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伊庭
有時候當你想起某些人,會感到不可思議,訝異於你們曾經如影隨形,此時此刻卻形同陌路,以至於當你突然踏入某個熟悉的場景或氛圍,會有點感慨人與人之間的變化是如此無常,一段感情的培養或許需要一些時間,但是消磨或毀壞往往更短。
對我而言,F就是那樣的存在。
忘了第一次相遇的情景,五歲以前的自己從來沒有被腦袋認真記錄過,只知道在那些無憂無慮的童年記憶裡,一直都有F的影子。
道別的那一年我們十二歲,占了彼此生命的三分之二。
十二歲的我還太年輕,沒有經歷過太多離別,「天下無不散的筵席」只存在於國語課本的造樣造句,現在回想起來,也只記得那時心裡被巨大的寂寞膨脹得非常飽滿,像是失去一個重要的什麼東西那樣難過。
那個我們共同經歷及成長的地方,在挖土機轟隆轟隆的聲響中消失了,剛開始經過時,我總是不忍心撇過頭去瞧一眼,但隨著新的基地在上頭蓋起宏偉的大樓,那抹淺淺的無奈也逐漸被我認同。
就像後來我也認同我們已經毫無交集一樣。
沒有手機與電腦,打去他家又過於害臊,我們在那樣的狀況下失去聯絡。曾經在F家樓下的早餐店遇過他,不知道是基於什麼樣的心態,我們並沒有打招呼,像陌生人般別開臉,也許是國中的青澀害羞讓我們固執得不願意當開頭的人,彷彿誰先主動打招呼誰就輸了。那天起我就沒有再去那裡買過早餐。
再次見面已經是三年後,雖然一樣還是學生的年紀,我們卻已懂得自然地對話,即使F的低沉嗓音與我印象中的稚嫩口吻有些差異,我們依舊像老朋友般侃侃談起陳年往事,中間那段對彼此空白的部分,卻沒有人提起半句,似乎只要一提起,過去就會被覆蓋,揭開我們變得陌生的事實。
也許那段過去是我們都想保留的,對方的現在或未來就不是那麼重要了吧!未經F的同意,我擅自解讀。我們提著屬於自己的記憶,還是可以再次道別,只是當初無奈抗拒的心情,已經不會再出現了。
那次之後,我和F終於交換了連絡方式,但這遲來的連繫工具,並沒有讓我們的生活再度連接起來。
前幾天F在臉書上PO出小學照片,照片裡是我所熟悉的明朗笑容,那些活潑快樂的童年跟著腦袋承載的回憶就這麼被盪漾出來,那些一起鬥過的嘴、吵過的架、一起發明的小遊戲、嚴肅討論的小事……在那張照片裡慢慢浮出,灑在心裡一方小小的遺憾上,是現在的我們,都無法觸及和取代的。而我能做的僅止於替那張照片點一個讚,讓那些晃晃悠悠的美好時光,隨著點擊的動作,結束在純粹的童年笑意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