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戒嚴時期、戰地金門長大的楊樹森,自幼生活很少快樂赴台考大學,違背熱愛繪畫本意,順應主流社會,就讀機械系扛著經濟重擔,大2時已在機場當搬運工、半工半讀養自己1997年香港回歸前夕,公司轉民營,重重壓力,終於崩潰他得到「被迫害妄想症」,住院隔離、打長效鎮定劑…身體和心理承受巨痛待病情好轉,太太和他離婚,失去家庭、房子、存款孤絕中來到淡水河畔撿拾漂流木,用手指畫出腦中影像,靠摯愛的繪畫重生

從小我很喜歡畫畫,為了生計,大學念機械系,因總覺得念理工比較有出路,但讀得很辛苦,直到大4終於念不下去、辦了休學。大2時,就在中正機場當搬運工,那是體力勞動工作,後來透過內部升等,從基層做到領班。
1997年公司要民營化,我當幹部要站在公司立場,卻被工會同仁指責,他們對我很不諒解,說我是害群之馬。工作壓力、在金門戰地成長傷害,累積很久的負面能量在那年終於引爆,我從緊張、焦慮到崩潰,開始出現精神方面的疾病,總覺得有人要陷害我。


香港回歸 被迫害妄想
那一年正好香港要回歸中國,我想像自己被共產黨誤認是潛伏在機場的情治人員,他們要犧牲我來安定民心,以緩和台灣人民對回歸的不滿。我想去國安局解釋清白、赴立法院陳情,都沒人理我,甚至還想到聯合國人權組織請求協助。
那陣子晚上回到家不敢開燈,在黑暗中寫求救信函,寫完後不敢寄出,用馬桶沖掉。隔天早上出門,看到挖土機在施工,以為他們要挖我寫的求救信,我覺得自己被監控,很害怕。
直到有一天背部長腫瘤,到馬偕醫院看醫生,過程中和他搶紗布,醫生的專業讓他直覺我有問題,推薦我去看精神科,那時才知道原來得了「被迫害妄想症」。5年的醫治過程中,好幾次嚴重到住院隔離治療,用長效鎮定劑也沒有用,身體加上心理的痛,常想要自殺。
公司對我不錯,2000年民營化才資遣我。生病的過程中,太太照顧我很辛苦。她說,在我生病時不好意思走,等我好了後就要離開。因為愧對,2003年離婚時,房子、存款都給她,孩子一人分一份,小兒子才小6,他跟著我也得了兒童精神病-拒學症,到榮總接受治療。
離婚後什麼都沒有,經濟陷入谷底,在絕望時走到淡水河邊,看到漂流木很有感覺,他們的生命和我一樣,來到世界之初被人尊重,一場漂流後被遺棄。撿拾回家後,開始創作。在整理漂流木時,腦海中看見木頭上的故事,將影像畫出來。


漂流木創作 成藝術家
有時畫著覺得自己太艱辛,悲痛到在畫布上寫著tears(眼淚)。創作是我無路可走後唯一的一條路。因為加入教會,在上帝和教友兄弟姐妹愛的關心下,病情漸漸好轉。2004年在馬偕舉辦第一場展覽,牧師、醫生,以支持及幫助角度買畫,始有收入。後來,我的畫作放在畫廊,感動了一些人。
從精神病患變成藝術工作者,現在的我又幸運地回來了。在《聖經》上讀到一句話:「苦難不是人人配得,苦難的後面是有祝福的。」我漸漸學會順服,順服挫折,離開壓力,勇敢往前走。


★美麗與哀愁
在淡水撿到的獨木舟船板,保留鐵釘,畫出一位哀愁的女子,創作靈感來自剎那。★書林
小兒子書林,離婚後跟著他也得了拒學症,用繪畫表達父親對孩子的愧疚。★甜蜜蜜
疾病漸漸復原、生活回到正軌,此時的畫風很甜蜜,畫出兩個人在一起的喜悅,藍色為木頭既有顏色。

【我的體會】
不管處在多卑微的角度,只要自己願意,可以重新再站起來。


2004年在馬偕舉辦《美麗境界》畫展,看到他的作品我覺得他用過去的疾病突顯藝術,並畫出生命力。所有看到他畫的人,都受到心靈的震動。我帶作家圈的朋友去看展,洛夫、鄭愁予很感動,也收藏他的作品。哥哥從小到大的作品我都有留著,現在也幫他安排展覽,很多人說他是梵谷,我是西奧。

【楊樹森小檔案】
年齡:1958年(55歲)
學歷:中原大學機械系肄業
收入概況:創作約200~300幅,目前作品1幅約8000~1萬元,已售出100多幅。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406178671&fref=t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