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店也需有新意,張萬春洋傘行創立於民國24年,因受到大陸製雨傘低價外銷的影響,一度面臨倒閉,第四代老闆張育展化危機為轉機,以「初次創業者」的身分,推出自產自銷的洋傘,他說,「MIT產品成本高但品質良好,不輸給LV,絕對禁得起考驗。」

第三代老闆張原誠表示,大家都以為「張萬春」是祖父的名字,但其實是祖父張依獅當年從「萬紫千紅總有春」中獲得靈感,取名為「萬春」一用就是80年,店門外也貼著大紅春聯對句,藉此提醒自己創始人的初衷。

 

張原誠說,早期祖父以生產品質精細的油紙傘,深受日本人喜愛,生意相當好,尤其店內專做日本藝技用的紙傘,傘架皆使用竹製,必須先將竹子燙過、日曬後剖開,再逐一排列、接縫與黏貼,從傘面到傘架都不使用釘子,但製作一把傘要花上一個多禮拜,費時又費工。

洋傘業到了第二代時還能維持榮景,當時店面就是小型加工廠,一樓組裝、二樓住家、三樓裁布,傘一做好拿到門口就有貨車載去賣,店內也聘請20多名員工,生意絡繹不絕。

當時台南地區有10餘家製傘行,自己還重金聘請日本師傅來台傳授尼龍傘製法,然而,隨時代精進,第一代製作的油紙傘用豬血和著桐油,第二代的塑膠傘用強力膠黏著不耐熱,第三代的尼龍傘則是採用針線縫合,沒想到20年前因政府開放市場,1年進口1,700萬支傘,市場上充斥著品質廉價的便宜貨,台灣製傘工廠也因此失去市場,陸續外移。

老店失去競爭力,直到第四代老闆張育展接手後,才開創出另一片天;32歲的他,6年前繼承家業時,發現連市面上標榜MIT的洋傘,都不一定是台灣貨,且國內少數幾間願意製傘的工廠都不作內銷生意,畢竟一把800元的傘,能在日本賣到3,000餘元,誰還要在內銷做虧本生意。

秉持著絕對不能讓台灣的傘業絕跡的心情,張育展4年前找上碩果僅存的代工廠,希望只做日本生意的代工廠,能重開生產線,並以只在淡季下單,做為交換條件。對方不解,年輕人為何自討苦吃,但張說,「只是希望祖傳生意不能斷」,卻意外打動同樣為傳承問題傷腦筋的老闆,同意再度開啟生產線。

張育展說,剛開始,父親認為這已是夕陽產業,希望自己不要接手;但他卻拿著一筆積蓄,到處不斷找布料,研發出有功能性的高機能傘,像是能一級遮光、奈米布料抗UV傘,或是防潑水傘,同時一賣光後,即有錢就拿去做更高機能的傘,希望能突破台灣傘業只生產不研發的盲點。

「真材實料的東西,只賣給識貨的人」,張育展表示,國產貨外銷到國外,價量都能翻倍,像是自產的抗UV傘,店面買售價880元,但使用同一款布的傘,卻能在日本賣到3,000元,目前最新研發出能夠降溫的傘,年產3、4千支,「雖然不便宜,花樣也不多,但品質絕對掛保證。」

張育展表示,目前自行研發的傘也獲得經濟部的MIT最佳人氣獎,最近更積極尋找通路,並與年輕設計師一同製作相關文創商品,他說,老店需要有源源不絕的創意才能改變、進而生存,目前也加入文化局的合作方案,盼能藉由年輕人的創意行銷,讓更多人認識「張萬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