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Kei啾
二十年前,民風保守的社會下,「同居」一詞彷彿被視為大逆不道;十多年前,同居男女被貼上前衛、開放的標籤。隨著不婚族的增加、女性職場能力的提升,所謂的「同居小家庭」,在現今的社會變得稀鬆平常,尤其是高房價的都會區比例更為高。伴侶住在同一個屋簷下,過著夫妻一般的生活,差別只在於沒有「法律上」的認證。
就近相互照顧 幸福滿屋
比起分住兩地的情侶,住在同處的兩人,可以更方便地相互照顧,假設一方生病或是急需幫助的時候,另一方可以在第一時間給予幫助、呵護,這種情況特容易發生在外地工作或唸書的情侶身上,畢竟家人不在身邊,而伴侶又是家人以外最親密的人。加上在生活物價較高的都市,交通上和生活上的開銷,絕對是「兩人共同體」遠比「兩個獨立個體」來得划算。
雖然說處在科技發達的現代,獨居生活也照樣可以安然生存,但「心情上」卻是大不相同,那是一種「信任感」與「安心的依賴」。舉例來說,你未完成的生活瑣事,可以放心地、信任地交由另一半來幫你完成,尤其當這件事是較具隱私性的時候,因為你不可能請鄰居幫忙收陽台的內衣褲,或是把信用卡帳單交給大樓管理員幫忙繳。家事上的分擔、共享,也是促進幸福感的重要成分之一,畢竟人是群體生物,兩人生活是趕走孤獨的最佳方式。
私人空間減少 吵架頻率增高
天底下沒有從不發生爭執的情侶,就連久處的親人或室友都有可能產生摩擦了,更何況是同住一個屋簷下的男女朋友。同居的缺點是發生爭執後,你無法瀟灑的避不見面,因為你們共用許多生活領域,甚至是共用一張床、一間衛浴……,簡單說就是缺少了「私人空間」。
來自兩個不同家庭的人,生活在一起,一定有許多生活習慣大不相同,這些日常生活瑣事而導致的爭執,頻率遠高於分居兩地的伴侶。但若換個角度想,兩人畢竟沒有結婚,這些生活習慣和觀念的分歧,或許可以做為婚前的磨合,甚至是婚前的試驗。這樣說也許很現實,但當你發現對方有你無法忍受的生活上惡習,而對方又無法改善,這時,即早發現便能即早治療(脫離)。
隱瞞長輩 朋友催婚
雖然婚前同居的現象已是稀鬆平常,然而大多觀念傳統的長輩卻還是無法接受,所以許多同居男女,並不會誠實告知父母或是長輩,尤其是女方。但選擇隱瞞,並不是一件正面的作法,也會產生心理上的內疚與不磊落之感,循序漸進地與長輩溝通,和觀念上的引導,成了一門高深的學問。
另外,一旦進入同居模式,身邊朋友追問「何時結婚?」、「怎麼不結婚?」的情況,不免也會攀升。最好要有心理準備,並且想好一套「官方答案」,好應付接踵而來的催婚轟炸。
少掉婚姻義務 自由之身樂逍遙
現代人生活忙碌、工作壓力大,種種的「責任」已是多不勝數,套牢兩人的那張「證書」,無形中也成了另一種責任壓力。若能選擇兩人甜蜜生活的同時,又不被婚約套牢,過年過節也沒有一定要拜訪或照顧對方親戚的「義務」,相形之下也不會有夫妻間家族上的不悅,而經濟上也能保有自己的管理模式,這樣自由的同居相處,又何嘗不是種協調的生活之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