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的背後連結一個人的鄉愁,義大利人且認為飲食與性有關。印度有一本小說《香料情婦》卻一反食物和情慾互為掛鉤的書寫,相反地認為食物會轉移人的情慾,所以食物是一種替代。「我才不需要去愛可悲的凡人男人。」原來可以不成為男人的情婦,而成為喜愛事物的情婦,也就是甘願為自己所愛的事物奉獻一生地當一名情婦。


「妳是不重要的,情婦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舖子和香料。」老師傅對喜愛香料的女人這樣說,情婦都是注定被「油火」炒過的命運,老師傅要香料情婦只對香料專心,別分心去愛男人。


怕活力被情慾炸乾
但問題來了,下凡的女子怎能不被世間情愛吸引,怎能逃過世間愛情的歷練?香料女人後來去美國開了香料舖,一個寂寞美國男人來到店舖並愛上她,女人想這麼多的愛怎麼喘得過氣來?是要暫時不給,還是永遠不給?她陷入掙扎。
常有人跟我說男女在喜愛事物的表現上,初始女性都表現得不錯,但到了專業的競比時,女人常無法爬上頂端,其原因就在於女人無法專心或得分心至其他事物上。就像小說的香料情婦在歷經掙扎後,卻被情慾大火給炸乾了。
女人對香料說:「你們一直是這麼多年我活下來的一個理由,不要用誘惑來懲罰我。」誘惑是一種懲罰,人要「反誘惑」卻終究不可得。
這些年,我也不斷在朋友身上見到被愛情淘洗後的改變,總是幾年不見就一切不再如初了。人不僅會改變,連喜愛的事物也會改變,要為所摯愛事物堅持並燃燒下去,是有難度的。
這讓我想到文學家卡夫卡曾說:「語言是文學家的情婦。」這和香料情婦有雷同意味,我想自己不也是一個「文字情婦」嗎?我能夠「反誘惑」嗎?


鍾文音《風月小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