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鈞
在職場工作多年,難免會碰到同事各奔東西的景象,沒再連絡的不在少數,但也有成為好友定期聚會,以此維繫情誼與人脈,說不定有助於個人事業發展。
財務經費處理得宜
這類經常聚會的小團體,有的雷聲大雨點小,最後草草了結,辦了幾次活動後便無以為繼;有的卻能細水長流,綿延不斷,其中的差別除了強而有力的領導主管登高發起、同事間一致愉悅的共事情誼,以及熱心打點聯繫的執行者外,最重要的就是經費處理機制,財務處理得宜,大家才能長長久久;若是處理不當,團體則是崩解潰散的開始。
參與者共同分攤費用
聚會小團體的組織鮮少有贊助經費來源,大多必須自行籌措,也許有領導者、經濟條件較佳或有喜事的成員主動表明宴請,但屬偶一為之,這種聯誼性高於功能性的組織活動,即使經濟能力再好,也難有意願經常辦理。
為求讓聚會團體能夠長久維繫,需讓所有參與者共同分攤所有費用,其形式又有輪流、基金與個案等三種。
發揮成員創意與巧思
成員間輪流作東辦理,優點非但經費分攤,人人亦都扮演執行者的聯繫角色,同時也能發揮成員間的創意與巧思,每次活動都會有不同的內容和驚喜,不會因為一成不變而導致成員興趣缺缺。
缺點則是需要明確規範經費上下限,以及怠惰籌辦者的處理,前者容易因為經費多寡而產生比較心態,造成成員間的心理嫌隙與活動愈來愈難辦;後者則會因為一兩位不肯辦理而形成流會,最後導致團體不了了之。
主動提供成員稽核
有些組織以年費或活動餘款納入基金的方式運作,例如球隊或同學會。好處在於管理方便,尤其是成員多的團體,只要執行者或另選會計總務花時間管理即可;但帳目一定要清楚,同時主動定期提供成員稽核,千萬不要被動地請成員前來查察,沒有人會有查帳外顯行為的需要,但一定有這方面的內隱心理需求,務必要加以滿足,以免肇生後遺症。
至於個案,指每次聚會後大家「Go Dutch」平均分攤,執行者依總支出計算個人分攤金額,條件是成員不能太多,否則收費作業不易。另外,結帳時可能有人先刷卡賺取累積點數,可能因為作業方便而不收零頭或以整數超收,這些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大器外表下的小器
聰明的執行者在超收之後,會在日後回饋大家,例如不收零頭、累積足夠金額後的一次聚會不收費等等,其先決條件還是在於帳目清楚。
俗話說:「親兄弟,明算帳。」兄弟都如此,更何況同事、朋友間。沒有人會把這些小鼻子小眼睛的事掛在嘴裡,但一定有人放在心裡,大器外表下通常是包裹著小器心態,為了團體的長久,對於成員的小器千萬不要用大器來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