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引爆全台BoboMall播播LiVE-直播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即將引爆全台BoboMall播播LiVE-直播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BoboMall播播LiVE 🔥打造自己的會員經湾被動收入 🔥您只要手機分享領紅包 🔥直播引流客戶源源不絕 🔥1.點擊連結(每週限量) 🔥手機號註冊VIP,享購物點300P(紅包) 🔥2.分享專屬推薦連結 🔥每新增一位VIP享購物點30P,分享越多領得越多 🔥購物點於團購群,直播…購物時,1點等同新台幣1元🤩🤩🤩 🔥🚩跟著東森,再度攀上高峰!

目前分類:財富密碼2.0 (160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面對變動頻繁、競爭激烈的環境,企業必須持續創新求勝,不斷精進體質,厚植競爭優勢,鞏固核心能力。

「人」是企業最具價值的資產,也是價值創造的核心,組織戰力來自成員個人力量的凝聚,組織成員間的關懷、信賴與互助,則是價值創造的基礎。

除了善盡本身工作角色的職責外,透過利他精神的發揮,有助創造分享、和諧的工作環境,增進團隊運作效率與效能,提高營運績效。

西南航空即是一例。

西南航空被譽為史上最成功的航空公司,面對環境的動盪,競爭對手的掣肘,甚至低於成本的流血價格戰,西南航空仍能夠保持連續30多年的獲利紀錄,除了成功的市場區隔策略,充足現金水位的財務儲備,完善的避險措施掌控成本優勢之外,更重要的成功關鍵在於全體員工本著「共同目標、分享知識、相互尊重」,落實利他互助精神,形成堅固的組織韌性,並以此韌性不斷地超越各種考驗,屢創營運佳績。

西南航空致力形塑共同的文化與價值觀,管理階層講求誠信,展現關懷,打從心底關心員工福祉,不論景氣好壞,盡一切能力照顧員工。組織中講求人人平等,塑造大家庭的歸屬感,部門之間的互助合作,使得作業流程更靈活、更彈性。

為將互助合作精神灌注在員工的工作與生活中,西南航空從招募的源頭就審慎把關,除了專業技術,更重視「關係能力」,所挑選的人才,必須具備服務奉獻精神、尊重他人、團隊合作、樂在工作等特質。

在每位員工的職務說明中,除本身職務角色的工作外,還有一項:做任何有助於營運績效的工作,必要時須協助同仁,以達成組織整體目標。

為避免員工只專注於部門績效,忽略整體組織目標,以及能夠更坦誠地討論與了解造成問題的根本原因,西南航空採行跨部門績效評量制度,不強調歸咎責任,而是鼓勵員工從錯誤中學習,找出根本原因,改善流程,解決問題。

「協助他人成功,協助組織成功」,組織成員之間彼此真誠關懷,撤除藩籬,以共好精神,相互支持,彼此分享知識與經驗,形成善性循環。透過強化願景共識、策略共構、價值共創,增強預應環境急遽變化的能力,是組織凌駕經濟循環與景氣榮枯,得以永續發展最重要的力量。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人將「消費市場」(B2C)歸類為「感性」的,例如在超商選購飲料時,很容易因為賣場環境、產品包裝、廣告形象而影響了購買決定;而「工業市場」(B2B)則是「理性」成分居多,例如機器設備的採購,需要比較廠商的技術能力、產品性能、交貨速度等「硬規格」。

由於人類的右腦擅長「圖像式思考」這一類較為感性的能力,我們可以把消費品市場歸屬為「右腦銷售」行為;而左腦擅長「邏輯性思考」這種理性的能力,工業市場則歸類為「左腦銷售」行為。

這樣的二分法看似有幾分道理,卻是有很大的盲點存在。如果業務人員有這樣的觀念,更會貶低、抹煞了自己在銷售活動中可以貢獻的價值。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工業品的業務人員,深信客戶是以理性的標準來衡量供應商和採購產品。於是當自己的產品性能比競爭對手遜色,或是價格、規格不如人時,就自動繳械投降,並且將客戶和訂單流失的原因,歸咎於客觀條件的不利。

但是,如果我們回想自己經營最成功、獲利最佳的交易案例,客戶在決策過程真的採用完全理性、完全客觀的標準嗎?你贏得VIP客戶的關鍵,是因為品質、價格、速度這些理性的「硬規格」都無懈可擊嗎?或者是藉由信賴感、互惠關係、願景創造、危機感消除,這些「軟實力」來建立你的優勢?

事實上,所有客戶看似「理性」的決策,都被各種「非理性」的因素所包圍。如何創造並影響這些非理性因素,決定了業務人員的成敗。

在歸納不同產業的業務開發、客戶管理經驗後,我想和讀者分享的不變定律是:「軟實力」永遠比「硬規格」更能贏得客戶的心。更重要的是,以軟實力為核心所建構的業務團隊,才會擁有無可取代的競爭優勢。

一切依賴「硬規格」來決勝負的公司與產品,在今日資訊透明度愈來愈高的環境,恐怕逃不開殺價競爭的命運,只能留在「紅海」等待奇蹟的出現。

在形形色色的市場中,理性的買方用「左腦」採購,感性的買方用「右腦」採購。我們無法確定會遇上哪一類型的客戶,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頂尖的業務人員會用「全腦」銷售。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接聽電話和留言訊息可以看出一個人做事是否細心、對事的敏銳性和是否可以掌握資訊,這是給上司、同事的最初印象,如果連電話留言都丟三落四,其它事情做得好嗎?

留言掌握5W1H 新鮮人秀出專業

當辦公室電話鈴聲響了,常常只見老鳥們個個裝忙,突然講電話、對著電腦螢幕一副煞有介事地振「筆」疾書,任電話響到翻天,老闆都快抓狂時,這正是職場新鮮人表現的大好機會!職場老鳥感謝你這菜鳥來當接線生,老闆則容易發現你的勇氣、主動和積極,多給你一些關愛的眼光!

接聽電話是職場新鮮人的第一課,只要掌握5W1H的原則,留言並不難。

who何人 XX公司的王總經理(很清楚知道是誰)

when何時 下午一點半、兩點打來(打兩通,表示重要)

where何地 他說他在國外(在國外還打來,確定有事)

what何事 有關上週出的貨好像有問題(可以立即調閱資料)

why理由 貨的品項和訂單有差異(先向相關部門瞭解情況,準備資料)

how如何 感覺有點急,電話號碼我放您桌上(感覺急,也留了王總經理國外的連絡電話,可以立即處理。)

這通留言肯定不會漏接訊息,還能讓老闆眼睛為之一亮,相較於避接電話的老鳥,新鮮人的你明顯勝出!如果資訊判斷上很緊急,這時可以主動協助聯絡老闆或同事,則是更積極的作法,如果你做的永遠比要求的多,想不獲得信任和青睞都很難!

轉了沒接是白搭 轉了不該接的是白目

接聽電話常遇到的另一個情況是「轉接」。

有些人接聽電話,掌握不到重點,也無法釐清問題,讓一通電話在好幾個部門裡旅行,遇到這種情況,讓人覺得這家公司的人專業有限,要不然就是部門間互踢皮球,很難產生好的印象。

只要對公司的服務項目、各部門職掌有清楚的認識,瞭解部門內每位同事負責的業務範疇,都有助於正確地轉接電話。而這些資訊可以透過公司簡介、網站、內部教育訓練得知,當然,前輩更是你請益的對象,不要害怕問問題,不懂裝懂容易弄巧成拙!

轉接電話時最要不得的情況就是─轉接後立刻掛斷電話,你根本不確定轉接是否成功。有些人雖然等到接通了,卻一聽到對方說「喂」就掛電話,接聽者只聽到「喀!」的一聲,也不知道從哪轉來的,心中肯定不舒服。也許接聽者手邊在忙、會客中、想晚點回電,或根本不想接這通電話,你莽莽撞撞的轉接給他豈不白目?而這些情況是可以避免的。

轉接時先問清楚來電者的公司或姓氏,如果沒人接聽,則請對方留言。若轉接成功時可說:「陳副總,電話線上是XX公司的王小姐找您,幫您轉接過來好嗎?」轉接與否都聽陳副總指示,如此可確認電話成功轉接,也不會讓接聽者覺得不悅。

職場基本功練紮實 為專業形象加分

接聽電話是上班族最基本的課題,雖然見不到面,但電話裡、外可以嗅到許多資訊,熱線中也很容易漏餡,態度和專業都會表露無遺,讓人知道你幾斤幾兩重!

當下次當辦公室電話響起時,請把電話接起來,從接聽、轉接、留言的基本功練起,實地操練操練吧!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玉婆」伊麗莎白‧泰勒與瑪當娜等名女人,紛紛傳出交往年輕男友,這些男友被傳藉女友抬高身價,引來世人側目,因為像伊麗莎白‧泰勒與瑪當娜這樣的女性畢竟不多見。

日本第二位女太空人山崎直子,她的丈夫為了支持妻子的事業,辭去太空站飛行管制員的工作,回家照顧七歲女兒。

朋友小張對兒女的管理算是很放任的,因為小孩的工作時間不同,晚上回來吃飯、休息的時間也不同,所以,夫妻倆從來不會對孩子無法準時回家吃晚餐而生氣,相反地,細心地把各人的飯菜準備好放在餐桌、電鍋,讓孩子各自找自己的時間吃晚餐,夫妻倆也樂於有兩人的浪漫晚餐時間。

面對有人關心:「會不會一家人感情不好?」不會啊!小張的家人會利用MSN、手機等方式溝通,感情好得很呢!

仔細想來,上述各種情況究竟是很少見而成為另類?還是衝擊到深植在我們腦中的傳統理念,而讓人有些錯愕,甚至將之歸類為「非正常」狀況的家庭模式呢?

日前,星雲大師在香港跟信徒談話時,叮嚀「和諧家庭」的重要。若我們依之思考,那所謂的「正不正常」、「另不另類」都不重要了,是否以「愛」來經營家庭生活,才是重點。

祝福天下人,都能找到自己合適的生活模式,而不是遷就他人眼光來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個主管都知道,想確保交代下去的事情會被完成,要抓住兩個重點:1.把目標和方法說清楚;2.用有效的指標控管。管理公司其實也一樣。執行長若能把公司的願景、策略說清楚,而且有具體的指標管控流程,就不怕策略無法落實。這就是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的基本概念。


平衡計分卡的提出者羅伯‧柯普朗(Robert S. Kaplan)與大衛‧諾頓(David P. Norton)在《策略地圖》(Strategy Maps)中,用以下公式來說明這項管理工具的意涵:


{突破性的成果}={把策略說清楚、講明白}+{有效的管理}


「只要是說不清楚、講不明白的,就一定無法衡量;如果你不能衡量,就無法管理,」兩位作者在書中為這個公式下了註解。而平衡計分卡的兩大部分——「策略地圖」(Strategy Map)和「關鍵績效指標」(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就分別擔任「把策略說清楚」和「衡量指標」的工作,讓組織能徹底、有效地執行既定策略。


打破績效評量「獨尊財務」的失衡


平衡計分卡所代表的管理思維,和兩位提出者的背景有關。柯普朗是麻省理工電機碩士、康乃爾大學作業研究(Operations Research)博士。在卡內基美隆大學執教時,研究方向為作業基礎成本管理、績效管理與企業策略執行;1984年起,在哈佛商學院擔任教授。


諾頓是電機學士、作業研究與企管雙碩士,在哈佛商學院獲得企管博士學位,並擔任管理顧問,他是Nolan, Norton & Company的共同創辦人。該公司後來被KPMG(在台灣為安侯企業管理)合併,成為Nolan Norton Institute。在與柯普朗合力推出平衡計分卡之後,諾頓出任平衡計分卡團隊(Balanced Scorecard Collaborative)總裁。


1990年,諾頓主持的Nolan Norton Institute贊助了一項名為「未來的組織績效衡量方法」的研究計畫,柯普朗也參與其中。這個計畫的信念是,傳統上以財務會計為主的績效衡量已經過時了,過分追求財務績效,將有礙於企業創造未來經濟價值的能力。


研究計畫中,一家名為模擬設備公司(Analog Devices)的個案,抓住了柯普朗和諾頓的目光。模擬設備公司發明了它們稱為「公司計分卡」(Corporate Scorecard)的績效衡量工具,除了傳統的財務績效外,還包括交貨時間、製程品質、新產品開發效能等面向的指標。


柯普朗與諾頓以模擬設備的公司計分卡為基礎,經過研究小組反覆討論、改進之後,平衡計分卡誕生了。之所以稱為「平衡」,是因為這個全新的績效衡量制度涵蓋了「財務與非財務指標」「短期與長期指標」「企業內部與外部指標」以及「領先與落後指標」,打破以往罷黜百家,獨尊財務的局面。


柯普朗與諾頓認為,財務數字往往是績效的落後指標,公司若沒有士氣良好、技能純熟的員工、高效的流程,便很難有滿意的顧客,創造良好的財務業績。兩人秉持作業研究的精神,逐步追索績效的根源,因而創造了同時考慮財務、顧客、內部流程與員工學習成長這4個面向的平衡計分卡制度。


不過,直到1992年,兩人於《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中推出〈平衡計分卡:驅動績效的量度〉這篇論文時,它還是一個績效衡量的制度,尚未跨進策略管理的領域(停留在前述公式的最後一項:有效的衡量)。


解決徒有策略、無法落實的鴻溝


管理學有句名言: 「你衡量什麼,就得到什麼。」換個角度來說,若要創造完美的衡量制度,得先問你想追求什麼結果。


柯普朗與諾頓已經發現,財務成果是一種落後指標, 企業還必須有效管理「確保產生財務成果」的領先指標──他們稱為「績效驅動因素」(performance drivers),例如顧客滿意、高效的流程、專業的員工等。而為了找出驅動企業績效的因子,唯有先釐清企業最終要追求什麼目標、又要用什麼方法達成(亦即公式的第一項:把策略說清楚、講明白)。


從這個時間點起,平衡計分卡便從一項績效管理制度,正式跨進了策略管理的領域。柯普朗與諾頓發現,許多企業之所以無法達成目標,問題在於空有策略,卻無法落實。《策略核心組織》(The Strategy-Focused Organization)提到,只有不到10%的企業策略被成功地執行。柯普朗與諾頓研究「策略」與「執行」之間的阻礙,歸納出4個原因:


1 組織未能以淺白、可付諸行動的語言,來解釋它的策略:根據調查,有59%的資深主管了解應如何實踐策略,但只有7%的第一線員工了解。


2 公司未能將策略的長期需求,轉變為部門、團隊和個人的目標:只有不到10%的員工,獎酬和長期策略連結。


3 資源分配並未結合策略:大部分公司的預算編列和策略管理都是兩套流程。


4 缺乏對策略實施狀況的回饋:45%的公司完全不檢討策略。


2000年,柯普朗與諾頓推出平衡計分卡系列的第二本著作《策略核心組織》,說明如何以平衡計分卡為基礎,克服策略執行力低落的困難。首先,組織必須先以一套完整的因果關係,將策略詮釋清楚,並結合有效的管控指標,將組織策略層層展開為部門、甚至於個人目標,最後還必須結合預算與回饋機制,成為一套完整的策略管理體系。


回顧平衡計分卡的源流,我們發現,這是兩位管理學者,對企業績效層層追尋所得出的方法論。或許不是每個公司都有意願、有能力推動平衡計分卡這項管理制度,但是它亟欲將策略徹底落實的精神與方法,足以讓每位經理人做為借鏡。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企業創造價值的過程,就像一道美食的誕生。首先要有資產與設備(鍋子、烤箱、烹飪器具等),然後投入原物料(食材與配料),經過人力等無形資產(廚師),完成生產過程。


而一道美食(例如皮脆肉多汁的烤鴨)被完成的方式,就像企業的策略(選擇與競爭者差異化的方式達成目標)。饕客不缺對美食的想像,就像經理人不缺策略一般;然而,料理美食可以參考食譜,拿捏分量與步驟,企業若想達成策略,能依靠什麼?


美國《財星》(Fortune)雜誌曾在1999年調查發現,超過70%的企業失敗案例,並非根源於策略的拙劣,而是策略執行的失敗。羅伯‧柯普朗(Robert Kaplan)與大衛‧諾頓(David Norton)所創造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制度,就像是企業的「食譜」,讓策略成為可量化的指標、可管理的行動方案,確實被執行。


在《策略核心組織》(The Strategy-Focused Organizayion)中,兩位作者從許多成功的企業案例中,歸納出推動平衡計分卡的5個基本法則,協助企業將有限的資源專注在策略的執行上,創造良好的績效。


■法則1:由高階領導帶動變革


組織務必體認到,實施平衡計分卡制度是一項變革行動,目的是讓組織成為一個以達成策略為核心機能的有機體,而不只是一套新的績效衡量制度。在組織裡推動變革,光靠工具、流程是不夠的,高階管理團隊是否積極投入,身體力行,才是成功關鍵。


柯普朗引用變革大師約翰‧科特(John Kotter)的理論,說明高階主管首先要明確宣示變革的迫切性,建立專責的團隊來引導變革的走向,並透過各種溝通管道說明公司的新願景,以凝聚共識。


■法則2:將策略化為執行面的語言


當組織有共識、有意願接受變革,為執行策略付出努力,但若沒有一套用來描述和溝通策略的共通語言,便很難確保每個成員心中想像的「策略」能夠一致。


烹飪的語言是食譜、財務的語言是財報,過去策略的領域中有數不清的各種「方言」,以致於研發部聽不懂行銷部的話、業務部聽不懂生產部的話,組織無法將策略整合、聚焦為一個共同的圖像。柯普朗與諾頓提出的策略地圖(strategy map),目的就是提供一個結構化、系統化、一致化的語言,用4構面的因果關係清楚呈現組織的策略,做為溝通基礎。


因此,推動平衡計分卡的第二法則,就是畫出全公司的策略地圖,讓成員了解自己的行動如何影響最終成果,再以策略地圖為根基,拆解出衡量指標與行動方案。


■法則3:以策略為核心,整合組織資源


每個組織都有生產、行銷、財務、人資、研發等不同的功能單位,各有各的專業,也因此壁壘分明,經常各行其是。若財務、人資又不支援研發需求,行銷部門又不管生產問題,局部優化的結果,組織就算有雷射槍般的輸出功率,也只能發散成手電筒般的微光,無法產生切穿鋼板的威力。


有策略地圖做為溝通工具後,接下來便是讓各部門在策略的前導下,針對執行的活動建立起一致的認知,以及共同的優先順序,彼此協調合作,合力創造出「整體大於部分的總和」的績效。


■法則4:將策略落實為員工的日常工作


組織原本就是集合眾人之力,以完成共同目標的工具,每位成員日常工作的點滴累積,最終匯聚為總體成果。一項策略要有執行力,將目標層層拆解的功夫不可少。「公司」有了整體的策略地圖和KPI之後,還必須系統性地向下展開為「部門」「團隊」乃至於「個人」的策略地圖和KPI。


要注意的是,平衡計分卡的展開過程,不是傳統的「上命下行」,而是雙向的策略溝通──員工愈了解策略的背景和內容,才能在自己的權責範圍內,發展出實現策略的行動。


■法則5:讓策略成為持續的循環流程


執行策略必須有資源、要定期檢討以學習和調整。柯普朗強調,策略必須與預算流程銜接;而成功推動平衡計分卡的企業,都將預算分為策略預算(strategy budget)和作業預算(operational budget)兩類,在創造長期發展的前提下,也能維持短期營運。


此外,定期(每月、每季)檢討策略執行的狀況,釐清策略的正確性,確認組織學習的方向,也是平衡計分卡制度的一環。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東京與某台商老闆餐敘時,聽到他抱怨說:「為什麼我的專案團隊,遇到問題時,直到成為災難,才跟我反映,但那時已來不及補救了」。

我反問他:「你平時有注意聽你的團隊說話嗎?有沒有真正了解團隊傳達的真實訊息?」老闆很得意地說:「有啊,我有開會,有問他們,而且規定每人要報告,邊開會邊指導,會後團隊都說沒問題,直到問題發生,他們才報告」。

我笑笑對他說:「你有聽見他們的話,但沒有聽進去!」

專案執行時,傾聽技巧相當重要,專案經理每天幾乎90%的時間用在溝通,而傾聽時間在溝通過程中占整體比重45%,其餘才是說、讀、寫。管理者與專案團隊若溝通不良,也未互相積極傾聽,會形成重大溝通障礙,導致執行專案時發生嚴重問題。所以專案管理者必須學習傾聽技巧,並創造一個積極的傾聽環境。

在現實工作環境,專注傾聽是需要學習的,比如工作環境很熱、很冷、很吵、空氣不好、電話鈴聲、人聲等,都會讓人分心,無法專心傾聽。

個人的專業技能,也會阻礙接收他人訊息,尤其是技術專業能力愈強的個人、管理者或老闆,在討論其專業時,會忽略他人表達的訊息,甚至拒絕接收(聽不進去)。況且不是每個人都善於表達。

所以我會建議管理者傾聽他人說話時(包含一對一,會議),要學習以下傾聽技巧:

˙準備一個優質的傾聽環境,儘量排除干擾因素,讓自己可以專注地傾聽,也讓對方可以充分表達,也可提供咖啡、茶點,緩和緊張氛圍。

˙利用肢體語言,如點頭、眼神交流、身體前傾,表示接受到對方的內容,讓對方知道你聽見了。

˙傾聽數據及事實背後的真正意涵,往往數據背後是問題的開始,事實的背後是災難的發生。

˙回饋、解釋、總結陳述對方的內容。但不要立刻評論,先了解對方的觀點,保持中立性,以對方觀點論述一次,詢問對方是否正確,讓對方知道你充分了解。

但是在傾聽過程需注意避免以下行為:

˙收起專業及權威的傲慢,不要問題沒聽完就邊指導,這樣無法了解事實真相,反而將談話焦點轉移到你的指導方法,問題沒解決,又製造新問題。

˙不要急於評論對方的話,若是對方提出問題,則幫助他確認這是否是真正問題,反覆詢問,探討問題根源。不要用情緒性用語,譬如:「這不合邏輯、你是腦震盪的豬、你腦殘…」來否定他的問題,只會讓溝通中斷,問題繼續潛伏。

透過訓練將專注傾聽變成團隊的工作習慣及技巧,身為管理者必先具備傾聽技巧,利用會議說明傾聽重要性,並形成團隊公約,當團隊都能專注傾聽,則問題往往可以溝通來妥善控制,不會有「失控」的問題。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顧客永遠是對的嗎?」某房仲業最近推出一則有趣的廣告,業務員的西裝被客戶「打槍」布滿了彈孔,但依舊是逆來順受且連聲說是,也不認為對方是挑剔的爛客戶。

雖然這只是一則廣告,目的是為了展現業者服務客戶的精神與耐心,但在這個講究溝通的年代,成功客服工作並非只是如此,一定要確實了解客戶抱怨的因,並站在客戶立場去尋求解決方法。「顧客永遠是對的」的說法已經過時,「發自內心去服務顧客」卻是客服不變精神。

文案達人創意事務所執行創意總監唐崇達就認為,這則廣告主要傳達「客戶永遠都是對的」的最高服務原則,所以廣告中把客戶形容為「恩客」,因為企業要做品牌形象廣告,當然要講些「聽從、服從、侍從;忍得、苦得、罵得、之後才能獲得」的「三從四得」場面話。不過,客服態度不該存在「客戶永遠都是對的」理念,而是用克服難題去做好客服,並以積極態度去取代哈腰順服,才能成為真正發自內心的好服務。

中衛發展中心副管理師張薷文也認為,再好客人也會有抱怨的時候,前面談到「三從四得」,或許是客服人員第一時間面對客戶反應時所須具備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一定要了解客人為何要抱怨,進而找出該如何處理抱怨的方式。

她認為,服務人員首先要貫徹誠意,在最短時間內處理客訴,並與客人溝通時傾聽對方需求與抱怨,然後站在對方立場思考來解決問題。

美國電信業者Sprint曾經發信給多名用戶,告訴他們,如果打給客服中心的次數太頻繁,可能會被列入黑名單並不再提供服務。

Sprint表示,這群被列入黑名單顧客,每月打電話到客服中心的次數是一般客戶50倍,每個月總計4萬通,讓Sprint無法服務其他客人,於是Sprint打破「顧客永遠是對的」理念,選擇站在更多數的電信用戶立場去著想。

國內連鎖海鮮餐飲連和海鮮總經理張連和也認為,「用心服務客人永遠是對的」,但店家對客人的態度可不一定要完全接受。廣告中笑臉迎人態度正確,但好的客服人員並不是對客戶任何要求都連聲說「是」,而是用心想辦法在有限範圍內解決客人需求。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珊卓布拉克,在1980年代末期出道,但直到1994年和基努李維演出「捍衛戰警」才成名,至今演出作品不少,例如「麻辣女王」、「愛情限時簽」、「求愛女王」。

她在「攻其不備」飾演充滿愛心的富婆,不畏外人眼光收養黑人小孩,栽培他成為明星運動員,並因為此片獲得最佳女主角。她歷來演出的電影全球累計票房達31億美元,可以稱得上是影劇界的常青樹,她總是樂於嚐試任何角色的演出,做最好的表現。

【心得分享】

在職場上所面臨的狀況也是大同小異,很多時候我們會被委派不同的工作,有的任務是公司特別重視的,你會覺得參與這個專案與有榮焉;有的任務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大家避之惟恐不及,而你卻被指明要承辦。

不管如何,如果你願意接受不同的歷練,一切盡其在我,收穫最多的就是自己,在過程中一點一滴累積能量,將是未來成功的基石。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主題樂園,你找到了嗎?

春假到佛州迪士尼四個主題樂園遊玩,很快樂。但是回想起來,每個樂園就不過只有兩、三項主打的好玩遊戲,玩過了就不虛此行,其他都是配角。

像是到Magic Kingdom,就是要玩Splash Mountain,在排隊的動線中,有好幾個Chicken Exit(膽小鬼出口),讓你隨時可以離開。到Animal Kingdom,如果沒有玩Expedition Everest,就白來了,因為聖母峰的雪人Yeti,破壞了軌道,讓雲霄飛車在黑暗中倒退俯衝。到Epcot,如果沒有玩橘線Mission: Space,肯定要再來一次,因為利用離心力模擬火箭升空,讓你胸口快不能呼吸,像極了火箭升空。到Hollywood Studios,一定要玩Rock & Roller Coaster,不然不算來過,因為出發時的極速快衝,讓我們全家都嚇到了。

主題樂園都有主題,就像一齣戲中有分主角與配角,如果大家都是主角,這齣戲的重點就沒有了。

企業的經營也要有主題,也就是所謂的市場定位。譬如有的汽車強調省油、有的汽車強調奢華,不管強調什麼,通常企業都會推出主打幾樣商品,建立市場定位。

又如非凡電視台主打財經新聞,雖然也有美食任務等好看的節目,大家還是認定它是財經新聞的第一品牌。

在大學評鑑時,我們最常問:「你系所的特色在哪裡?」一個樣樣都是特色的系所就是沒有特色,資源分散,也平庸得讓人記不住。

那人生呢?我們的人生是否有主題?在這個主題中,你扮演的是主角還是配角?如果你的人生充滿了比較,人家有的你也要有,那你就是配角,因為你的生活壓力是圍繞在別人的主題上。如果你清楚自己人生的主題,你的人生就會像主題樂園般,令人印象深刻。

台灣人喜歡「吃飽為止」的餐廳,而且儘挑貴的吃,別人吃到的好東西,我也要吃一口,美其名叫撈本,但是卻讓主菜盡失了味。吃西餐就不一樣,只有一道主菜,其他都是配角,反而能慢慢品嘗食物。

年輕時我也喜歡吃飽為止,多方嘗試,生活愈豐富愈好;但是現在,我覺得生活要慢慢品嘗,主菜、配菜都要吃,才能體會與珍惜食物的美味。

人生的快樂莫過於找到讓你興奮的主題,擁抱它,那就是你的天堂。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中國網通總經理、也是中國網際網路的先驅者田朔寧,從美國「海歸」到中國,建構了中國現代網際網路藍圖與發展,可說是舉足輕重。

他道出第一次見到蘋果創辦人──科技金童史帝夫‧賈伯斯時的失望心情。

田朔寧表示在一次會面中,知道賈伯斯沒去過中國,於是建議他去看看,賈伯斯卻對他說:「我沒有去過中國,也不打算去。」賈伯斯的狂傲回答讓田朔寧對他的形象幻滅。這兩種心態讓我看見了中國與美國思維的進化。

中國崛起的確帶給全世界不同思維與觀點,近十年來,中國經濟成長率每年以逾8%速度飛奔,至今尚未停歇。一個十倍速、百倍速起飛的中國,讓中國政府與企業家漸漸打開了視野,自信與豪氣自然隨之而來。

我們從中國政府來台釋放的採購金額,以及陸企到全球併購知名企業可見趨勢的演變。所以田朔寧不解與不平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全球都爭先恐後的市場,賈伯斯竟然無動於衷。賈伯斯後面還有一句話就是:「你們中國人沒有辦法寫出真正的大型軟體。」姑且不論這是不是事實,賈伯斯以歐美市場為主的思維其實是顯而易見的。

早期見過很多中產階級美國人一輩子不曾出國,尤其在美國強盛的幾十年中,亞洲尚未充分開發,他們覺得美國和歐洲就是全世界,所有的思維都以美國市場為出發點看世界。

但是時代巨輪轉動得太快了,亞洲已是全球新興市場成長最快速的區域。亞洲企業家展現的彈性與韌性,在國與國之間穿梭做生意,某方面是比歐美人更具世界觀。像蘋果這樣全球知名品牌,應該更正視大中華市場崛起,以及亞洲消費者的需求,才能真正全球化。

成功容易令人傲慢,這是兵家之忌。賈伯斯也曾從敗部復活,應該不至於如此,但是身為科技名人,表現在外的言論卻會影響觀感。其實中國企業這幾年的飛躍成長,也造成了部分企業家傲慢心態,這該是所有成功人士要避免的。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信許多主管在對上簡報時,都有被高階主管「釘在牆上」的經驗。

尷尬地站在簡報台上的主管,下台不是,繼續簡報也不是;如果再加上高階主管情緒性批判字眼或口頭禪,主管更是腦中一片空白。此時,如同「無魂附體」的稻草人,靜靜地熬過這難堪又漫長的時光。

當稻草人好不容易挨到下台的時刻,主管除了仰天長嘆自己為五斗米折腰的委曲之外,其實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那就是設法排除高階主管情緒性的字眼後,回想高階主管的問題。藉由問問題的內容,了解主管的擔憂處與重視焦點,萃取出其價值觀、思維邏輯與思考判斷模式。

如果,覺得不容易透過一兩個問題,就能掌握住高階主管的思考邏輯,則可先記錄主管的問題,再透過分類循跡,設法找出其間的關聯與諮詢重點。學習批判式思維的理論基礎,也有助於主管掌握重點。

在尼爾‧布朗與史都華‧基里所合著的《問對問題,找答案》一書中,教導批判性思考的方向,包含確認議題、結論、理由、曖昧的措辭,以及釐清價值觀、假設前提、推理謬誤等等。

高階主管所問問題,無外乎想確認主管的敬業態度,是否怠慢、推託;或是確認主管的能力,是否有思慮不周、判斷的盲點等。

對於肩負最後成敗責任的高階主管而言,這是必要的避險與審核程序。

若所轄主管們能夠藉由提問內容,提升視野高度與思維慎密度,人人具備精湛的決策分析智慧,則企業的營運風險必能降低,高階主管也較能舒緩壓力,獲得一夜好眠。

相反地,若轄下主管屢犯相同的決策錯誤或疏漏盲點,老是無法提升思維的層級,則一股「恨鐵不成鋼」鬱悶之氣,容易轉化為「火氣」,期能透過火力,點醒主管們,再小心注意。

然而,被「火球」包裹的問題太熾熱傷人,主管還來不及看清問題,就已先被烈燄紋身。高階主管的火力攻勢,效果通常是適得其反。

建議高階主管避免使用猛烈炮火,以免模糊焦點。若想提點主管察覺自我缺失,或可評估採用評鑑中心、管理評量、360度評量等方式,較能產生改變行為的內在動力。

至於如同稻草人般,被釘在牆上的主管,則應明白高階主管不會刻意「找碴」,並同理高階主管背負責任的壓力,暫時放下「士可殺不可辱」的自尊,而聆聽出尖銳問題背後的見解、期許與要求。

當主管從高階主管的提問與警示中,修煉出更高層次的管理視野與縝密思維,則當稻草人的次數將愈來愈少。還能一併練就「提問力」,成為日後輔導所屬、檢視問題點的有力管理工具。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已離開我們記憶的國軍英雄館,最近又熱門起來了。因為它推出100元吃到飽的早餐,受到消費者熱情迴響。

台北的國軍英雄館餐廳有150個位子,但是三個鐘頭的早餐,卻能賣出400客,假日更是動輒550客以上。

【心得分享】

推出100元吃到飽早餐,從經營的角度來看,這是不會賺錢的,但這卻活化了老舊的組織,啟動了改革的引擎,熱絡了餐廳的人潮,更達到了服務的目的!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銷售人員都希望為客戶帶來價值,因此總是準備了豐富的資料,說明產品的優點與帶給客戶的好處,期望自己成為「價值創造者」。

然而在現實世界,為何鮮少看見一次無懈可擊的產品解說之後,客戶理性地認同,接著立即簽下合約?

原因在於「單向溝通」的過程中,銷售人員可能傳達了非常有用的資訊,也創造了自己的價值,卻讓客戶成為相對沉默、相對「沒有價值」的角色。如果銷售人員需要的是成就感與社會認同,客戶何嘗不是如此?更何況他們才是握有決策權的人。

真正頂尖的銷售人員,是「創造價值」這齣戲碼的幕後導演。他會讓客戶成為主角,銷售人員成為陪襯的綠葉。

在這樣的劇本之下,銷售人員應該減少主觀的陳述,多用「問句」引導客戶加入對話,成為價值創造者。

倘若你斬釘截鐵地說:「我們的提案,能夠大幅提高貴公司生產力!」客戶可能有兩種反應。一是反駁並提出不同的看法,二是同意。

前者擴大了雙方的歧見,對銷售沒有任何助益;後者成為賣方「單向」的訊息傳遞,產品再好,客戶本身都沒有在對話中提供價值。

但是當銷售人員的表達方式,換成了問句:「根據您對公司運作的深入瞭解,我們的提案『能否』讓貴公司的生產力大幅提高呢?」

客戶的答案若是肯定,等於為產品做了一次背書,證實了價值的存在;若是客戶持否定看法,銷售人員則更瞭解自己遠離客戶期望的原因。兩種情境中,客戶都扮演了更積極、更有意義的角色,為溝通的過程帶來價值。

隨時用問句請教客戶,可以使「發言權」回歸到擁有「決策權」(客戶)的人身上,讓他們掌握「主動權」去買東西,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推銷。

想像自己和客戶正在一場棒球比賽中。縱使你有一流的球員、萬全的準備、對的主場優勢,你都應該把「勝利打點」留給客戶,那位真正能夠促成交易的人。

俗話說:「業務員是世界上最好的演員。」事實上,更高層次的銷售人員,會晉升為運籌帷幄的「導演」,主角的位置永遠留給客戶。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管理大師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花了五年時間,針對11家企業研究其由盛轉衰的原因,其中還包括A+公司,歸納出企業衰敗的五大階段,第一階段的徵兆為:驕傲自滿、停止學習。

柯林斯的研究顯示,組織開始走向衰敗的警訊為:

1.認為成功是應該的,不管做什麼都會繼續成功。

2.未深究最初成功的原因,忘了繼續精進成功的根本。

3.只談「哪些地方」成功(what),而不談「為什麼」成功(why)。

4.學習意願愈來愈降低。

5.低估運氣在成功過程扮演的角色。

很多成功企業往往以為成功是因為自己厲害,卻忘了成功可能只是大環境或運氣使然,甚至是因為競爭對手犯了錯。最好的企業領導人永遠追問「為什麼?」找出成功的真正原因,透過不斷學習,避免陷入成功的驕傲與自滿。

緊抓著過去所擁有的,未能與時俱進學習新觀念、新知識、新作法,往往過去的專長會變成未來最沉重的包袱。因此,時時「歸零」的學習心態極為重要。如同一位印度哲人形容自己:「像個破瓦罐,裝什麼漏什麼」。破瓦罐到處是漏洞與不足,無論裝什麼都不會滿出來,也就是永遠處在歸零狀態。

持續學習,是維繫企業成功不墜的關鍵,學習的層面必須涵蓋個人、部門及組織等各層級,由各階層員工共同驅動。重點包括:

引領自我導向學習:處在多變環境,要解決日益複雜問題,須具備多元思考及多面向分析、討論的能力,必須培養每位組織成員擁有自我導向學習能力與意願,能為訂定學習目標,整合學習資源,尋求學習方法,持續自主學習。

善用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採取混合式學習模式推動組織學習,結合數位學習、社群交流、職務輪調、特定任務指派、研討會、良師益友制等方法多種形式的學習組合。兼顧聽、看、探索、練習、討論、研究等面向,達到創造彈性學習環境,降低學習成本,強化及延伸學習的效果。

內、外部標竿學習(Benchmarking):透過內、外部標竿學習,鎖定標竿對象,運用有結構、有系統的學習方法,從值得效法的典範萃取經驗與成功要素,透過比較與學習,得到啟發,進行改善,提升效率,提高績效。

於其中,「學習型領導人」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學習型領導人能夠以熱情及實際行動來影響組織成員,對於願景追求保持不懈的熱忱,對於現狀存著渴望進步的企圖心,激勵組織成員不斷學習追求新知與學習新事務的意願,並轉化為持續學習的動能。

你聽過這句話嗎?
只要站在風口連豬都能飛(我不是說你是🐷🤣🤣)
如果你連站在風口都不願意,那麼千萬不要說你想賺大錢😊😊

咖啡王子會選擇東森全球新連鎖事業的原因?

不用出門
不用推銷
不用緣故開發到處碰壁,不用浪費寶貴時間去說服沒有意願的人,不用強迫親人加入

只要會上網分享

跨境電商的時代來襲! 東森全球新連鎖事業是唯ㄧ可以全球連線,
用一支手機宅在家就能做遍全球生意徹底打破地域、時間限制橫掃全球市場

⭕️線上推廣

⭕️線上購物

⭕️線上入會

⭕️宅配到家

⭕️線上就能辦分享會和教育訓練的公司

⭕⭕️不用出門就能經營全球生意

Are you ready❓That’s Go🤝

當一個人,沒有業績的時候,他準備放棄了! 他會對身邊的人說:這個市場不行,這個行業不行,這個領導不行,這個公司不行,我不幹了!  ——永遠不要相信失敗者那張嘴!

當一個人每月都能做很多業績,拿到很多收入,他會告訴你:市場挺好的,只要努力點、勤奮點,賺錢很容易,咱們多交流,一起好好幹!
你相信誰,你就成為誰! 我們下意識的偏向誰,就將成為誰!
與高人同行,與智者同伍。
只要路是對的🚩🚩🚩

跟著東森紅寶石咖啡王子的腳步,我們一起來挑戰未來,創造人生的奇蹟

 

東森開放加盟
旋風席捲全台
最佳小本創業
搶佔先機卡位
您不做別人做
倒不如趕快做
一樣買日用品
與其在全聯買
不如跟自己買
兩家上市公司
一年三百多億
集團分錢搶客
我們創業搶錢
牛年牛轉人生
今生最佳商機
緊跟咖啡王子
在此人生靠岸
只要您伸出手
我們陪您圓夢
2021注定不凡🏃‍♂快來卡位🏃‍♂
 
東森全球新連鎖事業新公司先卡位先贏線上快速入會網址(正式店主請選左邊):

東森紅寶石咖啡王子蔡大哥熱線: 

Line :  tsaiyingjiun
Line :  coffeeprince168
WeChat:tsaiyingjiun
e-mail:tsaiyingjiun@gmail.com
☏手機:0910-999564 東森紅寶石咖啡王子蔡大哥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年前,第一次聽到有人要去中山足球場聽演唱會的時候,我的第一個反應是:「為什麼要到足球場聽演唱會?」

多年以後,我反而會問:「為什麼不要到足球場聽演唱會?」

世事本來就多變,昨非今是和昨是今非都是千百年來不斷發生的事實,昨天的笑話成了今天的神話,今天的神話成為明天的笑話,這世界本來就沒有什麼不可能的。

會聊到在足球場聽音樂會,是和一群年輕朋友討論音樂在生活裡的角色,我一直覺得音樂是生命記憶的書籤,常常在聽到一首老歌時,會想起某個歲月時空裡的心情和發生的故事。當音樂響起,昨日的心情和記憶就會再度回到腦海裡,相信這也是很多人的共同經驗。

「音樂已經成為現代人的生活養分了,就像每天要吃飯喝水一樣。」一位大學剛畢業的年輕朋友說,光是在街頭站個幾分鐘數一數有多少人戴耳機,就可以知道音樂在我們生活中有多重要了。

於是我們繼續討論人為什麼要聽音樂這件事,得到的結論是,音樂並不是給耳朵聽的,而是給腦子和心來聽的,音樂讓我們在不同的時空裡有了對的情緒,是情緒的營養品也是剌激品(甚至對某些人是藥物或麻醉品)。

我們聽抒情音樂保持心情平靜,聽動感音樂來加速心跳,聽懷舊老歌來懷念昨日,聽不知名的新歌來防止自己跟不上流行。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音樂更是到了無所不在的境地,只要我們願意,可以隨時隨地取得和享受音樂,如同行動電話已成每個人的「音樂易開罐」,不管走到那裡都可有音樂相伴。

「也許以後可在足球場邊看球、邊聽Lady GaGa的專輯 。」我大膽猜測,也許真的有這麼一天,我們會在足球場同時看足球,也同時聽演唱會,這樣的「搖滾足球」,看來並不是不可能的夢。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位學生向老師問道:「老師,您教導我們要做好目標管理,請問您自己有作嗎?」「當然有啊!」老師回答。

這時學生出示他的目標卡,「我的人生目標只有三個,一個是六十五歲退休,財務自主。第二是身體健康。第三是退休後可以隨心所欲的到世界各地旅遊。」

「老師,您看我現在幾歲了?」學員又問老師,老師回說:「大概四十多或者五十出頭。」

「不!我再兩年就要退休了!」外表比年紀小,顯然身體狀況良好。

「我美國五十州都走遍了,也常到國外的旅遊,我計畫兩年後每年用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遊歷世界各國。」能快樂的世界各地遊玩,財務自由當然不在話下。

這名學生說:「我每天一早將目標卡和工作清單比對,如果要做的事情對目標是沒有幫助的,我就把它畫掉或調整先後次序,我要每天所做的事情距離我的人生目標近一點。」

有一句話如此說:「夢想加上行動、計畫,就是目標」,目標是想要達成的人生藍圖,雖然難行還是要行。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慎勿放逸。」這是佛經上的警示,告訴我們每過一天,生命就少一天。該積極的看待自己的所作所為。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個很俗的問題,但并沒有幾個人能給出正確的答案。為此,對上百位百萬富翁朋友做了一個調查,調查的結果很有意思。(注:這里說的百萬富翁是指凈資產在百萬以上,某人有一套150萬的房子,貸款只剩40萬了,就是百萬富翁,即使月收入只有5000元)

一、你打算怎樣將手中的100萬變成1000萬?

炒股指期貨,這個賺錢快……4%
投資房產,讓錢生錢……47%
自己創業或進行股權(股票)投資……19%
靠工資增長就能達到千萬……3%
100萬足夠花了,沒想過要變成1000萬……27%

二、你認為100萬變成1000萬需要多長時間?

一年之內……1%
五年之內……3%
十年之內……31%
三十年之內……43%
多長時間都不可能……22%

三、假如突遭意外,你的百萬資產化為烏有,你能做到在五年之內掙回1000萬嗎?

不可能……93%
努努力或許能……5%
肯定能……2%

100萬到1000萬缺的不是“0”

從上面這組調查的結果來看,百萬富翁們對于財富增長的路徑還是比較清晰的。大多數人(47%)認為房產投資是致富的捷徑,極少數人寄望于工資收入增長。這同時也說明很多人面臨百萬資產的降臨有點茫然,只要是2005年之前在大都市里買房的人基本上都成了百萬富翁,但他們并沒有成熟的創富模式,由于房子幫助他們實現財富數量升級,所以仍把未來的財富命運押在房子上。

靠房產投資成為富豪確實是條捷徑,但在嚴重泡沫化局面下,這種創富模式在未來將面臨很大考驗,更何況不同的人有適合自己的創富模式,不能將偶然的因素視為必然。

看來,很有必要認真定義一下千萬富豪的概念:
千萬富豪不是擁有千萬財產的人,而是指擁有創造出千萬財富能力的人;
即使遭遇破產,也能重新開始,在一定時期內(比如5-10年)依然掙到千萬資產;
千萬富豪的成功是遵循一定的規則,一步步走過來的,不管他本人是否意識到這一點;
運氣在成功之路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絕不是全部,就如不能指望房價再漲10倍;

從上面的陳述中,你會發現身邊的這些擁有百萬資產的人大多還只是普通的中產,不能稱得上是“富翁”,因為他們不具備創富的能力。當一切歸零,就不知所措,只有2%的人相信自己肯定能東山再起。由于沒有成熟的創富模式,所以對資產從百萬變為千萬缺乏信心,具體表現在這個過程需要更長的時間,只有4%的人認為五年之內可以做到。

100萬向1000萬的躍進,真的不是只差一個“0”,而是差一種能力。這種能力,也許很多人一生都不會錘煉出來。從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趨勢看,如果不具備這種能力,那么從百萬晉級到千萬只能是鏡花水月。

從偶然王國到必然王國

時勢造英雄,這話沒錯。但是把所有財富英雄的成功都歸于遇上了好時機,就有點“仇富”的嫌疑了。創造財富其實跟游泳、騎自行車一樣,是一種技能,只是這種技能更需要綜合的素質。你一旦掌握了該技能,輕易不會忘記,當機會來臨時能及時抓住。于是,成功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富人與窮人的差異不僅是在財富數量上,更體現在行為特征和思維方式上。比如窮人看見一件熱銷的商品就想著去搶購,而富人會思考這件商品為什么熱銷。窮人遇到風險和混亂的局面就想躲,而富人會考慮風險的背后隱含著怎樣的機會,自己能否抓住。當一個人的行為和思維接近富人,那么他致富就成為一種必然,因為心態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一生。

我們在聽別人成功故事的時候,常常會熱血沸騰,對成功者的傳奇經歷充滿敬佩,想到自己,就感嘆時運不濟,沒有信心取得同樣的成功。其實,成功者在夸夸其談的背后,每天也都在處理平凡而瑣屑的小事,一點都不精彩,而他們逐漸摸索出的創富模式卻讓成功變為一種必然。

比如像索羅斯這樣的成功投資者,有阻擊英鎊的傳奇投資經歷,人們只記住此類故事,卻不知道他是怎樣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獨特的一套投資模式。所以,當我們聽到他人通過投資賺取巨額財富時,會覺得很神奇,很偶然,卻沒有找到其中的必然性。

創富有多種類型,比如創業型、投資型、經營型等等。不同的人適合不同的創富模式,在尋找適合自己的模式過程中,需要不斷的檢驗和試錯,直到最后的成功,這顯然不是偶然性的因素所能主導的。

財富不是瓦礫堆出來的

財富不是一組數字,而是一種能力,財富創造過程需遵循必然的法則。這樣的結論也許很多人并不認同。特別是在房價飆漲的當下,隨便拆遷一套大城市里的房子就能得個幾百萬,這算什么能力?

的確,畸形的房價也讓人們的財富觀變得畸形,甚至認為財富是用瓦礫堆積而成的。此種觀點首先忽略了一個事實,如果只把房子作為居住的場所,也就是看作消費品而不是投資品,那么它就不是真正的財富工具,因為沒有辦法通過它來創造新的財富。羅伯特·清崎就認為:人生的第一套房用來自住,這是很典型的窮人思維方式,因為窮人熱衷消費,而富人關注投資。

此外,把財富增長完全寄托在房產上本身蘊藏著很大風險。十多年來,中國房價的一路飚漲,與高增長低通脹的經濟環境有關,這得益于人口紅利與外向型經濟。但目前中國經濟已經邁過了“劉易斯拐點”,也就是勞動力從無限供給到短缺的轉變。經濟學家高善文測算:從2003年到現在,農民工工資每年在以16%的速度增長,照此下去再過10來年左右的時間,保姆的月薪將達到18000元,很難想象未來中國經濟能承受這樣的成本增加。

中國經濟需要來一次“清算”以告別過去的增長方式,當未來伴著高通脹政府進行更嚴厲的宏觀調控時,或者經濟二次探底,或者擠掉房產泡沫。那時候,如今用“金磚”壘出的房產財富神話恐怕真的要變成一堆瓦礫了。

這樣看來,筆者身邊的百萬富翁們“水分”很大,最近對房地產的調控重拳頻出,更加深了對財富縮水的擔憂。房地產投資當然是創富的很好途徑,但這只是一種方式,而不是財富的本源。

財富的本源是信用

那么,財富的本源是什么?在現代經濟社會,無論是國家、企業還是個體財富的源泉都是信用,正所謂“人無信不立”。

這里的信用不能狹隘的理解為誠實守則,當然這點也很重要。華爾街的金融家們談不上誠實,可美元這種信用符號卻占據霸主地位。信用代表著一種能力,具體點說是吸納外部資源和整合內部資源的能力,當他人依賴你,你能給他人帶來利益,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自然讓你的信用增值。

成功的企業有好的商業模式和管理模式,通過這兩類模式可以有效整合內外部資源,持續穩定的創造財富,個人也是如此。商業模式包括定位、業務系統、盈利模式、關鍵資源能力、自由現金流結構及企業價值。以個人發展的角度看就是事業目標、做事方法、如何賺錢、具有怎樣的人際關系網、理財能力和品牌形象。而個人的管理模式可看作是對個人情感的控制和調動方式。

我們經常說成功的人有魅力,魅力值其實就是信用值,是整合內外部資源的能力、創富的能力。魅力與美丑沒有關系,馬云不帥,但當他發表演講,下面的聽眾想到他所做的事業時,會感受到他的魅力。走在大街上的巴菲特也就像一個糟老頭子,可他的這種木訥、沉穩與他在險象環生的金融市場上大手筆投資結合起來,呈現出獨特的美感。

馬云和巴菲特都有自己的事業目標定位,行事風格方法,最終塑造出個人品牌形象,連與之吃一頓飯都要花幾千萬,財富自然是以幾何級數增長。

馬云和巴菲特分屬于創業型和投資型(或累財型),雖然類型不同但都擁有持續創富的能力,在眾人眼中擁有信用,所以他們是真正意義上的富豪,他們創富成功是一種必然。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人沒有巴菲特和馬云這樣的知名度,但他們擁有了創富的能力。他們的故事,對于因房價飛漲僥幸榮升為百萬富翁的人會有所啟示。從百萬到千萬、從中產到富豪,需要遵循一套必然的創富法則、需要不斷地增加自身的信用值,而不能只把眼睛盯在數目上。

百萬資產帶來不了安全感、千萬才夠養老,在不具備創富能力之前,別說你有錢!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博期間估計將接待遊客7,000萬人次,要如何解決這一大批如海嘯湧至的遊客住宿問題,上海市區及周邊的旅館早已開始備戰,但是估計每天仍欠缺4萬到6萬床位。

腦筋動得快的上海大房東、二房東們,早已經準備趁著這難得的盛會,賺一把世博財,連在此地租房工作或擁有房產的台灣人,也樂得參與,多個收入。

二房東這個名詞早不新鮮,但是在上海卻成為企業化經營的模式,倒也是一絕,往往一個社區裏,這些超級二房東一包就是幾百戶,幾個社區下來,月入百萬人民幣(約新台幣500萬元)的也不稀奇。

至2009年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逾1,900萬人,有登記的常駐外來人口占了27%,若是包含非長駐的流動外來人口,外來人口的總數至少也超過了60%,上海外地人總數已經遠大於本地居民。

外來人多,再加上不斷高升的房價,許多「八○後」(1980之後出生的人)也開始轉變一定要買房子的想法,房屋出租有著巨大的支撐背景。

在上海常去光顧的小館子,老闆夫妻也是外地人,問他們上海房子這麼貴,他們買房子了嗎?這一問才汗顏,不得不佩服這夫妻倆的理財觀。

他們因為經營餐館早出晚歸,在家的時間很短,而且住房的收益不如商鋪好,所以夫妻倆決定存下的錢不買新房住,而是去投資好地段的商鋪出租,然後把自己的店選在租金較低的社區人潮聚集處。

更有生意頭腦的是,就算在家時間短,還是需要有個休息的地方,夫妻倆盤算了一下,就在自己的餐館附近租了一套大房子,然後隔成六個房間,一間夫妻自己用,其餘五間就當起二房東出租。

大部分的人只會想到如何省開銷,他們居然可以把原本租房子的花費,變成另一個收入,想到家中老人常說的一句話「吃不窮,穿不窮,不會算計一世窮。」 真如暮鼓晨鐘!

夫妻兩人剛從福建過來時,只有人民幣30元,小學學歷,找不到工作,沒有路只能自己開路,現在不但小館子生意紅火,二房東收入穩定,投資的商鋪租金收益也豐盛。

都說錢有四隻腳,人追不了,要跑給它追。我看到的是勤奮,不侷限在固定思維的普通卻不凡的百姓,我沒看見錢在追他們,卻看見他們如龜兔賽跑一般地慢,卻不放棄機會,應該是說不放棄「創造」機會。他們的資源遠比大部分的你我都稀少,卻把自己手中一副壞牌打成了好牌,誰還能說理財一定要高學歷、大公司?職務之便讓我結識許多所謂財富高端人士,但都沒有這對夫妻讓我如此印象深刻。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管交辦的事項超出了原本的工作知能範圍,需要更多的額外知識補充才能完成。

因為自身的學識不足,導致每次遇到那件事,都不自主地心生恐懼,進而演變成排斥它,厭惡它,一提到它就抱怨為什麼是我來做這件事。

愈是厭惡這件事,愈是無法好好完成它,變成了一個無底深淵的輪迴夢魘。

【心得分享】

工作總是會遇到超出自己原本知能的挑戰,這時應該要調適好心態,恐懼的成因是因為不了解,它將阻礙事情的進行。

對於新工作應設法搜集大量資料,認識它、了解它,才有機會知已知彼,百戰百勝。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