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天

最近常被問到:「你有fb嗎?」

 

每當我笑著搖搖頭,發問者總是一臉吃驚、疑惑,並補上一句:「為什麼不辦?」

這句話總讓我措手不及。

事實上,在圖文並茂的無名小站比藍藍臉書盛行時,我早已擁有臉書的帳號,且短暫使用了一星期。臉書尚未風靡,註冊用戶少之又少,大家對於版面多元、可以編輯html的部落格更加喜愛,很多網路名人因此闖出名號;我也不例外,非常用心經營無名小站,雖然稱不上是多有人氣的部落客,靠著幾篇旅遊文章,單日瀏覽曾突破百人,累積人次還達到兩萬多。對於當時還是懵懂國中生的我而言,已經是最大的肯定,我甚至認真考慮過以後要以寫部落格維生。一兩年後,臉書的熱度產生效應,很多部落客在網頁放上臉書連結,人潮漸漸移轉,開始有不少素人因臉書爆紅;2013年年底,無名小站正式關閉,大家忙著遷往痞客邦,順便把在無名小站的回憶全部下架。

那一年,我沒有搬家,除了備份幾篇旅遊筆記,我選擇讓所有照片和文章陪葬。

原因無他,我認為再沒有一個地方能取代無名小站,它等同我心中尚未萌芽的夢想,我傾盡所有心血灌溉,它卻依然凋謝。這種感覺無法言喻,像是扎根的樹苗硬生生被抽離一樣,無論多仔細都會留下坑洞和痕跡。

有人說,舊式頁面只能用browser瀏覽,並不適合智慧型手機世代觀看;有人說,yahoo看中tumblr輕量級部落格的潛力;有人說,無名小站「誰來我家」的功能涉及隱私問題。無名小站成為過去式,在臉書當道的現在與未來,我找不到發文章的熱情。

我不辦臉書,是對新世代「速食文化」的適應不良。不可否認,臉書確實帶來不少正面效益,像是找到好久不見的國小同學,即時資訊的轉發、通知,名人透過粉絲頁衝高人氣,教師利用相關功能指派作業,既方便又簡單。但當我發現長長一串好友名單,會聯絡的終究是那些人;發一篇文章,tag好幾個人名博取版面;面對看不完的動態,學會盲目按讚卻忽略閱讀,我對它已然失去興趣。

我不辦臉書,當它明目張膽取代言語交流,替換成在鍵盤上飛舞的手指;當它發出一條條訊息通知,變成操縱我們日常生活的鎖鏈;當它看似拉近人與人之間的地理距離,實際上卻讓彼此的心日漸疏遠,我對它產生無比倦怠。

今天打開臉書前,請嘗試回想一下,這個社交平台究竟帶給你什麼?情感聯繫、新知學習還是殺時娛樂、街談巷議?如果是後者,不妨在右上角按叉,打開離你最近的那扇窗戶,呼吸來自萬物的靈動與生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