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佛經有一段令人不解的故事。
當佛陀自知年老不久於人世,召來長久隨伺在側的弟子阿難,問他可願意求佛陀長久駐世,如果他求了,佛陀便能長在人間,渡眾濟世至少再一阿僧祗劫。
不料佛陀連問了3次,阿難都像著魔似地心神恍惚,不出一語,於是佛只好長嘆一聲,於80歲那年圓寂辭世。
因此阿難在後世文獻裡飽受責難,佛法會滅,佛無法為末法眾生說法,都可以歸究於阿難在這緊要關頭失神緘默。連阿難自己事後都懊悔,只能以魔鬼從中施法,一時「鬼迷心竅」來解釋。
佛經裡阿難一直是個最具「人間性」的代表,他是佛陀親堂弟,有著相似的威儀美貌,又言語柔軟,處世圓融,被佛陀指派為僧團「機要秘書」,舉凡對外發言交涉,對內管理僧眾,都由他一手處理。更由於長年親近佛陀,比別的弟子更有機會聽聞教法,甚至代為說法,因而有「多聞第一」美譽。
接受女人進入僧團
可多聞並未使阿難早早開悟(阿難是惟一在佛陀死後才證阿羅漢的大弟子),反而為佛陀生前40年的傳教事業,帶來諸多事端麻煩。最為人熟知的,便是他的軟心腸,求得佛陀甘冒佛法傳世「少五百年」的遺憾,接受女人進入僧團。即便例行的布施分餅都還扯出與女眾的「曖昧」糾紛,《法華經》更有他被愛慕他的女人施咒險些破戒的故事。
當時印度女人社會地位甚至低於首陀羅(賤民),且兩性關係比起漢文化來又開放不知凡幾,女人進入僧團的管理令佛陀頭痛不已,這些不得不說是阿難的特殊性格使然。
然而整個大乘的精神卻又在阿難這個人物身上具體呈現:現世的圓融,慈悲無分別,服伺佛陀及大眾不證涅盤。
誰說他不是真正一個大菩薩?
《我的雲端情人 陳克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