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引爆全台BoboMall播播LiVE-直播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即將引爆全台BoboMall播播LiVE-直播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BoboMall播播LiVE 🔥打造自己的會員經湾被動收入 🔥您只要手機分享領紅包 🔥直播引流客戶源源不絕 🔥1.點擊連結(每週限量) 🔥手機號註冊VIP,享購物點300P(紅包) 🔥2.分享專屬推薦連結 🔥每新增一位VIP享購物點30P,分享越多領得越多 🔥購物點於團購群,直播…購物時,1點等同新台幣1元🤩🤩🤩 🔥🚩跟著東森,再度攀上高峰!

目前分類:財富密碼 (167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免費兌換、免運費,是否常讓你掉入「甜蜜陷阱」敗更多錢?原價與折扣價並列、貴等於搶手等比價效應,讓消費者心甘情願買單,這些利用價格創造價值的錯覺,正是商家最愛操作的行銷手法。

速食業者套餐優惠,打出「加十元,薯條及飲料升級」策略,區區一個銅板,就能享有更超值的服務,大多數人點頭升級,覺得自己賺得便宜,但把多出的薯條和飲料倒出來,價值真的超過十元嗎?

許多人都自以為是對價格敏感、精打細算的聰明消費者,但殊不知比你更透悉人性的商家,早就把你會對價格定價的相關反應算透透了。

在破解人性密碼的系列心理學商戰中,零售業商家最喜歡操作的就是「價格的錯覺」,本刊為您破解其中四個關鍵密碼:免費威力大、貴等於搶手、比較的陷阱及多了就不稀罕;想要做個聰明消費者,您非知道不可。

密碼1:免費威力大

打開你的櫥櫃,裡頭堆了好多個百貨公司周年慶「免費兌換」的包包、摺疊傘,即使當初排隊站到腿痠,你還是覺得很划算;點開網購結帳頁面,就是忍不住多buy第二本書、第n件衣服,就算明知超過預算,還是會安慰自己「反正xx元以上免運費嘛」。

是的,「零元」就是行為經濟學者中中最有魅力的定價,它可以快速開啟情緒,影響我們的消費決策,原本壓根不想買的東西,標上「零元」立刻散發無比的吸引力,大家會覺得擁有就是賺到。

《誰說人是理性的》作者丹.艾瑞利(Dan Ariely)就指出,免費或者極低價為何能具有強大感染力,關鍵就在於「人類天生害怕損失」的心理,而且「不用花錢」的感覺,讓人覺得商家虧大了,自己卻不用付出,沒有付出,就沒有「錯誤決策」的風險,不用擔心買錯、買的不划算。

零元帶路貨激購買慾

但是,消費者最好注意,「零元」其實不等於「零成本」!免費事物往往附帶隱形成本,好比在購書網站上,為了七十元免運費,可能會多花至少一百元買第二本書;此外,在百貨公司周年慶上排三小時隊,就為了換一支市價不到一百元的免費折疊傘,但給你一百元工資,請你去排隊你一定不肯,因為你的時薪早就超過它了。

對商家來說,賣「零元」商品也不見得虧本,除了用「免費」商品當「帶路貨」讓消費者買更多,「買一送一」也是拐個彎,向消費者傳遞「零元」誘惑的撒手鐧。

「零元」或「買一送一」策略在商場上的運用實例非常多,好比二○○七年,台灣連鎖咖啡老大哥星巴克遭遇因物料上漲、卡債危機、超商咖啡、街頭平價咖啡舖崛起等主客觀因素衝擊,稅後淨利在短短兩年間下滑超過百分六十,但星巴克堅持不降價,卻不定期推出買一送一活動,此舉一出,果然奏效,過去三年,舉凡星巴克舉辦買一送一的日子,幾乎所有門市都能排出長長人龍。

買一送一鞏固熟客心

「星巴克的買一送一,是用第二杯的免費咖啡來鞏固忠實顧客,而不是吸引只愛便宜的咖啡客,因為你還是得花一百元,而不是五十元。」長期觀察消費現象,並著有《巷子口經濟學》《庶民經濟學》等書的財經部落客、朝陽科技大學企管系講師鍾文榮表示,不定期的買一送一,不會傷及品牌的優質形象,卻能讓忠實顧客感到驚喜,心中有期待,會持續地注意星巴克,持續保持關係。

他分析,「買一送一」除了可與熟客保持關係,商家付出的成本、減損的毛利其實沒有想像中多,因為一杯咖啡的定價大部分來自固定成本如機器、空間裝潢等固定成本「店員煮一杯跟煮兩杯,工資都是固定的,所以第二杯的成本只剩下物料、調味料如咖啡豆、牛奶,但那些只占定價很小的一部分。」

密碼2:貴等於搶手

經常被運用於精品行銷的人性密碼之一就是「貴等於搶手」,人們一直以來被教導「一分錢一分貨」,會形成一種刻板印象就是「價格貴等於東西好」,便足以令許多掛上昂貴標籤的商品,順利擄獲消費者的目光。

《影響力》一書中舉出實例,一套放在度假中心精品店中的綠寶石,始終無法順利銷售出去,某日,店長透過電話指示要將綠寶石以「二分之一」價格出清,而電話另一端的店員,卻誤聽成要重新標價以「二倍」價格,沒想到,該套寶石立即在當天售出。

「消費者對綠寶石的認識不多,他們用『一分錢、一分貨』的刻板印象,來指導自己買東西。」該書作者認為,當綠寶石的價格暴漲,即代表它變得貴重,更值得收藏。

定價與身價畫上等號

一位不願具名的花蓮玉石收藏家透露,「幾個月前,一尊被放在藝品店很久的玉石菩薩,被某個大陸人買走。有趣的是,原本那尊菩薩的價格牌上寫『80000.00』元,因為實在乏人問津,那個小數點幾乎都糢糊不見了,而最後成交價竟然是八百萬元。」這是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真人實事,也證實了人們在消費時的盲點。

有家做代工的鞋業大亨私下強調,他們推出自有品牌,品質媲美精品鞋,被客戶叫好卻被笑「定價太便宜」,所以會賣不出去;而在大陸排名第一的皇冠企業集團董事長江永雄則表示,貴雖然不一定等於好,但對很多消費者而言,這似乎已是判斷商品品質優劣的方法之一,「過去皇冠在北京的百貨商場設櫃時,雖然業績維持一定水平,但商場部分還是希望我們能夠提高行李箱的單價,跟國際品牌作一抗衡,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出手。」

顯然當人們在同樣面對國際品牌動輒萬元以上的行李箱、與品質同樣有保障的萬元以下行李箱時,還是寧願出手價格較高的款式。足以見得,優良的品質固然是商品成形的第一要件,但訂價與其身價仍被畫上等號,值得注意。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星期五一早,凱涵向部門經理報告一週銷售狀況及最新行銷計劃,她才一開口,經理就大點其頭,無論她講什麼,經理就是以不斷的點頭來回應。「我以為他在催我趕快講完,結果害我愈講愈快,愈講愈快,感覺很差,」事後,凱涵向同事抱怨。

經理輾轉得知這件事,他也覺得很冤:「我是想鼓勵她繼續說下去啊,點頭也錯了嗎?」

點頭沒有錯,但是,如果是無意義、近乎神經質的點頭,反而會讓說話的人更不舒服。

身為傾聽者,你在聽話時所展現的肢體語言,會傳遞給對方很多訊息,特別是在「長官—部屬」的關係中,主管的一舉一動都會被放大解讀,因此,新手主管不僅要學習傾聽,還要學習正確地運用肢體語言,以免造成反效果。小心以下6種不適當的肢體語言:

眼神游移

雖然你在聽話時會面向對方,但是眼神卻游移不定,或是不自覺地越過他的肩膀,看向遠處,那都是不專心的表現。

誇張的臉部表情及聲調

曾有研究顯示,臉部表情加上聲調,可以詮釋兩人之間90%以上的溝通,因此,主管在聽話時,如果臉部表情過於誇張,往往會讓部屬有錯誤的聯想而不知所措。像是瞪大眼睛表示驚訝、瞇著眼睛表示懷疑、不屑地笑,或是提高聲調地喊:「我的天啊!」這些都很不恰當。

小動作一堆

有的人在聽話時,小動作很多,不是扭扭脖子、甩動手臂,就是撥頭髮、玩指甲,甚至不斷變換坐姿或伸懶腰,都會對說話者造成干擾。

雙手過於忙碌

有的專家會建議你一邊聽一邊記筆記,這麼做有實質意義,一方面讓對方知道你在聽,另一方面也便於事後提問。不過,如果你一直埋頭做筆記,或是拿著筆轉來轉去,雙手停不下來,會讓對方覺得很不自在。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新銳設計師、也是全球知名平價服飾品牌優衣褲(UNIQLO)全球創意總監的佐藤可士和,之所以能在日本設計界打響名號,為各品牌大廠、流行產品操刀設計,「關鍵就在於我徹底執行整理術。」

佐藤可士和認為,他在學習整理術的過程中,不僅大幅改善了工作環境,讓工作效率快速飆升;還進一步透過「思緒」整理術,提升與客戶溝通的精準度,並訓練更正確的判斷力。

曾被美國媒體評選為「全球IT業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的前Google資訊長梅瑞爾(Dougl s C. Merrill),也因為獨創了一套高速整理術,讓他在學習與工作上更有組織力,而逐步走出幼年時罹患失讀症的陰霾。

知識時代 提升效率關鍵

「每個人都應該主動建立一套吸收/整理資訊的模式和習慣,才能真正善用大量資訊帶來視野擴大的好處。」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杜書伍表示。

「整理術已成為知識工作時代提升效率的關鍵!」深諳生產力議題的美國知名企業管理顧問大衛‧艾倫(David Allen)在他的暢銷著作《搞定!2分鐘輕鬆管理工作與生活》裡,曾提出GTD(Getting Things Done)的概念。艾倫認為,在每日忙碌的工作過程中,唯有將待辦事項詳列出來,接著再進行整理、分類,確定下一步的處理辦法,才能心無旁騖地「依序」搞定手上的任務,提升工作效率。

五大好處 職場工作加分

職場工作者學習整理術,有以下五個好處。

好處一:焦慮感OUT!想用資料,隨時找得到。

辦公環境(電腦中的數位資料與辦公桌面與紙本文件)的整理術做得好,就能夠達到「想用,就立刻找得到」的境界,如此一來,不僅不會時常感到焦慮,還能更集中精神在工作任務中。

好處二:工作效率UP!提前為未來工作任務做準備。

如果工作環境井然有序,就愈能迅速完成主管交辦事項。在工作效率提升之餘,能有更多時間與精力準備未來的工作內容。

好處三:溝通精準度Better!能精確表達自己與他人腦中想法。

當你實際執行「思緒」整理術後,不僅可妥善管理工作環境,在人際互動與溝通上更能順暢地和他人交換腦中的模糊想法,有效提升溝通的精準度。

好處四:創意想法Get!整理讓凝聚創意變得更簡單。

如果你想從手邊的資訊創造新構想,一個井然有序的環境,將能讓創意發想的過程更簡單。資訊能夠變成創意發想的材料,但過程中還必須經過加工。如果你的思緒條理分明,而且想用的資料都能夠即時找到,就更能幫助你快速進入創意加工階段。

好處五:好感度UP!職場五力讓你深受主管青睞。

有了一套完善的整理術後,在職場上你將不只擁有「整理力」與「工作專注力」,還能儲備「事前準備力」、鍛鍊「人際溝通力」與補強「創意發想力」。具備這「五力」的工作者絕對會是職場上最少發生錯誤、最受主管與同儕青睞的優秀員工。

三大原則 提升效率關鍵

打造最適合自己的整理術之前,有以下幾個原則要注意:

原則一:摒除完美主義,跳脫「為整理而整理」的迷思。

在電影中,我們常會看到主角的辦公環境整齊明亮,辦公桌上雖然只擺著電腦與電話,卻能夠清鬆應付每天繁雜的工作量。請切記,這只是電影虛構的場景!想打造一套能讓工作效率激升的整理術,就得摒除完美主義,不要只想達到完美無缺的理想狀態,這樣反而容易落入「為整理而整理」的迷思。整理術應該是要能解決現存的問題點,可別只拘泥於辦公桌外觀的美醜,重點是要能有效率地工作。

原則二:釐清整理的真正目的,才能夠對症下藥。

在執行整理術之前,首先要確定自己整理的目的究竟為何。以佐藤可士和來說,他對於「辦公環境」的整理目的是「讓辦公室的資源共享化」,有了這個「外框」之後,就可以為整理術建立架構。舉例來說,如果有三名員工共同負責一個專案,與其建立三個檔案資料,倒不如設置一個可以固定擺放文件的位置,讓三名員工能夠共同分享。這樣將可節省三分之二的工作量,進而提升工作效率。

原則三:整理術沒有標準模式,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工具與作法。

整理術是「因人而異」,正如人氣部落格版主、人稱筆記女王的Ada所說的:「世界上沒有什麼整理術是最好的。最適合你自己的方法,才是最棒的整理術!」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春節,對忙碌的上班族而言,可是一年之中最長的假期,好好休息、趁機出遊等,應該是此等愉快的時光,卻總會聽到辦公室的女同事們憂愁聲此起彼落。

原來,春節有時並非歡樂的開始,有可能是煩惱的代名詞,因為身為新時代在職場打拚的媳婦們,這時可就要好好陪伴公婆張羅過年大小事了。

所謂「婆媳親,全家和」,這時不妨用一個巧妙的比喻化解苦惱:就把公婆當作社長來訪吧!

因為任職外商的我們,有時必須回總公司開會或者接待來台視察的總社社長。回總公司開會前都得充分準備各項業務報告資料;而接待總社社長訪台時,當然更得安排豐富充實的行程,最好能投其所好,工作休閒比重恰到好處,使社長對此行愉快滿足,帶著微笑離開。

因此,何妨將「職場」的嚴謹態度「暫時」轉換到「家庭」,將回婆家過年視同返回總公司開會一樣,這時不論是準備禮物或報告生活近況等事項,當然得做足一番萬全準備。

如果是公婆來訪,則將之視為接待總社社長的最高規格。一定要在事前仔細規劃,包括預先調查出遊景點、預訂喜好口味的餐廳、事前連絡、陪同拜訪親友,到最後準備伴手禮等等,同時最好製作成行程一覽表,並事先研擬隨時可能發生的突發狀況。以遊刃有餘之姿來因應,相信公婆在享受到細心高規格的接待後,絕對會留下美好的經驗,心滿意足地離開,而此時的你,不僅是公婆眼中不可多得的媳婦,更是老公心目中最佳的賢內助。

家人就像職場上的夥伴一樣,有著互相依存的親密關係,但在日常生活中,因為工作的壓力,讓我們很容易忽略親近的家人,其實只要認真看待,多為對方著想,家庭關係也可以像業務一樣蒸蒸日上,發展更為親密和諧。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氣回溫之際,為了搶食汽車市場大餅,許多車廠紛紛在電視廣告中主打品質形象。例如在極低溫的嚴苛環境中進行耐久測試,所有零件都能正常運轉,才稱得上是一部品質優良的好車。

製造業的道理反映在服務業,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當門市的來客量大增,就如同測試服務團隊在嚴苛環境中的工作品質。櫃檯人員能否在壓力下維持一貫的服務水準,後場人員能否滿足瞬間倍增的需求,都是對「服務力」最直接的考驗。

春節期間我有機會南下考察一家茶飲連鎖品牌,適逢連續假期,該門市又鄰近高雄著名的駁二藝術特區,尖峰時刻的顧客人潮超出平日數倍,將門市座位和騎樓擠得水洩不通。

在數小時的觀察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年輕店員在人聲鼎沸、步調緊湊的環境下,依然保持動作的流暢。店內展現出的高效率,似乎也間接影響了顧客的心理狀態。手持號碼牌等待的人潮雖然擁擠,卻少有不耐的表情。在倍增需求下維持這樣的運作效率,實屬難能可貴。

當然在門市的經營管理上,永遠有精益求精的空間。特別是當顧客數量倍增時,提高了櫃檯服務以及後勤作業的壓力,流程設計上的不合理與效率不彰就會被放大呈現。門市主管若能在尖峰時刻暫離第一線,仔細觀察並紀錄流程需要改善的地方,通常會得到莫大的助益。

如同工廠生產線的管理邏輯,門市流程改善的觀察重點有三。一是工作人員的移動路線是否合理,二是原物料、成品的擺放位置與流動方向是否合理,三是串聯前端需求與後端生產的整體資訊流是否合理。

借鏡各個世界一流的速食連鎖品牌(麥當勞、肯德基、Subway),標準作業流程都經過無數次的研究與改善,才能在分秒必爭、寸土寸金的門市環境中創造最佳經營效率。

如同在耐久測試中才看得出車輛品質的好壞,服務人員的素質,也是在高壓環境下才會分出良窳。當顧客給了我們壓力,也是提供我們一個改善流程、更上層樓的機會,不是嗎?

或許這正就是那些頂尖服務人員,面臨越困難的挑戰,有越高昂士氣的原因。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pple iPod產品暢銷,成功關鍵人言人殊。不過大家都一定同意,其人性化介面及使用者經驗的確讓人驚艷。可是這個創新是其獨有構想,還是使用者早就有的需求?相信絕大部分的人應該認同是消費者需求形成市場缺口,Apple不僅找出它,而且運用及整合各種科技,完成其產品來滿足需求。

從事後的個案研究發現,為了發展新一代隨身聽,Apple做了相當廣泛的市調,重點在發掘現有隨身聽使用者的不滿意處。調查發現,使用者對當時卡帶式的隨身聽不滿意的地方在於:能儲存的曲子不夠多、體積過大、操作按鈕數多、收聽時想不起來曲目或歌手。

從不滿意或抱怨推論出消費者對新產品的期待,新的隨身聽應該能夠儲存消費者所有的音樂收藏、產品大小應能放進襯衫或西裝口袋、操作儘量簡單快速、收聽時可以看見曲目及歌手名稱等。

這樣的期待轉化為產品規格與功能,進一步企劃設計為硬碟容量與尺寸大小、若具備所有收藏則應具備快速檢索系統以便查詢,可透過觸控按鍵轉盤(Scroll wheel) 加快查詢速度及使用方便性,傳輸速度及播放速度要快,可透過大尺寸LCD面板顯示歌曲資訊等,因此有了iPod的誕生。之後的iPhone、iPad亦是循此思考主軸而大獲消費者青睞。

當我們在思考新產品服務時,應儘量避免從技術角度出發,將焦點放在使用者不滿意或期待,找出可能的缺口,才有機會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以目前各界關心的智慧生活居住空間為例,長久以來即為許多企業、大學或研究機構重點開發項目,但多從技術出發,少從需求著手,加上許多技術標準仍不成熟,市場進展當然緩慢。

企業可以思考人們生活脈絡,例如早上起床時,有哪些不方便?出門前有哪些問題須解決但常忘記,白天時段希望家庭的狀況如何?一天忙碌工作回到家門口,希望的景象為何?又,可從在家工作、學習及娛樂的各種可能情境思考可能的需求?或者從食衣住行育樂及醫療來觀察家庭成員需求,都是途徑。

透過這些需求,分析是否可運用現有穩定且便宜的科技來完成。例如室內舒適環境控制、個人化情境控制、燈光照明與空調自動控制、安全門禁管理、生物辨識系統、安全防災系統、設備節能控制、公共空間監控、健康與活動監控等,建構友善、便利舒適的居住空間。

產品創新途徑不少,掌握需求缺口及使用者期待,轉化為產品的規格及功能,將能提高市場成功的機率!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住家附近有一家新開半年的麵店,麵店老闆原與哥哥合夥在相隔200公尺的街上共同經營一家30年老店,口碑很好,顧客絡繹不絕;後來兄弟失和,弟弟只好另開新店,從頭開始。

開張前二個月,生意非常冷清,儘管二間店只相隔一條馬路,然而生意落差很大,每天入不敷出,與過去相差懸殊,弟弟一度想頂讓店面。

後來,弟弟決定推出新的招牌麵,和哥哥的店劃分不同特色;同時,開發新客源,到附近的公司行號招攬中午外送;老闆和老闆娘加強客戶服務,比如可以免費加湯,而且一定面帶微笑和客戶交談,看不出他們背後辛苦的模樣。

這樣慢慢紮實經營,半年後有了穩定的客源,在用餐時段,已有八成的坐席率。

【心得分享】

職場上類似的情境也是履見不鮮,當被指派做沒人做過的專案,或是不被看好的任務,你的反應是什麼呢?先抱怨、嘆氣、沮喪,然後呢?是不是快快收歛負面的情緒,開始解決問題?很多時候,沒有人可以陪你度過最孤獨的時刻,過程的任何挑戰,冷暖唯有自知。

當種子開始冒芽時,同事就會開始探頭過來看看,等到芽再長大一點,就會有更多人圍觀,那時的你,已經歷了最痛苦的時刻,心境一定是裝著滿滿的成長喜悅,別人無法體會。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還要開會」?「工作都做不完了,哪來這麼多會」?台灣上班族工作時數非常長,這與冗長卻無效率的會議脫不了關係,因此有效率、有結論的會議,對台灣企業格外重要。

當然不只台灣企業喜歡開會,根據Net Meeting調查顯示,美國上班族平均每周參加十個會議,約占每周工作時間一天到一天半。經理人每周則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在開會,57%上班族開會前心情緊張,且認為一半的會議,是在浪費時間。

「會議也是要算經營成本的,其計算公式為『會議成本=人數x時間x薪資單價』。」中國生產力中心表示,企業主不妨算算看,公司一周開了幾個會?全部會議花掉多少時間?會議後達成幾項共識和結論?員工因為會議加了多久的班?因為會議錯失多少關鍵時刻?因為會議延遲多少工作?過多的會議不僅影響公司績效,甚至影響員工的工作情緒和下班生活。

討論議題 要明確

士嘉科技執行長丁友麟表示,產品的生命周期愈來愈短,企業跟緊市場的腳步要愈來愈快,開會可以讓各個小組面對面溝通,眾多資訊一次交流,且可以融合意見形成共識。但開會也會出現人多嘴雜的情況,且特殊問題還是要個別溝通,造成時間的浪費,很多人因此得加班才能消化分內工作,所以「會議的主持人很重要,不但要控制時間,也要完成結論。」

標竿學院資深顧問邢憲生指出,上班族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工作時間用在開會,會議一大堆的原因,就是會議主題不明確及出席人員不對,會議不準時開始及結束,都造成無謂的時間浪費。

邢憲生建議,有效率的會議,首先要有明確的討論議題,不但要找到對的關鍵人,還要事先準備討論大綱,會前交到與會人手上。在會議中主持人也要控制流程,每個討論事項有嚴謹的時間控管,最後做出結論,並且請與會的最高主管背書確認,會後將結論用書面或以電子郵件,傳給每個與會人,這樣的會議才算是有效的會議。

發言精簡 須專心

會議中,最怕有人「落落長」地不知所云,主持人也未制止,或出席會議的人,是沒有決定權的非關鍵性人物,不但一問三不知,對議題也沒有決定權。或是大家都不專心,有的在用電腦,有的在玩手機,當不專心的情況出現,主持人就要自知流程出現問題,得趕快調整步調,以免會議失去意義。

丁友麟表示,開會不專心,可能是因為會議太多,或會議總沒有結論,因此讓人心生抗拒,所以會議上的最高主管很重要。只要主管在會議上,不接電話、不隨便離席、神情專注,並要求大家做出結論,那所有與會人的心情,也會跟著專注起來。要是連主管都漫不經心,又怎能要求員工要上緊發條,這樣的會議只是在浪費人事成本,公司也會失去市場競爭力。

邢憲生指出,會議最怕「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因此美國圓桌集團總裁派屈克‧藍奇歐尼(Patrick Lencioni),才會寫出《開會開到死》這本書。有效的會議,大約一個鐘頭就要做出結論,因為人對一件事情,只要超過一個小時,精神就開始渙散。

做出結論 重執行

星期一一大早和星期五下午,儘量不要開重要決策會議,因為星期一有所謂的「收假症候群」(Monday Blue),星期五下午大家的心都飛了,實在不適合做決策。

很多主管喜歡來個午餐或晚餐會議,這叫部屬怎麼還吃得下去?會議結束時,不但沒有好好吃飯,還搞得接下來時間,腸胃都不舒服。

有些主管喜歡開會,明明只要三、四個人出席的會議,卻召集了3、40個人,以顯示自己叫得動人,而會議上發言的,當然就只有那幾個關鍵人,其他的人都在「旁聽」及浪費時間。這樣的主管,除非有自知之明,否則只會成為浪費公司資源的禍首。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我們職務愈高時,我們可能已經非常自信、快速、效率,但是此時也可能是最危險的時刻,因為我們看不到自己的弱點,到最後反而變得一意孤行。

這時最欠缺的就是學習夥伴關係。找尋夥伴最重要在看到自己的不足,夥伴關係一旦成功,即可享受相互支持的美好經驗。這中間最重要的學習是雙方角色的認知,能力的互補性以及信任。

一旦我們對自己選擇的搭檔能力和品格感到安心,就是向他們透露宏偉計畫的時候了。在我們逐漸倚賴他們挑起重責大任後,並不希望他們離職。我們要儘量向對方解釋,他們所需扮演的角色。

透明的溝通是必要的,包括在他擔任這角色以後可能面對的挑戰與機會,都需要據實以告,並聽聽他的看法與建議是否符合邏輯與現況。

搭擋最好是從內部組織挑選適合的人選,風險較小,畢竟共事過的經驗,讓你很容易判斷這樣的決定能否成功。但是通常組織變革時,會向外尋找人選,主要是想藉著不同的思維改變僵化的組織,這本身就潛在著挑戰,卻值得一試。

我們凡人通常會珍視、尊重、了解自己所擅長事物的價值。然而,為了保持平衡,務必要學習尊重我們搭檔所展現的特質。乍看之下,似乎很容易,其實卻是組織內實施領導與管理結合模式時,最困難的部分。

如果你是領導者,你會有勇往直前的衝動,不太注重什麼專案評估會議、里程碑、行動事項審核等,但這些卻是管理者需要打理的事務。同樣地,身為管理者或許不懂,為什麼領導者總是天馬行空。姑且抑制我們的衝動,並設法尊重我們的搭檔,也尊重他為協助我們圓滿達成任務而採取的作法。去看看成功企業的執行長與營運長的搭配,應該大都是如此。

這點考驗著領導人的智慧。大多數的領導人都比較強勢,反而給搭擋很多壓力,夥伴關係不應該是上對下的關係,而是平等關係。相互尊重,了解不同角色的價值,並包容不同的觀點和做法,只要目標一致,定期檢視,給予搭擋資源與尊重,才是最重要的竅門。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班族覺得好工作難找,但企業界卻覺得好人才難覓。尤其是薪資和福利都比不上大企業的小公司,更因為求才難度高,不但擴張不易,甚至連經營都會因為離職率高,而陷入瓶頸。

順發科技副總經理邱耀鋒表示,擁有好學歷的人才,通常都會想到大企業或上市公司工作,因此就算一開始先在小公司學經驗,不用多久就會離職,讓小公司永遠陷於找人、教人,最後卻留不住人的窘境。

邱耀鋒說,小公司的老闆通常對太積極、太聰明的員工,也會怕怕的,因為台灣人總有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心態,當功夫學到後,積極又聰明的人,就會自己出去開公司,然後和老闆「車拚」。

誠信道德感 人品為先

因此,學歷不用太高,但肯學肯做,尤其是穩定度高的人,是小企業的最愛。邱耀鋒也特別強調,具誠信、道德感人品,比專業更重要,「專業可以學習,但人品不是說改就能改」。

戰國策總經理林尚能對於求才,更有一番體驗。當公司還棲身在一般民宅的時候,一個美國回來的企管碩士,一踏入公司表情就很不自然,勉強填完履歷面試後,直接就跟林尚能說:「我其實是想到大企業上班」。這讓他頓時醒悟,要找到好的人才,在徵人時就得開始行銷。

一般小公司招募人才時,會遇到缺乏優秀人才加入、留不住優秀人才以及員工流動率大的問題。小公司往往是新鮮人的第一分工作,年輕人流動性高,更讓小公司招架不住。自從勞保新制上路之後,林尚能說,現在員工能在小公司待上三年,都算資深員工了。

體認到現在的企業是人才之爭,林尚能決定在一開始就給求職者一個好印象,在求職網站和自己家的官網上,仔細規劃網頁,詳述各種福利、訓練和升遷制度。當求職者來到公司面試時,也力求給對方一個好印象,把他們都當成貴賓款待,面試結束還會送求職者一分小禮物。

廣發求才卡 禮賢下士

林尚能說,很多公司都不重視前來應徵的人,不是讓人家等很久,就是面試時咄咄逼人,讓求職者感到自己被稱斤論兩,非常的不舒服。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面試時是上對下,但出了門可能就變成客戶。

有一次一個訂單上門,後來才知道是曾經面試過,雖沒有聘用,但對方感到這家公司不錯,有機會就主動幫忙介紹客戶。

戰國策雖然是一家網路公司,但林尚能將自己定位為服務業,而服務熱忱是很難培訓的人格特質,因此林尚能製作了「求才卡」,不論是在餐廳吃飯,或是遇到笑得非常自然燦爛的服務員,林尚能就會給他一張求才卡,並告訴對方如果想換工作,那就請打這個電話。員工也非常樂意到處「發卡」,因為如果發卡成功,新人待滿六個月,發卡人就可以領到一般職5,000元、管理職10,000元的獎金。

服務業和科技業都是高流動的行業,如果員工只待一、兩個月,薪水和訓練費用,對小公司來說成本很高,也算是風險之一。

因此林尚能也用命理的方式選擇人才,請求職者附上生辰八字,然後請命理老師算求職者的穩定性、人品、能力,和能不能替公司賺錢?他說準確率高,且人員流動率真的少很多。

他也會參考星座來適才適所,像是火象星座的人,雖然不太適合靜態的工作,但業務開發能力特別強,水象星座的人很適合做公關和服務,風向星座的人,點子特多,就適合做行銷和企畫,至於土象的人,一板一眼的個性,擺在會計、製造部門,通常都能勝任愉快。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拜管理學蓬勃發展之賜,現代管理者可藉由研究論文、管理叢書,學習策略思維、規劃、執行等工作管理技巧,及領導、統御、激勵等用人管理技能。在這些管理書籍中,亦不乏以古代歷史為題材,再將之轉換為現代商戰與經營管理應用之術的典籍。

在管理研究與叢書還不甚發達的古代,君王與將相即常師法古人,藉由閱讀典史與兵書,習得行軍作戰與經世濟民的知識與智慧。

例如,三國時期的曹操,其《孫子集解注》一書,成為註解《孫子兵法》的第一人與範本。曹操勤勉學習兵學理論,始能在亂世中成其霸業。東吳陣營的呂蒙,亦在孫權的建議下,閉門苦讀史書,以習前人治事之經驗,而獲魯肅驚其已非昔日「吳下阿蒙」的高度評價。

古之論戰,係攸關死生的大事。一謀一劃、一決一策,均牽動著個人,乃至於百、千、萬人的性命與安危。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人們面臨生死交關的極大壓力,故因此激發出人類之潛能,擠壓出謀略巧思的智慧精粹。若能習用於今之商戰,定能讓主管在經營管理上更為傑出。

富國強兵之計,將之對照應用至今日商戰,需要些許想像力與活學活用的能力;否則,古籍不過是一篇篇的故事而已。讀之有趣,卻學不到關於危機處理、策略布局的內涵。以古論今的管理叢書,可成為主管習古應用的參考,但主管得設法自行舉一反三,培養靈活運用的本領。

意識會談法中的層次設計,由問事實的客觀性問題、問經驗的反應性問題、問價值的解釋性問題,乃至問行動的實踐性問題。由直觀、感受、解釋以至於行動,逐層深入剖析並與個人經驗聯結,將客觀物件內化為個人啟示與智能,是值得主管搭配古籍學習應用的工具。

將領軍作戰之法,運用於市場占有率的爭戰;將行軍布陣之略,推演至智權專利布局;將富強之計,應用至績效管理等制度規劃;將招攬留人之策,用於吸引優秀人才並凝聚員工的向心力。讓古籍中的邦國大治之法,體現於企業競爭力上。

管理學是門著重於應用的科學,任何法門都得因人、因時、因地而制宜。故研讀古籍的重點,在於理解人性好惡與萃取處事應變背後邏輯,再因勢利導、順勢而為。

若不懂變通而拘泥成規,則如同食古不化的新朝王莽,殷鑑不遠。

楚王項羽不好讀史書,認為讀史不過記人姓名而已。但就是因不懂歷史,即無緣學習前人的經驗與教訓。剛愎自用的結果,於自刎烏江之際,尚不知自省,而將失敗歸咎於天。以此之思維,不敗亦難。

唐太宗曾言:「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是學生時代一門強記取分的學科,在成為主管之後,應重拾史書、兵法等典籍,以不同的學習角度,將古人之生聚教訓,化為經營管理上的圭臬。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進入「將崛起」的部門
    剛進入一家新公司,我該怎麼選部門?要選現在的核心單位,加入主力部隊,還是找雖然目前編制小,卻有未來成長性的新部門?
    選擇從哪裡開始你的職業生涯,不僅會影響你的進展速度,也關係到你能走多遠。有一項調查針對公用事業中3,500名員工裡的338位主管(非外來空降,都是內部晉升),發現部門的權力大小會影響薪水成長速度——權力愈大的單位,成長速度愈快。
    這項研究也發現,在權力大的部門服務的主管,例如營運、經銷、客戶服務,換工作時,比較可能會繼續待在權力大的部門。
    不過,在選擇從哪開始建立權力基礎時,許多人常誤認公司當前核心業務、技能或產品的部門,就是最有權勢的部門。這不一定是明智之舉,因為今天最重要的部門或產品,不見得未來仍最重要。所以,如果想平步青雲,不妨去耕耘未被開發的處女地,可以讓你在阻力較小的情況下壯大自己,在明日之星的領域建立權力基礎。
    安‧ 摩爾(Ann Moore)2002年當上時代集團(Time Inc.)的董事長兼執行長,並多次入選《財星》雜誌(FORTUNE)商界50大最有權勢女性。摩爾在1970年代末期畢業於哈佛商學院,她不像其他同學踏上顧問界或投資銀行圈,而是從錄取她的工作中,挑了一個「薪水最低」的工作,進入時代集團的財務部門。
    做了一年MBA典型會做的財務分析工作之後,摩爾企圖在集團中找到自己的核心角色。她調到《運動畫刊》(Sports Illustrated),當時有線電視部門(旗下包含HBO頻道)看來像大勢所趨,相形之下,雜誌正逐漸式微。但摩爾創辦了一份給孩童看的《運動畫刊》,之後再調到《時人》雜誌(People),1993年被任命為《時人》的總裁,並讓其原本就很好的業績更加亮眼。
    摩爾的成功,來自於她在一個「逐漸式微」單位表現突出,也來自於女性竟能入主男性運動雜誌,大大有助提升她的能見度。她挑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對事業成功有決定性影響。
2.不乖!主動讓自己被看見
    部門中的同事總有先來後到,爭取表現與升遷時,我該不該考慮其他資深前輩,採取比較保守退讓的態度?
    成功不僅要靠自己努力,也要看你有沒有能力讓有權位的人(例如老闆)在事業上幫助你,讓他們樂見你成功、拉你一把。要讓別人雇用你、拔擢你,就得先讓他們注意到你,所以你必須做些能凸顯自己的事。而要做到這一點,得先擺脫「突出來的釘子會被榔頭狠狠敲下去」的觀念。
    不要害怕自己與眾不同,更不能假設上司都知道你完成什麼工作。如果你的資歷淺,尤其要確定上司知道你都做了些什麼,而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告訴他」。定期去問主管,看看他認為哪部份工作最重要?他覺得你應該做些什麼?求助以及徵詢意見,也是和主管打好關係的好方法。
3.第一印象以量取勝
    一旦決定成為這個組織的一員,我該怎樣經營自己的人際關係,才能有一個好起點?
    旁人都是從最初幾秒的接觸中,對你形成第一印象。印象的形成,不只根據對你的相關訊息、工作上的表現,也根據一開始從你表情、姿勢、聲音、外表的判讀。
    一項研究發現,人們在最初百萬分之11秒形成的判斷,與接下來不管接觸多久所做的判斷,相差無幾,亦即人們只需要極短暫接觸,就可形成合理的既定印象。
    既然第一印象的形成如此快速又難以改變,所以有兩件事很重要。第1,如果發現你正處於一個有形象危機的情境,人們對你沒有正面評價,通常上上策是離開,另尋其他機會。
    第 2,由於印象在很短時間內就會形成,而且有很多無從掌控的因素,所以應該盡量現身於各種不同場合,以量取勝。如果你是有能耐的人,歷經很多不同場合及時間的考驗後,你的能耐一定會被看見;但如果你的曝光不多,別人只能憑一次接觸來論斷你,如此勢必會流於隨機、不夠準確。也就是說,不管你個性是外向還是內向,都應該多製造跟別人接觸的機會,大量曝光。
4.表演出「權威感」
    開會時,我總希望大家更重視我的意見,也彰顯出自己的能力。但因為是新手主管,表現總顯得綁手綁腳,容易讓人質疑我的決策。我該怎樣讓自己顯得更有分量?
    要給人有力的印象,就得練習傳達出「權威」。持續練習表現權威感,會帶來3種效果:第1,經過一段時間後,儘管原先只是「做做樣子」,但久而久之,你也會愈來愈像自己裝出來的模樣——有把握、有自信、更堅定相信自己所說的話;第2,你所表達的情緒會影響周遭的人,因為情緒是會傳染的;第3,情緒和行為會讓人自我感覺良好,如果你微笑,別人也跟著微笑,你就會覺得快樂。
    回想過去成功傳遞出權威感的情境,可以讓你找回當時的感覺,並表現出來。如此一來,你的「表演」就不會淪為不真誠,不是在展現根本就沒有的情緒,而是汲取內在真正的感受,只是拉長延續的時空罷了。
    還有幾個舉止要注意:筆直站挺,不要慵懶無力;向前面對著別人,是有權威的姿勢,盡量靠近別人站立也是;相反的,背對著別人或後退遠遠的,則會有反效果。雙手繞圈或擺動手臂會減低權威感,手勢應簡短有力,但不要做個沒完。直視別人的眼睛意味著誠實與直率,視線往下則代表怯懦;視線飄到別的地方,會讓人以為你在掩藏什麼。這些都要避免。
5.從小處無中生有,創造影響力
    我知道做事要容易成功,必須得到同事支持。但我擔任的只是基層工作,沒有資源又沒有權力,大家怎麼會站在我這邊?
    雖然權力主要來自職位,以及這個職位所掌控的資源,但即使處在沒有資源的位置,你依然可以「無中生有」,替別人帶來資源,創造你的影響力。
    有時候,只需有禮貌、願意傾聽,就足以建立讓人日後願意幫助你的友誼。大多數人都喜歡談論自己,所以當個稱職的傾聽者,並問問別人感受,是既簡單又有效的方法,你只需動用人人都有的資源「時間和注意力」,就可創造權力。如果你現在還不是有權有勢的人,那大概有很多時間,請運用這些時間來善待別人,並去參加對別人來說很重要的活動。
    把小事攬下來做,可以讓你取得權力,因為一般人通常很懶或沒興趣去做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你起身去做,而且做得非常好,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也可以成為某些權力的重要來源。此外,主動發起一些活動來創造資源,像是找人來演講、籌辦會議、居中牽線、打造一個場所讓人方便彼此認識、學習有趣的東西,不僅會讓別人感激你的努力,同時你也能幫助自己變得更重要。
6.成為人脈集散地
    我知道人脈就等於機會,也希望累積自己的人脈資產。但是「人脈廣」的前提一定是「好人緣」嗎?我該從哪裡開始?
    人脈會影響事業成就感、薪水、加薪,而最重要的兩個建立人脈方式就是:維繫外部人脈、與內部人接觸。人脈會增加你的能見度,繼而提高你的權力和地位;權力地位一提高,就更容易建立人脈、維繫人脈。
    其實,建立人脈並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和努力,主要是得花心思和規畫。最理想的人脈結交策略是,認識一大堆來自不同圈子的人,盡量加入各種不同產業的組織;而且地理位置要分散,不見得一定要跟這些人很熟或密切往來。
    位於人脈網路的中心位置是很重要的。研究顯示,中心位置可以帶來很多好處,包括取得資訊、獲得正面評價,還有較高的薪水。人脈並不完全等同於人緣,與其在乎有多少人「喜歡」你,不如時時檢視你在其他共事者心中的分量。比方說,他們認不認為你是他們尋求建議或幫助的對象?有多少溝通是經你之手?
7.遇到挫敗,講給別人聽
    競爭中總是有輸有贏,遇到挫敗、或是中暗箭而覺得委屈時,我應該如何回應?如何在最短時間內整理好自己的情緒?
    在競爭中戰敗,許多人第一件事就是責備自己,如果想堅持下去並且振作起來,就必須先停止自責。
    克服難堪情緒的最好方法,是盡快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講給周遭的人聽。你會發現,原來支持你的人比你想像還要多,而且別人不只不會責備你,還很樂意幫助你。此外,講的次數愈多,你的情緒波動會漸漸變小,然後逐漸接受這件事。不管發生什麼事,盡量別讓自己的情緒受影響,這樣才能有清楚的腦袋,對下一步做策略思考。
    不過,陳述的時候,不要只是忙著訴苦,尋求安慰,因為一般人都會想跟贏家攀上關係。在你遭受厄運打擊、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更應該表現出「最後的勝利一定是我的」,接下來才能獲得別人的協助。你必須展現出足夠的實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才不至於讓可能的盟友認為幫助你是白忙一場。
    運用這種方式,不僅能強化大家心中「你將成為贏家」的印象,覆寫掉目前短暫的失敗,它更可以成為自我應驗的預言,讓你有更大的信心迎接未來。
8.化解反對意見,對事不對人
    工作中難免遇到阻力,甚至有些人就是跟我不對盤。面對這些反對的聲音,我該抱持什麼態度?要化解還是迎戰?
    若是你身為領導者,一味迴避與你意見相左的人、閃躲棘手情況,是不負責任的行為。處理衝突的方法有好有壞,以下幾點可以讓你成功化解反對意見:
    ●善待反對者,讓他們可以優雅退場。有時候,吸納別人,讓他們成為你團隊中的一員,可以讓他們產生休戚與共的利害關係,化解敵對。
    ●策略性地安排職位,可以讓你化敵為友,或至少變成不反對你、不阻礙你。幫助對手取得其他職位,以免他們對你造成阻礙,這種做法或許不是最優先考慮的方法,不過應該列入選項之一。
    ●避免個人情緒作祟,把焦點放在資料上。盡可能要求自己和團隊取得更多客觀資料,並且嚴格要求只做分析和邏輯思考,討論過程中自然會以事實為重,也會少一點個人因素和情緒。
9.樹立名聲與形象,讓別人推銷你
    即使我知道自己能力不錯,但要晉升為領導者,我可能需要多一點「個人魅力」,更強化自己的品牌形象,該怎麼打造?
    有一項實驗對考績評比做了研究,結果顯示,給人印象較好的人,考績較高;而實際工作表現好、但給人印象不是很好的人,考績較低。
    要建立可以取得大位的威望,基本原則很簡單:早一點樹立良好形象。你得先策略性思考自己想建立什麼樣的名聲、該具備哪些特點和元素,然後再依此來經營自己。
    此外,盡量創造機會,讓別人來推銷你的能力。有個實驗是這樣的:影片中有個演員飾演仲介,發言支持他的客戶,客戶就坐在他旁邊。看影片的受試者都知道他說的話是講給客戶聽,但相較於客戶自己發言支持自己,前者還是有助於提升受試者對這個客戶的評價。研究證明,即使人們知道你請來替你說好話的人,跟你有利益關係;即使人們知道這些中間人受你影響,但他們給你的正面評價,還是高過你自己「老王賣瓜」。
    而且大家會認為,既然你有辦法找到信譽卓著的公關公司,或很棒的中間人來替你說話,就代表你是有能耐的,所以光是這個動作本身,就可以替你的名聲添一筆光彩。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人喜歡謙虛,但是過度的謙虛會造成誤會,也會讓孩子誤以為自己在父母心中無地位。
    一個朋友,平日很少與她母親來往,過年則一定出國,以避免年初二回娘家。原來她結婚那天,母親曾在喜宴上當眾對她的婆婆說:「我這個女兒又懶又不會做家事,五個女兒中就數她最差,請親家母多包涵。」
    這些話令在一旁的她羞愧得抬不起頭來,心中很氣,因為她其實是所有姐妹中最能幹的一個。聽到母親這樣說,她認為母親偏心,更認為母親不該在婆婆面前說她壞話,讓公婆有先入為主的壞印象。
    因此,她婚後就不回娘家,每次跟婆婆不合,就怪罪到母親身上;夫妻吵架時,她先生也會說: 「連你自己的媽媽都說你不好。」 氣得她說不出話來。
    直到母親過世,她與其他姐妹一起守靈時,才發現母親對每個女兒的婆婆都這麼說。
    她們想不透,為什麼自己的母親要在外人前說孩子不好。她父親聽到才說,母親是為了她們好,先把醜話講在前面,要婆婆有心理準備,多擔待一些。
    這個朋友聽了非常後悔,但已來不及了。
    她說,真的不懂為什麼要先講孩子不好,才能保護孩子。
    其實我也不懂,中國父母為什麼不能用正面的方式對婆婆說:「我這個女兒又能幹又乖巧,是我們家的寶貝。我真捨不得她嫁出去,請親家母像我一樣,多疼愛她一些。」
    如果這樣說,孩子會非常高興,覺得母親很看重她,嫁過去,一定不能讓母親漏氣, 所以凡事要做得更好才行。這樣一來,婆婆看她這麼賣力,一定會對她好,而她也不會動不動就懷疑婆婆在嫌她, 每天苦惱、生悶氣。
    有人說我們是悲觀的民族,什麼事都先看負面,父母總是喜歡罵孩子,卻不肯稱讚。
    中國人也不能坦然接受別人的稱讚,總是要謙虛一番,把不好的地方指出來; 有時還怕別人不信,加油添醋,生怕把孩子說得不夠壞。
    其實,這都是對孩子自尊心的打擊。
    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對自己的看法,都來自於他人。
    父母的評價,會影響他對自己的看法,既然你說我壞,我就壞給你看。
    外國人常能坦然接受別人的讚美,他們會微笑說謝謝,而我們幾乎都不能, 總要找出一些缺點來撫慰別人,生怕別人嫉妒陷害。
    育上,我們知道:要改正孩子的短處,最有效的方法是放大他的長處。所有的孩子都渴望被大人稱讚。當你稱讚他時,他會更加努力做你稱讚的事,使你繼續讚美他。久而久之,這個行為便成了常態,他也視為是自己的長處,最後成為他在社會謀生的能力。
    臺灣的媒體,幾乎都是負面的報導,使大家對人性失望,心情鬱悶。其實,每天也有許多好事發生,例如,三個新竹的年輕人,每個假日去撈河裡的垃圾; 也有人去復育臺灣原生種的百合和螢火蟲;更有人組織社區之力去護山、護河。如果媒體多多報導這樣的好事,或許我們的社會就不會這麼冷漠,人也不會那麼鬱悶了。
    讚美孩子的好行為,只要他比昨天進步,雖然尚未達到你心中的標準,也請先稱讚; 之後你會發現:孩子會更努力去取悅你,最後把長處完全展現出來。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認為,哪種溝通方式傳遞的訊息比較誠實?是語言,還是肢體?

答案是後者。肢體語言占了人際溝通60%以上的內容,無論是表情、手勢、動作、姿勢、聲音音調,甚至穿著方式,都在傳遞資訊;此外,語言可以透過精心推敲,以達成說話者的目的,但肢體語言卻是自然生理反應。

《FBI教你讀心術》(What Every Body is Saying)作者喬‧納瓦羅

(Joe Navarro)認為,「一般人通常不會意識到自己正在進行非語言的溝通;因此,肢體語言大多要比言詞上的說法更加誠實。」這說明了為什麼當你被老闆責備時,儘管口中說著「是!是!」但仍會不自覺地抿嘴或皺眉——因為「不安、緊張」,才是你心中真正的感受。

職場與生活中,有許多諸如此類「言不由衷」的場景。了解肢體語言的目的,就是要解讀這類的「言外之意」,更全面地判讀訊息、更精確地做出決定。更棒的是,學習肢體語言就和學開車一樣,都能透過一步步練習,成為一種能力與習慣。

開始練習之前,你要先熟悉正確判斷肢體語言的四大準則:

準則1:把「觀察」肢體語言變成有意識的行為

「我以為老闆很賞識我,沒想到這次升遷不是我!」「我以為男友很老實,沒想到竟然劈腿!」如果你有類似經驗,代表你可能是「有看沒有到」,才會錯失發現真相的時機。但高明的「觀察」並非盯著對方看,而是要能看得不動聲色。

準則2:先從「自在」與「不安」開始判讀

幾乎所有的肢體語言,都可以區分成「自在」(滿足、快樂、放鬆等)與「不安」(不悅、壓力、焦慮等)兩大類。能夠分辨這兩種行為,就站穩了破解對方真正想法基礎。

準則3:學會辨認普遍及特殊的肢體語言

如同前面提到,當有人雙唇緊閉時,就是個明顯的訊號,代表他非常不安。你能辨識普遍性的肢體語言愈多,就愈能評估周遭人士的想法與企圖。

如果對方是你熟識的人,你可能會因為熟悉他的行為模式,而更容易發現異狀。比如說,如果你的下屬開會時總是會摳指甲,這可能就是他在壓力下的行為模式。然而,當預期出現的行為沒有發生時,就屬於異常狀態,必須特別留意。

準則四:注意多重肢體語言的暗示

當你觀察到多種肢體語言,就能提高解讀的精準度。比如說,談判時,對手先

出現緊張的行為、接著又出現自我安撫動作,就代表他可能在虛張聲勢。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間管理祕計:上班都在上網?

許多上班族在工作上,無可避免地會用到網路,但這其中卻存在著弔詭之處:網路可以讓工作更快速、更順利,也可以讓人因為連結方便而分心,浪費許多時間。有多少次,你只是「上網查個資料」,但一小時後竟發現自己正讀著「某位阿根廷部落格主寫的小甜甜布蘭妮(Britney Spears)的評論文章」?

《下班後的黃金8小時》作者羅伯‧帕格利瑞尼(Robert Paglirani)將這種情形比喻為「生命水蛭」,會毫無節制地吸乾一個人可運用的時間。

畢竟不管你的興趣是很普羅或很冷門,網路世界裡無奇不有,從影音、社交、遊戲到新聞網站,只要開始點擊,就會讓人一個又一個網頁瀏覽下去,無法自拔。想要避免這種無謂的時間浪費,找回人生的主控權,帕格利瑞尼有以下4點建議:

1 寫下「上網目的」

在便利貼寫明上網的各項目的,並貼在電腦螢幕上方。每當點選任何連結、瀏覽任何網站之前,都先看看自己的目標、想想上線的理由。如果這個連結有助你達成目標,就點下去;如果不行,就要努力抗拒瀏覽的欲望。

2 設定「上網時限」

利用鬧鐘或其他計時工具,設定上網時間的分鐘數。要注意的是,如果決定上網30分鐘,便要將計時器設定為25分鐘,這樣當鬧鈴響起,就還有5分鐘可以將手邊的事告一段落,讓自己無法以「讓我把這個網頁看完就好」當藉口,因為這往往是無止境瀏覽網頁的開端。

3 將上網時間「隔離檢疫」

如果定時器也無法抑制你沉迷網路的欲望,不妨將上網時間安排在兩項「絕對不能不做的工作或任務」之間,例如與人相約吃午餐前、開會前、出門上班前,或外出拜訪客戶前上網,如此一來強迫自己離開電腦的成功率就會大大提高。

4 以防火牆「強制隔離特定網站」

如果某個網站是你的生命水蛭,已經吃掉你太多時間,就直接在瀏覽器上「封鎖」這個網站吧!你可以使用附加「封鎖水蛭」(LeechBlock)功能的火狐(Firefox)瀏覽器來封鎖耗時網站;或者乾脆做得更徹底一點,請精通科技的朋友變更電腦防火牆設定,排除這個網站,並請對方不要告訴自己到底更改過哪些設定。

有些人可能會質疑,要是真的很想看某個網站,總是可以找到辦法解除封鎖。話雖如此,但至少你在這麼做的同時,多少也是會想想自己究竟為什麼那麼想看這個網站,還是可以發揮一定程度的「警示功能」。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老闆難為嗎?當代頂尖商業大師羅伯‧蘇頓博士在其《部屬不說但你非懂不可的管理祕技》一書中提到,一個好主管要贏得的不是眾人的喜愛,而是尊重。好老闆難為,尤其要在績效與人性間取得平衡、在權力掌控與人際關懷間拿捏得當實為不易。

拿出你的肩膀 秀出你的擔當

好老闆不能只想著保護自己,更應懂得保護下屬。好老闆不只是一昧自我表揚,更要懂得在獲得自我肯定時同時肯定下屬的努力。好老闆知道如何掌權,也願意承擔責難。好老闆不只展現自信,他更懂得表現謙遜。好老闆兼顧人性與績效,不會為了自己的業績而將壓力施加於下屬。好老闆是下屬的擋箭牌,有肩膀與擔當,敢為下屬挺身而出擋住外界干擾,讓下屬專心做事;有勇氣為了爭取下屬權益、維護下屬尊嚴而反抗高層。

老闆的智慧高度 謙沖為懷是王道

智慧決定了一個人的高度。聰明的老闆努力展現出自己與眾不同、高人一等,然而,有智慧的老闆展現出的卻是謙沖為懷、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蘇頓博士在書中表列「智慧的不同高度」,巧妙點出小聰明老闆vs.大智慧老闆之間的差異。

少自作聰明 多自知之明

「小聰明老闆」與「大智慧老闆」之間的差異表現,導因於兩者心態上的不同。前者因過度自信、堅持一己主張而導致自我膨脹,只發出訊號而不接收訊號;後者則因抱持著謙虛、開放的態度而願意聆聽他人建議,因為知道自己有所不足而透露出不確定感,虛心承認自己有弱點而能勇於接受質疑。自作聰明的老闆自視甚高,自以為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而以回答問題為己任;有自知之明的老闆方能保持清明之心,知道自己非全能,願意接收他人的訊息而後再提出自己的見解與疑問。

這些雖是最簡單的溝通之道,但知易行難。從小職員一路往上爬到了主管一職,才會發現想當個受人敬重愛戴的主管並不容易。好人難為,要當個好主管更難!想要成為部屬眼中的好老闆,還得從學習做人開始下功夫,管別人之前別忘了先理好自己!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期投資指的是,至少20年以後才會用到的錢。但要如何規劃?

或許有人說:不如把錢放在定存等低風險資產之中。這麼做不是不行,但有它的代價,就是要付出「機會成本」。因為將資金投入低風險資產中,等同是放棄高風險資產長期增值的機會。譬如某位投資人手上有1萬元,他可將其放在定存當中,等到20年後再提出花用。或者他可將1萬元投入股票這類高風險資產中,假如在這20年的投資期間,他投入的股票在扣除通膨後有每年5%的年化報酬,那麼這1萬元在20年後將成長為2萬6,533元。

假如投入定存的1萬元在20年後仍有當初1萬元的購買力(假設定存利率和通膨打平),那麼,與投入高風險資產的資金相比,足足少了1萬6,533元。也就是說,這位投資人當初選擇定存放棄股市,等同是放棄了賺取1萬6,533元的機會,也等於放棄165%的報酬,這就是機會成本。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公司的福利是能否留住人才的指標之一,瑞士銀行(UBS)透過加強員工與子女間情感交流,以及凝聚員工感情等社團組織,讓員工更幸福,也成功定著許多好人才。

瑞士銀行台灣區總經理李天成表示,瑞士銀行每年會固定舉辦員工親子日,名為「Kids at work」,活動的方式是每年選定某天的下午,邀請員工子女到公司參訪,介紹爸爸或媽媽的工作環境,讓他們了解每天父母是在什麼樣的環境工作,導覽的同時並介紹父母的同事給小朋友認識,「活動目的是希望孩子們能夠對父母的工作更加了解,也能體諒他們的辛苦,產生認同感。」

李天成說:「在外商銀行工作,經常需要加班,小朋友難免會抱怨,透過活動能加強子女對公司的好感,促進親子間的和樂,並讓他們了解父母上班時都在做些什麼。」為了讓小朋友樂於參加活動,瑞士銀行的同仁們會精心設計許多有趣的活動,例如有獎徵答、小丑表演、電影欣賞等,「由於活動相當有趣,參加過的小朋友都很期待一年一度的Kids at work。」

除了子女,父母親的體諒和包容也很重要,在9月9日重陽節,瑞士銀行則會邀請同事的父母來銀行參觀,並舉辦各式活動,例如藝術欣賞等。李天成指出,瑞士銀行是國際企業,銀行內有來自世界各國,不同文化、背景、想法的同事,甚至大家的宗教信仰及成長背景都不同,如何在環境裡學習多元思維相當重要,也希望員工能兼顧工作與家庭。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造金字招牌》一書內嚴選如台灣銀行、郭元益、南僑、台積電、鴻海、信義房屋等企業,詳述各家企業如何在經營軸線上,找出各項限制加以突破,以使命、願景為核心,落實策略聚焦,讓基業長青,永續成長。

其中,頗讓筆者欽佩的是,擁有超過一甲子歷史的郭元益、義美食品等家族企業雖創辦人已仙蹤渺渺,但藉由完善的接班制度,老字號持續磨亮金字品牌,躍進新未來。

以郭元益為例,由第四代接班後,一方面提升硬實力:建立自動化生產、通過食品GMP認證、發展連鎖門市;另一方面則打造軟實力:設計典雅中國風的產品包裝、創立糕餅博物館等,將小糕點變身為「食尚」精品,讓郭元益等同台灣糕餅的代名詞。

相較於一般企業,家族企業憑藉著成員的親情和信任,建構出無堅不摧的競爭力。卻也因過於偏重人治,一旦英雄式領導人離開,權力出現真空,接班人選又曖曖未明,讓子女上演茶壺裡的風暴,百年基業就此隕落。

欲建立完整的接班計畫,首先創辦人應放開心胸,擺脫往日情懷。多數創辦人對一手打造的企業在情感上總是難以割捨,但這點在安排接班人時卻容易成為絆腳石。若不是潛意識挑選不如自己的接班人,以彰顯自己的傳奇地位,即是處處掣肘,讓接班人時時處在英雄領導人的陰影中,而難以施展。

吉姆.柯林斯便說:「沒有任何領導人能隻手建立持久不墜的卓越企業;沒有建立接班制度的領導人,不啻把企業推上衰敗之路。」

其次,創辦人應以興趣、教育、專業三個構面作為評估接班人選的標的。為人父母者莫不希望子女衣食無虞,富貴之家更易藉由傳承家族企業為子女打造人生的保護傘。然而,股神華倫.巴菲特經常告誡子女:「出生時嘴裡含的金湯匙,長大後太容易變成插在背上的金匕首。看似富貴無虞,但上進心和企圖心早在不知不覺中流失殆盡。年輕人錯失發掘自己人生的機會。」

若子女志不在經營家族企業,或者根本缺乏能力,創辦人就應擺脫「姓氏」的迷思,引進專業經理人為家族企業冶煉新競爭優勢,蓄積再攀登高峰動能。舉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為例,其開啟傳賢不傳子的接班模式,為業界立下傳承典範,促使泛宏碁集團價值倍增且於產業引領風華。

第三,企業創辦人依循企業願景、使命為接班人量身訂做培育發展計畫,給予舞台、提供機會、助其開闊視野、創意思考。同時,借力使力協助接班人縮短與資深部屬的磨合期,化阻力為助力。

企業之運作如同人一樣,會成長、會老化。因此,創辦人運用完善的接班機制,並佐以寬容、耐心、恆心、信心,協助接班人順利接班。誠如施振榮於媒體談論接班問題時所強調:「接班是責任,把棒子交好也是種責任。」

家族企業能否「富過三代」,繫乎創辦人之心。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職場的進化路線有兩條,往往人生到40歲,在職場上面就會出現一道關卡,有人越不過去,就成了中年失業人口;有人越過去了,就會轉職成白領的高階經理人,或是自己創業當老闆。

一個朋友35歲了,最近在為四十大關煩惱,他找了我聊心事,說他擔心40歲的職涯不知道要如何選擇。他說想開業當老闆,我看了一下他的經歷,跟他說:「你35歲之前的工作經歷都是白領,那麼你打算創什麼業?如果想開店,應該要先有該行業的專業。」白領創業其實比藍領更為辛苦。藍領熟悉技術,創業可以自己掌握公司的核心技術。聊到了這裡,朋友不禁感慨的說道:「這樣說起來,其實早期父母把孩子送去當學徒,那些小孩反而還比念書的有長進?」

「這個我不知道,但是你可以去想想,為什麼5、6年級生當老闆的很多?為什麼老一輩的老闆們都在感慨現在的年輕人沒有以前優秀好用?或許是因為現在的學徒更少了吧!大家以為混個文憑就可以一輩子吃穿不愁,卻沒有想到人生到了40歲還有一個大關卡。」我向這個朋友說:「如果你現在真的打算創業,該煩惱的應該是公司的核心技術要從哪裡取得。」

我想起了幾個念美髮科系的朋友,現在也都開了美甲、美髮店,自己當起了店老闆,以前人家俗稱是「黑手」的一個朋友,也經營了一間機車行。或許我們該反思一下白領與藍領的未來,若是能當一個技術純熟而且對人生有規畫的藍領,40歲之後的發展,肯定會比一個庸庸碌碌的白領有前景。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