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鼠

這幾天,FB幾乎被「大仁哥」洗版。


《我可能不會愛你》風光入圍8項大獎,最後摘下7座金鐘,但有發現嗎?話題幾乎都圍繞著飾演「李大仁」的陳柏霖,而這個讓他爆紅的角色,卻是現實生活中不是每個人都當得起的「備胎」,何況他還是一個「宇宙無敵超級霹靂大備胎」。


不禁讓我想重新思考:當個「備胎」真有那麼糟嗎?尤其是,如果我們對於「感情世界裡總有一個付出比較多的」邏輯是有共識的情況下,為什麼不能接受有所謂「備胎」的存在?除非剛好感情狀態雙方是旗鼓相當、不分軒輊,那麼愛情的天秤自然能處在一個相對和諧的平衡上;但如果是一邊佔上風、另一邊自然會居劣勢,從現實經濟學的角度來講,這樣的愛情供需法則,佔上風的可以稱作是「供不應求」、劣勢那方則是「供過於求」,而供不應求的那方還會出現待價而沽、或競爭者競標的情況,若換作是你享有這種優勢,不會想看看有沒有更好的「那個人」嗎?


因此,做為「備胎」一方,你能多要求什麼?你能怪對方只有在無聊的時候才想到你嗎?為什麼不換個角度想:輪到我展現自己的時候了!當然如果運氣好,他突然發現你其實是一顆鑽石的時候,就有機會平起平坐,從備胎變成正胎;只是大多時候都是一次又一次體驗著「備胎輪迴」的過程。但重點來了!你給自己幾次被對方當備胎的「額度」?一次?兩次?其實如果是我,可能會沒有次數限制,除非是哪一天我不喜歡他了才有可能喊停,或許你會認為這又是何苦:「你把對方當寶、他卻把你當草」,但對我而言,我是在對自己的感情負責,因為現在的我就是喜歡這樣子的他,至於他喜不喜歡我不是我能控制的,不是嗎?


如果你問我:「要怎麼當好一個備胎?並且讓戀情能開花結果。」我會跟你說:「好好的過你自己的生活」,無論是台灣的「大仁哥」,或是安海瑟威在《真愛挑日子》裡飾演艾瑪的角色都是如此,他們並沒有因為愛不到,或是不斷的被當備胎就放棄愛的權利;因為愛,使得他們接受、承受自己是「備胎」的事實與處境。相較於他們,那些因為怕受傷而不敢去愛的人,其實真正愛的是自己,不是嗎?


當然,沒有人想被當成「備胎」,但如果有那麼一個能讓我掛心、不顧一切追求的人,我想我願意去承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