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漸漸出現一些邁入中老之後已經為人長輩的朋友,極有自我意識與瀟灑勇氣,退休後早早對著即將成家的子女預先警示說:「將來你們結婚生子後,要自己找保母,我絕對不幫你們看小孩!」然後開始遊山玩水,或學東學西,把從前年輕時為了生活打拼而錯過的興趣或專長,慢慢撿回來!他們看透人世,把握餘生,活出真正想要的樣子。
這個主張之所以不簡單,在於能夠趁早掙脫很多世俗的枷鎖,真正下決心要愛自己,不想把時間耗擲在處理婆媳或岳婿關係,至於含飴弄孫的天倫樂趣,就留在周末或假期,以短短的享受,取代日常的摩擦。
相對於另一類型的中老長輩朋友,60出頭剛退休,好不容易存點老本,卻不知道如何安排生活,回家享受不到幾天清福,就像是程式自動設定好了似地,陷入繁瑣的家務和看護中,不但要照顧年邁父母,還要幫助子女帶孫輩小孩,充分發揮人生的剩餘價值。
這個決定,若並非出於心甘情願,而是時勢所逼,會很不快樂。一邊做、一邊怨,本來明明是基於好意才為家人付出,到最後很容易搞到很慘的地步,不是自己陷入憂鬱,健康亮紅燈,就是家庭失和、甚至眾叛親離。
相對地,如果退休後幫忙照顧年邁的父母、或幫子女帶小孩,是出於真心自願,把人生下半場的重心再度調整回到家庭,伴隨著比自己更年邁的父母終老、或幫子女拉拔孫子女,因此而覺得自己很有用,其實也是美好的選擇。
擔心自己愈來愈沒用
電視保健食品廣告,刻意以誇張的口氣,一語雙關地表演:「男人不能說不行!」固然是有所另類暗示,但撇開那方面的聯想,僅就自己的存在價值而言,其實並沒有性別之分,每個人無論活到多老,都希望自己有用。
如何持續「覺得自己有用」,是讓人生繼續快樂的基本條件。中老年人,常有「覺得自己愈來愈沒有用」的隱憂。有的嘴巴不肯承認,但心中非常擔心;有的則是到處找人訴苦、埋怨,但還是沒能找回自己真正的價值。
而無論是以上的哪一種,都會因為自信心降低而很容易出現以下的言行特徵:整天碎碎念、愛找晚輩麻煩、沒太嚴重的事情惹到就很容易動怒發飆,甚至搭車時看到年輕人沒讓位,當場發了無名火……說穿了,其實就是氣自己。無奈歲月的老去、體力的消退、情感的疏離;又無力挽回這一切,只好任由自己坐困逐漸衰老的愁城。
找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就會常常鬧脾氣!這些不快樂的中老年長輩朋友,正是我們的借鏡。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出,如何讓自己隨著年紀愈大,愈來愈「覺得自己有用」,是最關鍵的快樂因子。只要能夠找回自己存在的價值,就可以因為快樂而延年益壽,甚至因此而更有勇氣面對生老病死的種種挑戰。
吳若權《幸福人哈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