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俊琳
科技產業瞬息萬變,尤其到了雲端網網相連的時代,傳統的電腦硬體已不再是發展主流,反而是軟體的發展帶動生活上的便利,大幅改變了人類的生活。
之初創投合夥人林之晨表示,雖然同樣稱之為科技,但是軟體的科技和硬體的科技截然不同,在現今的時空背景下,台灣要重新學習從微笑曲線的左邊,也就是製造業,轉到曲線的右邊,著重品牌、行銷、軟體、通路和客服。
產業轉型 從硬體攻軟體
儘管轉型並不容易,但如果不往這個方向前進,台灣之前因硬體優勢所留下來的餘蔭,很快就會消失。
以行動網路最熱門的應用軟體APPS來說,台灣已經落後美國、日本、韓國和中國,這些國家屬於行動網路馬拉松長跑的領先族群,台灣則在第二群的領先隊伍中,現在就看能不能繼續奮戰,等到下一個世代交替,躋身到前端的行列裡。
林之晨以韓國為例表示,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韓國傾國家之力扶植「創意內容產業」,他們的遊戲業在2000年到2008年,本來在軟體馬拉松的第二群,到了行動網路時代,攻得很快,一下子就衝到了領先群。
台灣的行動網路軟體產業,現在就處在第二群的行列,如果可以繼續努力,當下一個世代交替來臨,也就是正要開始的「穿戴式裝置」中,或許有機會可以躍進一搏。
林之晨認為,未來手機可能會化為無形,讓消費者穿戴在身上,現在電視、汽車工業都開始連網,未來飛機、火車、船、家電,任何看得到的硬體,都會連上網路,之後就會產生新的軟體應用。
而這些新的應用,需要顛覆性的思考,例如不是想像手機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而是不需要手機這個硬體,就能自在享受比現在更多的行動自由,好比空氣一般,看不到卻隨時在呼吸。
以目前行動網路軟體的發展來看,林之晨評估,台灣約莫在10到20名之間,但如果不是在全球前兩名,產業發展空間就有限。以前台灣的IT產業,在全球可以占到前三名的地位,沒有道理在行動網路時代就不能,只是小國必須集中資源,投入一兩個「戰略行業」中,然後將它們做到全世界最強的前幾名,這樣才能帶動整體經濟活絡。
從投入行動網路軟體的角度來看,台灣年輕人的創業勇氣和比例,都不輸給先進國家,比較大的問題在於台灣社會從小就沒有培養「世界公民」的概念。以致年輕人看到的、想到的、做出來的,都太侷限在台灣。
集中火力 瞄準戰略行業
網路無國界,APPS也無國界,台灣年輕人必須把眼界擴大到全世界,才有比較大的機會,在網路這個全球領域一較高下。
林之晨表示,美國年輕人沒有這個問題,因為光是美國市場就夠大了,大陸同樣也不存在這個問題,但是台灣的年輕人因為市場規模小,就必須把世界當舞台。
但世界公民的概念不是一兩年可以扭轉的,台灣年輕人不但對世界瞭解不足,對鄰近的東南亞和中國,同樣所知有限,這點是值得憂心的地方。
台灣必須意識到自己不能自外於全世界,必須要有世界觀和世界公民的參與感。
從事創投業多年,林之晨表示,大家都在傳誦美國輟學創業和車庫創業傳奇,但實際情形是青年創業成功者寥寥無幾,像是臉書的祖克柏、微軟的比爾蓋茲、蘋果的賈伯斯,這些人都是極少數的天才型人物。
優勢經營 吸引資源挹注
創業雖然不是年紀的問題,但重點不脫經歷、能力和世界觀的養成。林之晨表示,就算是網路或資訊科班出身的畢業生,剛踏入社會,網路上的明規則、潛規則,以及商業模式和人脈,都處於剛開始摸索培養的階段,要一下子爆紅且持續成功,放眼全球都是極少數的個案,機率低到不行。
根據美國消費者基金會的調查,他們研究了540個成功創業家,平均創業年齡是40歲,他們的成功植基於足夠的產業經歷和人脈,以穩紮穩打的方式創業。
現在已經愈來愈少人質疑,網路和行動軟體已經成為台灣主要的「戰略產業」。
林之晨以投資150多家相關產業的經驗指出,「團隊」和「決心」是新創公司成功的關鍵,也是最基本的要件,只要有決心就會有學習力和執行力。
以創投業的眼光來看,新創公司的商業模式,有什麼比別人厲害的關鍵資源和優勢,短期內別人學不來,長期又能領先效法者,就能取得更多的資金和資源灌注到創業夢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