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的名片空空的,沒頭銜,朋友卻漸漸熬成C字輩,職稱前面多個Chief,做起管事的頭目酋長。那天一起爬山,做債券主管的翠西在發牢騷: 「真是亂套,那小子升上VP才兩年,SVP還沒夠格呢,就吵著來要ED,煩得我!」
管研究部的老柯也嘆氣,「那可不,現在連MD都滿街走,職位跟物價一樣,通貨膨脹啊。」
職場如江湖,出來闖蕩行走,少不得頭銜名號,此事緊要,非但決定級別薪酬,更攸關身份地位。然則不同的社會、行業和公司,都各有一套職銜文化,或細瑣嚴苛,或浮華虛胖,其中的意涵褒貶與職權消長,只有圈內人才能解碼,外人很容易高估或瞧扁。
譬如我以前工作的報館,6、70人的部門,由一個主任掛帥,下設11個副主任,主任暈頭了,想從中挑個幫手,做「第一副主任」。這下可好,副主任紛紛爭寵較勁,放明槍射暗箭,鬥得昏天黑地,你死我活。蝸牛左角戰右角,外人見了難免竊笑,這麼寒傖,有什麼好搶的?
金融業就不然了,尤其投資銀行,為了見客擺譜,頭銜給得慷慨響亮,加上中文翻譯的放大錯覺,丈八燈台照老鼠,投影巨大可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副總裁」(Vice President),記者訪問金融界的青年才俊,往往用豔羨甚至敬畏的語氣說,這人拔尖啊,「30歲不到,就做了銀行的副總裁」。


放眼中環,副總裁不知有幾大籮筐。 蔡珠兒攝「凡是人就是副總裁」
副總裁有多厲害?這就要解碼了,翠西和老柯講的那些縮寫,是金融證券業的職等,美國和英國的架構相當,但稱呼略有不同,由低而高,這職等階層大致如下:
副理(Associate)→副總裁VP(Vice President),這又分成兩級,先是助理副總裁AVP→資深副總裁SVP →執行董事ED(Executive Director)→董事總經理MD(Managing Director)→總裁(President)→主席(Chairman)
以上這些箭頭,前三個需時較短,每個大約2、3年;後3個就難說了,從4、5年到10幾20年不等。副總裁是第二低職,一個20歲出頭的新人,只要不太蠢,入行3、4年肯定做上,30歲不到的副總裁,蘭桂坊街頭有幾大籮筐。套句老柯的尖酸話,投資銀行裡,「但凡是個人,就是個副總裁。」
不過,這也要看情況,視乎職權斟酌衡量。兩岸三地國情相異,有好些投資公司,依然沿用日式或者老派的企業架構,譬如我最近認識的張君,是北京一家大型證券商的副總裁,他真是公司的二掌櫃,位高權重,管理上千員工。
除了前面說的職等,還有職位頭銜,這就更龐雜了,頭目(Head)酋長(Chief)滿天飛,大官小官遍地威。層級肥腫擴張,公司浮誇務虛,肆意給員工升職封官,連「經濟學人」都批評,企業職銜太過膨脹浮濫。
我們這些沒地位沒頭銜的人聽了,感到無限安慰。

《甜水令 蔡珠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