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引爆全台BoboMall播播LiVE-直播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即將引爆全台BoboMall播播LiVE-直播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BoboMall播播LiVE 🔥打造自己的會員經湾被動收入 🔥您只要手機分享領紅包 🔥直播引流客戶源源不絕 🔥1.點擊連結(每週限量) 🔥手機號註冊VIP,享購物點300P(紅包) 🔥2.分享專屬推薦連結 🔥每新增一位VIP享購物點30P,分享越多領得越多 🔥購物點於團購群,直播…購物時,1點等同新台幣1元🤩🤩🤩 🔥🚩跟著東森,再度攀上高峰!

目前分類:財富密碼 (167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吳娟瑜

當初大兒子Bridge鼓勵我把「上班族可能後悔的10件事」一項一項寫出來,除了向讀者坦誠相告,更重要的是:「如何向自己坦誠相告。」

所以,當我不停地問自己:「我有為自己而活嗎?」同時,我也問自己,究竟一個上班族要做到什麼情形才叫做「為自己而活」?會不會「為自己而活」有可能被誤解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只為自己設想,而沒想到旁人(尤其是家人的感受和需要)?

出現了成長意識

在我的父母那一輩,男人多數習慣在外賺錢養家,女人則安於在家相夫教子,大家為家人而努力,沒有什麼好抱怨,也視任勞任怨的付出為理所當然的事。

60年代左右,歐美個人主義的思潮開始透過翻譯著作和電影藝術悄悄地進入了年輕人的生活,也進入了年輕人的意識。

追求自我成長,追求個人展現,變成了時代的潮流,曾幾何時,父母不再嚴格要求子女要事事順從,子女也不再完全按照父母的指令來規劃人生,可以說,家庭的結構也在如此的變化中出現了拿捏上的挑戰。

以我自己為例,正逢此時,我有了成長的意識,也有了追求自我的成就動機。可是以傳統社會的眼光來看,我應該把女兒、太太、媳婦、媽媽的角色擺在前頭,那──我要如何掙脫爸媽、公婆、和丈夫加諸在我身上的壓力?我又如何掙脫那些女性角色的束縛,把「自己」往前挪呢?

先放他人自由

一個人要活出自己,要掙脫一些角色的羈絆,原來首先要放掉和旁人過度黏膩的關係。以我自己為例,我在自己的小家庭裡,總以為能做一個和丈夫同進同出的老婆,才是好女人。

結果一天照三餐打電話問他:「你在那裡?你和誰在一起?你們在做什麼?」這樣的關係不但讓老公不勝其擾,我自己也身陷痛苦,因為我以為愛一個人就是要讓他得到無微不至的照顧,沒想到這樣是適得其反。

在為自己而活的學習過程裡,我練習不再隨時打電話給丈夫,不再以丈夫為生活的重心,如果把一天8小時的睡眠時間扣除,我把16小時切割成7等分,有演說時段、有運動時段、有娛樂時段、有休息時段、有飲食時段、有成長時段、有家人相處時段。

慢慢活出自我

逐漸地,和丈夫的互動只是七分之一「家人相處時段」中的一部分,這種鬆脫的感覺真是令人感到舒適而自由。

過去,我總習慣安排和老公的行程,還要等他回覆,看他臉色,有時候還要遷就或放棄,如今,各走各的,各過各的,並不代表我們關係不好,反而是一種吸引力的微妙養成。

當晚上回到家會合的時候,當我們在路上偶然相遇的時候,都讓我們都有一種開心的感覺。放掉丈夫的羈絆,終於讓我體會到「活出自我」的樂趣。接著也要練習放掉對兒子/媳婦小家庭的羈絆了。

兒孫自有兒孫福

我曾經過度涉入二兒子Happy和媳婦Amanda的家庭,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好意,應該得到大家的感激,可是事實不然。

當我說:「我來帶小朋友,你們夫妻倆一起去看場電影吧!」結果反而造成小夫妻壓力重重,因為他們為了長輩的好意,要趕著時間回來和我交班,這樣一來,一點也不好玩。

後來我才弄懂,原來對他們而言,他們寧可膩在家裡,和小朋友玩耍,說故事給小朋友聽……。唉,這就是我自作聰明的地方,當我去牽絆別人的時候,無形中也就牽絆了我自己。

為提昇靈性境界而努力

如今,我在上班族「為自己而活」的努力過程中,終於弄懂這一輩子「為自己而活」有四大選項,前面提及和家人的關係由「緊」到「鬆」,由「拉」到「放」,這是在「關係上」要「放自己自由」。

另外三項是「身體上」,「經濟上」和「靈性上」,我也需要學習放自己自由。如何把身體照顧好、如何對錢不擔心、如何提昇靈性境界,點點滴滴都是為自己而活的步驟和努力啊!

所以,如果你問我有為自己而活嗎?

我的答案是:Yes!Denfinately,Yes!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娟瑜

「媽媽,我有話告訴妳!」青春期女兒剛回到家就衝進廚房,她迫不及待想告訴媽媽一件心事。

媽媽是業務能力強的職業婦女,這幾天老公出差,她晚上又和一位客戶有約,時間正趕得急迫,偏偏女兒說有話要說。

正在做蛋炒飯的媽媽不耐煩地回答:「妳就不會等我做好晚餐再說嗎?妳這個孩子就是這樣不懂事……」

「媽媽,我真的有重要事告訴妳!」女兒沒有放棄。

「好啦!好啦!等我弄好晚餐,我還要洗個澡,換個衣服,到那時候,妳再告訴我……」趕著出門的媽媽不瞧女兒一眼,自顧拿著鍋鏟翻來炒去。

「媽媽!我真的希望妳聽我說,一下下就好!」媽媽還是沒有回頭,但在幾秒之間,當她把蛋炒飯倒進盤子內時,一轉身,看不見女兒蹤影。

只聽見女兒拉了好長好長的「啊……」聲,她從家中12樓的窗口往外跳,媽媽在那一刻,往電梯門衝……

瘋狂的媽媽把靠過來的人群撥開,她嘶吼著:「你們不要靠過來,這是我的寶貝女兒!」

躺在血泊中的女兒已經沒有聲息,扭曲的身軀是這樣地渺小而無助。放聲大哭的媽媽叫著問:「誰有衛生紙?我要把女兒的眼淚擦乾淨……」

之後,這位媽媽在我的建議下,以信件書寫的方式把心中的悲哀、歉疚,點點滴滴寫出來,有時候用自己是媽媽的角色寫信給女兒,有時候模擬是女兒的角色回信給媽媽。當夜深人靜的時候,當傷痛來襲的時候,這位媽媽拿起筆就是寫、寫、寫……

從當初懊悔不已的說法「當時我如果多看妳一眼,相信妳就不會往下跳」,到後來她寫出:「寶貝女兒,今天此刻我和妳爸爸到金山海邊一遊,多年來,我們常各忙各的,如今,妳不在了,我更珍惜和他相處的時光,這個人生我曾經錯過一次,可不能再錯過第二次,妳說是嗎?寶貝女兒,謝謝妳教會我這麼多事……」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育宏

所有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當我們進入新環境時,總是抱著最大的熱情。不管是初入社會的新鮮人或是轉換跑道的工作者,接觸全新人、事、物的當下,我們的好奇心與上進心都是最強烈的。

時間沖淡熱情 帶來經驗

隨著時間過去、新鮮感消失,以及我們體會到現實環境的不完美,「熱情指數」就開始下滑,猶如一條逐漸走下坡的曲線。俗話說:「莫忘初衷。」就是提醒人們記得最初的感動,找回隨著時間而退散的熱情。

好消息是,時間不是一個只會消磨熱情的東西,它帶來的經驗,減少我們犯錯的機會、使我們更成熟。所以,還有另一條隨著時間上升的曲線,叫做「經驗值」。對辦公室環境、作業流程更熟悉,和同事建立起更好的默契,從過去專案中累積的成功和失敗案例,都會讓一個人的經驗值上升。

經驗價值 成為有競爭力員工

「熱情指數」和「經驗值」,這兩條曲線的坡度決定了一位職場工作者價值的高低。有些人的熱情退散飛快,對環境稍微熟悉之後就開始以自我為中心,不願意接受和學習新事物;有些人經驗累積得緩慢,因為對工作不夠投入、不肯用心,許多重複的錯誤一再發生,更別期望要提升工作品質。

熱情走得快、經驗來得慢,這兩條停留在谷底的曲線結合在一起,也代表一個人成了公司的負債,而非資產。任何老闆,都不希望請到這種員工;任何員工,也都不喜歡和這種人共事。

莫忘初衷 虛心學習

至於有競爭力的團隊,一定都看得到另一種類型的員工,那就是熱情指數下降得慢(維持在高峰),而經驗值又上升得快的人。熱情不墜的人,不一定是經常接受新的任務、輪調新的環境,而是內心有一個不忘初衷的自己。有這樣虛心學習的態度,經驗值當然也就累積得比其他人快。

想成為這樣的人,我們不妨捫心自問:「同樣一件工作,我在一年前和一年後的完成速度、產出品質有沒有改變?或者只是原地踏步,任何一位新進者和我的產出也差異不大?」同時我們也該回想,那個最初充滿熱情的自己,有沒有因為時間流逝,把理想一點一滴的丟棄和遺忘?

找到自己的黃金交叉點

每個人都會經歷低潮或彈性疲乏,熱情的下滑是人之常情,差別只在於它來得快或慢、幅度大或小;而不管工作順遂與否,經驗的增加也是常態,就看一個人是否用正面的心態、去累積成正面的資產。

當我們成為兼具熱情和經驗的工作者,也就是找到「熱情指數」和「經驗值」的「黃金交叉點」,工作的價值和樂趣就被重新詮釋。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林萃芬

Q:我從事店面銷售工作,也就是俗稱的店員,我很喜歡銷售產品,業績也做得不錯,幾乎店裡70%的業績都是我一個人衝刺出來的,顧客以為我領到高額獎金。

其實剛好相反,因為我們公司採取共同獎金制度,並非依照業績發獎金,而是根據年資發獎金,以致業績愈好我心裡愈覺得不平衡。

常常聽說其他公司的店員會為了業績互搶客人,這種現象在我們公司絕對不會發生。 反倒是資深店員會督促資淺店員去招呼客人,並且指使資淺店員做這做那的。

此外,資深店員還會不斷教訓資淺店員:「年輕人就是需要訓練才能成長。」或是倚老賣老地責備資淺店員:「多做一點會怎麼樣,做人不要太計較。」

每天忍氣吞聲累積大量的無奈情緒,已經快要耗光我對顧客的熱情,我開始徬徨是否要離開公司另謀出路,可是又覺得可惜,在這裡也真的學到很多銷售技巧,擁有許多忠誠的顧客。

有時候會自我安慰,或許就是因資深店員把顧客推給自己,才能夠業績長紅;但是看到他們坐享其成,又會感到忿忿不平。

想請問諮商心理師:當資深同仁占盡一切好處時,該怎麼辦?

A:從敘述的過程中,我發現你已經出現典型的工作倦怠現象:一是情緒耗竭:工作的時候會覺得情緒過度緊繃或是情緒枯竭。二是喪失動力:對工作的勝任感與成就感都大幅降低。三是冷漠無感:當我們處於理想破滅或是不信任同仁時,便會對服務對象喪失感覺,出現冷漠或情感隔離的狀況。

這種狀況如果置之不理,的確會危害身心健康,所以,最好儘快調整心理,一方面消化不平的情緒,另方面找到與資深同仁相處之道,讓自己逐步恢復對工作熱忱。

一般而言,資深同仁會因害怕自己的「好處」、「地位」和「重要性」被資淺同仁取代,進而設計出許多預防之道,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假使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過度剝奪資淺同仁的福利,不妨使用「自我肯定表達」來跟資深同仁溝通。

第一步是「描述事件」(describe):想要清楚傳遞訊息,最好以不帶情緒、不加批判的方式描述事件。

第二步是「表達感覺」(express):具體說出自己的感覺。

第三步是「明確說出你希望對方做些什麼」(specify)。舉例來說,當你忙到分身乏術,資深同仁又指使你去做這做那的時候,可以口氣平靜地跟對方說:「我現在正忙於處理什麼事情,如果你交代的事情很緊急,就需要其他人的支援與協助,我可能無法同時處理兩件事情。」

當資淺同仁熟悉公司的運作情形,慢慢建立了人脈關係,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價值,自然會形成一層最佳保護膜。處於不平衡的狀態下,若時間不長,可以當成是一種磨練機會,體會人生百態;但若時間太長,就要認真思考,值不值得犧牲自己的心靈健康?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丁菱娟

根據調查,薪水雖然重要,但並不是年輕人選擇工作的首選。有時候這分工作是否有前瞻性、挑戰性、有趣,反而是年輕人會考慮的主因。在這種情況下,縱使薪水低一點,年輕人也會願意選擇。所以企業主想要留住人才就必須在工作環境上增加有趣性和適度的挑戰性,才能激發年輕人的留任度。

年輕人都希望工作看得到未來,產業有發展性,有升遷、加薪的機會,不是像死水一樣不動。最好是工作有點挑戰性,也就是這分工作要有學習的空間,比他們現有的能力還要多一點的困難,激發他們的鬥志想要達成任務,他們才會充滿熱情地投入。所謂工作有趣性並不是裝潢或運動、娛樂設施的增加,而是工作本身不要是呆板、重複性的工作,年輕人希望工作內容有變化,不要太無聊。這也難怪傳統的製造業再也不吸引年輕人,反而願意進入辛苦的餐飲服務業以及傳播業。

現在的年輕人工作不只是為了養家活口,或是經濟上的需求,很多人希望找尋有有趣的、有成就感的工作,這樣會讓他們從工作中找到熱情,發揮創意。因此企業若想留任員工,除了在福利上下功夫,設置免費的咖啡吧、桌球、撞球室,KTV室之外,最重要還是創造「樂在工作」的環境,建立一個平台讓員工有相互認識、看見與學習的機會,並且放手讓他們做一些有挑戰性的工作,甚至允許他們犯錯。同事們在工作之餘自然會增加了解,破除溝通障礙,並培養榮譽感。

我們公司在增加工作有趣度上有些作法成效還不錯,可以分享。譬如每個月的年輕員工大會,讓他們上台簡報當月他們認為最好的作品,然後邀請他組主管及跨組參與者給予回饋分享。每個月公司福委活動,舉辦生日趴,規劃各種主題,讓壽星們受到關注。還有每一季的戶外團隊活動,讓員工可以走出辦公室,激發團隊的合作、創意的發想,美感的經驗等等都可以凝聚員工向心力。

在這些公司的活動中,若能夠讓年輕人找到工作的樂趣,讓他們看到工作不只是工作,從中找到自己的學習和成長,我覺得這才是企業應該塑造給員工樂在工作的環境。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

當年,我還年輕,剛當上主治醫師。在這情形下,專業知識是已經充足,臨床經驗每天又有新的領悟,整個人簡直在一種莫名的亢奮裡。就在這時候,忽然澆上一盆冷水。

魏太太來到門診時,她的丈夫已經離世7個月了。她的憂鬱是如此深沉,如黯黝的深井。

她丈夫是承包工程的,每天喝酒應酬。經常早上在家酒醒過來都不知如何回到家的;甚至醒來才發覺自己在某個不知方位的路邊睡著了。她擔心遲早會出事,將先生的四輪傳動車,前後都裝上最強力的安全護桿。沒想到,有一天,先生和他的車子在火車平交道全被撞毀了,沒人知道發生啥事。

從小當養女的魏太太,原本就和養父母不親。失去感情深厚的先生以後,從此陷入嚴重的憂鬱。

失去親人是一種難以承受的痛。有些人會形容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也死掉了。他們也許沒有外顯的憂鬱,卻變得安靜多了。這也許是死亡帶給他轉化的力量,忽然帶來很多對生命的領悟。

有些人的憂鬱也同樣不明顯,卻沒有新的成長,反而只是想努力抓住逝去的一切。我們經常看到有些人對死去的親人的房間依舊保留不動,其實就是他還沒完成這哀悼。像魏太太這樣,先生幾乎是她生命的全部,失去他就等於失掉百分之九十的生活內容。要如何去重新填補這一切,並非只有教她每天忙碌,還要讓她找到等同的生命意義。

這情況下,失親很容易引爆他的憂鬱體質,變得不容易恢復。不論什麼原因,我們可以這樣去幫助他們:

1.尋求醫療,適當的抗憂鬱藥是需要的。

2.認知行為治療對憂鬱症是最有療效的心理治療。

3.生活重建:像魏太太這樣,單純的藥物和認知行為治療恐怕是不夠的。

4.深度心理治療:如果生活重建窒礙難行,恐怕需要再探索更深層的原因。

生命,有時連舒伯特也有無可奈何的時候。沒辦法走出來的,並不是意謂他們的努力不足,而是這難關遠遠超過他們擁有的資源。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洪金鳳

看到許多同事,為了不重要的其他人事物,氣得七竅生煙、食不下嚥,我覺得這是最不值得的事。在職場上有很多事都必須要和別人有連結,遇到磁場相近者,必得事半功倍之效,但遇到的人若是相看兩厭,彼此有心結者,效率必然降低。

其實只要做事講求效率,懂得方法,又能有他人相助,要創造佳績並不困難,但是如果只求靠天靠人,就是把命運交給別人,不如提起精神,凡事靠自己,心態的正負將會影響結果的好壞。

以前老公在海軍艦艇任職時,每次一出港執行任務,便失去訊息也不知歸期,一開始要接受家庭型態的改變,實在很難調適,身為職業婦女又要身兼父職,照顧兩個年幼小孩,身心俱疲的程度只有曾經經歷過的人,才懂得這樣的感覺。

那段時期,我曾因無助而哭泣,也曾因難以負載壓力而鬱悶,但時間是最好的療傷劑,沒多久,我慢慢習於沒有老公陪伴身邊的生活,家裡很多東西壞掉,我都學會獨自修復,也學會了開車,凡事不必假手他人,因此不要對未知的前程害怕,而是要對自己的潛力與彈性有信心,當學會獨立自主,凡事操之在我,能循序漸進去面對及處理後,一切就盡在自己的掌握中。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文香

陸軍六軍團湖口裝甲五四二旅洪仲丘下士禁閉室悔過期間死亡案件餘波盪漾,有人外傳因為洪仲丘在退伍會上,說出一些疑似有損上級的話,導致長官挾怨報復,姑且不論事實真相為何?在職場上,確實可能會因類似事件而丟了工作。

一板一眼的變形金剛主管

一項針對職場所做的統計分析,歸納目前可能的主管類型有幾種,例如「小叮噹型」,意即「點子創意多」,常令員工感到驚豔,但每一次的計劃、執行總得再另發奇想,累死了許多執行者;又如「海綿寶寶型」,意即「為人相當客氣」,但有時過於軟弱,往往員工提出什麼意見,他都能採納,而這一型的主管,看似親切、很好欺負,但他們相當重視禮節與被尊重的感覺。

此外,還有「變形金鋼型」,意即「處事風格一板一眼」,相當嚴肅、不苟言笑,說一是一,不容許挑戰權威,誰也不能有其他妥協的餘地,若以這樣來分析洪仲丘事件,他遇到的一連串長官,應該就是屬於「變形金鋼型」。

報憂不報喜

在我的公司裡有一位同事,平日為人和善,常替大家著想,如果有什麼不滿、不合理之處,都會盡量提出與大家討論,甚至幫忙反映。一開始,長官還蠻器重他的,認為此人處事細膩、觀察周詳,是一個好職員,還將他升為組長。

漸漸地,在每一次例行性的組長會報中,他依舊會針對公司裡不好的地方提出改進,然而,許多好的地方卻隻字不提,導致有些不同部門的組長,總認為他是在找公司的碴,每提出一點建議,就要我們勞師動眾修改。

仗義執言害了自己

後來,有一些「聲音」傳到老闆耳裡,老闆也開始動搖意念,對其他組長的看法頗表認同,以致於這位常發表「異見」的組長,後來就「莫名其妙」地在我們公司消失了。據說,在離職前,他還「據理力爭」投書媒體,藉此表達不滿。

我們主管發現,他常會比較其他公司員工的福利、上班狀況、工作內容,有時候過於熱心,甚至於有些同仁的私事,都會被他知道。當他確定去職後,我們其實也有些感嘆,因為,他並非懶惰摸魚的員工,而是因為正義感、仗義執言害了自己。他常常為我們謀福利,如果有什麼不如意的事,只要讓他知道,他就會代我們發聲,提出建言,試著幫我們找出解決之道。

專打不長眼

遺憾的是,我們的主管偏偏不容許被人挑戰,特別是提出建議越多時,主管會私自認為:「難道是公司不好,或是我做不好嗎?不然怎麼有這麼多要改善的呢?」

關於洪仲丘這件事,再看看離職同事案例,我深深相信軍中裡所說的一句話:「不打勤、不打懶,專打不長眼。」有些事,心裡知道就好,在還沒有摸清長官的個性之前,記得別急著提出建言。以下對於職場新鮮人,提出「停、看、聽」建言:

停:「三思而後行」,話到嘴邊先想想,是不是真正該說,說了會不會影響後果;先思考這項建言是不是真的對組織有益,還是只是一時的情緒發洩。在說話之前,凡事謹慎行事。

看:多看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公司、組織、部門的氛圍,看看大家是「多說少做」,或是「多做少說」。如果是前者,大可考慮把內心的想法先與小團體的人分享;若是後者,便能按照既定的方向行事。

聽:「多『聽』少說」,絕對是保護自己的不二法門。許多丟了工作的人,都是因為「說話不得體」,而招致解聘或刁難。平常先觀察在這公司裡,大多數的人如何與上級溝通?有些上級喜歡採取電子郵件溝通,有些則希望面對面;有些可以接納建言,有些只能聽好話;有些喜歡嚴肅談正事,有的則是可以融入輕鬆氣氛。

職場百百種,人性千萬種,每一個老闆的處事風格都不盡相同,倘若在職場中,能夠多思考、多觀察、多聽意見,別碰觸到老闆底線與地雷,相信一定可以在職場安身立命。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下的學生越來越時興在暑假階段到國內外企業實習,期望能提升自己未來投入職場的競爭力。幾週前,我指導的一位專題學生私下跟我聊起今年暑假他將要實習的機會: 
學生:「…,說真的實習真的是去打打雜,…」 
我:「…,若把實習當作打雜,那結果就一定是當打雜的,…」 
學生:「…,因為主管很認真地跟我講是打雜,…」 
我:「…,所以你也就很認真地以為那工作是打雜?」 
        一個學生的學習動機往往影響到他實習時收穫的層次。學生從業界實習回來後,我常會好奇地問他們實習的結果與收穫如何,我得到的答案很常是「…其實也沒做什麼,公司就是讓我整理資料、打打文件、然後弄一些他們交代的雜事,簡單地講就是廉價勞工;…」、「…那公司很沒制度,沒辦法學到什麼…」。這往往是動機不夠強烈的人會得到的結果與結論,也就是別人交代他做什麼,這過程的收穫就是什麼,而且也只有投身在好的環境才會有收穫與價值可言。但動機強、心態正向、真正虛心將自己投入學習情境的人理應可多面向地看到實習過程的收穫(不論處於健全的環境或待改善的環境),也會在工作的過程中看到許多被交付的工作以外的事務,諸如觀察自己的主管如何領導別人、其他部門同僚的工作方式為何、公司的不同功能如何運作,甚至體會自己所實習環境的文化與生態。提供工作者固然可以謙卑地矮化自己所提供的工作、不期望別人產生太高期待,但接受者實在不應那樣思考,而是該尊敬自己將接受的工作。 
        一個人如何認定自己所處的環境、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主管,它們往往就會變成自己所認定的那樣,而別人也只會以那樣的方式認定它們、甚至認定你。有些人喜歡「酸」自己所處的環境、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主管,但一個對自己周遭一切嗤之以鼻的人,別人非但不會尊敬這個人所處的一切、甚至不會尊敬這個人。再者,一個人對一份工作、對自己所處環境的基本心態往往造就了那份工作、那個環境的意義與價值。一件事的價值固然可以由別人創造給自己、說服自己,但更重要的是自己是否發自內心地認定這些價值、甚至願意自己為它創造價值。若被動地等待別人為這份工作、這個環境創造價值,結果就是真的只有別人所創造的價值而已;若自己將一份工作、一個環境的價值認定得更廣、更深,自然就會在這過程中導引自己去發掘與體悟更多元的價值。 
        一份工作的價值不是主管、共事者、環境所創造,而是由自己所創造。常將「這個工作學不到什麼東西」、「這工作環境很爛」、「這主管很差」、「這環境裡的人很難讓人認同」等抱怨掛在嘴巴上的人,固然可以埋怨環境未能替自己創造工作的價值,但更要自省的是,自己又是否主動地為這個工作、這個環境創造價值了呢?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職場上常有拜訪客戶的機會,正確行使拜訪禮儀,留下良好印象,對於日後的往來與交易機會,會有先決性的影響。
        身為訪客,拜訪客戶前都應先思考:需要準備什麼?拜訪時的禮儀細節,更是需要審慎應對。得體的風範、合宜的舉止,是讓你及公司在客戶心中的形象大大加分的致勝關鍵!
 
完美的拜訪禮儀step by step
        讓人留下美好印象的拜訪禮儀,除了要有漂亮的開始,完美的結束同樣不可缺少。以下五大步驟,教你做一位受歡迎的優良訪客,讓人際關係更加拓展。
        1、事前別忘了預約:拜訪他人應事前預約,預約時間則以配合對方的行程為前提。預約時要先告知拜訪事由或內容,拜訪人數及大約需要的時間,讓自己與受訪者都能在會前準備。若無法出席,一定要事前告知對方,「無故失約」對形象會形成巨大的殺傷力。
        2、赴約務必要準時:在約定時間的5至10分鐘前到達最適當。太早抵達,受訪者須為你把手上正在處理的工作暫停,造成困擾。
        遲到是繁忙的工商社會中最失禮的事,因為這會浪費受訪者的時間。一旦發覺會遲到時,應立即通知對方;最好的方式是先道歉,再約定可從容到達的時間。
        3、服裝儀態需莊重:根據拜訪對象的行業特性、企業文化、穿著習慣,適度調整自己的服裝款式。無論客戶習慣正式穿著,還是喜愛輕鬆休閒感,要以不失禮為前提,儘量營造出相同的穿著氛圍;有同類人的感覺,才會利於商務進行。
        在服裝等級上可以打扮得比客戶好一點點,讓客戶感覺你的穿著品味而樂於親近。
        拜訪客戶不應攜帶咖啡、飲料,除非你準備與對方共享,否則自帶飲料隱含指責對方不會提供茶水,或只會提供劣質咖啡的意味。
        4、等候時刻勿鬆懈隨便:入到會客室時,如果接待人員沒有招呼座位,應先坐在距離門口最近的位子;若有攜帶公事包,應置放於地上、腳的側邊。
       這時可先將名片、資料、筆紙備妥,準備就緒、從容靜候受訪者到達。等待期間除非是對方提供的參考資料,否則不可因好奇而觸摸或翻閱室內任何刊物及擺設;此時講電話、玩手機也極不恰當。
        當受訪者到臨時,應該起身致意,開場白可感謝對方撥空會面,接著須介紹同行者給受訪者彼此認識,並交換名片。
        5、在恰當的時機結束訪談:在商務禮儀上,應由拜訪者主動結束對話。
        會談時間應在預約時告知對方,通常以半小時、一小時為單位。在談話差不多告個段落時,可巧妙的注意時間,如果已即將到達約定的時間,應探詢對方時間安排,以結束或延長會談。
        急促匆忙的洽談,會讓人感覺沒有誠意,但過於冗長的洽談,也會讓人疲憊不堪、焦慮難耐;因此當對方開始有收拾物品或查看時間的舉動,都是想結束商談的暗示,此時就應該準備離開;若訪客不上道的等對方下逐客令時,也是很失禮的行為。
        離開前別忘了再次感謝對方撥冗會談;如對方送行時,到櫃台處須請他留步。若與櫃台人員再次照面時,也別忘了禮貌、向他們致意道別。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娟瑜

上班族可能後悔的事,其中有一項是「這一生並沒有真正完成的夢想(人生目標)」和「幫助的人還不夠多」。人生目標設定或生涯規劃,有兩派說法,一派是說從小若能訂定按部就班的計劃,人生藍圖會更清晰,目標也能更早執行達成。

另一派的說法是,人生怎麼可能按照計劃走呢?因為「計劃跟不上變化,變化跟不上一通電話」,很多事不是一相情願就能完成的。

人生規劃受影響

根據第二派的說法也無可厚非,這一生有可能在冥冥之中,某些人的念頭或決定,就左右了我們既定的規劃。

記得有部歐洲電影,探討了一位約20歲女孩生命中巧妙的經歷。電影以兩段式進行,第一段裡,她因為遲到而趕不上車,結果當她懊惱不已時,下一班車裡,她邂逅了生命中的真愛。

第二段裡,電影重演,女主角沒有遲到,她搭上了每天必坐的電車,她在車上看書,面無表情的她準備下車時,正好上來了一位年輕人,兩人擦身而過之際,那年輕人在匆忙中,完全沒有注意到她的存在……,他們之間當然也就沒有發生任何浪漫情事。

這不是很有趣的事嗎?這一生,你我必然想過為什麼我們會認識某些人,發生過某些事,然後自己的人生規劃也在其中多少受到影響。

隨波逐流?規劃人生?

我承認在我們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前,多半是隨波逐流的人生,然而到了有自主意識後,生涯就是可以規劃、是可以掌握的。

從小到大,我的人生在懵懵懂懂中前行,我曾經抱怨爸爸媽媽對我太疏忽了,全然沒有認真栽培,為什麼沒讓我學畫畫,長大後可以當畫家;為什麼沒讓我營養更好一點長得更高大些,往後可做運動選手……。

如今回想起來,幸好爸爸媽媽沒有過度關心,沒有安排各種才藝學習,沒有把我塑造成他們要的孩子,如此這般,反而讓我有機會找到自己,做自己。

儘管從國中教師生涯進入職場核心,整整慢了別人10年,但至少在一路摸索中,找到了生涯規劃的起點,也在一路的生涯舖路過程裡,每過一個階段就修正一下自己的路線。

目前,朝向人生目標前行,已做到了海內外四處巡迴演說的「國際演說家」,這其間我找到的終身目標「把好的影響分享給更多的人」,讓我更清楚自己正在做什麼。

人生有夢最美

儘管工作再忙,儘管瑣事再多,我還是建議上班族朋友們設定一個短程目標,預計三個月內或半年內可完成的夢想。

「夢想」給人一種遙不可及的感覺,但因為在生涯規劃的步驟中,它成了可行性高的目標,而且切記從「小目標」著手。這種夢想、這種目標可以是娛樂性的、是助人為樂的、是儲蓄計劃的、是學習成長的、是家人分享的……。

以我自己為例,每週一次上街舞課,每兩週上英語會話課,每月和家人聚餐分享一次,每天閱讀好書……。

「夢想出現」到「目標執行」,我們不需要以「立大志、做大事業」來壓迫自己,只要每一天把自己照顧好,每一天把工作認真做好,又每一天享受「自得其樂」的活著,我要說,上班族如此這般也已經活進自己的夢想人生了。

幫助的人夠多嗎?

至於「幫助的人還不夠多」,確實是我還需要加把勁的地方。這一生,每一個人用不同的方式來幫助別人、幫助社會、幫助地球……。當心中有別人的時候,自己的眼界和格局才能更開闊。

我自己一直朝向海闊天空的人生來努力,在演說會場、在媒體上、在寫作上,我希望自己能夠更加精進,並提供更多專業的成長訊息。

「做多少算多少」這是我目前的助人原則,而其中也有所拿捏,也就是通常我會以「量力而為」再「盡力而為」的方式來進行。我還是會保留私人的休息、運動、娛樂的時間,經常告訴自己,只有先把自己照顧好,我才有能力照顧好別人,你說對嗎?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山本真司

當今的中生代正身處於危機之中,30到45歲之間的社會中堅分子,被人數眾多的高年齡層壓得喘不過氣,卻無法仰賴人數稀少的年輕人。我在初任管理職時吃了很多苦,有一種「史上最強的士兵」當上主管之後,為什麼會成為「史上最差的指揮官」的苦惱?

但是,歷經多年的磨練奮戰,我建立一套「即使主管不插手,部屬也能創造成果」的工作系統,幫助部屬握有主導權的同時,也能確保工作的品質和效率,讓大家實現「他人為你工作」的最高境界!

鼓勵部屬挑戰的風險管理術

1 「最少也有八十分」宣言:

●創造更好成績

假設你的工作和業務活動都進行得很順利,不但依照計畫順利驗證假說,也看到了實際成效,就因為一切都很順利,所以你希望部屬能有更多的挑戰,朝更高目標邁進。

「因為大家的努力,讓我們看到了這個案子的雛形,目前的狀況已經可以寫出80分的答案了。接下來就算只有我一個人執行這個案子,最差也可以拿到80分。但這樣就失去了和大家一起工作的意義,我想和大家一起合作,朝向更高的成績邁進。100分的答案也不能滿足我,我希望可以朝向120分、150分努力。」

「最差也能拿到80分,我身為主管一定負責達到合格的成績,所以請大家放心。我希望大家可以放心去挑戰,獲得更好的成長。」

「我們團隊應該藉由這個案子的機會,創造最棒成果,提供讓客戶想像不到的附加價值。這個案子將會成為大家人生中的驕傲,成為我們成長的食糧。」藉由這樣的宣言,激勵部屬設定更高的目標。

2 必勝加油法:

●將部屬送上戰場的方法

要將部屬送去單獨面對客戶時,我也會說一些話為他加油打氣,而我之所以不跟著一起去,是因為對部屬有把握,再怎麼樣也不會在客戶面前被擊倒。

這時我會在部屬離開公司之前,告訴他:「一定要成功歸來。」這句話裡也隱含著「你一定會打贏」、「就算沒辦法打贏,我也會為你做些什麼」的意義在。

當部屬回到公司之後,我也一定會問:「怎麼樣?打贏了沒有?」這個動作可以送出「我一直在關心你」的訊號,並且讓部屬知道我已經準備好應付最壞情況的風險。這個小訣竅也是為了滿足部屬在精神層面的需求,讓他願意向更高的目標挑戰。

3 主管是24小時的急診室:

●全天候的糾紛調停人

即使做了這麼多,還是可能會有風險浮現,各種問題、客訴、意外的失敗總會突然發生。如果在問題產生初期,就讓我知道相關的消息,那還可以選擇因應方式。但是問題越大,就越難處理,也必須消耗很多心力和能量來解決。

當我有「危險」的預感時,也會不厭其煩地打電話、發訊息給部屬,以確認情況。即便如此,還是經常會發生意料之外的問題。

資歷越深的主管,在處理問題時越可以提出更多的解決方法。因此,部屬不需要太沉重,如果可以帶著輕鬆的心情來找主管商量的話是最好的。特別是如果部屬在「感覺有點不安,不知道要不要緊」的時候就讓主管知道的話,是最好不過了。

以急診室來全力挽回

我一直希望自己在大家的心目中就像急診室一樣,當緊急傷患進入急診室,急救人員的反應是:「不管這個人的傷是因為怎麼樣愚蠢的行為所造成,也不會追究」、「全神貫注在眼前的急救行為」、「不追究和急救沒有直接關係的原因」,以及最重要的:「全力挽救生命」。

因此,一旦受了重傷,沒有人會猶豫要不要進急診室,這一點和我剛才提到的方針是一樣的。

因為是急診室,所以當然365天、24小時開放,這一點也一定要一樣。針對問題、問題的預兆、感覺怪怪的時候,無論如何都先問過主管,一定要確實讓大家知道:「365天、24小時你都很歡迎部屬來找我」。這樣的工作環境,才能創造更好績效。

作 者 小 檔 案

山本真司,1958年出生於東京,自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系畢業後,進入東京銀行,之後取得芝加哥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學位,1990年起任職於波士頓顧問集團東京辦公室,累積逾20年的經營策略顧問經驗,目前擔任山本真司事務所董事長,著有《你是在做牛做馬,還是做主管?》、《寫給生存不安的年輕人》等書。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孟潔

穿著服飾不僅表現個人的格調與品味,也呈現我們對人、事與場合尊重的態度,穿著禮儀,也可以說是基本的職場禮儀。

        雖說「人靠衣裝,馬靠鞍」,但是我們在職場上,即使穿上最好的衣服,如果不懂得穿著禮儀,反而更容易使人產生「沐猴而冠」的感覺,引起他人反感,還會讓專業形象大打折扣!

 

男性這樣穿,禮儀100分

        在職場裡,男性「穿著禮儀」被規範、制約得更嚴格,因此必須審慎應對。

        穿著西裝坐下時,為了讓西裝看起來平順,鈕釦必須解開。在正式場合裡,一旦起身站立時,須隨手扣上西裝鈕釦,才能表現講究與莊重的態度。單排釦西裝,最下面的那一顆鈕釦一定不能扣上。

        當起身穿上西裝外套時,襯衫領子的高度必須高於西裝領1至1.5公分左右;襯衫的袖口長度須比西裝外套袖口多出1至1.5公分,除了可以保護西裝外,凸顯明暗對比的美感,感覺十分俐落。

        在職場上須繫打領帶的場合裡,必須穿上符合禮儀標準的長袖襯衫。當脫下西裝外套後,在傳統制式的短袖襯衫上打著領帶,會讓人感覺不夠嚴謹體面。

        領帶的大箭尖長度要落在皮帶釦環上。領帶打好後小箭尖須套入大箭尖背後的固定環,才能顯出細膩。

        穿著西裝褲及皮鞋時,絕不可穿著白色棉襪。

        襪子顏色須與長褲同色系,如此有延伸腿部線條的效果。

 

女性這樣穿,職場不失禮

        女性職場穿著禮儀的規範彈性較男性大,相同的也代表更容易出錯失分。女性在穿著上裸露得愈多,就愈休閒、也愈不適合正式的職場場合。

        穿套裝搭配平底鞋或涼鞋,都是不合穿著禮儀的。女性應備一雙有跟的包鞋,在正式場合裡配合裝束使用。

        在職場上除非穿著流行款式的服飾,否則無論是褲裝或裙裝,都應穿上絲襪。絲襪顏色以透明膚色或半透明黑色為最佳,冬天可配合衣服材質搭配不透明的黑色褲襪。

        職場與演藝界大不相同,尤其在保守的行業裡,露出「事業線」不但不性感,還會損害事業呢!

        性感要看場合及裝扮方式,在講求專業的職場,有時露得過多反而令人感到庸俗。

        建議職場女性搭配服裝色彩的同時,也為臉蛋上點彩妝,這不僅是禮貌的表現,也能展現幹練的氣勢及柔性的女人味,可說是剛柔並濟。

        此外要小心,過度的濃妝豔抹,是無法帶出沉穩的莊重態度的喔!

        流行雜誌上模特兒的穿搭方式,經常為了表現設計概念、強調服裝流行感,而忽略了穿著禮儀。在職場上,若受流行的影響而依樣畫葫蘆、錯誤穿搭的話,就很容易失了裡子、丟了面子。

        只要懂得穿著禮儀,在治裝費上不用多花一毛錢,就能夠幫助你建立自信、爭取專業的表現機會,提升職場最佳形象。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說話天生就是這個樣子,如果你不高興的話,大不了我跟你道歉,不然你要怎樣?」

        職場上經常會碰到這樣的人,儘管被他的態度氣得半死,但他一句我天生就是這樣,變成好像別人不原諒他,就是沒度量。遇到這種「顧人怨」的同事,除了退避三舍,最好也反省一下自己,在言語或心態上,是否也有雷同之處?

        我就是這樣,不然你要怎麼樣!實在是一種非常以自我為中心的傲慢態度,好像別人都得配合他、理解他、遷就他,當別人被惹怒之後,他一句我天生就是這樣,大不了我跟你道歉,更形同火上澆油,讓人更加怒不可遏。

        這是一種言語上的占便宜,還有一種類似的情況,雖然不是用言語,卻在心態上擺出,「我做的就是這樣,看不順眼你來弄好了」!這種情況同樣讓人心頭火起,都是不求進步,規避責任的說詞。

        每個人在職場上,都應該有一種職業驕傲,這種職業驕傲不是傲慢的態度,而是出手的東西,都要有一定的水準。

        這是一種自我要求,對工作負責任的態度,如果心裡想的是「我做的就是這樣,看不順眼你來弄」,那在職場不但不會進步,還會成為組織想要甩掉的燙手山芋。

        另外一種類似的態度是「老闆付我多少薪水,我就做多少事」。有這種想法的人,或許覺得和公司銀貨兩訖、互不相欠,其實是自己虧大了。

        職場雖然是賺錢討生活的地方,但也是自己的舞台,只要表現得好,就算現在的公司薪水不高,但總有同行會看到你的優點,願意多付一點薪水挖角。

        所謂「學到就是你自己的資產」,雖是老生常談,卻是至理名言,如果以不吃虧的態度在工作,那將永遠吃虧。

        因為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不願吃虧或是不願吃苦的人,在組織上實在是可有可無,有你沒你都沒差。

        如果升遷沒有你,加薪也跟你無關,更不會有人出高薪挖角,這樣的你有賺到嗎?

 

 

潘俊琳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娟瑜

對我而言,「花錢」這件事多少仍隱藏著潛意識的內疚,總覺得「節省是美德」、「存小錢才能變大錢」,一輩子和錢還有著莫名其妙的糾葛。

有一天,在閒聊中,妹妹提起小學一年級時,她已懂得用5角錢買瓜子,然後分成10包,再以每包1角錢賣出去。

「妳怎麼賣出去的?」我訝異地睜大眼睛。她說:「早上第一堂下課,我就蹲在教室後門,拿一張椅子擺一包包的瓜子,有同學經過,她們看到一包一角錢的瓜子,她們就買了……。」

這麼好賺,10分鐘內就可以回本,並且加上一倍的利潤,我這老妹,在她那麼小的年紀就已經懂得賺錢,如今,她確實也成為企業公司的老闆,平日出手比我闊綽許多。

我以妹妹為榮,因為她對家人極為慷慨,照顧有加;我納悶的是,為什麼流著共同的家庭血液,她對錢是運用自如?而我卻是長期在狀況外?

老爸過度疼愛?

起先,自認對錢沒概念,應該和爸爸過度疼愛有關,從小爸爸就習慣拿錢給我,直到婚後,還是見了面就塞一些錢在我手中。我這個「伸手牌」做久了,變成對錢沒概念,連帶對賺錢、存錢、錢滾錢這些理財資訊也缺乏感覺。

不過,多年後,我弄清楚不應該讓老爸揹這個黑鍋,其實就是我本人不夠精明,對錢總是迷迷糊糊,而且過了就算了。

直到有一天,我發現自己,需要栽培兩個兒子,我卻一無所有,還負債累累,我驚醒了。負債的原因,是因為我為了支持老公創業,只要他說:「這個月不夠多少錢了……。」我就是硬著頭皮標會,或向人借款,或拿客票去兌換……。

回想起來,我就是「笨」到分不清自己的極限在哪裡?當時我不懂得說「No」,並表明──事業是你要做,你自己出面去周轉吧!

應該還來得及

結果在這樣拋頭露面借錢的過程中,看盡了人生百態,曾經在拜託借款人不要軋支票卻被嚴厲拒絕時,我走在幽靜的暗巷一路哭著回家;也曾經在火急的下午三點半前,終於把錢補進銀行戶頭後,整個人癱軟坐在銀行的座椅,然後頭暈眼花……。

我和有些婦女朋友一樣,以為愛一個人就是要聽他的話,並且按照指示做事。當我照顧對方過多,卻不夠愛自己的時候,整個人生的翹翹板就是歪斜的了。

等到我整個清醒過來時,我已經超過40歲。在這樣的時刻是有點晚了,但是,一切應該還來得及。

夫妻財務獨立

首先,我把自己賺到的錢獨立出來,不再是毫無節制地拿進公司,造成公私不分。這個時候,老公看到我的轉變,他無法理解,當夫妻為錢吵架時,我多少也在「幫他」還是「幫自己」之間矛盾擺盪。

後來,我慢慢釐清了,若要「幫他」,我要先學會「幫自己」,如果我的財務不清不楚,我自己的心理不平衡,我又如何照顧孩子的教育,又如何維持一個家庭的幸福和諧?

就在這樣的領悟之後,我從「經濟獨立」著手,開始問自己:「我人生的下一步在那裡?」

短時高工資

我找到的下一步竅領就是「創造短時高工資的機會」。「短時高工資」就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較高的報酬,這樣的話,一天之內還有更多時間和家人相處,可以有運動養生時間,還有進修成長的機會。

針對「短時高工資」,我常問自己:「我的競爭優勢在那裡?」在回顧又回顧,推敲又推敲之後,我找到了,就是「真誠又專業的口語表達」。

如今,我仍在「短時高工資」的方向下努力,因為一個人如果能夠配合時代趨勢所需,增強了個人不可取代的競爭優勢,那麼在「順勢增值」的情況下,就可以讓自己脫離追著錢跑的日子了。後來,老公的事業在「各人扛各人的責任」下反而穩定成長,這真是皆大歡喜啊!

所以,如果問起「上班族可能後悔的10件事」的第四項會不會「只顧賺錢,沒有享受到『花錢』的樂趣?」,我的回答是:「我慶幸自己及時改正了對錢的態度,雖不至於愛錢如命,至少和錢是好朋友,已經可以享受花錢的樂趣而心存感恩了。」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哈佛大學的學生最風靡的課程是什麼?答案是個人端的「幸福學」與管理端的「正向領導學」!由哈佛大學教授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開設的這兩門課,2004年分別獲得哈佛大學「學生最受歡迎課程」的第一名與第三名。
        看似兩個領域,其實殊途同歸。特別是放在經理人身上時,當個人的幸福感提高,面對壓力、任務與挑戰的態度就會顯得成熟,進而對身邊的人都發揮出正向影響力。
        班夏哈的主張如今在企業間蔚為顯學,美國《財星》雜誌(FORTUNE)500大企業中,包括可口可樂、英特爾等公司都競相邀請班夏哈到內部授課,他受歡迎的程度可見一斑。
        至於高EQ和正向領導間的關聯是什麼?拿這個問題問班夏哈,他回答:高EQ正是主管培養正向領導力時的要素。先有好EQ,才能擴大延伸出幸福感與正向領導力,接下來,組織裡每個人的工作表現都會因此顯著提升。
        不管是高EQ或正向領導,班夏哈認為都是可以學習的。只要切實掌握以下幾個要訣。
 
第一步:幫部屬找到優勢和工作意義
        首先,從內在的自我觀照開始,主管要先發掘自己關於領導方面的強項。每個人在管理上的優勢都不盡相同,善於聆聽、策略思考、決策果決等,都可以是個人的資產。先找到屬於自己的特長,再不斷透過練習,將這個特質融入帶人的過程中。
        接著,要看出員工身上的優勢,也就是發掘每個員工獨特的才能與天賦,並且提供他們可強化這些才能與天賦的任務。
        「將焦點放在尋找自己與員工的優勢,這是正向領導學最重要的步驟,」班夏哈強調。當員工的潛能被激發出來,進而找到工作意義時,不管是對組織的向心力或創新力,都有很大幫助。
        他進一步解釋,這個步驟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全球企業目前面臨共同的難題:太多工作者找不到工作的意義。
        班夏哈分析,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如今人們的選擇實在太多了!既然在一家公司工作到退休的機率愈來愈低,每個人都在不停想像「如果我……,就可以……」,覺得「任何一個選擇都比現在這個更好」,無法集中心思在手頭工作上。
        這時候,就要透過經理人協助,讓員工從工作中得到自我實現。他特別強調,主管應該幫助員工在工作中找到「實質」的意義,並非不切實際的空談。
        要達到這個目標,許多時候取決於主管和部屬間的日常互動,若雙方關係緊繃,或主管就像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中的米蘭達,作風不近人情,動輒讓部屬痛哭想走人,那別說找到工作中的意義了,連留下來持續打拼都很困難。
        因此,班夏哈關於建立正向領導力的第二個步驟,就與EQ有關。他認為,不管是主管或員工,都要能獲得充分休息,包括體能上與情緒上。「如果企業不願意提供這種工作環境,員工很容易疲累、失去彈性,所以,企業若想持續成長,這是必要的投資,」班夏哈認為。
 
第二步:體能和情緒都應充分休息
        只要人的情緒處於長期緊繃,就容易對工作失去熱情,而且更難承擔壓力。班夏哈觀察,這個現象尤其在亞洲特別嚴重。以台灣來說,每人每年平均工時高達2,236小時,比起美國和日本多出20%、比德國更高出37%。
        這種情況下,不管是主管或部屬,都要更懂得創造調節情緒的活動。他分析,一旦情緒得到釋放,反而更有生產力。這些活動不見得需要很複雜,例如,每工作1.5個小時後做短暫休息、晚上有充足睡眠、規律的運動,或者與同事來個沒有手機打擾的午餐約會,簡單的做法只要能確實執行,就能營造出一個正向的工作環境。
        從他的「幸福學」如此廣泛受到歡迎,就能看出這是人們心中多麼強烈的渴望。回到職場面,班夏哈認為,若想提供員工幸福感,主管本身也要懂得追求快樂,因為讓自己快樂之後,自然而然就會影響到周遭的人。
        不過,這是最難的一點,畢竟主管必須背負帶人、業績的壓力,要應對的介面又多,負面情緒常在不自覺中洩漏出來。
        事實上,日前班夏哈受《天下》雜誌出版之邀來台演講,吸引了一群經理人聽眾。在問答交流時間中,大家提問最熱烈的部份也集中於此。
 
有「後援」更能樂在工作,讓人樂於追隨
        班夏哈在回答時特別強調:「人們會模仿主管做的事情,而非主管交代的事情。」所以,不管再不容易,唯有自己先以身作則,才能成功創造正向的工作環境。
        當然,班夏哈也同意,很少主管是快樂的。許多人在升遷後,快樂的程度反而比當員工時低。對此,他則提出一些建議,可有效提升主管們的快樂程度。
        首先,主管們最難掌控糾正員工時的情緒,這時候不耐、生氣等因子會開始高漲,連帶地容易對部屬心理產生殺傷力。所以班夏哈說,主管應該換個方式溝通,在糾正員工時給予「尊重」,避免在公開場合指責,而是私底下提出「對事不對人」的具體意見。
        此外,許多主管無法「樂在工作」的原因,在於缺乏「支援系統」(support system)。「主管通常是孤單的,鮮少表露情緒,不讓自己放假,」他觀察。
        因此,想要成為一名傑出成功的領導者,應該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支援系統,背後的支持者可能是另外一半,或者每天都會見面的另一位主管。
        他舉例,領導學家、醫療儀器大廠美敦利(Medtronic)前總裁比爾.喬治(Bill George),之所以成功帶領美敦利從市值11億美元的公司躍升至600億美元,正是源於有套支持系統幫助他面對挑戰。
        喬治每週固定會跟一群好友見面,不論晴雨。見面後,只是單純聊天,可以是近況、小孩,甚至最近的人際關係。這個聚會持續了幾十年。「這就是一種支持系統,優秀的主管都需要一個這樣的系統,」班夏哈指出。
        從培養EQ到擴大為正向領導力的階段裡,班夏哈認為不需一味“be nice”,強壓負面情緒,畢竟人不可能永遠處於愉悅狀態。「只有兩種人不會有負面情緒,一種是瘋子,另一種是死人,」他半開玩笑說。
        若只是排斥痛苦情緒,會造成反效果。學習接受不同層次的情緒,談論並接受這些感覺,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練習,便能逐步提升自己的快樂程度。
        只有當內心的快樂指數提高,形於外的情緒、態度才會自然展現平衡、同理心,讓其他人樂於共事追隨,這也正是班夏哈在採訪中,不斷反覆詮釋的精髓。
        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哈佛大學組織行為學博士,曾任教哈佛大學,是校內最受歡迎的教授。多本著作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版本,包括《更快樂: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課》、《幸福的魔法》等。近年來,班夏哈的主張影響了眾多哈佛學子,但他發現,人在愈小時學習正向思考,效果愈顯著,因此2012年辭去教職,回到家鄉以色列,教導從幼兒園至十二年級的兒童如何培養正向思考力。
 
人人都要培養的「正向力」
        班夏哈指出,不論你是CEO或10歲小孩,培養以下6種特質,即可邁向成功、快樂的人生!
1. 找到個人目標與任務:被動的獲得快樂,比不上參與重要活動和逐步完成個人目標後得到的快樂,後者更深刻與持久。
2. 具有服務精神:把錢花在他人身上,讓另一個人開心所帶來的快樂感,將遠勝過為自己購物所帶來的喜悅。
3. 找到仿效對象:最好的自助書籍,不是工具書,而是他人的自傳。
4. 擁有面對困境的韌性:人人都需要韌性,因為人生充滿挑戰。
5. 找到自己的優勢:才能在工作中獲得熱忱與樂趣。
6. 規律運動:每週3次、每次30分鐘的運動,有助於讓自己處於最佳狀態。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娟瑜

當問及10項上班族可能後悔的生命功課,其中第三項:「沒有善待家人,以致如今仍誤會連連。」

對我而言,答案是:「尚稱OK,但還有努力的空間。」

在懵懵懂懂的階段,我只知道全心全意為老公、為孩子是不對的,我應該也要活出自我;但是,什麼是「我要」的人生?如何找對工作和家庭之間的平衡點?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

不再任勞任怨

「任勞任怨」一向是傳統婦女的美德,我多少承襲了媽媽這個部分的思想和作為,但是身為職業婦女的我和家庭主婦的媽媽,還是有些不一樣的地方。

媽媽習慣整天留守家庭,並且對照顧子女、買菜洗衣、陪伴老公的生活甘之如飴;我呢?個性活潑,渴望來點「不一樣」的人生,怎麼可能整天待在家裡,又被家事纏著不放呢?

結果在「傳統」和「現代」銜接的過程中,我一邊教書,一邊帶Bridge和Happy兩個兒子的功課時,對於做家事可以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忙碌職業婦女

在一次老公責怪我沒有善盡為人妻母職責時,我順水推舟、好言好語的引導下,讓他開始承擔起全家衣物洗濯的責任。而且從他開始著手之日起,我只要多說幾聲「謝謝」,他是越洗越開心,我則越來越輕鬆。

往後的日子,我的生活一直在轉變中,我跑的空間越拉越遠(海內外巡迴演說,勢必要離家數日),老公承接的家務也越來越多,尤其在三代同堂的生活模式下,兩個女人(媳婦和我)都是忙碌的職業婦女,儘管家中請了「鐘點阿姨」(算鐘點計價的阿姨),但因為多了兩個孫子,每個大人都變得手忙腳亂!

分擔另一半家事

這個階段裡,身為公司負責人的老公,本身工作就很忙碌,但是為了照顧兩個孫子,他是盡心盡力參與做家事,除了原先的洗衣服,還要補充水果、購買食物、倒垃圾……,他變成了一位「任勞任怨」的新好男人。

看在眼中,放在心裡,我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儘管工作再忙、事情再多,我認領了洗碗和摺衣服的家事,也發動兒子、媳婦分擔老公的雜務。

從我開始回頭積極做家事時,我總算做到「老夫老妻、互相照顧」之責,同時也給兒孫一個更好的榜樣,誰說長輩就應該安享清福,整天坐在電視機前呢?

家人關係評分

若以五個評估標準來衡量我和家人的相處,那麼,我和他們的關係得分是多少呢?

五個評估標準如下:(每一項得分20分,總分100分)

一、無話不談 20分

二、互相鼓勵 20分

三、樂於分享 20分

四、彼此接受 20分

五、共同成長 20分

我算了算和我最靠近的6位家人,我給自己打的分數,和老公Show相處得分85分、大兒子Bridge 100分、小兒子Happy 100分、媳婦Amanda 70分、長孫Coobie 90分、次孫Ricky 90分。

所以,當問及我和家人關係還OK嗎?會不會還有做不夠好的地方,各位可以一目了然了吧!

請不要先責怪我,為何偏愛兩個兒子,和他們的關係是100分;應該說,我在做「媽媽」這個角色,就像全天下的媽媽,幾乎都是全心全意的奉獻,就是願意「給予」,而不在乎是否有回報。

緊張的姻親關係

Show和Amanda和我並非血親關係,這種姻親關係就是會讓彼此有一點隔閡。從人類的天性來說,叫做「自私」;從人際關係的立場來說,這叫做「各有立場」。

細算起來,我和Show的關係還沒彌補好的那15分,是在「無話不談」、「互相鼓勵」、「樂於分享」各少了5分,這是目前我看到可以再加強的地方。

往後的歲月,我不必害怕Show的直言直語,我不可以一直要求聽到好言好語;回想起來,這些年的堅定和成長,不也是因為Show常有不同見解讓我深受刺激而改進的嗎?

至於媳婦Amanda,我一直深感抱歉,一方面我們倆在工作上都很忙碌,因此婆媳少有放鬆聊天的機會。需要補強的30分,是保留在「無話不談」、「互相鼓勵」和「樂於分享」裡頭。

說到兩個孫子Coobie和Ricky,他們在三代教養的環境下成長,算是和我很親了。唯獨要改進的地方是「無話不談」和「樂於分享」,這兩個部分各少了5分。

原因是我的工作性質移動性高,所以三、五天後回到家,總感覺到小朋友又長高了,而我們的相處關係卻有點生疏。

我對兩個孫子夠好嗎?

在物質條件應該很OK,但是精神層面上,我的陪伴、分享,和及時支持,都還有待加強。

寫到這裡,我總算明白,對兩個兒子的關心要挪出大部分來給另外的家人了,讓全家的人際關係平衡又有趣,這才是明智之舉啊!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福井克明

明明拚了命努力,卻完全看不見成果。一切都按部就班去做,卻總是沒有獲得好評。我想應該有不少人都懷抱著這樣的煩惱吧!每天晚上工作到很晚,有時甚至還要加班熬夜。該讀的書都有讀,也參加了企業財經講座,但是努力就是無法和成果串連在一起。

如果你正這麼想著,那麼為什麼又有所謂超人氣商品推手,或是手腕高明的超級業務員之類的人存在呢?為什麼你的努力無法獲得回報?事實上,無法交出成績的人,是因為不明白其中一些真相,所以才一直沒有成果,這個真相就是,「工作要像螺旋梯一般,不斷的向上攀升來達到好成績」。

成為有能力工作的人

在你身旁應該也有一些「工作能力不錯」、「公司的王牌」、「有出息」的人吧。但出乎意料的,他們其實一點也不厲害。他們之所以會受到注目,不過是因為被指派了「容易展現成果的工作」罷了。

只要被指派「容易展現成果的工作」,做出一番成績也是必然的。這樣一來,該項成果以及他的工作方式與態度都會受到好評,接下來也會被繼續指派「容易展現成果的工作」。如此,容易做出一番成績的工作接二連三地找上他,想當然爾,他也不斷展現成果,旁人也會覺得他堪當大任,也就這樣一路順風,扶搖直上,不斷加官晉爵。甚至有人會認為,「他非常值得信賴」、「具備領袖特質」。

螺旋上升的循環模式

這就是那些「有能力的人」的工作模式,也就是我所說的「螺旋上升」的本質。

商務人士在「做出一番成績→獲得好評」這樣的循環中來回數次之後,就會踏上不斷向上的螺旋狀(spiral)階梯,扶搖直上。

而且只要能夠交出一次漂亮的成績單,等於站在螺旋階梯的入口,這樣一來,即使付出相同勞力,就能獲得過去兩倍、五倍、十倍、甚至是更多的好評。

降低例行性工作的比例

總是有著一堆做不完例行性工作的人,在不知不覺中,就會陷入「例行性工作地獄」當中。所謂「例行性工作地獄」,就是被例行性工作包圍的人,陷入了「不僅在工作上無法獲得評價,甚至連運用時間的自由度都很低,失去成長機會,感覺不到工作的價值與意義,積極努力的幹勁就這麼被抹煞,而外界的評價也因此越來越低」的「負面螺旋」。

如果能理解這個可怕的「負面螺旋」的存在,那麼「進入螺旋之前最大的障礙,就是例行性工作」的理由,大家就都能接受了吧!是的,不論你多麼認真完成例行性工作,「嚴格遵守交期,不犯任何錯誤」,仍然無法開拓自己的未來。那麼,要如何開拓自己的未來呢?那就只有降低「例行性工作比例」這個方式。

藉個人努力創造佳績

事實上,工作上的成果和評價宛如螺旋階梯一般。從螺旋階梯的最上方看下去,好像都在同一個地方打轉,但是從旁邊看起來,則是一層一層向上盤旋,而工作也是一樣,如果能夠實踐工作方法,即使自己的工作方式一如往常,但是當你驀然回首時,就會發現不知從何時開始,你比過去展現出更高的成果、獲得更高的評價,這就是工作要像螺旋梯一般,努力向上攀升。

但是,階梯可以向上爬,當然也可以向下走,工作上也有「正面螺旋」和「負面螺旋」存在。所謂的正面螺旋,指的就是「因為面對容易展現成果、大受好評的工作,所以更能持續努力的環境」。

另一方面,負面螺旋則是不論你付出多少努力,交到你手上的永遠都只是例行性公事,所以滿腔熱血也被消磨殆盡,變得失誤連連,旁人對自己的評價也慢慢下降的狀態。只要能踏上正面螺旋,剩下的就憑個人努力,順勢向上攀升,自然會創造出一番成績。

作 者 小 檔 案

福井克明,Lucky River株式會社董事長、經營顧問,他在大學聯考失敗後,直接進入公司就職,以極優異成績在十九歲當上店長。有感於經營能力的不足,白天在大學學習經營理論,晚上則在物流公司當約聘員工,至今服務過七家企業,歷經無數次從小職員、部長到總經理過程,他以這些經驗為基礎,建構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成果的工作術,著有《小職員拚上位的祕傳工作術:擺脫定型業務,爭取獲得肯定的職場致勝法則》等書。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調查顯示,7成8的上班族都希望進入服務業,然而,個人需要具備什麼特質才符合服務業的人才需求?針對服務力的特質修鍊自己,爭取勝出的機會,創造不可取代的價值。
        長久以來,如何建立顧客的忠誠度一直是企業的重大挑戰。當顧客對企業忠誠時,一切都會改變。對真正忠誠的顧客來說,你就是市場中唯一的商家,景氣好時,擁有忠誠顧客的企業比其他企業更迅速成長;景氣不好時,擁有忠誠顧客的企業有更多喘息的空間。
        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一向提倡「顧客經濟」,認為這是一種以顧客為中心的思維,企業的運行圍繞著顧客需求出發,以符合顧客真正的需求。
        這個暑假,8年級生將首度離開學校,進入職場,開始工作,根據一份新世代最嚮往100大企業顯示,他們心目中的嚮往企業前10名中,只有台積電是製造業,而最想進入的行業依序為觀光餐飲、出版、媒體娛樂(第一名為公家機關),顯示服務業在新世代心目中的地位明顯攀升,「由硬到軟」的趨勢表露無遺。
        不單是年輕族群,在一份人力仲介相關的調查中也顯示,7成8的上班族都希望有機會進入服務業,除了既有印象中的年輕族群外,在年齡層「46~50歲」和「31~35歲」間的中年從業者,也對轉入服務業展現高度興趣,希望能在服務業領域開闢「事業第二春」。
 
服務業人才短缺,企業積極培訓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資料顯示,目前服務業產值已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的2/3,從業人員更是逐年攀升,去年全年度服務業從業者已較10年前成長超過25%,人數超過376萬人,比10年前的從業人數增加了25%以上,連台灣大學EMBA課程的授課老師都有感而發地說,「10年前,EMBA的學生2/3都是製造業的高階主管,現在則2/3都是服務業的高階主管。」即使如此,台灣服務力的提升不論在質,或是在量的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以人數而言,台灣的服務業受雇員工人數占全體比重只些微超過50%,這個比率遠低於南韓及日本的70%,更低於美國的80%,顯示服務業所創造的就業機會仍然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在人才的素質上,台灣的工作者也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以及發揮的舞台。
        根據美商韜睿惠悅企業管理顧問公司2012年所公布,一份針對全球未來10年人才落差的調查報告中,台灣在接受調查的全球45個國家中,是人才供需上落差最大的國家;雖然供需落差的現象出現在各種行業,其中又以旅館與餐飲業最難找到合適的人才,另外,高階主管及專業人員的短缺更為嚴重。
        正因為此,培養服務力的人才,已經成為企業訓練的重心之一,如晶華酒店集團推出國際菁英培育計畫,預計投入近新台幣3000萬元,以15個月的培訓期間,訓練出10位經理級的五星級飯店主管接班人。而為增加現有員工的專業能力,也引進英國倫敦城市行業學會的資格證照制度,對員工進行培訓。
        在服務業人才供給不足,而需求仍然有大量成長空間之中,存在的是機會,是每一個人可能為自己所創造的黃金交叉。
 
修鍊5大服務力特質,成為成功團隊的一份子
        但是,個人要具備如何的能力才能成為有高度顧客忠誠度的企業呢?甚至,要如何修鍊自己,才能成為為企業贏得顧客忠誠度的幹才呢?
        擔任麗池卡登飯店(Ritz Carlton Hotel Company)、迪士尼(Walt Disney company)等知名企業的顧問李奧納多.英格雷利(Leonardo Inghilleri)表示,服務力的一切都是人。而服務就像壁畫創作,不單需要繪畫工具,還需要判斷力和先見之明,尋找機會,用神來之筆使整個畫面更動人,讓顧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所謂前瞻式服務的藝術需要有適當的人員配合。
        他強調,工作的技能可以教,但是,企業必須善用5項特質:
1.真誠和善
2.同理心
3.樂觀向上
4.團隊精神
5.責任心
 
        找出適合發揮服務力的員工,打造高效服務力的團隊,是建立強勁服務力的不二法門。
        他以多年擔任傑出企業顧問的經驗,寫出《最極致的服務最賺錢》一書,在書中再三提醒,只有具備上述5項特質的員工才能成就優秀團隊,而企業寧可讓優秀團隊暫時承擔過多的工作,也比讓不合適的人員加入團隊要強得多,因為,一位不合適的人員,會影響整個團隊的情緒,這位不合適人員的職位愈重要,團隊受到的影響就愈大。
        千里馬直到碰到伯樂,才被視出有千里馬的功力,在服務力當道的時代,用5項特質修鍊自己,成就自己勝出的服務力。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職場上最關鍵的兩項職能,就是專業和態度,對社會新鮮人來說,就算一流名校畢業,也還談不上真正的專業,這時態度就是關鍵,不論是學習的態度,或是待人處事的態度,都能決定將來職場上的高度和口袋的深度。
        一談到社會新鮮人的就業現況,大家就都圍繞在22K打轉,低起薪固然無奈,全台實質薪資倒退16年,亦是可悲,但如果大家都拿這些數據一直負面思考,那基本上就很難跨出第一步。
        任何人的第一個工作,都是從薪水不如預期開始,因為這時的能力還在培養階段,根本談不上對組織的貢獻,但隨著出社會的時間愈來愈長,個人的能力照理說,應該是愈來愈精進,開始可以對組織做出貢獻,厲害一點的還會成為不可或缺的人物,這時說的話才會有人重視,也才有喊價的能力。
        最近一個朋友跳槽到新公司,不論是薪水、頭銜或是可發揮的空間都讓他滿意,在舊公司他並不特別耀眼,但他默默做事,就算努力沒有被看見,他還是持續精進專業領域,待人也謙和有禮,大家都喜歡跟他共事。
        所謂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當更好的機會出現,迎接他的就是更好的職涯發展。
        在職場學到的就是你的,自己本身的專業領域,毫無疑問要永無止境地不斷加強,對於非分內的工作,如果體力和時間允許,也是多學多賺。
        世界快速地變化,現在看來有價值的職能,可能過幾年就已經落伍。
        因此,覺得多做一些事,就是被壓榨的想法,要快快改變,因為這些額外的工作,將來可能是應徵下一分工作的附加價值。
        所謂學到就是你的,絕非勵志的話術,它很可能就是將來職場上的議價籌碼之一。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