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政達

就應該是冬天時節,已經冷了,她爸爸就在灶頭上為家人做菜,整個屋子都是香的,眾人期盼中,圍聚來吃飯扒菜。

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記憶,這家人團聚的情景已一去不返,讓這個女兒越來越懷念。她爸爸和媽媽都是河北保定師範學院的畢業生,就在保定的學校擔任教員,生下她和兩個弟弟。

那時,爸爸常為她做菜,她印象很深的一道菜就是梅干扣肉。在她的家鄉,這是相當平常的菜,來到台灣後,她才知道扣肉非常普遍用在台灣人的菜肴中,扣肉講究的是火候,是以分來計算那塊三層肉熟透的程度。她記得爸爸在意的就是那個「扣」字,好像是用梅乾菜的香甜,可以把一塊肥肉的油脂扣住,做成一道不搭軋的菜。中國菜裡有很多這樣的表現,像是梅乾和扣肉,或是她曾經見過的,許多在一起的丈夫和妻子。

她是結婚來的,又和許多中國配偶一樣離婚後,自己去找工作,但她的京片子又跟台灣人格格不入,台灣認識的友人和工作的同事常問她有什麼家鄉菜,有時她會下廚做道菜給同事吃,最常做的就是爸爸的梅干扣肉,她一早去廚房買梅乾菜和三層肉,先處理梅乾菜,讓味道出來後,就放進去蒸肉。總是到某個時刻,大概就是肉香味飄出來的時候,她就會想起爸爸。

她把台灣賺到的錢都寄回河北養家,打電話回家,退休後一耳重聽的爸爸來接電話,「姊姊啊,」爸爸好不容易搞清楚打電話來的是誰以後,總會不經意地透露出一個爸爸的關懷,像是梅干扣肉的氣味,「妳在台灣過得怎樣,丈夫對妳好嗎?」她沒有跟爸媽說她已離婚的事,還說丈夫也是個教員,在台灣,就像回到家一樣。

那年,弟弟打電話來告訴她,爸爸中風的消息,她趕快請假趕回保定,陪著爸爸住院,爸爸看來氣色仍好,住院第三天就偷偷地跟她說想吃家鄉味。好啦,她回到久違的家裡的灶頭,也學著爸爸的步驟做了一道梅干扣肉,偷偷帶進醫院,瞞著醫生護士給爸爸吃了一口。爸爸看著那道似曾相識的菜,似乎顏色和氣味喚起了他的回憶,他大大地嘆了一口氣,讚道:「姊姊啊,妳在台灣學到了一手好手藝啊。」她抿著嘴笑,「爸爸,這道菜是你教我的啊。」

沒有醫生可以解釋,也不會承認,一道又油又鹹的梅干扣肉竟有治療的作用,她爸爸住了沒多久就出院了,只是從此以後必須更長期地待在家裡。她回到台灣,雙親的餐點就由弟媳婦來張羅了,只是,她永遠相信,在父女間有這麼一道菜,那是屬於她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