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行宜

如果,你是職籃主將,在季後賽決勝負的倒數關鍵數秒,球隊只落後一分,全場爆滿的主場觀眾,眼巴巴地望著你發動最後一擊,但你卻失手,球未進籃框。

如果,你是王牌投手,在總冠軍爭霸戰的九局下半,只差一個好球數即可率隊奪冠,卻因一個失投球被逮中,遭逆轉而吞敗。

自己絕非故意放水,這是無心之過,但不論如何,砸鍋落敗已是事實。身為團隊主帥的你,此時感受是什麼?

是悔恨自責或充滿罪惡感?是自認無能或自我貶抑?是先怪罪其他成員或詆毀旁人,表明不應由自己獨扛罪責?還是強調外部變因之不可控性,以降低自己的責任分數?

不管是上述那一種感受,都是可被理解的情緒反應,但也都於事無補。

依據精神分析大師阿德勒在《自悲與超越》一書中的研究: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但沒人能長期忍受自卑,它定迫使自己採取某種行動,以解除此緊張狀態。

因此,當不慎滑鐵盧時,自我價值受到強烈衝擊與挑戰,而潛藏之自卑感將張牙舞爪地逐步進逼。

為解除此內在壓力所採取的行動,可能是氣餒地自我貶抑、將罪責歸咎他人,或反以優越感自我陶醉與麻痺。但由阿德勒的研究可知,上述這些舉動都無助於消減自卑感所致的壓力,且問題不僅依舊存在,更將日漸膨脹擴大。

豐田汽車改善流程有個著名的「五個為什麼分析(5 Whys)」。透過反覆提出為什麼,順藤摸瓜地確認特定問題的根本原因。

建議團隊領導可採取上述「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方式,如同剝洋蔥般,層層剝解遭逢挫敗時的自我心理狀態。設法探究情緒的源頭,再安定內在波動,以便讓自己從情緒漩渦中抽身而出。

運用五問法抽絲剝繭地剖析後,個人情緒反應的源頭,可能是擔憂喪失在團隊中原有的地位與尊重,或因失敗觸發了自卑反應,並導致自我價值的減分效應。前者的個人價值認定源自外部評價,後者則為內在尺規,而不論取決於外在或內在量尺,最終均造成對自我存在價值的恐慌與質疑。

不可諱言地,球賽因你的失誤而全盤皆輸。但在率隊奮戰的過程中,只要曾竭盡全力地付出,就不會全然一無可取。應試著盤點過程中的點滴,並以瑕不掩瑜的心態,對於自己或團隊的創見或成果用力按讚,或大聲地振臂歡呼、加油打氣。

沒有人喜歡挫敗的感覺,但也不必因一次的失敗即全盤否定過程與存在價值。能體認這個道理,並安撫內在的質疑與恐慌後,就能朝向阿德勒所指的另一正道努力,亦即:持續努力改進,以脫離自卑所致的緊張狀態。

據聞,肌肉纖維會因運動出力而斷裂受損,肌纖維再生復原時,會分裂增生數個肌纖維。持之以恆地鍛鍊,便能練出結實強壯的肌肉與肌力。

如何過渡失敗低潮的心路歷程?如何由挫敗中吸取養分?如何處理善後工程?這些面對失敗、處理失敗的經驗,宛如復原增生的肌肉纖維,若處理與因應得宜,能協助自己及團隊練就更強韌的能力、更抗壓的心理素質,能承擔未來更大的責任與使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