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仁麟
2011年5月4日,加拿大作家德瑞克.米勒(Derek K. Miller)在個人網站上發表了人生的最後一篇文章,標題是:「最後的貼文(The Last Post)」,向世人宣告,他已經死了。
這篇文章其實不是德瑞克親手貼到網路上的,而是他在生前先寫好,同時交代給朋友,說如果他走完人生旅程,就把這文章同步發表。
這件事到今天仍然是全球網路上的熱門話題,引起世人對於網路的社會和文化意義重新思考。相關的想法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提到網路保存人類記憶的議題,另一類則提出了「數位靈」這樣匪夷所思的假想。
像德瑞克這樣,持續在網路上寫作的人愈來愈多,這些人早晚都會離開這個世界,但他們所留下來的隻字片語都將可能是珍貴的遺產。如何透過有效的方式找到值得保存的內容,並且系統化的長期保存?這件事到目前一直沒有人能找得到答案。
另一個問題是,幾百幾千年後,網路世界會愈來愈像個垃圾場和亂葬崗,我們可以想見那些主人已作古多時的個人網頁、部落格(甚至臉書)被湮沒在數位世界的荒煙蔓草之間。那不只是網路資源的浪費,也會同步為虛擬和實體世界的負擔,更嚴重的是,我們用什麼標準來評斷,說這些內容是社會的資產還是垃圾?
以上這些思考,長久以來一直被陸續討論到,但是,在這樣的思維之外,有人想到一個更讓人震驚的「數位靈」想法,這件事情一旦成真,勢必會改寫人類未來的歷史與命運。
所謂「數位靈」,是把人的思想和智慧長期保存在網路世界裡,這樣的想法的理論基礎是:資訊科技愈來愈進步,透過人工智慧,把一個人在生前寫過的文字當成材料來分析歸納,那即使這個人死了,他仍能在數位網路世界中持續思考甚至和生前的親友對話著。這個人也等於像個鬼魂,永遠活在數位世界裡了。
這樣的想法出現之後,在全球學術界造成巨大的衝擊,也引發了許多不同立場的討論,有人質疑這種用電腦人工智慧所創造出來的「鬼魂」的合法性和倫理性,這對活人的世界會帶來什麼樣的衝擊?
也有人認為,這樣的科技一旦問世,勢必會引發一場歷史性的知識革命,因為人類可以讓天才永遠不死,甚至在網路的世界中繼續用「數位靈」來工作,繼續生產更多偉大的作品。甚至,我們可以想辦法,讓孔子、李白、柏拉圖、達文西、莎士比亞這些已經過世多時的天才,以「數位靈」的方式在電腦世界中復活。
對於這樣的科技運用,各方的爭議到目前看來尚難以定案,但可以確定的一件事情是,人類的好奇心是永無止盡的。所以「數位靈」的出現,看來只是早或晚的問題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