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蘭

隨著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的普及,功能日新月異,各種用途的應用軟體隨手可得,在這個就連成年人稍有不慎,就可能沉迷上癮的行動智慧科技浪潮中,家長的當前課題早已從以往「該不該讓孩子看電視」,轉變成「該不該讓孩子使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

不論在台灣或日本,這個問題往往引發兩極化的爭論,反對派通常認為在五感發育的重要時期,電視或手機等虛擬影像都可能對健全發育造成不良影響;而贊成派則認為行動端末應用發展為大勢所趨,教養孩子的方式也應與時俱進,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

綜合各界看法與專家意見,不論贊成與否,「家長本身是否善盡篩選與監督之責、不輕易放棄身為家長的角色」,才是探討相關問題的關鍵所在。

<培養五感>鳥語花香畫面 比不上真實世界

日本一項調查針對五百多位20至40歲、孩子介於零至6歲的母親,詢問「讓孩子早點接觸智慧型手機」的意見,其中反對者高達近七成,顯示日本部分母親對這方面的憂慮,類似的憂慮其來有自。

專家指出,當人手一台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即使家人齊聚一堂,對話也會大幅減少。更何況,嬰幼兒打從出生後,就是在母親或旁人照顧、對話的互動環境中,逐漸養成對人的信賴與眷戀感,並藉此學習溝通或語言。

不論是眼神交流、充滿情感的呼喚聲,對於嬰幼兒的情緒、感性、語言、溝通力等各方面的發展,都相當重要。可以想見,若母親哺乳時緊盯著手機畫面,又或照護者與嬰幼兒嬉戲互動時忙著打簡訊,勢必大幅削弱上述的各種正面影響力。

此外,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部分家長即便假日也會選擇與孩子窩在家看電視。親子難得出遊,卻仍然緊盯端末畫面的情況同樣屢見不鮮。相關報導警告,端末畫面也看得到花鳥樹木沒錯,但是舉凡如感受太陽的溫暖、看著陽光灑落花草的閃耀色彩、聆聽蟲鳥鳴叫、觸摸葉片粗糙或滑順觸感等,真實世界中的親身體驗,才有助於孩子培養敏銳的五感。

<專家解套>善用科技 從旁輔助

然而,在我們全面邁入行動智慧科技時代的情況下,也有人認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何與孩子一起善用科技,從旁輔助並擬定相關規則,才是釜底抽薪之道。

根據日本相模女子大學專門研究「資訊媒體社會與孩童成長」的專任講師七海陽的建議,家長面對孩子與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的關係,有以下幾個注意點。

1.零至兩歲的嬰幼兒,比起單方面接收資訊的電視或DVD等媒體,僅靠觸碰螢幕就能輕易達到雙向溝通的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似乎並非全無益處。

只是在孩子建立主體意識、運用五感認知世界的高峰期,過度體驗人工虛擬世界,恐對孩子的發展機制造成混亂。在數位媒體與孩子發展的相關研究尚未成熟的情況下,若真要使用,也僅限於偶爾與孩子一起碰碰、淺試即止為佳。

2.3至5歲的幼童,適合家長一起操作並從旁指導正確使用方法。

3歲的孩子大概就能逐漸理解應用軟體內容,但是此時不應讓孩子單獨操作,家長也應擬定如「一次只能玩15分鐘」、「這個不適合小朋友玩」或「你跟媽媽說話時一直盯著螢幕,媽媽會很難過」等使用規則。藉此,幫助孩子學習資訊選擇方法與身處於網路社會中的禮儀。

3.家長須慎選兒童用遊戲應用軟體。

家長首先必須親身試用,此外也必須上軟體研發商的網站確認遊戲研發宗旨、負責審核的監修人士背景等,從中選擇能夠引發共鳴的軟體。

4.小學生雖已具備自行使用的能力,判斷力卻尚未成熟。

小學生可能因使用或解讀文字的能力或社會經驗不足,陷入智慧型手機所引起的人際關係或霸凌等糾紛中。這個時期,除了家長的協助與監督之外,也需要校園體制的相關教育支援。

七海陽指出:「唯有家長不厭其煩地從旁監督協助,才能幫助孩子從失敗中逐漸培養篩選資訊的眼光、累積相關經驗,日後才能避免被資訊媒體耍弄,成熟運用最新科技。」她同時表示:「另外也希望家長別忘了,為孩子奠定如『體貼他人』、『獨立思考』等做人『基礎』,是生活在這個媒體社會中不可或缺的要件。」

所以不論科技如何發展,家長都必須謹記一個大前提,那就是為孩子奠定運用科技的基本做基礎,切勿因便宜行事,輕易將身為家長的重要角色讓給「電子保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蔡大哥 的頭像
    咖啡王子蔡大哥

    【東森消費聯盟元年】➡️東森ecKare➡️播播商城 boboMall直播電商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