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子衡
看著漫天飛揚的塵土掩沒如茵綠草,轟隆作響的挖土機輾過倒伏樹幹,又讓我想起那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十四張傳統聚落巡禮。
因緣際會轉換了服務單位,來到新的工作地點,第一印象便是校門口正對面著一大片的農地和傳統聚落,著實令人難忘與驚豔!這九萬坪的農地四周早就成了熱鬧的水泥叢林,我常獨自一人站在建築物的屋頂,眺望這片綠地,這片都市中的淨土綠肺,當真難能可貴。
直到同事邀約一起到十四張傳統聚落做最後巡禮,這才驚覺十四張早已成為重劃區,土地強制徵收,即將開始圍籬動工。
懷著複雜的心情走進未曾造訪的十四張,舉目所及是滿眼的綠,空氣中有著泥土的芬芳和乾草燃燒的味道,走在田埂路上,一旁是清澈的水溝,那是小時候的水溝啊!想起國中時總是把菩提樹的葉子摘下,淺淺地埋進水溝底的黑泥裡,個把星期後拿小樹枝夾出來清洗,再用書本陰乾後就成了透明的、有著美麗葉理紋路的書籤。
忍不住蹲下來仔細瞧瞧,雖然沒有大肚魚,也沒有泥鰍,卻有數種田螺悠游其中,水溝底的黑泥裡,還有幾處不規律地冒著氣泡,不知何種小動物藏身其中,生意盎然。
準備起身,才發現牛仔褲的褲管上沾滿了好久不見的鬼針草。
不是走進這裡,很難想像大台北都會區裡有這片純然的鄉村景緻。
來到第一間古厝,主講人夏聖禮老師侃侃而談早年開墾時期,劉家、陳家大戶的先民歷史。眼裡見著人去樓空的古厝,聽著詳實精彩的解說,彷彿墜入時光隧道裡,心裡頭五味雜陳。正在搬遷的住戶似乎已經習慣絡繹不絕的參觀團體,對大夥兒說道:「歡迎參觀,請把握最後機會。」戲謔中帶著無奈與酸楚,古厝旁一個突兀醒目的大看板:「XX地產衷心為您服務」,看起來格外刺眼荒謬。
我怔怔地環顧四周,胡思亂想著:「台灣人口幾近零成長,我們還需要那麼多的『萬丈高樓平地起』?」「人的慾望真的是無窮盡的嗎?」
遇見一位種菜的老農夫,同事用閩南語寒暄的聲音把我拉回現實:「菜種得很漂亮,是種好玩的?還是種來賣的?」
老農夫笑得很靦腆,也用閩南語回答:「種來賣的啦,在國小那邊賣,啊,是種來換米的啦,種來換米的啦。」
這不就是知足常樂的人生態度?
我們的鄉土有好多好多精彩的人文歷史故事,稍作組合改編,結合雋永的愛情元素,拍攝成電視劇,這才是真正的鄉土劇吧!如此一來,是不是可以讓更多人更自然、更容易地喜愛與了解我們的故鄉,並且更珍惜我們的土地與共同回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