經驗中學習,不以他人為借鏡。

(3).歷經少數挫折就放棄、(4).不要反向思考。

孟格的《確保悲慘人生的七大祕訣》非常容易了解,隨便從一些明星的例子,我們就可以知道,很多有天份的人,最後都毀在酗酒或是吸毒上。

接著,我們就借用孟格的題目來探討-《如何確保擁有悲慘又失敗的績效》。

確保悲慘績效的七大祕訣

仿效孟格的《確保悲慘人生的七大祕訣》,我們整理出七大確保悲慘績效的祕訣:

‧專買自己不懂的東西-對一些可以穩健獲利的簡單投資標的視而不見,覺得這些投資對象實在是太無聊了,價格有如牛皮一般動也不動,一點都不刺激。喜歡複雜的金融商品,最好是層層包裝都搞不清楚內容是什麼,尤其要用到連財經專家都搞不清楚的數學公式計算,這樣的商品更是最愛。

‧專找不勞而獲的機會-尋找那種可以不用自己努力做功課的標的,最好是每天都有人報明牌,可以天天賺個一支漲停板。如果有內線消息的話那就更棒了,配合作手的拉抬,可以連續賺好幾根漲停板,什麼事情都不用做,只要躺著幹就賺翻了。

‧盲目從眾-喜歡待在人多的地方,尤其是市場上最熱門的金融商品,每天都有媒體及電視報導它們的前景有多麼看好,而且大家都已經搶進了,自己怎麼可以缺席呢。因為大家都這麼做,所以一定沒有問題。

‧高度槓桿,不留安全程度-只用自己的錢來賺錢是多麼笨,如果自己出資的越少,最後的報酬率就會越高,最好是自己一毛錢都不用出,這樣獲利就無限大了。

‧只從自己的經驗中學習,不以他人為借鏡-只有自己的真實經驗最可靠,其他人的教訓都不可取,尤其是經典書上的東西,誰會想要去看呢,有一句話不是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嗎?」

‧歷經少數挫折就放棄-只要投資的商品遇到一兩次價格下跌,或是投資策略遭遇一兩次帳面虧損,就沒有必要再堅持下去了,因為還有其他更眩的替代品不是嗎?

‧不要反向思考-反向思考,什麼反向思考?根本不用思考,跟著大家走就不會錯了。

避凶為先,趨吉次之 (First risk, then return)

上面的《確保悲慘績效的七大祕訣》實際上是《投資第一要務:隨時保護自己》一文觀念的延續,如果大家有特別留意,很多都是「保護自己原則」的反例。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特別強調投資人在面對投資標的時,應該先釐清會有哪些風險,然後再來關心可能獲得的報酬。

那麼,風險到底是什麼呢?

一般財務金融教科書將價格的波動(標準差σ)視為風險,也就是股價的上下震盪越劇烈,就認為這家企業的風險越高。

價值導向投資者則用比較直覺的概念來定義風險:「永久的資本損失」(Permanent capital loss)或「損失的可能性與幅度大小」。

對於價值導向投資者來說,持有企業的基本經濟特質和財務狀況持續惡化,才是代表真正的風險,因為價值減損會提高資本損失的機率。實際風險也取決於你購買股票所付出的成本,也就是所支付價格與內在價值之間的差額是否夠大。

另外,他們並不會把價格的波動視為風險,反而是將價格的波動視為機會。股價大幅地震盪,只是提供給價值導向投資者更好的買進和賣出機會而已,他們會趁群眾恐慌大舉殺低時買進,然後趁群眾瘋狂追高時賣出。

巴菲特甚至對風險有一個更簡潔易懂的定義:「風險來自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身為價值導向投資人,主要的工作就是購買財務金融理論認為不存在的便宜貨。他們不像財務理論所建議的:要獲取更高的報酬就要承擔更高的風險。他們是靠慎重地避開或預防風險,並趁著股價遠低於內在價值時再買進的方式,來獲取合理穩健的報酬。

避免犯重大錯誤

大部分人都希望有一個成功的獲利公式,可以讓自己輕鬆、快速地致富。很不幸地,現實中並不存在這樣一個數學公式或是電腦程式,可以讓你不用花什麼腦筋就可以迅速致富。

我們並不知道「如何才能擁有快樂又成功的投資績效?」的正確答案是什麼,我們也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成功策略,但我們試著從另一個方向來切入這個問題-「如何才能避免悲慘又失敗的績效?」

我們相信先從大多數人最常犯錯的地方開始,避免犯下同樣的錯誤,是邁向成功投資之路非常重要的一步。雖然無法保證你一定可以投資成功,但是努力避開《確保悲慘績效的七大祕訣》,盡量不要去做一些愚蠢的事情,至少可以讓你在市場上少交許多昂貴的學費。

就如同巴菲特在1992年寫給股東的信上所說:『對大部分的投資人而言,重要的不是到底知道多少,而是要確實地了解自己到底有多少是不知道的。只要投資人可以避免犯下重大的錯誤,他們其實只需要做對少數幾件事就夠了。』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