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確的時機」,用「便宜的價格」,買進「優良的股票」,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要能「控制貪念」,不可急功近利,更不要以「價超所值」的方式買入股票。
當成交量「極度萎縮」、股市一片悲觀、眾人「哀聲嘆氣」之時,就是「進場」的最佳時機。
在股市出現「重挫」,讓眾人沒有勇氣的時候,反而是「低檔買進」的最好時機。
股價經過評估,如果夠低,就應該買進,不要一昧貪低,最低價是「事後」才能知道的。
在「跌勢末期」,要拿出「膽量」有計劃性的「低接股票」,才不至在回升行情中,望股興歎。
買進之前,就準備接受暫時性的「套牢之苦」,深信買進「不久之後」,就會「回升獲利」。
趁股市市況不佳,企業出現「暫時性挫敗」的時候,「低價」買進績優股票。
股票買進時,動作要「慢」、要悠然,只有跌的時候才買,決不在行情好的時候「追價」。
有言:「量小好選股」,標的股在「成交量小」的時候,容易買到「好價錢」。
選股策略
選股在於收集個股最新資訊,並解讀「股價」是否已充分反映「現在與未來的業績」。
集中選股,至多購買「五家股票」,以方便「追蹤和考核」。
好公司能具備:「超強的盈餘成長性、優秀的經營團隊、市場的領導地位、不斷有新的投資效益、股價低於企業的內在價值且基本面穩健、長期前景不錯但目前暫時未受到市場青睬」。
預知「主流股」的方法,在於洞察同類股中是否有多檔強勢「盈餘成長股」。
找出仍然處於成長階段的產業,並且投入這行業最看好的一家公司。
「最近二季盈餘」明顯提昇、未來展望又好,是「飆股」常見的特性。
今日的投資人,絕難從「去年的業績」或「今年的配股」中獲利。股價多已反映。
選股要檢驗其「股價的水準」、「近期的營收和盈餘成長性」、個股的新聞和動向、籌碼的分佈、法人的持股比例和動向、大股東的申讓和質借比例、融資卷的比例和變化。
注意營收創新高的股票。新興賺錢的行業。新的警示股。創新高和新低的股票。
空頭時期,注意新上市,尚未表現過的績優股票。
選股的三要素:簡單度(核心業務)、透明度(財務和營收和能見度(產業前景和獲利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