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邢憲生

在主管訓練中,我常用一個故事來啟發學員。有一位極為成功的企業家遇到了經營上的重大瓶頸。在請教許多專家都不合己意後,他決定向方外之人尋求解答。透過友人的牽線,企業家見到了一位在山裡修行的高僧。

在雙方坐定後,企業家開始淘淘不絕地描述他之前的豐功偉業。不過企業家也留意到,過程中高僧一直保持著倒茶的姿勢。茶水源源不絕地從滿溢的水杯中流到桌上,甚至地面。在忍無可忍下,企業家提醒高僧桌上的茶杯已經滿了。這時,高僧才停止了倒水並且表示,企業家不停地吹噓自己已知道的事情,滿盈的心態就好像那一個裝滿水的杯子,無法再倒入新茶。唯有放空自己,如同倒乾水的杯子,以學習的心態來談,才能重新添入新茶,獲得想要的智慧。

「可是如果那些位居公司的要職的人連請教的機會都不願意給,那你要如何規勸他們?」有學員曾提出了難解的挑戰。

之前曾經待過一家公司,負責人是一位從基層做起,在中年轉業後開創出一片天空的成功人士。由於事業的成功來自於自己的嘗試與摸索,因此負責人認為,從做中學習到的「街頭智慧」以及高階主管傳承的工作心法,才是員工成長的關鍵。他認為那些外部顧問或專家所教的東西,只是用花言巧語包裝的空談,對實作並沒有什麼幫助。

雖然人資訓練單位苦口婆心,不斷地強調多元化訓練的重要,但是在缺乏高階主管的背書下,員工們對於外部訓練也是興趣缺缺,經常中途開溜或是缺席。

有一次,創辦人無預警地現身在訓練教室裡聽課。當我們這些受訓者認為太陽竟然從西邊出來時,創辦人卻站起來和訓練主辦人員低聲地交談,之後就頭也不回地走了。而原本一天的課程竟然在第一節下課時就叫停;原來創辦人認為訓練的內容無用,叫人資不要再浪費員工的時間,趕快早早地收場。

由於工作中的學習方式多元,加上對學習效果的感受又十分的主觀,要判定何種學習對個人的工作較有幫助將會因人而異。不過因為領導者具有職務及個人成功所帶來的「上行下效」現象,任何的學習心態及行為都將會透過以身作則的方式來影響下屬,這也是那位公司負責人輕視外部訓練的想法,已經塑造組織內忽視向外尋求智慧的文化了。

為了擺脫因個人過去的成功可能產生的自驕心態,以及因職位上的重要而產生「官大學問大」的謬思,領導者應以開放的學習態度來砥礪自己。

包括一、承認自己並非完人,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事情,也不可能不犯錯,要有認錯的勇氣及知不足的認知。

二、了解訓練非萬靈丹,也非速效藥。所有學習的內容及效果需要時間及個人的努力來過濾、內化及展現。

三、明白每個人對學習的方式及需求會因時空背景不同而異。唯有選擇適當的學習,才是當下最好的學習。

在思想界有人曾說:「我們因學習而生,因不學而亡。」

在企業界也有人表示,「有目標、有計劃的學習才是一生可時時回頭享受的宴席。」

身為組織的領導人,有著自我成長、為自己及組織創造更多價值的責任,也有著發展部屬、讓其因主管的帶領而擁有更多競爭力的天職。正確的學習心態建立,將是達到這些責任及天職、放大自身格局的必要敲門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