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受邀到各級學校演講,對某些中學禮堂的破舊髒亂,印象非常深刻。從屋頂筆直垂掛下來的紅色布幔,破爛搖晃,角落堆著閒置的課桌椅或上課器材,布滿灰塵和蜘蛛網。
硬體設備不佳,連帶影響活動效果。有些學校連基本像樣的禮堂都沒有,而是和體育館合併使用,同學聆聽演講不是要自己搬椅子,就是以班級為單位席地而坐。麥克風和擴音設備,呈現年久失修的狀態。主講者的聲音斷斷續續,雜音伴著迴音干擾,整場演講像是觀看從倉庫拿出來的遠古戰爭電影,轟轟隆隆十分慘烈。
同學們在這樣場地聆聽演講,能夠多專心聽講?不但挑戰主講人唱作俱佳的演講功力;也考驗同學們的耐性與專注力。最後兩敗俱傷的結果,還頗為常見。
軟硬體水準都在退步
遇到這種情況,為了力挽狂瀾,我多半會主動從講台下來,走到觀眾席和同學互動,短暫炒熱氣氛,讓演講維持高昂狀態,不至於睡倒大半觀眾,看似非常精采,但演講結束後,我的內心很空虛難過。讓孩子們在破爛的禮堂聽一場鬧哄哄的演講,我總是很心疼孩子們這樣的環境學習成長,自己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別人。
相對於鄰近的新加坡、日本等國家,學校演講的場地設備等級,幾乎像國家劇院般專業,足以讓主講人放心去講、同學們用心去聽。
若硬體設備不能走向現代,至少象徵軟體的心態可以復古。我去過馬來西亞一所偏鄉的高中演講,禮堂設備很陽春,但非常乾淨清爽,師生的關係和禮貌,都能夠撐起一場與演講品質相得益彰的講座。反觀台灣許多學校的禮堂,長期處在有點失禮的狀態,令我深度省思:這要如何好好教育下一代?
《幸福人哈啦 吳若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