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十四歲、替父親還了近兩億元債務的錦鯉場第二代經營者鍾瑩瑩,希望能以她自己努力的故事,鼓勵年輕人不要嫌棄傳統產業,只要能建立品牌化、精緻化,朝向國際化,一定可以扭轉危機,鍾瑩瑩今年更有了屬於自己的錦鯉學院,要讓理想在世界發光發熱。

二○○三年,鍾瑩瑩父親投資土地失利,負債兩億,家中經營的錦鯉場卻因景氣愈來愈差,靠著內銷市場根本撐不起來,此時才二十六歲的鍾瑩瑩毅然接起家業,更帶著台灣錦鯉魚走向全世界,成為台灣觀賞魚外銷歐美市場前三大,年產值超過五千萬元。

父親鍾英哲在崙背鄉經營欣昌錦鯉場,鍾瑩瑩原本學的是藝術,一直覺得父親很會賺錢,所以她經常大手筆刷卡,是個非常追求時尚的女生,直到八年前,看到父親因為投資失敗,負債累累,總是趕著「銀行三點半」,加上弟弟對經營錦鯉完全沒有興趣,不忍心父母親愁容相對,毅然承接家業,才發覺壓力大到不是她所能想像。

或許是學藝術的浪漫,讓鍾瑩瑩看到錦鯉不同的樣貌,總是謙說自己是錦鯉界的「白紙」,更巧妙地把這個白紙概念,放在魚身上,因為判定一條魚漂不漂亮,其實是很主觀,利用白紙上的潑墨形容魚,卻變成鑑賞錦鯉的行銷技巧,像極具潑墨寫意的「昭和錦鯉」,同樣的紅白黑三色,卻能有截然不同的欣賞角度,更提高外國人對台灣錦鯉的興趣。

鍾瑩瑩把欣賞國畫的方式用在錦鯉身上,幫家裡的錦鯉身價提高了數十倍,即使是原本父母覺得很醜的魚,拿到國外參展,在濃厚的東方風情襯托下,經常賣得一條都不剩,於是至今留著一頭長髮,就是「為了魚留」,每到國外參展更一定是旗袍上身,展現濃濃的東方女子色彩。

鍾瑩瑩說,歐洲的消費者將觀賞魚當成「寵物」,是生活的一環,加上歐美人士喜好東方文化,於是她發揮藝術專業,參展時特別將攤位設計得很有東方風情,結合蘭花、小橋流水,再泡上一壺道地的台灣烏龍茶,身穿旗袍展現茶道,將錦鯉與東方文化巧妙結合,更善用異業結盟,推出錦鯉照明設備、水處理系統、造景設計,帶領欣昌殺出一條活路。

鍾瑩瑩的「八年抗戰」,不僅為家中傳統錦鯉養殖找到活路,年輕的她更已開辦錦鯉學院,要將台灣錦鯉發揚光大,她的努力和電影名導演魏德聖同獲選為Didcovery頻道台灣無比精彩的人物專訪,展現台灣人不屈不撓的奮鬥故事,值得喝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