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啟源是竹陽海鮮餐廳第2代,他在餐廳內擺放傳統攤位,經營古意,並將老店做成名店。
做餐廳是辛苦行業,老一輩通常不願兒女接班,花蓮竹陽海鮮餐廳成立於1978年,創辦人黃詠堂41歲就過世,太太接手後,卻也因工作勞累,2004年不得不退休,次子黃啟源剛好大學畢業,讀財務金融的他只得接班,考取丙級廚師執照,在餐廳學習廚藝,從頭學起,他繼承父親豪爽個性,身兼青創協會理事長、同濟會會長等職,再以新鮮料理、平實價格、親切服務打響名號,成為在地美食名店。
「媽媽身體不好,一定要有人回來。」竹陽海鮮餐廳老闆黃啟源說:「哥哥興趣不在這裡。」大學剛畢業,便由他返家接班。幸好,他繼承了父親豪爽性格,喜歡結交朋友,加上海產新鮮、在地食材料理,讓這間37年老店成為花蓮在地美食名店。
竹陽海鮮餐廳源於1978年,為黃啟源父親黃詠堂創立,「父親年輕時到日本料理店當學徒。」其後在花蓮「溝仔尾」開店,「早期整條街都在賣海產。」他表示,父親個性豪邁,身兼花蓮縣餐飲公會理事長,忙於交際和管理,「41歲過勞去世。」
父親辭世 母親接手
「媽媽原本就在店裡工作,父親去世後,她接手,看頭看尾,廚師也不好應付。」長期工作過於勞累,母親在2004年因病不得不退休,「老一輩認為做餐飲太累,不讓我們接班。」當時的情況卻是,必須有人得返家。
黃啟源正好大學畢業,對餐飲又有興趣,「從小就在幫忙,對廚房及外場有基本概念。」退伍後他回家,先考取丙級廚師執照,再進廚房學藝,「要死背用料及量,如炒烏魚珍,小份放3兩、中份放4兩、大份放6兩。」
「還要記得手感。」他說明:「做料理時要抓個量、再秤重,若抓得準確,就能增加出菜速度。」傳統廚師教學,放鹽、放糖,只說個大概,他堅持精準,「我將料理表格化」,卻和廚師衝突,他無奈道:「這些資料也許開下一間店能用到。」
餐廳原本位於花蓮火車站附近,「早期遊客搭火車來,一下車就來溝仔尾吃海產。」經濟好的時期,整條街都是海鮮店,竹陽因食材新鮮、價格公道服務親切,每日座無虛席,店也愈開愈大。
搬離舊址 擴大格局
「2007年政府要重整溝仔尾,只好搬遷。」黃啟源思量,舊址被人稱為「溝仔尾的竹陽」,他認為格局太小,「像小地方的餐廳」,趁著搬家將格局做大,遷到花蓮市,「這附近有中山路、中正路,是觀光客必來區域,吃完飯還可以去散步。」
他盤算,如此一來竹陽便是「花蓮市唯一可以吃到活的海鮮店」,並成為「花蓮的竹陽」。這項策略一開始卻沒那麼成功,「過度時期老客人不知道我們搬了,生意不好,過年時派人到老店等人,派專車接送,1天可接5桌客人,效果不錯。」
這幾年,陸客來台觀光,繁榮了花蓮,竹陽是在地老店,成為觀光客的最愛,吸引不少旅行團訂餐,也有不少自由行客人循網路而來。黃啟源承襲父親經營哲學,「誠信、新鮮,價錢公道,不會調磅秤,讓遊客很放心。」
食材方面,盡量使用東部新鮮現撈活魚,以及無毒蔬菜。2011年,竹陽被評選為花蓮美食人氣王第8名,2014年被秘密客評選為花蓮指標性餐廳,更是花蓮縣政府指名推派參加各式餐廳、美食競賽的在地名店。
為帶進更多新觀念,2011年黃啟源赴高雄餐旅大學深造,「我想學新的東西,想把外縣市的東西帶回來。」從花蓮到高雄念書,黃啟源不辭勞苦,每周一晚間忙完餐廳工作後,搭乘凌晨2點的夜車到高雄趕第1堂課。
讀書,刺激他更多想法,「餐廳是否能朝文創發展?」考量前景,有計劃性的保留老店的裝飾,「溝仔尾老店未來將結合民宿及餐廳。」而身為花蓮青創協會理事長,黃啟源很積極,不但考取導遊證照,也整合店家出國參展,「我想讓更多遊客知道花蓮很美。」
黃貞綺 41歲
【姊姊心聲】外場要有觀察力
我讀中原大學化學系時在校修教育學程,是理化老師。因為是長女,高中及大學寒暑假都會回來當外場,對餐廳工作很熟悉。2004年媽媽身體不好,一定要退休,加上理化缺很難找,就回來幫忙,主要工作是採購、幫客人點菜。
我也到內場學做菜,後來負責外場服務,這份工作要有觀察力,點菜時提出建議,如有老人家可以點道地手工菜,小孩則可吃鳳梨蝦球等。弟弟對餐廳提出另外的發展也不錯。
【黃啟源小檔案】
年齡:1982年出生(33歲)
學歷:高雄餐旅大學餐旅管理研究所
經歷:
23歲 返家接班,負責管理工作
28歲 花蓮青創協會理事長
32歲 花蓮國際同濟會會長
33歲 中華民國青創總會理事
【店家資料】
地址:花蓮市節約街40號
電話:(03)835-3178
網站:www.juyan.com.tw
年營業額:1500~1800萬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