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引爆全台BoboMall播播LiVE-直播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即將引爆全台BoboMall播播LiVE-直播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BoboMall播播LiVE 🔥打造自己的會員經湾被動收入 🔥您只要手機分享領紅包 🔥直播引流客戶源源不絕 🔥1.點擊連結(每週限量) 🔥手機號註冊VIP,享購物點300P(紅包) 🔥2.分享專屬推薦連結 🔥每新增一位VIP享購物點30P,分享越多領得越多 🔥購物點於團購群,直播…購物時,1點等同新台幣1元🤩🤩🤩 🔥🚩跟著東森,再度攀上高峰!

目前分類:財富密碼2.0 (160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品牌創立除了極少數有先見之明開創產業的先驅外,都免不了要在現有市場與眾多廠商競爭,如何在眾多品牌之中競爭且脫穎而出,是決定企業存活的關鍵。因此,一個經營團隊一定要能夠將公司的資源極大化,同時要設定最積極的目標全力以赴。

以奧圖碼投影機為例,很多人在奧圖碼成立之初,並不看好奧圖碼有機會成功。當時大部分的投影機品牌都是國際知名的大品牌,且市場整個的量並不大 (全球一年不到200萬台),怎麼看都覺得要在這個產業勝出是不太可能。

但我們仔細評量現有資源並分析市場之後發現,這些所謂世界級的大品牌,其實就像什麼都賣的百貨公司,而我們是只賣投影機的精品店。加上,這些百貨公司幾乎都沒有是以投影機聞名,也就是說投影機賣不好大不了不賣,而我們卻一定要全力以赴。

背水一戰的戰鬥力,似乎已成為我們團隊唯一的選擇。

既然只能勇往直前,「箭頭對準月亮,至少射得到老鷹」,就成了初期凝聚團隊共識的最佳信念。對市場領先公司而言,業績成長計畫會以市場平均成長值(例如20%)往上加一定數值(例如30%)成為目標;但對新進者而言,其基礎很小,如果也按同樣的方法來訂目標就不太可能成功,所以一定要有新思維,大膽訂目標!

我們當初是以「射月亮的精神」加上「目標倒推法」來制定目標,也就是說,如果五年內要達到市場前三大,那我們五年後的銷量就有了目標(這在當時對我們而言,是有點像射月亮),再往前推就可知道接下來每年的目標。因為這樣的做法,我們在亞洲子公司成立的前三年,每年就成長三倍,第四、第五年也都有兩倍成長;五年成長了100倍!

這樣帶點傻勁的逆向目標制定,與一般順向思考做法(以市場平均成長值加上一定數值成為目標)得到截然不同的目標制定。可能我們當時真的有股傻勁,想證明台灣品牌可以與日系品牌平起平坐,甚至超越日系品牌。這樣的信念,帶領我們真的做到五年成長100倍的成績,不只做到當時認為遙不可及的前三名(射月亮)目標,甚至超前,達到坐二望一的成績。

有智者說「態度決定高度」,個人當時也深信「有志者事竟成」!這兩年有學者提出 《正面思考的力量》與《吸引力法則》,這些都可供大家制定目標的參考。接下來將分享五年成長100倍的挑戰與心得。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從藝人以「矯正牙齒」為美為榮之後,社會上興起一陣牙齒矯正風。

透過一條定時調整方向與力道的鋼線,竟然可以把牢牢長在牙床上的牙齒移動位置。矯正的牙齒可以移位一公分之距,甚至還可以轉換方向,成果之彰令人不敢置信。

【心得分享】

這就是潛移默化的力量,穩定且持續的力道是最巨大的。這種看不見的運功,在累積一段時日之後,就會顯出驚人的效果。

可惜,大多數人耐心都是不足的,他們播下種子後就要有立即成效,難怪會有揠苗助長行為出現。

成功的道理不假外求,只須向自己矯正的牙齒學習就夠了!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存寬厚的人,世界永遠比其他人來得遼闊,機會也永遠比別人多。
       記得三年前公司營運面臨極大危機時, 財務部突然知會某家日商企業不願支付二十五萬元的廣告費, 追究原因是廣告稿刊登的地址有誤,業務人員因疏於校稿,在客戶通知禁止付款後,他也因此一走了之。
       於是,我趕緊登門向這家日商主管小野先生道歉。見到小野先生時,他神情嚴肅並提出廣告賠償損失的要求, 包括寫道歉書及賠償計畫書,否則他堅持不肯付款。
注重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誠意
       面對公司財務危機,又逢客戶拒付廣告費, 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心想丟了一個客戶又算什麼, 何必為了二十五萬元向客戶磕頭賠罪並提出賠償計畫?
       可是另一個念頭又浮現腦海:好的客戶一個一個跑了,事業也就垮了, 要解決公司的經營困境恐怕要先把客戶的心抓回來。
      於是我決定抓回小野先生的心。隔天我寫了一份道歉書及賠償計畫書送到他辦公室。 他看完後面露微笑,讓我進貴賓室並對我說:「我們日商企業的經營理念非常重視態度,每個人都會犯錯,但知錯要能改。」 一個人犯錯是否知過能改,從態度上就可看得出來。 你的公司是新興的中小企業,員工年輕又經驗不足,廣告稿打錯字是無法百分之百避免的,但是問題產生了,就要教育員工以正確態度面對客戶解決問題。
       我在乎的是解決問題的態度與誠意,而不是賠償金額的大小,因為我們要的是長期合作的協力廠商,你們有成長,我們才會成長。
       基於共存共榮的理念,以後仍希望你們多多幫忙,為我們公司多找些好人才,你的道歉書及賠償計畫書我就收下,辛苦你了。就這麼寥寥數語,讓我對日本的跨國籍企業經營理念,油然地產生一股敬佩之意。
       踏出貴賓室,臨走前小野先生的助理送給我一份公司紀念品及一封信, 心想日本客戶還真多禮,總算雨過天晴取得小野先生的諒解,客戶保住了,心情也輕鬆多了。
       回到辦公室打開那份意外之禮是一支鋼筆,打開信封竟然發現裡面有一張支票,定神再仔細一看,是新台幣二十五萬元的即期現金支票!真正令人喜出望外,隨手趕緊撥電話向小野先生致謝。
       他在電話中若無其事地說:「二十五萬元對創業中的雜誌社很重要,我欣賞你解決問題的誠意與態度,預祝你創業順利,加油!」掛下電話我的淚水直流,那是我這輩子永難忘懷的「感激淚水」。雖然小野先生已在二年前調回東京,但我一直沒有忘記他給我的經營啟示,在之後的公司經營之路,儘可能地以小野精神少一份苛責,多一份寬厚的態度,對待我們協力廠商及其他人。
       保持工作彈性,增加個人競爭力在工作上, 如果老闆指派一些不是我們份內的工作,究竟要如何面對? 是要直接拒絕?還是全盤接收?
       前陣子有學生打電話給我,告訴我他有這樣的困擾,我給他的回答是,老闆會叫你做不是你本來該做的事,其中可能有幾個原因。
第一是為了培養你
       例如你本來負責人事,突然有一天,老闆要你去做財務、稽核的工作,你心裡嘀咕著:「都已經夠忙了,為什麼還要我做這些事?」其實老闆可能是有意培養你,要增進你其他領域的能力,只是嘴巴沒有講出來,而且老闆還順便利用這個機會觀察你的潛力。
第二個原因是對你能力的一種肯定
       老闆會叫你去做別人的事,或許是因為某件工作的原負責人一直無法做好,所以老闆就找一個能力很強的人來把事情完成,而你可能就是那個值得託付的人,老闆找你做,其實是肯定你的能力。
第三,可能是對你人格的一種肯定
        有時候這件工作的層次非常低,內容也很繁雜,大家避之唯恐不及,老闆看你平常做事任勞任怨,不會與人計較,所以特別情商請你協助。
       當然,有時候老闆的出發點並不全然是這樣,他只是看你好欺負,所以派給一堆別人不想做的事。面對這樣的情形,我們是不是要隨著老闆的心思起舞,時時忖度應該如何回應呢?
       老闆的動機,其實很難抓得準,所以我認為,不管老闆的出發點是什麼,我們都應該要正向思考,認為是多了一個歷練的機會,拓展自己工作領域以外的視野。如果能夠這樣思考,你在組織的彈性,就會比別人大很多。
       一位主管在用人時,其實也是比較喜歡晉用彈性較大的人,而且目前環境競爭激烈,一個組織就像一個有機體,必須要能快速因應市場的變化,你的彈性越大,越有機會在快速變動的組織裡獲得肯定、晉升;如果缺乏彈性,老闆會覺得你是顆難下的棋子,不知如何擺置。
      所以老闆交付額外的工作,我們要把它當成是一種挑戰,先嘗試能不能承擔下來,雖然在壓力的過程中很痛苦,但唯有經過壓力的淬煉,才會有所成長。當然,如果真的無法負荷,還是要適時反映,免得耽誤進度。
       培養個人競爭力的機會其實俯拾皆是,工作行有餘力之際,可以主動詢問同事是否需要幫忙,在協助過程中得到一些歷練;平常開會時,雖然別人討論的議題可能與自己業務無關,但仔細聆聽,說不定可以從中吸收到其他領域的知識,這對上班族而言,都是自我磨練、培養實力的絕佳機會。
       所以我認為,不管是老闆交付額外的工作,或是有幸參與職責以外的事務,都能秉持正面思考的態度,將可增加自己的工作彈性,對未來的生涯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多學習做一些別人不想做的事情,您就會像「總裁獅子心的嚴長壽」一樣的成功。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1世紀的銷售通路,整合、改變與轉型的速度之快,遠遠超過以往的發展歷史。誰能夠抓住銷售通路上的機會,為顧客創造更多價值,就是為自己創造更多利潤。

要從傳統的「工廠導向」徹底轉變為「市場導向」,毫無疑問的,就是行銷和業務人員要更接近市場、更貼近顧客。

但是很多人可能忽略了「客戶」和「顧客」的差異,以致於業務人員努力的「經營客戶」,卻沒有進一步「擁抱顧客」。

客戶(Client)一詞,通常代表的是企業買主,而顧客(Customer)則代表終端消費者,也就是最終使用產品的人。例如一家軟體開發商的客戶,是它不同地區的代理商,而坐在電腦主機面前操作軟體的人,就是它的顧客。

原廠的業務人員,通常對直接管理的代理商非常了解。銷售策略的擬定、銷售業績的檢討,都依代理商所劃分的區域或產品別來做分析。

然而聚焦在代理商,可能只看到第一階(tier 1)的市場資訊。軟體最終的使用者(實際用戶),才會反映出第二階(tier 2)的市場狀況。

原廠不僅要掌握代理商這一類的「直接客戶」,更要瞭解使用者這一類的「最終顧客」,才會看到整個市場的全貌及趨勢,以調整上游產品的開發策略。

換句話說,與它的「客戶」(代理商)一同深耕「顧客」(軟體使用者),才能夠發揮原廠的影響力,將使用者桌面的問題與需求,帶回產品開發工程師的桌面。

金融海嘯來襲時,台灣許多靠經濟規模獲利的製造業廠商,銷售業績衰退幅度達30%到50%。士氣備受打擊的業務人員,檢討的重點經常放在直接客戶身上,而忽略了更下游的產業狀況。

假設你是銷售氣動工具的業務人員,你不僅要知道不同區域和產品線的業績消長情況,更要掌握最終應用端的變化。

你的產品被使用在製程的前端較多,還是後端較多?客戶產線外移或自動化程度提高後,氣動工具在產線上的應用會有何調整?工廠第一線的操作員,是如何看待你和競爭對手的產品?要回答這些問題最好的方法,或許就是往市場端走一步,再靠近顧客一點。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建立顧客導向經營,除完備發展各構面軟硬體, 思維須由商品經濟、服務經濟,轉為信任經濟;從產品及產值導向經營,邁向價值導向經營。

價值導向經營是從市場及競爭的觀點,思考如何提升顧客價值,掌握並洞悉顧客需求開發商品,客製並提供完整服務,解決顧客核心問題的關鍵要素。

以金融服務業為例,以往的服務管理強調提升服務品質,但許多業者已明白,單靠提升服務品質已不夠,還須透過組織文化、服務內涵、企業形象、品牌價值、社會責任等面向,拉近企業與顧客關係,讓彼此由信任導引出關係承諾,成為忠誠的夥伴關係。

舉例來說,美國Umpqua銀行透過創新的環境設計,改變銀行舊模式,創造新服務及新體驗。在服務上,強調科技、便利與人文結合。充分授權第一線員工,直接做決定為顧客提供優質服務,除塑造顧客體驗,也創造員工快樂工作的好環境。顛覆服務空間,晚上及假日開放銀行會議室,讓當地樂團有專屬的發表空間,以及開設瑜珈、拼布等課程,讓銀行為成為社區藝術交流及休閒、團康活動中心;為響應環保與社會責任,銀行將商務金融卡及貸款業務結合綠能趨勢,推動太陽能、風力發電及生質能源等節能建設的投資貸款。

玉山銀行首開業界先例設置「品牌長」及「顧客服務師」制度,以顧客導向思維為顧客創造價值,由「企業4P」轉向「顧客4C」,即產品(Product)須為顧客創造價值(Customer's Value),訂價(Price)要考慮顧客成本(Cost),通路(Place)讓顧客感到便利(Convenience),推廣(Promotion)要和顧客建立良好溝通(Communication)。

上海商銀則透過變革管理,形塑CEM(顧客經驗管理)文化,成立服務品質管理規劃及CEM推動小組,從策略、人員、流程、硬體、產品到具體方案,一一展開。透過「WTMP 」計畫──W(Working Menu):針對關鍵接觸點、顧客心理需求,界定服務角色及具體行為;T(Training & Communication):進行全分行教育訓練及溝通。M(Motivation):透過活動將落實為行動;P(Performance Appraisal):連結績效考核與獎酬制度,提升服務力。

大陸金融業者近來對提升服務競爭力的投入也不遑多讓,中國民生銀行即致力推動服務觀念、服務技能、服務形象三個創新,要求員工想顧客所想、急顧客所急、幫顧客所需,將「顧客」視為開展一切工作的出發點。

深圳銀行則藉由推動「精益服務工程」,由顧客觀點檢視及全盤改造銀行服務體系。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位家庭主婦生子後退出職場,專心在家相夫教子,她按時煮三餐、洗衣、打掃家裡,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樣筋疲力竭,她恪盡主婦職責,還常常叮嚀先生,督促小孩,自認為家庭付出全部的愛。

一個周末夜,她剛拖好地,忙著要去煮晚餐,看見先生小孩沒事般地賴在沙發上,開口要求幫忙整理家務。原以為他們會體諒她的辛勞,孩子卻說:「沒整理不會怎樣啦,讓我們休息一下嘛!」她心裡生起一把無名火,開始嘮叨:「你們就只會休息!我每天做這麼多事,是為我自己做的嗎?還不是為了你們!」

沒想到,先生一臉不耐煩說:「妳不想做就不要做,沒人逼妳做,不要口口聲聲都是為了我們!我們寧願去外面吃飯,也比聽妳嘮叨好!」

不難想像這名家庭主婦的錯愕與傷心。她的例子,給我們一個深刻的反省:自認為別人犧牲奉獻,就是愛嗎?

很多人盲目地付出自以為是的愛,出發點或許是關心與期待,但卻造成接收者的壓力,以至產生誤解與衝突。

真正的愛是站在對方的立場著想,而不是一廂情願,以自我的方式要求別人,帶給別人無形的壓力。愛應該讓人感受得到,體貼而沒有壓力;付出應該是歡喜甘願,而不是要求相同的回報。

檢視一下自己吧!你是否真的無怨無悔付出,還是別有所求?

沒有負擔的愛,才是真正的愛!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有執行力,哪有競爭力」這句口號企業應該都不陌生,執行力並不是企業管理新的議題,事實上是企業的老議題,之所以一再被提起、討論,就是因為在實務上,企業經常發生策略與執行成效產生落差的情況。

許多企業在年初制定策略規劃,展開當年的績效目標,卻常發生遇到基層執行力不佳、偏離原先設定的目標,造成績效不彰、執行力低落的情況,若沒有找出影響執行力的關鍵要素,仍會重複上演執行力低落的惡性循環。

執行力3要素

我們可以將執行力視為一個方程式︰

【E/P=M×A×S】

M(Motive)是指個人的動機,A(Ability)是指個人的能力,S(System)是指公司的系統與制度,這三個要素的總和就是執行力(Execution),也就是企業績效表現(Performance)。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影響執行力的要素分成「個人」與「系統」,個人又分成動機與能力。

過往許多研究都把重心放在系統與制度的設計,例如︰策略地圖、績效管理、資訊溝通、追蹤流程等。而《執行力》一書也多在探討如何將公司各流程間的關鍵環節連結起來,讓策略目標與實際執行依附在一個清楚的架構,協助企業改善流程、提升競爭力。

然而我們必須注意,就算制度設計的再完美,畢竟使用的是「人」而非系統。許多研究指出,個人工作動機、滿意度才是影響績效表現的關鍵,常聽到的「幸福企業」也是此概念的延伸,不再只是關注系統的建構、制度設計,關心起企業的「人」,他們到底開不開心?喜不喜歡工作?工作目的?滿意度高嗎?筆者認為個人動機與能力,才是導致執行力高低的關鍵。

M和A在這個公式中扮演主要的變項,而S只是干擾因素,並非主要因素,也就是說系統與制度雖然能夠補強人員的能力或動機不足,但如何激發、強化人員的動機與能力,才是影響執行力的關鍵。

影響「動機」這個變項的因素大致可分成︰目標設定、需求滿足、符合期望。所有企業都需要有使命、願景,再從使命願景延伸出策略目標、行動方案,一層一層展開,由抽象的宣言進展到實際的行動,在由抽象到具體過程中,必須要設定明確、清楚的目標,且具有挑戰性,讓員工有明確的方向可以依循、知道自己的努力在公司整體願景達成上是具備重要價值,否則常會造成心理上缺乏方向感、徒勞而疲乏的感受。

需求滿足與符合期望牽涉到員工物質上、心理上的需求與期望,例如︰薪資、福利、成就感、自尊等。員工越感到滿足,就愈能發揮創造力、落實執行力,並降低流動率。

根據期望理論認為,一個人有沒有很強動機去努力,有三種關連因素︰第一他努力程度和績效考核成績有沒有高度相關;第二,績效考核成績和激勵結果有沒有高度關聯;第三就是獎勵結果對員工的價值,是否足以激勵他?如果你給的不是我要的,就算激勵制度再好,對我也沒有價值。

由此可知,要提高員工執行力,必須先從提高他的「動機」開始,動機是無形、且牽涉到許多相關因子,如何激勵員工、提升動機是一門「藝術」,是領導者與主管要修煉的課題。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等時機成熟,就開出令人難以抗拒的優惠條件,吸引對方採取「行動」去購買。金錢從漏斗的一端流入,希望能有「滿意」的顧客從另一端流出。

如果你把漏斗倒過來,情況會是如何?如果不是把所有錢都用來爭取新顧客,而是把同樣這筆錢用來提供優異的顧客體驗,讓現有顧客更加滿意,會有什麼結果?你是否可以全心全意專注在維繫顧客上,擴大維繫顧客的效果,使其還能成為你獲得新顧客的主要方式?

倒漏斗行銷是指捨棄過去「知名度、興趣、渴望、行動」的方向,轉而把注意力轉到以下事項上:

● 用有意義的方式肯定你的顧客;

● 與顧客建立持續而活躍的對話;

● 誘導現有顧客向朋友介紹;

● 激發那些注意到滿意顧客的潛在顧客群;

● 讓整個過程反覆循環,使其得以自主運作。

根本的差異在於,倒漏斗是以「由內而外」的手法讓事業成長,你把資金用在讓現有顧客感到高度滿意,使他們向別人推薦你。一般「由外而內」的做法是,集中力量不斷為你的事業爭取愈來愈多新顧客,相較之下,倒漏斗可說是180度的轉變。

■1.行銷的現況

傳統的行銷漏斗現在已經嚴重失靈,再也沒有效果了。為什麼?消費者不再如大多數行銷人員所說的,那麼容易掌握。耗費大筆資金創造知名度,卻用相對少很多的經費,去把值得鎖定的潛在顧客變成真正的顧客,這樣的做法根本說不通,可是這樣的做法隨處可見。漏斗模式過於簡化,根本已經不合時宜了,這樣的結論,是根據以下幾項事實:

1.傳統的模式假設,消費者的行為是有邏輯性,而且可以掌握的。這在理論上好像沒問題,實際上卻是大錯特錯。

2.花費在漏斗頂端(創造知名度和興趣)的金額,幾乎都遠遠超過用在漏斗底端的金額。可是用更多資金,去和已經表現出購買欲望、值得鎖定的潛在顧客互動,不是更好嗎?

3.銷售漏斗的概念過於簡化,沒有考量到許多消費者在購買之前會做研究,也沒有考量到提供免費試用品或其他樣品,會左右採購決定。

4.銷售漏斗的概念太過理所當然。消費者想怎麼做就會怎麼做,不會完全符合我們單方面為他們設計的步驟。

5.銷售漏斗的概念沒有探討如何維繫顧客和吸引顧客再次惠顧,完全著重在一次性的初次交易,以及如何做到第一筆交易。

6.行銷漏斗能吸引到顧客,之後卻沒有進一步經營顧客,那是不完整的。這種方式認為,你應該用所有的時間與資源去吸引陌生人購買,而不是鼓勵現有顧客購買更多商品。

現在應該回歸根本、從頭來過,用最有效的方式來爭取和維繫新顧客。如果最近的不景氣有教會大家什麼事情,那就是一個事業可以繼續經營或是每下愈況,只有4項簡單的指標:

1.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

2.吸引現有顧客更常購買

3.吸引現有顧客花更多錢購買你的產品

4.吸引現有顧客把你推薦給朋友

大部分的廣告與行銷支出,都把極高的比例放在第一點上。

很多企業把絕大部分的行銷經費,全都用來尋找新顧客,然而其他類別還是帶來了大量的營收。這激起了幾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1.如果你的行銷經費,可以反映你的業績來源的話,也就是說如果你花較多經費在有效的類別上,而花較少經費在無效的類別上,結果會如何?這是不是很值得去努力達成的目標?

2.如果你挪出一部分現在用來吸引新顧客的經費,轉而用來做一些事讓現有顧客感到驚喜,會有什麼結果?這樣會不會讓他們更常再次惠顧?

3.如果你提供價格上的誘因,也就是顧客買愈多,你給的價格就愈低,結果會如何?這樣會不會讓顧客更想要再次惠顧?

上述這些問題,都著重於同一個商業概念:顧客流失。許多企業都會找來新顧客以彌補流失的顧客,藉此設法維持帳面平衡。這樣會製造假象,以為一切都沒問題。某種程度之內的顧客流失,會被視為是可以接受的,超過了就不行。或許是該重新思考這個商業觀念的時候了。

商場上真正的挑戰是,一方面要維繫、培養和強化你現有的顧客關係,同時還要跟新顧客建立牢不可破的關係。科技是追求這個目標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項要素。可是企業往往只把新科技視為降低成本的方法,而明智的企業卻會把新科技的問世,當作是加強顧客關係最重要的方法。那麼,新科技可以發揮什麼作用?要明智運用新科技,用來建立顧客關係而不是減損關係,不妨試試以下的做法:

1.利用新科技讓顧客更容易聯絡你公司的員工。

2.要在科技與人力解決方案之間取得平衡,不要以為每件事情都必須自動化才有效率。

3.設法為不同區隔的顧客群,建置不同層次的系統。提供更快、更好的服務,來獎勵你最好的顧客。

4.要讓客服系統精巧而容易管理。

5.安排專人答覆問題、解決問題和消除疑慮。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理學家所說的「心」,和腦科學家所說的「腦」,其實是同一個東西,只是抽象角度不同,才有了不同的名稱。腦功能學家、認知心裡學家則整合了腦與心,合稱為「內在表徵」(internal representation)。

知識有兩種表徵形式,一是外在表徵(也就是知識的外在形式),相對的則是「內在表徵」,就是指我們頭腦對於知識內容與結構的標示方式,或者說是知識在人腦中的呈現方式,包括感覺、知覺、表象、概念等形式。簡單舉例來說,每個人對於「美麗」、「富有」的定義都不太一樣,就是內在表徵不同的結果。

內在表徵,單純地說,就是人所認知的世界。因此,如果你能夠改變一個人的認知,就可以隨你的心意來左右這個人。

或許你認為自己現在生存的世界,是建立在非常堅固的基礎之上——這個「世界」是指眼睛看得到、可以聽到聲音,可以感覺到味道、氣息、溫度的物理性世界——但事實是,實際存在的世界(即現實世界,以下以「R」表示)並不等於五官感受到的世界。

假設,你站在住家附近的交叉路口上,眼前有車輛開過來,你自然會認知到那裡有一輛車。可是,其實你所看到的車子和實際存在於現實世界(R)的車子並不一樣。

我們看見車子的過程為:車子反射光線,眼睛接收到訊息後,傳到視網膜,再透過神經傳到腦,然後腦認知到車子。這個過程與現實有著微小的時間差,因此,當你看見車子的瞬間,車子其實已經比你認知的位置稍微往前了,雖然這個差距非常小。又或者,你看到那輛車子上坐著2個人,然而實際上也許有3個人坐在車裡,但在你的認知上,就只有2個人。

人對於不了解的事物、沒興趣的事物,往往不會去注意。比如說,前面提到的那輛車子裡,其實裝飾著一個很受到收藏迷追捧的人形玩偶大公仔,可是你不了解它的價值,也不感興趣,所以根本沒有注意到公仔的存在。

假如那輛車接下來發生了事故,警察來詢問你的證詞,你會回答:「車上只有兩個人,沒有什麼人形公仔。」對你自己而言,現實世界(R)不是真實的世界,你所認知的世界才是真實。

現實世界(R)與極類似現實世界的「自我認知世界」(以下記作R'),絕對不相同。因為,我們不可能如實地認知現實世界。

換句話說,對任何人而言,沒有絕對的現實世界,有的只是這個稱為R'的自我認知世界。這個R'正是心理學家所謂「因內在表徵而看到的世界」。不論是我們每個人,還是自己和自己周圍的一切,都是內在表徵的結果。

對人們來說,認知到的R'比現實世界中的R更真實、更具臨場感,所以會認定R'才是現實。無法認知的R對人而言,不具任何意義,人會認為唯有可以認知的世界R',才有意義。

人類的認知,是由五官得到的訊息所構成。既然是訊息,就可能更換,如果透過某種操作,把既有的認知替換成其他認知,就叫做「置換內在表徵」。

這種置換內在表徵的操作,可以對自己或對他人執行,例如你可以把「不善於在人前說話」的內在表徵,替換為「自己是名嘴」,這是有可能辦到的;原來看不太順眼的異性,置換內在表徵後成為時時掛念的對象,這也有可能發生。不但有可能辦到,而且這種改變可以在一瞬間就完成。

置換內在表徵,就可以使別人或是你眼中的世界改變。這是由於人並非生活在R,而是把R'當作現實世界來生活,所以認知(內在表徵)改變,人會覺得自己所生存的世界發生改變,可是,R並沒有變。

你可能會擔心,如果對人使用「第一印象得滿分」的技術,是不是時間久了,置換的世界會被人發現是虛假的?的確,如果是手法低劣的人進行,可能會被識破,但只要操作得巧妙就不會,有些宗教團體、直銷組織,一席話就能讓人當場加入,並終生深信不渝,就是最現成的例子。

內在表徵會把自己與周邊一切事物的世界都包含進來,因此,置換內在表徵,自己會改變,世界也會跟著改變。任一部分改換,都會彼此出現連動而產生變化,因為,連自我都是內在表徵所形成的。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或者,你看到報紙報導幾名創新人士,在皮膚下植入無線射頻辨識晶片(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s),緊急時可藉以讀取有關個人身分和醫療紀錄等資訊。你也許會聽說有名忿忿不平的消費者,在部落格上發表的言論正引起大眾注意。對你的企業來說,這些訊息有什麼意義?周遭這些微弱的訊息中,有哪些值得特別注意?又有哪些大可放心不予理會?隨著環境漸趨複雜、加速變化,「周邊視力」對企業的成功或甚至是生存來說,都是一項不可或缺的能力。然而在本質上,「周邊」的定義不甚明確,含糊而又多變。關鍵所在是要找出相干的訊息並進一步加以探討,過濾掉不重要的雜訊,比競爭對手先一步追求機會,或者在問題愈演愈烈之前,就先察覺到早期的徵兆。對於這項任務,你的企業組織做好準備了嗎?

大多數企業組織缺乏周邊視力這項必要的能力。我們為周邊視力的研究計畫特地發展了一套「策略視力檢查」(Strategic Eye Exam),並對全球各地的高階經理人進行檢測,他們之中超過80%的人認為,其周邊視力無法勝任所需,而這項缺點明顯地反映在「警戒缺口」上。貴企業組織的警覺性有多高?換句話說,你在過去5年中,有多少次因衝擊性的事件而震驚?一份針對140名企業決策者進行的調查中,有2/3的受訪者坦承,所屬的企業組織在過去5年間,受到至少3次重大事件的衝擊。此外,97%的受訪者表示,其企業缺乏任何預警機制,無法避免未來不再受到類似事件的影響。

人類的眼睛為了周邊視力,具備了一套發展完善的系統,但大部分企業組織的設計,卻是為了將視野狹窄地局限於手邊的工作上。如此專心一意,也許有利於短期的表現,但可能不利於組織長期的生存,一旦環境改變,更是如此。微弱卻值得注意的訊號,可能被不相干的、使人分心的雜訊所遮蓋。如果位於組織邊陲的人,察覺到了任何重要的早期警訊,那麼組織中其他的部門是否會接獲?或者是否能理解這個警訊?你過去遇到的任何一件意外事件,也許在你組織內部或延伸的網絡中,早已有人事先察覺狀況,而你卻不知道他們已得知訊息,或者他們並不了解這個訊息需要讓你知道。良好的周邊視力不只是一種感官知覺,也是一種能力,知道哪裡該多加注意、知道該如何解讀微弱的訊息,並且在訊號仍模糊不清時,就知道該如何因應。

在一切高度相關的世界裡,牽一髮就可能動全身——例如,藥廠主管們驚訝地發現,製藥業已愈來愈不受人歡迎;又比如製造業因中國和印度低成本的競爭,而被迫中斷營運。此外,許多網路服務供應商未能察覺網路搜尋引擎的潛力,而讓Google捷足先登。原本在周邊看似不重要的小事,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變成關切的焦點。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有些可能造成不幸的後果,例如美國911恐怖攻擊事件,而有些則是有益人群、全然創新的發現,例如佛萊明(Fleming)發現盤尼西林。

■殯葬業的情境轉變

當告別式會場出現18呎長的獨木舟、高爾夫球桿和哈雷重型機車,約翰‧卡曼(John Carmon)就看出了人對葬禮的態度顯然正在改變。他看到大家的心態從哀悼死亡,轉為慶祝往生者的生命〔以愛爾蘭守靈(wake)的傳統為藍本〕。「對於人本身與靈性之間的關係,人類的看法有了重大的轉變,」這位康乃狄克州卡曼殯儀服務公司(Carmon Community Funeral Homes)的總經理說。「過去,當死亡發生時,大家會依循所屬宗教的傳統形式,但今日葬禮的重點在於個人,在於往生者在人世間的定位,比以前更具個人的特色。」

在美國,參與宗教組織活動的人數逐漸減少,再加上崇尚個人的風氣盛行,因此大家對死亡與喪禮的態度不同於以往。選擇火葬的人數增加,也使得喪禮舉行的時間與方式,比傳統土葬更具彈性。火葬的增加不僅反映了態度的轉變,也反映了社會變化的加速以及都會地區墓地的短缺。

面對這些變化的徵兆,卡曼與其他殯葬業者可從人們改變的態度中學到什麼?這對殯葬業務又意味著什麼?卡曼為了回應亡者親屬的要求,實驗性地提供了較為個人化的喪禮服務;目前,他正準備推動更廣泛的實驗。2005年4月,卡曼於康乃狄克的埃文郡成立了「家庭生命中心」,看起來完全不像傳統的殯儀館。這個中心是專為舉行非傳統的喪禮所設計,提供了許多彈性。禮堂中配備了50吋的平面螢幕,可用來在儀式中播放照片與錄影帶,中心也提供網路串流視訊的技術(Web-streaming Internet technology),讓人在遠方的親友也能參與觀禮,不論是從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都可即時寄發悼念電郵。卡曼甚至雇請了類似婚禮祕書或活動策畫的角色,擔任喪禮籌辦人,協助家屬安排喪禮的細節。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公司來了一位新人,跟其他新人不同的是他非常不積極。不僅如此,還大喇喇表示他只想做幾個喇月就要離職。

每個公司都有個不成文的地下傳播系統,很快的主管們就收到傳聞,馬上開會做出了裁員的決定。

【心得分享】

有位前輩說過,做新人第一要務就是快速準確地完成主管的交辦事項,再去換一件事情來做,在三個月的試用期裡,需要努力獲得主管的信任,讓你的表現被看到,讓你的長處被了解。

若純粹只是想找個地方混時間,那麼某一方應該要馬上做些決定,不要讓壞的名聲在業界傳播,對誰都不是好事。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通化街菜市場,一個小攤子,擺著數十條銀光燦爛的白帶魚,魚眼明亮透徹,一看就知道是極新鮮的魚貨,而這個魚販也不是一般的魚販,只有偶而在假日才見到他,因而引起我的興趣。
       「這看起來很新鮮,哪裡產的?」「當然新鮮了,昨天晚上我才從東北角外海釣起來的,這是最好吃的白帶魚。」「你是漁民嗎?」「我不是,我只是好玩,因為釣多了,就直接拿到市場來賣。」我遇到一個有趣的人,忍不住蹲下來,一面挑魚,一面聊天。
       這個魚販不時就會從宜蘭烏石港出海,到龜山島海域釣白帶魚,下午四、五點從台北出發,晚上在海上夜釣一整晚,清晨回來,多的時候一晚上可釣上百條白帶魚。
       「可以跟你一起出去釣魚嗎?」「可以,但是你要有漁民證!」這當然只是一時興起的玩笑話,除非有特殊機緣,我不可能真的去海釣。
       類似狀況也發生在一次墾丁行的晚上,在恆春的夜市,我與一個賣二手舊貨的攤販,聊了半小時。他賣的都是拆船下來的小東西,燈、水龍頭及各種小用品,我因此了解了台灣拆船業的變遷,以及一些有趣的事。
       每次發生這樣的事,都會引來老婆大人的「說法」:「你實在是個奇怪的人,什麼人都可以聊、什麼事你都有興趣!」日子久了,老婆見怪不怪了,但也不得不承認,我什麼事都懂一些,知識非常廣博。
       這樣的經驗,我也找到同好。日本知名漫畫大師弘兼憲史(【島耕作】系列作者)來台時,我們同台座談,結束時,主持人要弘兼給年輕人一句話,弘兼寫下了「常保好奇心」5個大字。他自承,漫畫中的劇情無奇不有,都是他一點一滴蒐集而來。好奇心是最大的動力,任何人都可以教他一些事,任何人他都可以談得很開心。
       好奇心是一切知識的原點,也是一個人能力的來源。好奇讓人多疑、多問、多談、多學;好奇也讓人開放、探索、觀察、研究;好奇更能帶來知識、訊息、故事,並從中產生無窮的樂趣。
       一個人為什麼會好奇?因為擁有一顆開放且不自我設限的心靈;開放又源於願意擁抱外在世界的正向人生觀;因為樂於擁抱世界,所以積極探索外界事物,勇於參與未知領域;透過探索與參與,人會得到豐富的經驗、知識,這其中也帶來樂趣;趣味又會強化好奇心,增加探索的動力。
       如果經驗與知識能運用在工作與生活中,進而產生效益,效益就會變成好奇的獎賞,同樣也會強化好奇的動機,進而啟動學習的具體作為。
       好奇心其實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良知良能,幼兒期的學習全來自好奇的探索。只是成長過程中的負面經驗及大人的限制,讓好奇的本能逐漸限縮,變成定向與功能性的學習,能力也因而被局限。唯有回歸開放的心靈、回歸好奇的本能,才是學習的起點。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管征戰職場,每年都得面對新的挑戰目標。過了一關還有下一關,翻過了一層還得更上一層。年度目標愈墊愈高,也代表所需要解決的問題愈形嚴峻。

然而,再堅毅的鬥士,也難免碰到撞牆期;再耐操耐勞,也有倦勤時。

當驀然一股無法改變現況的無力感、或一再受挫的沮喪,或遭暗箭偷襲…就可能讓主管轉移工作焦點。

眼中所見的,若是高牆背後的目的地,則心中所思,便是尋找突破高牆障礙的工具。若眼中只見高牆,則思考點便轉移為攀爬高牆的難處,高牆即成了難以跨越的障礙。鬥志渙散消沉的主管,一旦陷入問題無解的漩渦,就可能一蹶不振。

極地超級馬拉松競賽的參賽者,得數日數夜在沙漠、叢林、寒漠、冰原等極地地形跋涉,如果意志不夠堅定,絕難撐到終點。稍一不慎,更可能在比賽中斷送性命。

遭受挫折而喪失前進動力的主管,你有多想贏呢?贏的意志有多堅定呢?你遇到的難關大嗎?大過於生死交關嗎?

台灣著名的超馬傑出運動員林義傑,由極地競賽運動員轉戰職場經理人。在賽程中挑戰人類體能、耐力的極限,數度瀕臨鬼門關前的他,於《快樂工作人》雜誌分享轉換跑道的心得:企業經營有資源、非生死關,且有團隊夥伴援助自己,不是自己一個人奮戰。

沮喪失志的主管,若將自己的情境對照極地超級馬拉松運動員的賽境,應自覺相對幸運許多。至少,有更多的可用資源與夥伴;起碼,那不是一個瀕死的絕境。而能再興起「愈挫愈勇」的念頭,重新振奮再起。

此外,超馬運動員看似和惡劣的環境對抗與奮戰,其實,最主要的對手應該是自己。克服佛教所指的「貪、嗔、痴」三毒,就是極地超馬運動員對自己的挑戰。

備戰期,若沒能克制偷懶、美食等慾求,堅持規律的作息與體能訓練,難以鍛鍊出超人般的體魄。競賽中,若無法戒除忌妒比較,則容易自亂步調。面對艱困的生死關,若未能突破個人限制、激發潛能,則可能危及性命。

主管應學習超馬運動員,不順遂時能停止憎恨與埋怨,回歸檢視自我的問題;不滿時能克制貪慾、純淨本性;困厄中能啟迪智慧、跳脫鬥志喪失的絕境。

職場也如同一場長達一、二十年的超長途馬拉松競賽。主管得鍛練超堅韌「贏的意志」,突破自我限制,贏得職場的勝利桂冠。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翻新一個老舊傳統的品牌,很難;要是這「剛好」又是老爸留下的事業,就更難。

美林證券曾做過一項研究,東亞地區的家族企業交給第二代接班後,失敗的比例高達85%,而且只有13%能成功傳承到第三代手中。前美林證券台股研究部主管程淑芬曾公開表示,她衡量金融股的標準之一,就是第二代或接班人選的表現,足見好的傳承者對企業存亡的重要影響。

《企業接班人》一書中也提到,企業接班人必須具備幾項特質才能成功接班,包括:1.應變力,懂得從危機中找到新契機;2.創新力,從傳統中找到新價值;3.領導溝通力,懂得對內與家族溝通,對外領導員工和客戶認同新企業策略。

台灣經濟中,95%以上屬於中小企業,很多人都可能面臨這樣的課題:老爸的事業到底是「草」還是「寶」?到底該「子承父業」還是要「走自己的路」?而在管理上,老舊品牌又如何在第二代手中新生?

如果你也面對這樣的問號,不妨看看以下的故事。     

1981年次的陳炯福堪稱是飯店界最年輕的副董事長。去年他的一連串大動作,也跟他的年紀一樣引人側目,包括宣布將斥資數億元進軍精品outlet市場,並成立HOTEL QUOTE Taipei新飯店品牌,讓人在華泰王子大飯店這塊40年的老招牌底下,嗅出年輕與創意的味道。

結合新一代的思考模式與生活品味,陳炯福與弟弟陳昶福打造的HOTEL QUOTE Taipei,時尚感與華泰王子截然不同。門面的黑色玻璃牆搭配木質厚門,經過的人都以為這是一間lounge bar,而且走的是台灣少見的Boutique Hotel(精品飯店)路線,每間客房各具不同風格,沐浴相關用品還是精品品牌,成本平均高於一般飯店10倍。

為了服務日益增多的女性高階主管,HOTEL QUOTE Taipei還特別設計了男賓止步的女性樓層,企圖搶攻注重個人隱私的頂級商務客。

不亂燒錢,一定要精算

開幕5個月,雖然HOTEL QUOTE Taipei的業績尚未達到陳炯福的目標,但旺季時天天客滿,淡季也有近5成的住房率,讓陳炯福對於新市場相當有信心,畢竟,這項新產品是他仔細「算」出來的。

頂著大光頭的陳炯福跟一般人印象中的二代少爺很不一樣,非常務實、老成,大學在美國讀的是數學系,畢業後曾經當過高中數學老師,回國後在德意志銀行擔任衍生性商品協理。陳炯福從求學到工作,都跟數字脫離不了關係,因此他很重視數字管理:「我跟父親最大的不同是,他憑著經驗與直覺就可以下判斷,我一定要算。」

的確,第二代經營者最常犯的錯誤之一,就是沒有經過創業維艱,感受不到掌控成本的重要性。陳炯福卻是標準的生意人,開口閉口都是「市場機會」、「獲利空間」。加入集團後,他不高談個人理想,第一個目標都是:「到底做這件事能不能賺錢?」

除了精算,陳炯福的膽識,也是他能創造出華泰新格局的重要關鍵。他高中剛到美國念書時,雖然英文不靈光,照樣出來競選學生政府,站在大眾面前以英文演講。「韓國室友不斷問我,John你怎麼敢?」陳炯福笑著說。

他的膽識還包括HOTEL QUOTE Taipe的概念只花了兩天就成型,那兩天裡,他與幹部不斷開會,把過去到國外參訪的資料整理出來,逼著所有人去算,未來10年要怎麼賺錢?住房率多少?區域的成長機會多少?多久可回本?每個問題都要有精準的數字,他才做決策。旁人笑他真有數學家精神,他卻不以為然:「這是做生意的精神。」

第二代成功接班的關鍵,除了守成,還要適時開創新格局。陳炯福之所以另創新品牌,是因為察覺華泰王子在激烈競爭下,很難再大量擴充客層,必須另闢新客源,才有更大的獲利空間。

當時父親並沒有反對,只是提出疑問來挑戰他。例如他告訴父親一層樓幾坪、要做幾間客房後,「父親一聽就說,不可能做那麼多間。」陳炯福立刻修改設計圖,因為他相信父親的專業經驗。

其實,創新不代表要完全推翻家族傳承百年的智慧,而是從傳統中找到新價值,重新找到產品與現代消費者對話的方式,這也是另一個決定第二代接手成敗的要點。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家都想做好人,但是往往不是想當好人就是好人,超出自己的能力時就有可能變成濫好人,到最後累死自己又惹了一身腥。濫好人總委屈自己,順著他人,事事答應,答應過了頭沒辦法做到。濫好人最大的罩門就是想要討好每一個人,不想讓人失望,所以不知道如何說不,於是往往給人過度期望,也造成讓人過度失望。

我父執輩的一位親戚年輕的時候就是一位典型濫好人。我常常看他在職場上答應所有人的請託,花時間也就罷了,還常常自掏腰包幫助別人,到最後,借出去的錢沒有一個人還,還理所當然覺得這是我親戚的職責,最後連整個家都拖累了。

我們不可能滿足世界上所有的人,讓所有的人都喜歡我們,所以我很早就放棄去討好所有的人,學習做自己。儘管會得罪一些人,但是真實呈現自己也是年輕時一項很重要的學習。喜歡和討厭我的人各有比例,但是過得自在而真實,卻是此生最寶貴的獲得。

有位同事年輕的時候很在意別人對她的看法,只要別人對她有一絲絲微言,就足以讓她難過半天。主管及同事的事她都儘量幫忙,別人不快樂好像也都是她的責任。好不容易當了小主管,也是戰戰兢兢儘量滿足部屬的需求。工作做不完的,她跳下去接手;心情不好的,她也樂於當垃圾桶;別人家的感情問題,她也熱心介入處理。

結果部屬跟她沒有距離,她在工作上的要求無法被貫徹,有時讓人搞不清誰是主管。部屬不僅很容易在繁忙的時候把燙手山芋交給她,還怪她介入太多私人事物,以至於他們很有壓力,離職時部屬更抱怨學不到東西。

那一段時間她不但不快樂,還懷疑自己,總覺得不管怎麼做,別人還是不滿意。我告訴她過度的付出是剝奪別人成長的機會,有些時候該放手讓小孩跌倒,他們才能學會走路。

學習不要太在乎他人對我們的看法,是解放自己無形緊箍咒的方法之一。濫好人不是真好人,是委屈自己又扛下不該扛的責任,讓別人學不到該認知的事物。真好人懂得量力而為,不過度承諾,關鍵時刻助人一把又懂得讓人成長。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企業要懂得排隊快樂設計,來提升產品的價值與客戶快樂的感覺。

今年在美國的春假,大家決定要去佛羅里達州的迪士尼去玩。我的媽呀,我已經去過迪士尼三次,印象就是排隊、排隊、排隊。

真的要去嗎?機票已經買好,七天六夜,即刻出發,原來我的任務就是幫大家排隊與背包包。

佛州的迪士尼有四個主題樂園,我們玩了五整天,每個主題樂園都待了近十個小時,因為是美國春假,果然每個樂園都是人山人海,註定是個排隊假期。

可以帶來價值感

第一天到Magic Kingdom,第一個ride(遊樂設施)就排了40分鐘,小孩直喊好玩,我們才玩了兩個rides,怎麼就到了中午吃飯的時間。

接著,好玩的設施在排隊處都顯示著等待時間約30到120分鐘不等。一路玩下去,到了晚上9點,想玩的大概都玩到了,玩得很累,但是說真的,還滿快樂的。孩子們直說好玩,我覺得也不錯,感覺滿有價值的,排隊並沒有想像的累。

後來想想,這就是迪士尼的排隊快樂設計。

排隊可以帶來價值感。有一次我經過台灣萬里,看見街上有人在排隊買蛋糕,很好奇,忍不住就下車去排隊。蛋糕是滿好吃,但是訂蛋糕的動線真的有待改善,這樣大家都不需要排隊。不過聽說這家蛋糕很有名,是因為有人在排隊。我為什麼去排隊?不正是因為有人在排隊。

聚攏人氣好消費

台北公館商圈以前也有一家賣車輪餅的小店,每次經過都是大排長龍,有一次忍不住去排隊,原本只想買兩個的,但是覺得得來不易,所以買了一打。我看到其他的人想法大概與我一樣,也是一打一打地買。老闆老神在在地慢慢做餅,讓我不禁想到,難道這也是排隊設計。

和平東路有一家蘿蔔絲餅小店,每天下午也是大排長龍,但是老闆看見有這麼多人排隊,爐子為什麼不換大一些?我媽時間多,常去排隊買蘿蔔絲餅給孫子們吃,大家都知道要排隊,得來不易,所以吃起來特別有味道與珍惜。

當時電視遊樂器Wii的發行,台灣就是缺貨,愈是買不到,大家愈是想買,好不容易買到後就會有快樂的感覺,所以懂排隊設計的不只是小販,也包括了高科技公司。

愈難排就愈想買

許多時候,得來不易的東西特別有價值。空氣、陽光、水都是重要的生命三要素,因為唾手可得,所以不覺得有價值。

家人朋友的關愛,感覺也是稀鬆平常,所以不會特別珍惜。許多時後,當失去一樣東西後,才會覺得它的可貴。

迪士尼為了因應排隊,也發明了快速通關(Fast pass)的設計,有點像是抽號碼牌,抽了之後告訴你幾點來不需要排隊,但是如果抽得太晚,可能要排到晚上才能玩,或是被抽光。我喜歡這種設計,雖然抽熱門設施的Fast past,要等幾個小時才能玩到,但是每次使用,看到別人排隊的長長人龍就覺得很爽。因為富足感是比較出來的,這也是一種苦中作樂。

其時我還滿喜歡在迪士尼排隊的,因為在排隊的30分鐘裡,除了可以參觀一些圖案展示之外,家人也可以關在一起講講話,就像年輕人排福袋時會帶著撲克牌通霄玩大老二一樣,找個理由,大家聚一聚,患難見真情。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一年,麥當勞在全台灣賣出上億個漢堡。全台麥當勞餐廳共1 萬6 千個員工,平均每個人服務超過6,250 個人次。6,250 個客人,有6,250 個不同的身分,6,250 種不同的心情。

下一刻推開門走進來的,可能是一位正急著為孩子張羅午餐的上班族母親,一群想找個地方和同學一起念書的學生,一個整夜加班想喝咖啡提神的忙碌上班族,或是一對正在熱戀中等待看電影約會的年輕情侶...。

「麥當勞的員工只要聚焦一件事情:讓任何走進麥當勞的客人,感受到最好的用餐體驗。」這是麥當勞創辦人克洛可(Ray A. Kroc)定義的麥當勞服務精神。不管站在櫃臺前的客人,心裡正上演什麼人生大戲,服務員都要有把握,用最快速便捷的方法,讓他們吃得快樂、坐得舒適、玩得盡興。

一份麥當勞套餐大約100 多元新台幣,但是「快樂、舒適又盡興」,在高壓又繁忙的現代社會,卻是無價。賣一份速食餐點,從第1 秒鐘點餐到打包送餐,大約只有60 秒的時間。要在60 秒內,讓上億種顧客感受到100 分的服務品質,獲得無價的快樂,並不容易。

60 秒內100 分的服務

然而,讓麥當勞在高度競爭的餐飲服務業中,一直保持翹楚地位的,就是在1 秒鐘內辨識客戶,然後在60 秒內完成100 分品質的要求。

台灣餐飲業家數超過10 萬家,年產值至少3,500 億元,但是年營業額超過10 億元規模、可稱得上「企業」的公司並不多,關鍵就在很多公司無法把服務精神有系統的內化,而且可以有效率的完成。

麥當勞有1 萬6 千個員工每天在第一線面對上億個客戶,怎麼讓每一個服務員,都擁有變魔術般的能力, 維持超高的顧客滿意度?是靠SOP 嗎?麥當勞台灣區總裁李明元給我們的答案是:「 NO ! 」

一般服務業都習慣制式的標準化流程,李明元說,「顧客接待,是『人』的事情,即使是同一個人,今天和昨天來用餐的心情都不一樣,怎麼可能標準化?」麥當勞沒有教戰守則,強調的是「家庭」氣氛,如果員工有家的心態,服務自然溫暖。目前整個麥當勞的訓練是用情境練習法。他們有一個STAR「演練」法,訓練第一時間的即時反應能力。

麥當勞的馭客心法

要在60 秒內讓顧客發出會心的微笑和感動,又不能依靠SOP,麥當勞馭客術第一課,讓服務出自真心。

第1 課:真心服務

在第一線服務,一定會遇到很多不開心的狀況,麥當勞深度了解第一線的高壓,他們的方式讓員工把工作當成「家」,因為家會給你第二次機會,所以他們養成尊重別人的習慣,尊重員工、也尊重客人。

第2 課:STAR 情境演練

真心期待顧客賓至如歸還不夠,關鍵是知道怎麼做。麥當勞的STAR 情境訓練法:S 是了解情境(Situation)、T 是確認任務目標(Task)、A 是採取行動(Action)、R是獲得結果(Result)。

下面就是可能發生的狀況題:中午用餐時間客人很多,供餐區人手不足大排長龍,這時候有一個媽媽跑來抱怨,「我的小孩在遊戲區跌倒了,你們都不管的嗎?」

一位麥當勞員工的答案可能是這樣:

第1 步,了解情境。

這個顧客是哪一種類型?生氣又焦急的媽媽,處於爆發邊緣,應該是一個老虎型消費者。

第2 步,確認任務目標。

中午尖峰用餐時刻,一定要先安撫顧客的情緒,才不會影響其他客人。

第3 步,採取行動。

趕緊向這位媽媽道歉,到遊戲區看看小朋友是否有受傷,拿玩具和氣球陪小朋友說話,安撫小朋友的情緒。

第4 步,確認結果。

確認小朋友安全最重要,之後一定要確認媽媽的情緒也平復,不能讓生氣的不愉快氣氛擴散到其他客人身上。

不過,這也不是唯一的標準答案。李明元強調,既然客人有這麼多種類,好的服務更需要隨機應變的創意,「所以我們只談什麼不能做, 其他的,就留給服務員一個創意發揮的舞台。」

什麼不能做?第一,為了食物乾淨衛生,絕對不能違反供餐標準流程。第二,不能欺騙顧客,不能讓顧客感覺不舒服。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領導者肩負著創造社會意識的重要任務,他們是社會道德統一的表徵,且具有使社會團結的價值。最重要的是,他們能周密地構思,並清楚表達他們的目標,引領大家跳脫瑣碎的格局,超越撕裂社會的衝突,共同為值得付出的事業盡最大的努力。」

據說領導學之父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在約20年前出版《領導,不需要頭銜》(On Becoming a Leader)時,一開始引用的這段話,是帶著生氣的心情下筆的,因為當時正逢美國政商醜聞不斷,政治陷入兩黨惡鬥的困局。那段時間,社會上看不到榜樣。《時代》(Time)雜誌更直言「國家需要領導者,但我們沒有。」

時至今日,反觀我們所處的環境:政治上,同樣是政黨惡鬥、口水不斷,卸任領導者身陷醜聞,現任領導者被質疑領導力不足;企業界也普遍面臨人才青黃不接的情況,上有老驥伏櫪、接班人遭「撤換」,下則招募不到好人才,埋怨學校教不出企業能用的人……。

如果說國家需要領導者、企業需要領導者,他應該具備哪些特質?又該做些什麼?

時局愈艱難渾沌,愈需要領導力

2009年,在全球仍未從金融風暴肆虐後的嚴重災情復原之際,《麥肯錫季刊》〈McKinsey Quarterly〉採訪了14位知名企業執行長和董事長,彙整成〈艱困時刻的領導啟示〉(Leadership Lessons for Hard Times)一文,揭示了在困境時,引領企業度過危機的領導原則。

文中強調,其實無論景氣好壞,領導者的領導力都在組織中占有舉足輕重地位;只是,當風險愈高、時局愈是艱難,更加凸顯領導力的重要性。

面臨困境,領導者要能在資訊模糊不足的情況下,迅速果斷地做決定,凝聚喪失信心、甚至已然潰散的人心;即使等到安度風暴,組織開始走上坡時,領導者也不能稍有懈怠,必須著手布局中長期策略,早市場一步投入研發,以及預先管理風險。

或許是因為「領導者」這個字,總給人位高權重的感覺,促使許多較為年輕、基層的工作者,自動將領導力劃歸為「高層所需具備的能力」。然而,格局無須爬到一定的位階才開始培養,而在目前的工作上,就能思索:如何在身上背負的責任大於權力時,發揮溝通協調的本事,影響工作夥伴,讓大家心甘情願為同個目標努力?

本期封面故事便是要探討,當景氣開始出現復甦跡象,能夠帶領大家迎向變動快速的市場、繼續向前的領導者特質會是什麼?工作者又該如何在仰望領導者的同時,對自己寄予更高的期許,培養自身的領導能力?

領導力究竟是什麼?歸納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杜拉克談領導未來》、領導學經典《模範領導》(Leadership Challenge),以及《領導,不需要頭銜》等著作後發現,好的領導者通常具有下列特質:

1.塑造願景:具前瞻眼光、能為組織設定對的方向,並定出目標與優先順序

2.勝任專業:能充分掌握所在產業環境、專業領域現況,有能力作策略思考

3.膽識擔當:能挑戰舊習、在資訊不足的情況下決策,並願意承擔風險

4.用人與授權:藉由授權和責任分擔,培養出新的接班人

5.溝通協調:具清晰表達、傾聽不同意見,營造說真話環境的能力

6.鼓舞人心:提振士氣、肯定同仁貢獻、讓工作夥伴樂於加入行列

最後,上述特質都必須奠基在7.誠信正直的人格特質之上,才能確保領導者帶領組織和工作夥伴走上正向的道路。

魅力天生,領導力則可後天培養

關於領導力,始終有「魅力天生」(charisma)與「後天養成」的爭辯。前者令人挫折,因為想學也學不來;後者則是班尼斯在訪問各界領袖之後得出的結論:領導力是可以靠個人不斷練習、培養而成的。杜拉克曾說,許多人都認為美國前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是憑藉他演員出身的魅力,而贏得人民的心,但其實他最大的強項是清楚知道自己能夠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想要修練自己的領導力,首先要下定決心,誠實面對自己的優點和短處,進而和別人展開合作。誠如班尼斯所說的,領導人不是天生就是領導人,而是他們選擇領導、選擇讓自己成為領導人。再來,藉由進入好企業,從跨國的合作對象、以及多元的工作團隊中,磨練眼光和個性,並學習從創意解決問題。接著,由逐漸摸索、歷練的工作經歷,以及多方獲得訊息和知識,累積決策能量,並從「將直覺實現」的行動中,磨練洞察力。下一步,運用溝通協調、鼓舞人心的能力擘畫願景、感染別人,使工作夥伴願意為了同一個信念打拚;最後,透過自我反省,修正做事的方法,進而發現新的機會。

從工作者到領導者,不論領導的是自己、團隊甚或龐大的跨國組織,只要能夠訂定明確的目標,堅持地走下去,就是領導力;而這樣的能量將促使我們相信未來、堅持信念,即便前方視線不清,仍能穿越迷霧,找到正確的路。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會問問題,才會帶人》作者克莉絲‧克拉克─艾普斯坦(Chris Clarke-Epstein)建議,在溝通時,提問者若精通以下5種提問技巧,就能引發質量兼具的回答:

1.一次只問一個問題:缺乏經驗的提問者,常會因為沒想清楚自己究竟要問什麼,而一次提出一大串問題。聽聽這句話:「莎拉,我很想知道顧客最近都提到些什麼事?我的意思是,為什麼一通電話還要勞駕妳接?我們上周實施的新政策,真的有引發負面效果嗎?」

如果你是莎拉,到底該回答哪個問題?如果發問的人最想知道的其實是「顧客對於新政策的反應」,就該直接問:「莎拉,妳覺得顧客對我們上周實施的新政策反應怎麼樣?」這樣才是一個直截了當的問題。

2.問題結束時,停頓10秒鐘:提問完畢後,稍微停頓一下,是為了讓回答者有時間去思考、設計並說出他們的答案。所謂的「停頓」,不是只有暫停說話而已,連肢體動作也要停止,但是過程中仍要維持目光接觸,並且對於停頓狀態安之若素。

許多人自認在提問之後停頓得夠久,但其實不然。如果你是提問者,問問題後停個兩、三秒,或許會覺得已經很久了;但如果你是回答者,兩、三秒幾乎只是轉瞬之間而已。因此,提出問題後,至少留下10秒鐘的停頓時間,你所獲得的答案品質將大大改善。

3.學習聆聽:我們大多數人都沒學過傾聽,也不知道別人對自己傾聽技巧的評價,甚至從未花時間思考傾聽的重要性。從現在起,就是做這3件事的好時機。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會協助你找到與傾聽相關的訓練或課程;你的配偶或身邊重要人士也會回饋你所需要的意見。

4.後續追問:試想你是否碰過以下情境:提問者請你說明或澄清某事,你給了一個答案,提問著並未針對你的答案往下追問,反而又開闢了一個新話題,提出另一個毫不相干的的問題。

這種不繼續追問的行為,形同告訴受訪者:提問者顯然對「問問題」比較感興趣,只在意訪談過程,而非受訪者說出的答案。不過,繼續追問有時候很可能會讓對方感覺像是法官審案。為避免這種情形,可以運用「口語鼓勵」,讓回答者主動釐清答案中的論點,例如「我不是很了解這件事,能不能請你再多說一點」「那之後又發生了哪些事呢」「那個人(事、物)又出現了嗎」等等,並以尾音下降的方式結束對話。

5.道謝:無論人們多麼常說不必言謝,衷心感謝始終都是必要的。

向那些花時間回答你問題、協助你的人致謝,下回提問時,你將能獲得更多、更深入的答案。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家裏的大小東西都在網路上買了,吸塵器的集塵袋缺了好久了,終於下單買了。

中國網購第三方支付的公信力是個人覺得比較有信心。買方不需要直接把錢匯到不認識的賣方帳戶,而是放在有公信力的網上第三方支付單位,等到買方簽收快遞的貨物,確定無誤後,費用才會實際支付給賣方。

而賣方也可以在確定第三方支付中心扣到錢之後才出貨,保障賣方出了貨,但是收不到錢的情況。

這個急著用的吸塵袋,原本一,兩天就可到貨,眼巴巴地等待了三個星期,直到忽然發現網上的記錄寫著已經簽收,貨款已支付,才覺得,哇!受騙了嗎?

肯定要檢舉這個賣家,這種店還要繼續讓別人受騙嗎?為了在判他死刑之前再次確認,我還是打了個電話過去,沒有想到電話遲遲無法接通,更是進一步符合了黑店的特徵。

急著出門,也只能在網上留言給老闆,結果在車上就接到了快遞公司的電話。快遞員氣急敗壞地說我在找他麻煩,害他工作不保,明明簽收了;我說確實沒有收到,請他把他說的簽單給我看一下。

掛了電話,更確定這個快遞員搞錯了,他不可能有這個簽收單的,不要到時候他為了圓一個謊,又編出另一個謊,到時候萬一又去仿冒客戶簽名,這下子不是陷人於不義了嗎?如果真的害他失去了工作,那可不好。

一想到這個,我就想打電話去給賣方說算了,就當沒有這件事吧!電話還沒撥出,就接到賣方打來的電話,說他們跟快遞了解情況後,跟我的感覺一樣。為了不使我受損,賣方重新發貨給我。

其實賣方的積極處理態度,已經讓我不但怒氣全消、而且印象極好,居然還主動換個快遞公司重新發貨,換成我不好意思,以後不去這家網店光顧都不行了!

是什麼改變了客戶?

賣方不因金額大小積極處理的態度,改變了怒氣衝天的我,以後非他的東西不買;犯了錯誤態度惡劣的快遞公司也改變了他的客戶(賣方),換了另一家快遞公司配合。

人無信而不立,事無信而不成。「態度」、「誠信」,愈是簡單的道理,愈有味道,愈是禁得起反復試練。

我們有時候是買方,有時候又會變成賣方,誰都不願意失去客戶,看到別人美好的示範,一整天都覺得莫名地愉快起來!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