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七七事變或二戰結束的周年,一貫地,北市府都會在中山堂辦理相關的文物展覽。然而,日前記者訪問柯P市長時,柯P引用了文化局長倪重華的話說,一個展覽掛幾張照片就要好幾百萬,太浪費了,所以活動將有所改變。未料,這一番話,卻被有心人解讀為消滅七七。撇開這些意識形態的爭論,柯P市長倒是說出了一個政府難以啟齒的真相,花幾百萬辦一個展覽,「實在太貴了!」但真的是這樣嗎?

我曾看過國內大小歷史文物展覽,有一回我參觀一個展覽,走進一看,差點沒昏倒。裡面所有的展覽品,除了少數借來的真品,其他大部分是電腦列印的複製品。這個展覽據說耗費了3、4百萬,還包括開展當天提供貴賓的餐點及紀念品,可若展品全買真品或類似文物,可能花費才數十萬而已。去看這些非真品組成的展覽,還不如去買一本收藏冊回家,坐著、躺者、邊喝茶邊看。

台灣政府單位辦展覽常常先訂題目再招標,想要競標的廠商就各顯神通寫作文、做計劃書,並找文物收藏家支持,為什麼呢?這些承包商需要這些民間珍貴的私人收藏,來做為他們爭取政府預算的籌碼。

貴重文物 豈止百萬

有時,貴重文物藏家不願出借;或是展場設備簡陋不能保護文物,於是常常發生珍貴文物只展一天的事,也就是開展首日展原件,記者照相發佈新聞,第二天就換成複製品。以一個蒐藏家的角度來想,實在很心疼這些文物。它們只被政府當作一次性的消費品,像是節日時偶然出現會場的點綴發光燈泡。

2003年故宮舉辦了一次福爾摩沙特展,這是故宮第一次展出台灣重要文物。故宮當時出面商借了許多國內外博物館及藏家收藏的重要文物,例如鹿皮畫、番社采風圖等展品。也是這次展覽,啟發了我收藏之心眼,看過好東西才識貨,沒經過耳目歷練的人,是沒法分辦文物的重要與否。

博物館的功能理應在收藏、研究、教育及推廣各種文物,礙於經費加上政府不重視在地文化,除了故宮,多數台灣的博物館已缺多角,大多的台灣文化瑰寶早就留落他鄉。北投有一個凱達格蘭文化館,空有凱達格蘭館名,裡面平埔族文物空蕩蕩。其實早在我們還為原住民各族正名問題爭吵不休時,1960∼70年代,日本天理大學早就來台,大量收購台灣各原住民,包括平埔族的文物了。

我們政府喜歡到處蓋博物館、放煙火,可是需要長期投資慢慢累積的文物收藏經費,卻跟不上蓋館速度。以台灣相關文物來講,少蓋幾個蚊子館或少演兩場夢想家的價錢,就可以買光全台文物。

說來不怕見笑,就連國史館辦展,也會與民間私人收藏借調文物。我們實在缺乏一個長期關護台灣歷史文物的政策。
 
有時我做夢,夢見我們政府開始重視在地文化,由各地博物館有計劃的收藏屬於我們各個年代、族群留下的史真跡文件、文物,開放大眾觀賞研究。最末,我們會建立一個屬於全民共同的歷史記憶,這才是建立國家共識的最佳路程。

林于昉《台灣時光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蔡大哥 的頭像
    咖啡王子蔡大哥

    【東森消費聯盟元年】➡️東森ecKare➡️播播商城 boboMall直播電商分潤平台招募創始會員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