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杰是我一位治療很久的強迫症個案,從小學開始出現強迫洗手的問題。家裡或是學校的壓力大一些時,小杰洗手的頻率就變高了。冬天的時候,兩隻手總是洗的蒼白脫皮,讓人看了十分不忍。

最近的一次回診,小杰笑笑的說:「醫生,藥不用開太多。我上個月骨折以後,就不能洗手了!」小杰用左手拉上右手的袖子,果然,整個手肘打了石膏。

「打了石膏不能洗手,你就可以不洗。那以後就假裝一直有打石膏,繼續忍耐下去就可以了。」我趕快建議小杰這樣的認知改變技巧。

「醫生,不能洗手很痛苦啦。我現在都是隨身帶酒精膏啊!」

強迫症就是這樣頑固、這樣令人無奈的疾病。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再檢查一次」的時候。總是覺的瓦斯開關沒有關好、冰箱的門沒有關緊、或是某一題數學沒有算對。有時,我們也會把家中的某些東西,如:書本或是衣服,依照某種規則排列。

一個人患了強迫症時,呈現的「原則」就變的複雜多了。強迫症的症狀形形色色,常見的是怕髒、過度要求整齊或是原則;有時則是出現一些儀式化的行為。

4歲阿扁頭髮完美

在門診的兒童個案中,我們看過一定要把頭髮梳的「平平順順,沒有一根是彎的」、「書包不可以帶進家裡,因為它是髒的」、「睡覺前要自己打三個噴嚏才可以上床」等等,讓旁觀覺得者有趣又好笑的症狀。

但是,對於強迫症的患者而言,他們常常感受到的是痛苦。我那位「頭髮要完美」的4歲小男生(因為他的髮型,我們私下偷稱他為陳水扁),早上沒有反覆確認、反覆摸頭到滿意,是可以一直哭鬧著不出門上學的。

這就是強迫症與一般的「愛乾淨」、「求完美」、「擇善固執」最為不同之處:他們被症狀控制了,身不由己的。
目前,科學家還不明瞭強迫症的病因。強迫症有家族遺傳的傾向,但是,絕不是一種百分之百的遺傳疾病(父母有,兒女不一定會有)。我們目前只知道,大腦中有些部位是掌管焦慮及恐懼的。或許,這些部位與強迫症是相關的。

在治療方面,當強迫的症狀不嚴重時,醫師會鼓勵家長使用行為治療。譬如說,一位3歲的個案,突然出現睡覺前要家人陪她重覆某些句子「媽媽,你愛我嗎?媽媽,你會永遠跟我再一起嗎?」數十次。家人如果沒有行禮如儀,她就會大哭大鬧。我建議家人與她訂定遊戲規則。剛開始,陪她念50次,滿足她的需求。再慢慢用取代法,以她最喜歡的說故事、明天早上可以喝草莓牛奶等,慢慢降低次數。

強迫症基本上是一種患者用來解決內在焦慮的方法,責罵只會加重症狀。

當然,如同所有的焦慮型疾病一樣,症狀嚴重時,藥物治療還是必須的。

張學岺 《小孩事大學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蔡大哥 的頭像
    咖啡王子蔡大哥

    【東森消費聯盟元年】➡️東森ecKare➡️播播商城 boboMall直播電商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