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有三姊妹的我排行老么,從小到大總是要撿姊姊們穿過的衣服、用過的物品,對於身上的舊衣物我早就很習慣了,總是學著不吵不鬧,以為這樣叫做貼心、體貼,但久了卻總是驗證著:會吵的孩子才有糖吃。
這句不變的真理總屢屢出現在我家,小時後因為家中環境並不寬裕,父母想要滿足孩子,卻無法面面兼顧,只要比較會吵的孩子就總是容易得意。明明父母買了兩個枕頭是想要換掉夫妻倆的,卻因為大姊與二姊先聲奪人、先搶先贏,父母的態度又是無所謂,其實身為老么的我都看在眼裡,總是想著為什麼我都沒有,為什麼我總是搶不贏,而諸如此類的事情層出不窮。
甚至因為大人工作忙,大的孩子較「懂事」,在我的家庭中也顯得較「鴨霸」,只要是姊姊們先說的,幾乎百分之百都能如願以達,而妹妹因為搶得不夠快,常常只能得到姊姊們挑剩的。
生了孩子 重新來過
長大了,習慣了想要什麼就自己買,漸漸的不喜歡待在家中,認為家人不懂我,並且因為幼兒時期的不滿足與不平衡,發展出一種有事情也不願意與人分享,靠山山倒、靠樹樹倒、靠自己最好的人格特質,覺得只有自己能給自己想要的一切。
偶然在一次廣播中聽到有關幼兒時期的主題,專家表示在幼兒時期常為大人努力工作的時期,對於多子女家庭中又更難個個兼顧,等到孩子大了,才猛然發現孩子與你不親近,試著回想看看,小的時候你不理他,長大的時候他還會理你嗎?
現在我育有兩名子女,不論工作再晚我都會翻翻他們的聯絡本,親自送他們上學,玩具雖然沒有一人一份,但會從言語中教導他們要懂得分享,不專寵特定的孩子,並且抽出時間與個別的孩子獨處,讓他們擁有獨佔媽咪的機會,並且樂於鼓勵他們表達內心的感受,希望能藉此彌補我成長過程中的遺憾。
其其媽咪╱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