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直航開通,台商在香港轉機的機會大幅減少,但香港與台灣間的交流與經貿往來卻反而日益升溫,擔任穿針引線角色的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功不可沒。甫上任的辦事處主任鄭偉源更希望促成簽署類似ECFA的協議,把香港與台灣的經貿交流提升到新的高度。
到任台灣不久,鄭偉源就發覺,今年1~9月港台雙邊貿易額比去年同期減少11%,而全球經濟復甦緩慢、大陸內地經濟成長減緩等因素,都是使得港台貿易額萎縮的主要因素。
雙邊經濟結構具互補性
鄭偉源認為,雖然大環境不佳,但是港台兩地還是有很廣闊的空間來深化經貿交流與合作,甚至可以考慮簽訂類似ECFA的經貿合作協議。由於港台兩地的經濟結構有很強的互補性,雙方簽訂經貿協議可以形成優勢互補,促進雙邊投資貿易。
鄭偉源強調,香港雖然已經是零關稅,因此不能在自由貿易協定提供進一步關稅優惠,但經貿合作協議卻可以彰顯簽約雙方加強經貿關係的決心,會帶來貿易創造效應。
此外,由於目前平均關稅率已不高,商界更重視貿易便利化措施,經貿合作協議就可以朝向通關便利化等方向發展。
雖然到任台灣不滿4個月,但鄭偉源對於港台經貿的靈敏觸覺已經讓不少在地人感到驚訝,這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他豐富的外派經驗與充足的事前準備。
在今年8月接任台北的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主任一職之前,鄭偉源曾分別派駐新加坡與廣東,在擔任香港駐粵經濟貿易辦事處主任期間,更遭遇了全球性的金融海嘯,成為工作生涯中的一大挑戰。
鄭偉源表示,在2008~2009年金融海嘯期間,是廣東珠三角地區的港資加工貿易企業最困難的時期。當時駐粵辦為了幫助港商,與經貿部門保持緊密聯繫,分析廣東省與相關部委即將推出的政策,然後透過每周出版的「駐粵辦通訊」,向當地港商發布相關政策與法規的最新資料。
協助港商進行升級轉型
除此之外,鄭偉源還組織考察團前往廣東省東西部與山區城市,協助港商了解不同經商環境。並且舉辦各種研討會,幫助港商進行升級轉型與開拓內銷市場的策略。
面對廣東陌生的經營環境,鄭偉源臨危授命、成功協助港商度過困境,箇中關鍵,就在於他永遠做好充足的事前準備,所以辦事效率極佳,大幅縮短了新職務的適應期。
鄭偉源表示,他在派往外地前,都會閱讀關於當地的歷史、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發展資料,了解當地的最新情況。而到任之後,也會盡快與當地的港商聯絡,透過他們了解當地經商、工作、生活的第一手資料。
而在外地工作繁忙之餘,鄭偉源也沒有疏忽與家庭的聯繫。他表示,若是情況許可,會儘量將工作集中在周一到周五,並在周末把時間留給家人。而在派駐廣東時,他常常從廣州搭乘2小時的火車到香港陪伴家人。就算現在派駐到台北,他也會趁休假回香港,家人與小孩常到台北探望他。
鄭偉源表示,由於現在資訊科技發達,就算與家人身處兩地,也能透過whatsapp等即時通訊軟體時時保持聯絡。而外派工作最辛苦的地方,就是不能每天陪著家人與小孩吃飯,也常常錯過小孩的學校活動,讓他特別感到遺憾。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