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人資祕書,主要的工作就是規劃招聘流程和安排面試,以及收集回饋,優化招聘系統。因為每個部門招聘的條件不同,我們部門的同事也因應需求,化身成各種口試官。
託福滿分 不會指路
有同事向我們抱怨,選進來的職員雖然語言考試成績很好,一般業務往來也沒有大問題,但遇見需要閒聊或交際應酬的場合都只能在一旁乾笑,連主管說笑話都沒反應,業務部門尤其感到困擾!因此要求我們用更有效的方式測試。 於是,負責英語面試的主考官,設計了情境試題問答:偽裝自己是個英文很爛的國外的觀光客,要向面試者問路,這雖然不是很困難的事情,但突然切換到非母語的頻道,除了測驗英文能力,也考驗應徵者面對突發狀況的反應能力還有思考靈活度(能告訴主考官幾種交通方式,或者直接回答他也是外地人他不清楚),一方面也從應徵者的回答,觀察他平時對生活環境有多少關心。 結果一問,還真的讓我們問出奇葩來了。有些應徵者在普通英語面試時對答流利,但碰到問路的場合,許多人都被「打回原形」—我們聽過有人一臉驚慌地搖頭說「Sorry, I don’t speak English.」,彷彿剛剛用流利英文面試的是分身;也有人看著面試官手上拿的捷運地圖,說他平常都搭計程車,不會用大眾交通工具,雖然英文能力沒有問題,但是對著主考官這麼優越真的好嗎?主考心裡多少也留下養尊處優的印象。 有人前半段講得頭頭是道,轉個彎之後突然切換到中文頻道,問口試官:「漁人碼頭的英文是什麼?」 最後成功通過問路測驗的應徵者,居然只有個位數,而許多在問路測驗被刷下來的人,英文考試的成績都很高,在最初採用這個方法的時候,我們還曾經接過許多人來信抱怨,說自己托福或多益幾乎滿分,我們的英文能力測驗成績亂給、還懷疑我們是否有內定人選,只好作掉其他更優秀的候選人。那時候我多想回:「他們只不過比你清楚台北車站到淡水怎麼去而已。」
學運學生 果然敢言
除了一般的招募,最熱鬧的就是徵選暑期實習生的活動,大學生活力充沛,想法也很無厘頭,我們一般都會問參加的校內外活動,並要求附上證明。今年4月,有幾個學生帶著學運現場發送的貼紙或布條,還反問我們:「你們真的會抵制參加學運的人嗎?這樣就太古板囉!」心裡實在很疑惑一般是這樣跟面試官說話的嗎?但最讓我們哭笑不得的是,大家對國外差旅充滿嚮往,一聽到有機會可以出差,就拼死也想爭取到實習名額。殊不知我們已經出差出到怕了,而且一點也不覺得好玩,看到他們一臉期待,一直問我們出差去了哪些地方玩?頻率高不高?我還是只想說:「對不起,我最熟的只有飯店的房間和分公司啊。」 雖然面試會遇見各式各樣的奇葩,但是一旦找到了適合的人進入公司,獲得各部門認可的成就感,卻也是沒有辦法取代的。
紅麴海苔╱台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