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泠
雖然只看了三個小時,但我終究還是看了很多人都看過的《甄嬛傳》,知道了劇中主要人物的恩怨情仇、生離死別……
心血來潮,選了一個假日晚上,連上youtube,挑了時下最火紅的《後宮甄嬛傳》來看。對於已經將近六年不看電視連續劇的我,這是一個經過細思後的慎重決定。
太愛看所以不看
怕自己脫不了身
六年多不看連續劇不是因為不喜歡看,而是因為太喜歡看。
說也奇怪,不管電視連續劇在演什麼,不管好看或不好看,只要我的眼睛一盯上螢幕畫面,整個心思就會被抽走一半。
甚至有時候,和朋友在小吃店用個便餐順便聊天時,如果小吃店裡頭的電視正在播連續劇,我的眼睛就會不由自主地往螢幕方向飄。
「你有在看這齣連續劇嗎?」朋友看出我分心,會好奇地問我是不是有在看店裡正在播的戲劇。
我並沒有在看那齣戲,只是無法控制地會被畫面制約。
正是知道自己對電視連續劇的抵抗能力奇低無比,不好看的劇都能搶食我的注意力,更何況精采的好劇!所以六年多前,我開始刻意不看連續劇。
不是對連續劇沒興趣,而是不喜歡自己被連續劇的劇情制約,不喜歡那種一發不可收拾、被綁在電視機前面脫不了身的感覺。
所以不看連續劇,可以說是基於一種自制力不夠的自我認識後,對自己所下的一道「理性的命令」!
「而且,工作太忙,實在沒有那麼多時間可以花在看電視劇!」連續劇也真的太耗時間,對工作忙碌的我來說,怎麼算,都不是個「划算」的安排。
但是《甄嬛傳》太紅,紅到成了一種社交話題,不看,會讓自己顯得有些脫節;可是看了又太花時間,還有再度迷上看連續劇的風險,真是左右為難。
「這齣戲這麼紅,總有些道理在後頭吧!到底好看在什麼地方呢?」到處都在討論,我心裡也免不了浮出好奇心。
經過一番思量,我想到了一個主意。我決定給自己三個小時的「時間預算」,把它「看完」!
「這怎麼可能呢?這齣戲長達76集呢!」
我的方法很簡單:「跳著看!」
從第一集開始,看一段跳一段,就一路看到了十八集,看足三個小時就中斷連線,上床睡覺。
「就當看了一場開放式結局(也就是沒有結局)的電影吧!」
有限的時間預算
更需要精打細算
第二天,我找了一位看完全劇的朋友,細細地問了接下來的劇情。
「華妃後來是如何被鬥倒的?」
「沈眉莊後來和甄嬛的感情如何,她的結局如何?」
「安陵容呢?她後來背叛了甄嬛對不對?那皇后呢?雍正呢?還有甄嬛呢?他們的下場如何?」
我一一問過劇中主要人物在劇中的際遇與結局,這樣,便算看完了全劇。
或許,有的看官會認為,看戲搞得這麼嚴肅與計較,會不會太無趣?對我而言,這只能說是一種不得不然的「時間分配選擇」。
在現代社會裡,人們的生活型態千百款,但「忙碌」大概算是普羅生活態樣的「公約數」吧!
因為忙碌,所以必須善用時間。看完七十六集,要花近七十小時,這七十小時,可以用在看電視劇,也可以用在工作、運動或陪家人。
上帝很公平,給每個人的一天就是二十四小時,一分都不會少!但也很抱歉,一天就是二十四小時,一秒也不會多。該把有限的時間預算花在哪裡?需要多一點心思去「精打細算」。
所以,當我選擇只用三個小時看《甄嬛傳》,就等於多了數十個小時,可以去完成一份工作報告,可以讀一本詩集,可以讓自己正著手的小說増添一些進度,可以多在床上睡三十分鐘,可以從大稻埕騎腳踏車到淡水,可以在天母的小咖啡廳和妻喝個下午茶聊聊天,可以回爸媽家陪他們吃個晚餐,可以帶兩個女兒到大安森林公園散步玩盪鞦韆……
當然,這並非否定看完七十六集的「選擇」,完整看完一齣精采好戲,那種暢快淋漓,當然勝過只看三小時,而且也會對這齣戲有比較深的感受與體會,有些感受與體會甚至可以成為一種工作與人生的參考投射,這些都是收穫。而相對的,這也是只看三小時《甄嬛傳》的我,必然會「損失」的樂趣與領會。
雖然只看了三個小時,但我終究還是看了很多人都看過的《甄嬛傳》,知道了劇中主要人物的恩怨情仇、生離死別,也見識到了這齣戲想鋪陳的人心算計與明爭暗鬥的無奈。更重要的是,當別人在談《甄嬛傳》時,我也能插上嘴,跟上這流行的社交話題,不會變成木頭人。
換言之,這有點像在玩一種時間的平衡蹺蹺板,什麼樣的時間分配才是最佳的平衡?在於一己,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而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