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演進,引發一波波「數位浪潮」,從1990年代的網路化、2000年的行動化,至今仍持續變化。早期運用新興數位科技,提供創新服務而崛起,並跟上數位浪潮的Amazon、Google、Facebook等,皆已成為知名指標性數位原生企業;也有不少企業在轉換過程中銷聲匿跡。

據統計,自2000年來,美國Fortune 500企業中,有超過一半因被併購或聲請破產而消失,其中大部分皆因對應外在環境變化不及所致。

雲端運算技術與服務的發展,串聯整合社群媒體、行動應用、巨量資料分析等新興數位技術,塑造出新型態資訊應用環境,帶動雲端化數位浪潮的興起。

在應用市場效應持續發酵下,各領域服務不斷推陳出新,新創公司陸續浮上檯面,藉由提供消費者全新的體驗與價值切入市場,對傳統服務業者形成衝擊。

以B2C的服務業為例,Uber、Lyft等新型態叫車服務、Airbnb的網路住宿仲介服務、近來金融界討論的「金融科技(FinTech)」等創新服務模式,都在不同領域形成替代效應與威脅性。

這些業者皆從既有的服務出發,思考如何運用行動連結、資料分析等科技創新營運模式,以數位化流程,除提供客戶更高的價值,或更佳的便利性,亦改變與客戶的互動模式,強化彼此的關係,或藉此將觸角擴及過去無法達到的消費族群,達到雙贏局面。

近來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相關技術、解決方案與應用環境逐漸成熟,形成的新一波數位化浪潮影響層面更廣、變化速度更快,將加倍衝擊力道。在物聯網環境下,實體世界與虛擬世界的界線益趨模糊,在人與物彼此互聯互通,加上結合巨量資料分析,預期未來幾年將改變所有行業,打破業種框架。

思科CEO錢伯斯在2014年CES大展的演講中預言:「在十年內,Fortune 500大企業將有40%無法生存,能否存活,取決於企業適應物聯網變革的能力」。面對一波波的數位浪潮,企業必須審慎因應,積極思考如何進行「數位轉型」成為「數位企業」,才能避免被數位浪潮淹沒。

進行「數位轉型」主要工作大致分為強化數位基礎與創新營運模式。在強化數位基礎部分,需配合發展策略、公司治理等需求,設置協作組織與機制,並與包含雲端運算/巨量資料分析、社群連結、行動應用等數位技術平台進行資源整合,建立「數位轉型」穩固的基礎。

由於每個企業的數位化程度與數位能力不同,所需投入的資源與時間亦不同。此外,數位科技的應用,也連帶造成潛在數位風險的出現,資訊安全機制也必須妥善規劃與設計。

在創新營運模式方面,需從創造新營收、新客戶價值與關係,以及配合的新供應鏈、新通路、新設備等,進行全盤的營運模式創新思考。數位浪潮持續擴大、來勢洶洶,對個別行業的影響雖有其差異,但恐怕都無法置身事外,規避席捲而來的衝擊。唯有積極面對、順應調整,化危機為轉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蔡大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