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萬香港人在《海闊天空》的歌聲中表達爭取真普選的聲音,有趣的是,去年中國創下5億人民幣票房(台幣約25億)的電影《中國合夥人》(台譯《海闊天空》)當中,也出現這首歌曲。電影裡的《海闊天空》卻是一種中國夢的想像。

《中國合夥人》以考托福、GRE起家的新東方教育集團的創業過程為主軸,帶出3位情同兄弟的合夥人從八○年代到21世紀初的故事。其中,折射出一代中國青年的美國夢以及個體戶從社會異類到社會精英的演變過程,3位合夥人與美國的商業談判當中平起平坐的姿態,更儼如大國崛起的象徵。

《海闊天空》一曲曾在九○年代中期流行於中國,《中國合夥人》也透過這首歌作為成功企業家憶苦思甜的懷舊。《中國合夥人》在中國被視為勵志的熱血電影。電影的背後,可以看到成功的企業家身分與創業故事成為集體心裡的折射。民營企業原來在中國雖合法但沒有政治身分,2002年中國共產黨黨章修改後,為民營企業家加入共產黨打開大門,與此同時,中國成功企業家的傳記也成書市的一道風景線。

桑德爾犀利提問

2006年央視的節目《贏在中國》更以「勵志照亮人生,創業改變命運」為口號,邀集企業家為評審團,創業者提出構想接受PK,獲勝者可獲得創業基金。在企業家與創業成為社會主流的想法之下,對很多年輕人來說,創業等同於個人的成功致富與社會聲望,近年來的馬雲,從普通的大學老師到一手打造阿里巴巴傳奇,更成為中國年輕人的新偶像。

中國媒體關於企業家的討論,多集中在企業如何在如同江湖的商業環境脫穎而出甚至走出中國,很少討論企業與社會的關係。狼一般的個人英雄式的創業與價值,對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以互動式討論何謂公平著稱,他經常到其他國家講學。2011年,他在北京清華大學的演講中提出這樣的問題:雪災來襲,賣雪橇的老闆漲價,這公平嗎?台下的中國學生約有9成認為合理,因為這符合老闆的利益。不過,桑德斯提醒學生,他在歐美國家講學的經驗裡,約有絕大多數的學生認為老闆趁火打劫。

當個人的商業利益成為年輕人的潛意識,這個中國夢只能是金錢推起,公共事務與社會責任缺位的大夢。同一首《海闊天空》,照出中港不同的社會脈絡。

新欄《拆哪,這樣的中國!》登場,作者為台大法學碩士。千禧年進入中國現場後於北京生活12年,北京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南開大學傳播系副教授,專注中國電影、電視劇、小說等大眾文化表象並拆解大眾文化與社會現實之間的脈絡。現為文化評論者。

李政亮《拆哪,這樣的中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蔡大哥 的頭像
    咖啡王子蔡大哥

    【東森消費聯盟元年】➡️東森ecKare➡️播播商城 boboMall直播電商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