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位壽險業務員來說,台灣人壽宏信通訊處區經理紀宗佑不是位天才型的選手,因為他摸索1年多,才達到百萬圓桌(MDRT)的成績;以一位通訊處區經理來看,紀宗佑也不是個深具煽動力的主管,因為他是一步一步慢慢建構出自己的團隊,但紀宗佑勝在「堅持」及「相信自己」,終究能逐步完成理想。
原本只是想磨練行銷能力、學習建構人脈、與學著如何做人,紀宗佑在2009年加入台灣人壽,不過,爸媽覺得他半年就會「陣亡」,到父親安排好的證券公司上班。
紀宗佑一開始靠著父母、親友及長輩的支持,順利成交新保單,但第3、4個月馬上進入撞牆期,幾乎沒有保單成交,甚至接下來的1年,全年收入僅36萬元。
請教前輩 強化行銷能力
但紀宗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是不是不適合這份工作,也沒想過中途轉職,他只是認為是不是最近運氣不太好,還是自己行銷過程哪裡出了問題,於是一次又一次回到單位請教學長姐,將前輩指點的行銷方式錄下來重複聽,再將自己可能沒有想到的概念記錄下來,強化自己的行銷內容。
2011年,紀宗佑就真的達到年薪百萬元,也獲得百萬圓桌(MDRT)榮譽,他形容這是「突然開竅」,由於台壽是以職域開發、校園經營為主,紀宗佑9成9客戶都是教職員,他用1年半把基本底盤打好,客戶也用這段時間觀察他,之後再配合好的商品,行銷開始順暢起來。
後來很多老師客戶都會指名跟紀宗佑投保,而且只要保單一到期,滿期金要再投保,第一個也是想到紀宗佑,有時才解釋保單不到5分鐘,保戶就決定要投保,這都是前面每周辛勤拜訪、服務打下的根基。
受到刺激 開始發展增員
至於開始發展組織,主要是受到表弟宏信通訊處區經理魏嘉宏的刺激,表弟晚他1年多進台壽,卻只花了1年9個月就晉升區經理,讓紀宗佑開始深思自己是不是要一直靠行銷走下去,這樣路是否能長久?於是他開始透過網路增員,一開始就找到5、6位新人,第一次當小主管,紀宗佑很興奮,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經驗都傾囊相授,為了讓這些新人能留存下來,紀宗佑甚至帶著新人實地行銷,幫助他們成交。
結果3個月過去,這5、6位新人紛紛離開,有位以「龍來專案」引入的同業新人,讓紀宗佑花了最多心力輔導,卻在領到10多萬薪水的隔日,傳簡訊給他表明自己不適合這份工作,這些夥伴的離開對紀宗佑是極大的打擊,「我覺得自己是真心換絕情!」當時紀宗佑忍不住在辦公室崩潰痛哭,覺得自己花時間、心力帶新人,最後是一個也留不住。
一般故事到這裡,大家以為紀宗佑會自此放棄增員、發展組織這條路,沒想到他越挫越勇,回頭檢視自己哪裡出了問題,第一就是網路增員,彼此沒有足夠的認識及互信基礎,心裡話不敢明講,累積挫折後就會離開;第二是紀宗佑「直接給新人魚吃,卻沒有教他們釣魚的方式」。
改變訓練方式 重組團隊
於是紀宗佑重新來過,從同學的妹妹、自己的弟弟開始重建團隊,因為熟悉,很多話可以直接說出來,也因為這些夥伴都是確定要在保險業打拚,擁有堅定的意志與信心;第二是紀宗佑改變協助方式,先在辦公室演練行銷時可能遇到的問題,再陪同拜訪客戶,由夥伴自主行銷,必要時才提供協助,紀宗佑說:「這樣新人就能賺到經驗與成就感。」
紀宗佑去年7月順利晉升區經理,下個目標就是繼續擴充人力、培育出更多區經理及主任,讓自己的組織更穩固。
壽險業要做兩件事,業績與增員,新人只要有心發展,我都願意協助。進台壽就要有拚高收入的毅力,若只要1個月1、2萬元,去其他地方打工也會有。
新人最重要就是勤勞,靠腿跑出活動量,即便我已經是區經理了,一天仍至少要五訪,且跟客戶坐下來談到商品,才算一次有效拜訪,這樣日後才可能成交,一天五訪,一周就有25訪,一個月就有100個客戶,活動量越大,成交機率就越高,有一定的訪數後,我不相信業績還會掛蛋。
另外一個重點就是「能聞到機會的嗅覺」,有次去西螺拜訪客戶,回家路上看見很多學校,心想還有時間,就進去跟校長爭取隔天一早說明團保的宣傳機會,隔天清晨5點我再從台中開車到西螺,晨會時只用3~5分鐘做說明,接著半年我依舊一周開一個小時的車去那所學校服務,中間僅成交團保,但前年美元保單利率調整,居然有三分之一的老師跟我投保,我相信只要先打好基礎,努力就會慢慢發酵。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