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都在選擇中度過,其中,愛情與麵包是不變的選擇題,只是有人把這兩者視為單選題,有人則是複選題,有人在這兩者間徘徊不定,最後寫下:「無解」。
電影《羅馬不思議》(When in Rome)敘述藝廊策展人貝絲是個超級工作狂,她老闆更是個難搞的傢伙,命令她規畫新的展覽主題:「痛苦」。就在此時,貝絲的妹妹將步入禮堂,要嫁給一個認識不過兩週的義大利男人。
貝絲對妹妹被愛情沖「婚」頭感到擔心,奈何愛情使人失去理智,貝絲無法阻止妹妹結婚念頭,飛到義大利後,反而和妹夫的伴郎尼克擦出愛的火花。正當貝絲以為也可以追隨妹妹腳步投奔愛情時,卻發現原來尼克早有心上人,於是貝絲跳入義大利許願池,嗆聲要奪走用銅板許願擁抱愛情的人們。
貝絲回到美國後,她身邊出現了義大利香腸業獨子、街頭魔術師及畫家、肌肉男模,這些人都是貝絲的「感情債主」,因為他們都向許願池丟入銅板許願,也竟然全都愛上了貝絲,讓貝絲困擾萬分。對貝絲而言,身陷這樣的愛情漩渦裡,彷彿呼應她策展的主題「痛苦」。因為這些突然出現在她生命中的男子,都有那麼一點Too much:太熱情、太自戀、太迫不及待、太讓人無奈。愛情裡不是只害怕遇到冷漠、乏味的男人,更害怕遇到「自我感覺良好」的吹噓男性。
當代男性似乎比女性更羞於表達對愛情的勇氣。他們總是徒託空言,令女性獨守空閨,最後獨善其身,當然也就造就了像貝絲這樣,愛情老是碰壁,逐漸失去愛情想像力,難怪會以24小時的疲勞職業證明自己的存在是多麼不可取代。
工作狂,是愛情絕緣體的最好藉口。
《羅馬不思議》讓不怎搭理愛情的熟女一瞬間無條件投降,或許正因為男女主角與愛情在羅馬相遇,讓那些看起來不可思議的離譜行為也變得合情合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