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仁丹雖來自日本,100多年前問市,其中卻有台灣給的靈感。

1893年,廣島出身的年輕人森下博在大阪開了一家「森下南陽堂」,做藥物的原料批發,也自製一些芳香劑和美容的「美白丸」。日本治台之初,日軍號召各種職業的民間人士同赴台灣,森下博或許緣此而有一趟台灣行。他隨軍隊登上台灣,發現島上居民都會口含一種涼涼的東西,以抵抗濕熱瘴癘之地的各種傳染病。回日本便開始研發類似的保健藥品。1905年,紅紅的、顆粒狀的仁丹就上市發賣了。

將新商品取名「仁丹」,也與森下博的台灣經驗有關。他在台灣看到民間把藥丸叫做某某「丹」,也如法泡製。取「仁」字,則因儒家有所謂五常,「仁義禮智信」,仁為五常之首,藉此強調道德,倒未聞與台灣有關。

「旅行帶仁丹」曾流行
森下博很會宣傳,也是日本近代最早善用廣告的大商人之一。1900年,推出梅毒藥的時候,森下博在各大報紙整版整版刊登廣告,全國各地街頭巷尾也大貼海報。到1905年換仁丹登場,手法更大氣派,營收的三分之一都放在廣告上。台灣戰前的日本時代,仁丹自然也是報紙廣告的常客。

仁丹風行台灣,二○年代,幾個揹藥兜售的日本籍小販,在全台行騙多次。有一次騙到台中,得知道學校將辦遠足活動,故意在午後4點放學前後打電話給藥房,自稱是學校職員,因學生遠足,要訂仁丹200包。因「旅行帶仁丹」已透過廣告深植人心,藥店店員不疑有他,持貨前往,看見一位穿西服的人站在門口,誤以為是老師。騙子收下仁丹後,未馬上付款,反而要店員回去拿收據來。隔天,店員拿了收據再到學校,才驚覺上當。

仁丹創辦人森下博擅長廣告行銷,他的商標策略也與眾不同。100多年前,當他要推銷治療梅毒的藥「毒滅」時,竟然畫上普魯士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側臉頭像,兩者八竿子打不著,但廣告文案寫得巧妙,「俾斯麥是知略絕世的名相,毒滅是唯一殺黴的神藥」,藉類比俾斯麥,來哄抬自家藥的身價。

輪到仁丹新登場,森下博又創造出一位大人物模樣的標誌。此人頭頂大禮帽,身穿大禮服,華麗的垂穗肩章,搭配嚴肅無笑的面容,唇上兩撇鬍子,鬚尾往上翹。據日本仁丹的官網指出,森下博的孫子曾問他,仁丹商標那個穿大禮服的軍人是誰,他笑著回孫子,那不是軍人,而是外交官,「仁丹正是藥的外交官」。外交官在世界跑,森下博希望仁丹也像外交官,行銷全世界。

到今天,森下博在天上一定嘴角掛著笑,仁丹確實跨出日本,至少在台灣,「翹鬍子仁丹」仍深印在一般人的腦海裡。

陳柔縉《老牌子到台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