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收藏的東西及理由百百種,痴迷的心卻只有1種,愛到無法釋手。
當李心怡在20歲決定以湯匙作為收藏時,她沒料到自己會著迷於此民生用品,本心只是為留學生涯覓到值得留下的記憶,跨入收藏後卻愈買愈多,在美國購入百支「到此一遊」湯匙,赴歐洲旅遊邁入古董境界,講究雕工、設計、材質,圖案還要與在地風情、傳說故事有所連結,愈買愈精緻,收藏的雖然是湯匙,也是生命成長的歷程。


若非得要收藏,你會選擇什麼?李心怡在美國念大學時,身邊一群好友都在為留學生涯找尋能留存的記憶,「有人收藏杯子、旗子、明信片…,這些大家都有,並不特別。」她發現,「每個景點都會有湯匙」,從「到此一遊」的觀光區紀念起步,展開收藏湯匙的旅程。
 「念書沒錢,買8元、10元美元的,愈看愈多、愈買愈多。」然而,真正讓她陷入收藏泥淖的,卻是返國工作後的一趟歐洲行,「古董店、跳蚤市場是最能夠挖寶的地方。」她看到皇室湯匙的孔雀雕花,愛不釋手;湯匙的材質竟也包羅萬象,不鏽鋼、銀、木頭、貝殼、陶瓷、石頭,真正踏入收藏寶山。
 

逛歐市集 購入皇室湯匙

「在美國買的都是紀念品湯匙。」李心怡說。每州有州花、水族館有魚形湯匙,圖案有動物、人物、建築,為了吸引觀光客掏出錢包,紀念品湯匙都與在地特色緊密結合。這也是她的收藏初衷,只為了讓自己的旅行有個實質記憶。
直到15年前,她到英國旅行,每個周末都到跳蚤市場尋寶,「在倫敦的諾丁丘(Notting Hill)有300多攤,能找到的湯匙(店家)不多。」仔細蒐羅,她在1間有50多支湯匙的店內,一眼就看到英國皇室收藏的孔雀湯匙,「鏤空孔雀花紋,相當典雅。」
或許是店老闆看出她極愛這支湯匙,非買不可,竟說:「沒辦法只賣1支。」她努力挑選,結帳時共買了7支。在歐洲開了湯匙的眼界後,收藏的等級從紀念品晉升到古董,「走到這一步,花了不少學費。」她說。
 

北歐芬蘭 生日年分湯匙

其後,每回出國旅行,她必買湯匙,「10年前到芬蘭,導遊介紹該國的代表樹木是樺樹,且聖誕老人也源自於此,就想有沒有機會買到樺樹與聖誕老人結合的湯匙。」當她真的找到時,歡欣地笑了;在挪威維京人博物館,購入有在地特色的海盜圖騰湯匙。
那次旅行,也是收藏中最痴狂的一次,尤其在丹麥哥本哈根的Georg Jensen旗艦店,大多數人走進店內,買的不是家用銀器就是飾品,她卻專注在湯匙,「聽說在地下室商品博物館陳列生日年分紀念湯匙。」她直奔地下室,「買到自己年分的湯匙,整個興奮到不行。」
在Georg Jensen,李心怡只買這支純銀湯匙,「項鍊打對折也沒買。」事後回想,後悔不已,這才發現,那段時間,她對湯匙的狂熱,竟然到了「眼中只看得到湯匙」這樣誇張的程度。
 

親友贈送 豐富收藏品項

好友們知道她愛湯匙,送禮時投她其好,她非常喜歡朋友從肯亞帶回的斑馬花紋湯匙,「無價。」知道她是雙魚座,菲律賓友人送她魚型湯匙、兒子滿月朋友則送TIFFANY純銀湯匙。
連疼愛她的母親也加入行列,幫她四處蒐羅,「她去旅遊,每次下車就找湯匙,”Do you have spoon?”是她走進每家店開口的第1句英文。朋友笑她:『妳家在賣湯匙?』」日本的貝殼湯匙、捷克木雕、鋁製彩繪湯匙…,都是母親貢獻。
收藏,讓她感受友誼的美妙,母親的關愛,還有生命的豐富,「出國旅遊有主題,很認真地找有在地特色的湯匙。」隨著收藏等級不斷提高,她坦言:「10年沒買湯匙了,因為再也沒有看到能讓我心動的。」儘管如此,李心怡表示,還會繼續買下去,因為當藏品的量達到一個程度,就會持續追尋下去。
 
【報你知】湯匙的歷史

湯匙(spoon)大概是人類文明發展中最早的餐具,源於用手取食時手的形狀,但是手畢竟不便,於是蛤、牡蠣及蚌殼的外殼便派上用場。甲殼盛水的功能比較好,可使手保持乾淨和乾燥,其後再演進加上握柄,因此,英文spoon的字源義即是「木片」。
隨著製作技術演進,後來發明用鐵模鑄造湯匙,湯匙的形狀可以自由變化,包括改進功能或增加美觀。但是,從14世紀到20世紀,不論是圓長形、橢圓長形、卵形,湯匙盛食物的凹處部分還是與甲殼的形狀相去不遠。
 

【李心怡小檔案】

年齡:1965年出生(48歲)
學歷:美國南伊利諾州大學
收藏資歷:20歲迄今,28年
收藏數量:約300多支
投入金額:約20多萬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