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走後,媽媽憂鬱寡歡,醫生的建議,聽來真是不孝啊……
父母親是農業社會的傳統夫妻,日常生活吵吵鬧鬧配三餐,對話像仇人、動作有如開戰的前奏,不過彼此卻認定對方是無可取代的。夫妻鬥氣幾十年,爸爸媽媽的感情深度,不輸每天都會手牽手散步的夫妻。
思念老伴 了無生氣
當爸爸離世,後事處裡完時,媽媽變得憂鬱寡歡,一開始我不以為意,日子一天天過去,轉眼已有2個月,心裡開始擔憂起來,尤其看到媽媽兩眼無神的時候,心中更是焦慮,試著故意丟三落四,想引起她的注意,卻發現,媽媽不再像之前大聲的斥責我,只淡淡說:「你長大了,我老了管不動了,留給你未來的老婆管吧。」從來不曾如此輕聲細語的媽媽,讓我決定帶她去看醫生。
帶媽媽到精神科看過後,醫生說:「與你媽媽對話時,聽得出生命中好像忽然缺了什麼,而這樣東西,卻是支持她走下去的重要因素。」在我對醫生說明家中情況後,他建議,雖然爸爸回不來了,但可以試著讓家庭回到以往那種吵吵鬧鬧的情形,甚至試著用爸爸之前跟媽媽講話的口氣,來與媽媽互動,或許能喚起她的精神,如果有起色了,再來看一下。
回家的路上一直在想,要我對媽媽講話時,像爸爸以前那麼兇的口氣,做兒子的真的做不出來,不要說鄰居會講話,就連自己也會覺得是不孝的行為,於是告訴自己,再過一段時間看看,或許當媽媽傷心時間過了,就會回到以前的活力。
又過了2個月,媽媽還是一樣。一天夜晚3點多,我睡不著想下樓看看電視,正在開燈後,忽然驚見,媽媽坐在掛著爸爸相片的牆上前喃喃自語,那一幕讓我更堅定,媽媽會如此是因為爸爸的離開。
溫良恭儉 開不了口
不斷告訴自己,孝不孝順跟媽媽的健康比起來,我寧願看見媽媽健健康康,先讓她的精神回復正常,是我現在唯一的願望,決定採用醫生的建議。
由於爸爸還在的時候,常常對我說:「我跟你媽媽是夫妻,所以我們講話是用同輩的口氣,但是你是兒子,千萬不能像我一樣跟你媽媽這樣講話。」所以我根本不曾對媽媽大聲說過話,現在要開口,第一句就有困難。
鼓起勇氣,試著用爸爸以前常在媽媽坐在電視機前睡覺,大聲對她說話的態度,「現在是妳在看電視,還是電視在看妳,妳以為電力公司不會收妳睡著這段時間的電費嗎?」媽媽忽然嚇醒,瞪大眼睛,轉頭大聲的回應:「你是在靠夭喔!沒吃飽廚房還有飯啦,被你嚇得睡不著了啦!」沒錯,這種感覺跟口氣,就是之前跟爸爸互動時的元氣。
媽媽起身笑著對我說:「我以為是你爸爸呢!」就在媽媽往樓上走時,我忍不住掉淚,那是一種安慰、一種找不到文字可以形容的激動,從那次起,我嘗試著,讓媽媽在做每一件爸爸看不過去的事情時,讓她體會到,爸爸隨時都會在一旁碎碎念的情形。
慢慢的媽媽重拾以往的活力,再帶媽媽去回診時,她一直不要去,還大聲回我:「看過精神科的人,即使沒怎樣,也會變得笨笨的!」拗不過她之後,我不放心的打電話給醫生,說明現在情況,醫生說:「你媽媽現在已經好了,因為只有正常人才會有這樣的反應。」心中大石頓時放下了。
毆陽藤工╱嘉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