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借用2001年巴菲特曾提過的影響資本市場三大變數:「利率、預期心理及企業獲利」以展望未來。這些變數現正各自發揮影響力,有的已經發生,有的還是未知數。

低利率環境

巴菲特曾說:「利率的微小變化對所有資產都將產生影響,扮演物理學中重力的角色。」利率就是一種機會成本,使股市在『溫吞的1970年代』與『沖天的後1980年代』產生極大的差異,利率就像魔術師般影響著周圍的所有資產價格。

2008年人類社會可能面臨二戰以來最長的一次經濟衰退,美國聯準會正寫下歷史新頁,資金利率調降逼近於0,但外界利空消息不斷,民間即使取得政府釋出的便宜資金,人們複雜的心理狀態尚難直接投入企業擴廠投資,目前公債利率接近歷史低水位,資金總要找到方向,此時比較可能如水往低處流般流入至價格已超跌且擁有較高收益率的證券市場,部份解釋了為何過去經歷降息循環後,股市反應總是領先經濟指標起漲。雖然未來利率已無調降空間,但已降低整體資產價格的『束縛力』,褪去重裝鞍甲的馬兒,只要體質良好,稍作休息,總有一天如脫韁野馬般奔馳無際。

獨立思考看待市場預期心理

人類有視覺暫留的生理限制,當您緊盯發亮燈泡一段時間,轉移視線後,燈泡殘影仍存在您的腦神經內。人類心理面也有暫留現象,因為我們無法預知未來,習慣從最近發生的痛苦或快樂經驗推斷未來,這種心理暫留現象類似巴菲特提過的「看後照鏡開車」,因此人類的心理感受如餘悸猶存般預期未來也會更加痛苦,這卻可能犯了錯誤。預期心理讓人誤以為小孩長高20公分了,未來還會繼續一樣的速度,或細菌無性分裂若能持續下去,過不了幾年細菌總重量將超過地球,您知道這些說法都很無稽,可是這卻是人類在投資行為上常見的心理矛盾。紐約客著名專欄作家-索羅維基(Surowiecki)曾貼切解釋人類的投資行為:「人類太過依賴最近發生的重大消息,但是卻低估長期趨勢或比較不那麼戲劇化事件的重要性。這就好像人們常擔憂死於空難,但卻沒有留心身體內的高膽固醇。」

預期心理常是加重多頭與空頭的重要因素,導致總體憂慮或興奮常出現過度反應的極端情形。因此巴菲特曾勉勵年輕學子,商學院的教育只要把二件事情學好,第一、學習如何評價企業,第二、學習看待市場波動。後者,葛拉漢比喻為一位情緒多變的市場先生,對智慧型投資者來說:「應該讓市場先生服務你,而不是被他牽著鼻子指導你。」

回歸企業經濟本質

企業獲利能力是影響資本市場最重要的變數,一旦企業獲利所為股東創造的收益率大於無風險利率,那投資的動機就有了意義。掌握企業是投資人於「能力範圍」(circle of competence)內最能控制的變數,我們不斷提及的選股四原則:『易於了解的企業、具長期經濟優勢、誠信的領導階層、合理的價格』,目的在避免我們成為市場的情緒奴隸,因此評價一家企業的好壞並非依據股價的波動,而是企業的實質獲利和經濟優勢。

09年景氣可能更糟,景氣循環對短期企業獲利數字當然產生影響,08年截至第二季統計,美國整體企業稅後盈餘已比去年同期衰退10%。但就長期而言,景氣擴張期要遠遠大於收縮期,只要企業擁有度過寒冬的優良體質,那「經濟優勢」只是需要時間來發掘罷了。另一方面,達爾文的物競天擇將發揮效果,不具競爭力的孱弱企業遭無情的環境淘汰,存活下來的將扮演未來掌握舞台的最佳主角。所以我們從二個觀察重點出發:

‧先求『生存能力』:

若一家企業沒有永續生存的可能。那麼再大的數字乘以0還是0。我們提出較高的標準,企業應具有產出「自由現金流」的能力,它是稅後本業收益加上折舊、攤銷扣除資本支出後的餘額,景氣收縮期使少數企業喪失生存能力,主因可能是稅後本業收益為負(維持相當長的時間)或為維持競爭力必須投入大量的資本支出,使企業面臨流動危機。若無法度過短期難關,也不可能再談及未來掌握多少機會。

‧再求『活得好』:

具有「企業內在價值」持續提升的能力,也是未來景氣復甦時較能掌握機會的好企業。要能活得好,通常表現在以下幾點:

◆溢價能力(Price Premium):企業若能結合品牌(brand)或專利權等無形價值,通常能成為價格定價者(Price setter)的角色,因為差異化產品定價依據並非來自生產成本,而是帶給消費者多少價值而定。

◆成本競爭力(Cost Competitiveness):企業經營除了與同業競爭產品本身外,也同時競爭誰能用最低的成本做出品質至少一樣良好的產品。但我們實證上發現,低成本優勢若是從事於容易模仿的事業,那麼降低成本的利益反而全由消費者享有,股東或企業並不會因為只有低成本優勢沾到任何便宜,反而因為「惡性競爭」享有極低的ROIC,例如20世紀的航空業、汽車業,這些產業帶給人類莫大的價值,但由於過度競爭使股東沒有享受任何好處。

◆資本效率(Capital Efficiency):每一元的投入資本能賣比同業更多的產品,表示企業能運用行銷或掌握通路優勢以提高資本效率。

◆持續力(Sustainability):巴菲特曾說:「投資的關鍵不在於評估這個產業對社會有多大的影響,或是有多少成長性,而是決定在個別公司有多強的競爭優勢,而且更重要的這種優勢到底能維持多久。」企業要有維持長期護城河的能力,若一家企業只享有短期風光,而沒有長期持續能力,那並不算是好企業。通常持續力必須掌握以下幾點優勢:

◆同業難以模仿的商業模式

◆築起進入障礙

◆高轉換成本:顧客很難轉換使用其他的產品,例如微軟視窗商品。

我們要求所選擇的企業必須先具有度過寒冬的抵抗力,再求能掌握未來更多機會的能力,這好比馬拉松比賽,就算起跑點領先也不代表能跑完全程。

等待知更鳥報春嗎?

日前巴菲特於紐約時報發表一篇「我正在買美國。」,提起一段有趣的譬喻:「有一種可能,即在市場恢復信心或經濟復甦前,股市會上漲,而且可能大漲。因此,如果你想等到知更鳥報春,那春天就快結束了。」

我們無法以任何的經濟指標預測短期股市的走向,或許您正在擔憂短期內狀況可能更糟,但我們現在應該憂慮的是持有了「毫無競爭力」的企業,而不是擁有長期經濟優勢的好企業,我相信這些好牌在未來5年會表現得比現在更好。

葛拉漢曾說:「股票市場短期像投票機,長期卻是秤重器。」我們的策略是計算企業未來存續期間所創造累積之現金流加以折現,利用其價值與價格間具有顯著的安全程度(Margin of Safety),長期持有並耐性等待,而目前大眾極端恐懼的情緒像是泰晤士河畔的大笨鐘聲,提醒著葛拉漢村的智慧型投資人:「大膽貪婪的時候到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蔡大哥 的頭像
    咖啡王子蔡大哥

    【東森消費聯盟元年】➡️東森ecKare➡️播播商城 boboMall直播電商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