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管理學蓬勃發展之賜,現代管理者可藉由研究論文、管理叢書,學習策略思維、規劃、執行等工作管理技巧,及領導、統御、激勵等用人管理技能。在這些管理書籍中,亦不乏以古代歷史為題材,再將之轉換為現代商戰與經營管理應用之術的典籍。
在管理研究與叢書還不甚發達的古代,君王與將相即常師法古人,藉由閱讀典史與兵書,習得行軍作戰與經世濟民的知識與智慧。
例如,三國時期的曹操,其《孫子集解注》一書,成為註解《孫子兵法》的第一人與範本。曹操勤勉學習兵學理論,始能在亂世中成其霸業。東吳陣營的呂蒙,亦在孫權的建議下,閉門苦讀史書,以習前人治事之經驗,而獲魯肅驚其已非昔日「吳下阿蒙」的高度評價。
古之論戰,係攸關死生的大事。一謀一劃、一決一策,均牽動著個人,乃至於百、千、萬人的性命與安危。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人們面臨生死交關的極大壓力,故因此激發出人類之潛能,擠壓出謀略巧思的智慧精粹。若能習用於今之商戰,定能讓主管在經營管理上更為傑出。
富國強兵之計,將之對照應用至今日商戰,需要些許想像力與活學活用的能力;否則,古籍不過是一篇篇的故事而已。讀之有趣,卻學不到關於危機處理、策略布局的內涵。以古論今的管理叢書,可成為主管習古應用的參考,但主管得設法自行舉一反三,培養靈活運用的本領。
意識會談法中的層次設計,由問事實的客觀性問題、問經驗的反應性問題、問價值的解釋性問題,乃至問行動的實踐性問題。由直觀、感受、解釋以至於行動,逐層深入剖析並與個人經驗聯結,將客觀物件內化為個人啟示與智能,是值得主管搭配古籍學習應用的工具。
將領軍作戰之法,運用於市場占有率的爭戰;將行軍布陣之略,推演至智權專利布局;將富強之計,應用至績效管理等制度規劃;將招攬留人之策,用於吸引優秀人才並凝聚員工的向心力。讓古籍中的邦國大治之法,體現於企業競爭力上。
管理學是門著重於應用的科學,任何法門都得因人、因時、因地而制宜。故研讀古籍的重點,在於理解人性好惡與萃取處事應變背後邏輯,再因勢利導、順勢而為。
若不懂變通而拘泥成規,則如同食古不化的新朝王莽,殷鑑不遠。
楚王項羽不好讀史書,認為讀史不過記人姓名而已。但就是因不懂歷史,即無緣學習前人的經驗與教訓。剛愎自用的結果,於自刎烏江之際,尚不知自省,而將失敗歸咎於天。以此之思維,不敗亦難。
唐太宗曾言:「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是學生時代一門強記取分的學科,在成為主管之後,應重拾史書、兵法等典籍,以不同的學習角度,將古人之生聚教訓,化為經營管理上的圭臬。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